-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三课堂精练:9-4全民守法
www.ks5u.com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随堂小练9.4全民守法 1、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诉求日益增强,切实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是( ) A.摆脱道德观念束缚的必然要求 B.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C.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D.公民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2、四川省首届1100家民营企业“诚信百千工程”评选活动入围名单已于2019年8月27日在四川新闻网首页、信用中国(四川)平台正式公示。其直接意义在于( ) ①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②健全违法失信惩戒机制 ③加强社会诚信建设 ④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19年甘肃推进全民守法,谋普法对象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下列说法中有利于推进全民守法的是( ) ①自觉守法,遇事找法 ②“官本位”“权力崇拜” ③“忍一时风平浪静” ④增强法治观念,培养法治素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要求( ) ①全体公民尊法守法,信法用法 ②各级政府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 ④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最高立法权,科学民主立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守法应是政府“第一形象”。政府带头守法( ) ①有利于法治政府的建设,提高施政的质量和构建政府的威信 ②有利于排解矛盾,公平公正地解决问题,进而带动全社会法治意识的提高 ③有利于增强政府效能,提高民主管理水平 ④有利于推进政府制度建设的科学化,切实保障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文明社会对公民的最起码的素质要求是( ) A.树立服务思想 B.树立法治观念 C.树立合作意识 D.树立维权意识 7、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拓展了国人的言论空间。如今,越来越多的民众认识到理性的心态才能让网络形成静水深流的力量。这告诉我们,公民在行使政治权利时必须( ) ①增强公民意识,维护个人利益 ②自觉履行义务,尊重他人权利 ③利用各种手段,充分表达意愿 ④遵守宪法法律,有序政治参与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8、随着经济发展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中国人越来越方便快捷地参与政治生活。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是( ) A.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义务 B.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活动 C.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D.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9、日本汽车品牌雷克萨斯厂家在中国市场单方面违约、坐地起价卖车的行为,引发了一场舆论危机,中国用户集体抵制雷克萨斯品牌。这说明( ) ①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②要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③要不断加强社会诚信建设 ④要倡导契约精神,引导经营者负起社会责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需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使人民群众内心拥护法律,需要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某市的下列做法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 ①通过《法在身边》电视节目、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以案释法,进行普法教育 ②印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责任表,把普法工作全部委托给人民团体 ③通过举办法治讲座、警示教育报告会等方式促进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 ④在暑期组织“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模拟法庭巡演”,向青少年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社会主义法治和社会主义道德是相辅相成的 ③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统一 ④治国理政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做好守法工作,需要( ) ①完善行政执法模式,促进行政执法规范有序 ②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③国家机关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相互监督和制衡 ④政府依法执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3、 材料一 一切立法活动都必须以宪法为准绳,不得与宪法的规定、宪法的原则、宪法的精神相违背,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依法立法。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议程第四项是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第七项是审议监察法(草案)。 材料二 作为一名人民法官,要对宪法法律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带头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规则、程序履行职责,做到心中高悬法纪明镜、手中紧握法纪戒尺,知晓为官做事尺度。 材料三 几年前旭日村普法。当时,村里乱象频现:基层选举被宗族势力渗透,拉票贿选、使用暴力解决纠纷时有发生。普法便从宣讲宪法开始……经过努力,情况得到了根本性好转,现在村里的大小事务,都能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1)用材料一的观点解释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议程安排。 (2)结合对材料二的理解回答权大还是法大,并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推断旭日村发生变化的原因。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被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法治中国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发展都达到了新的高度。蓝图已经绘就,主线清晰可见,全面依法治国必将在新的起点上创造新的辉煌。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直接关系到政府各项工作能否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直接影响着我国法治政府建设进程。这就要求切实加强用人制度机制建设,在加强法治教育,规范权力运行,完善法治考评,形成法治环境等方面系统发力、综合施策,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政府各项工作。同时,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理念,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应如何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实行依法治国需要提升公民法治素养,选B。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相辅相成,摆脱道德观念束缚的必然要求的说法错误,全民普法和守法是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不是公民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排除A、C、D。 2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诚信百千工程”评选活动,有利于加强诚信建设、完善守法诚信袭奖机制,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与材料无关。 3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推进全民守法需要增强法治观念,培养法治素养,自觉守法,遇事找法,①④正确;②“官本位”和③“忍一时风平浪静”没有法治精神,不利于推进全民守法。 4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全民守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要求全体公民尊法守法,信法用法,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①③符合题意。各级政府严格执法、司法机关公正司法,②说法错误;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立法权,科学民主立法,④说法错误。 5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推进全民守法。①②与题意相符,政府带头守法,有利于建设法治政府,树立政府威信,政府带头守法,体现公平公正,能够对全社会法治意识的提高起到带动作用。③④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政府与法律的关系,即政府要做到依法行政,没有涉及政府的民主管理和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排除。 6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文明社会一定是法治社会,人们遵纪守法,社会各项事业依法进行,因此文明社会对公民的最起码的素质要求是树立法治观念,答案选B。 7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法定义务,坚持有序参与政治生活,②④ 符合题意。公民在行使政治权利时,理性的心态不是增强公民意识,维护个人利益,①不符合题意。③中“利用各种手段”的说法错误。 8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A项符合题意。B项是我们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C项是政治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D项是我们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均不符合题意。 9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消费者法治观念落后,①②不符合题意;厂家不诚信、没能负起社会责任,是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③④符合题意。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提高普法实效。由此可见,①③④属于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②的做法是不妥当的,违反了“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原则。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孟子的意思是说治理国家必须把行善政与行法令结合起来,启示我们社会主义法治和社会主义道德是相辅相成的,治国理政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②④当选,答案为D;①③只强调了依法治国这一个方面,与题意不符。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建立法治社会。立法容易守法难,做好守法工作,需要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需要完善行政执法模式,促进行政执法规范有序,①②符合题意;我国国家机关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国家机关之间有分工合作但不相互制衡,③说法错误;政府是依法行政而不是依法执政,④说法错误。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1)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违背,否则普通法律无效,宪法是普通法律立法依据和立法基础;全国人大是我国的立法机关。(2)观点:法大。说明:因为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也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需要;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同时也为权力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法律依据。(3)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对法律的宣传阻止了贿选行为;法律保护了村民的合法权益,公平选举,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解析:本题设计材料考查科学精神和法治意识等,旨在考查学生对依法治国的要求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材料一修改宪法,体现了科学立法;材料二中人民法官严格按照法定权限行使职权,体现了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材料三旭日村通过普法,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促使旭日村走上法治轨道,体现了全民守法。解答时,从法律既规范了公民的行为,也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所以原因从村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等方面回答即可。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①重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导向,激发政府工作人员法治热情,提高法治思维。②加强法治教育培训,完善考核措施制度,注重通过法治实践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③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④依法接受监督,做到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解析: 本题考查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的做法。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直接关系着法律政策的执行效果,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政府的权威。可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从重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导向、加强法治教育培:训,完善考核措施制度、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依法接受监督:等方面,分析说明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应采取的举措。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