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题 word版
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中期考试高二政治(文)试题 命题教师: 审题教师: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 (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灶清香拜九霄。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生盆狄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透过《除夜》这首诗,我们能够感受到,民族节日( ) 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可以消除各民族文化差异 ③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④是一个民族凝固的艺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段宋代朱熹《春日》中形容百花齐放春日盛景的诗句,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多样性的理想状态的描述。下面对于文化多样性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告诉我们( )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需要兼收并蓄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播出后,在国内外引发收看热潮和强烈共鸣。该片高度浓缩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坚定了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大众传媒( ) ①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②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③是传承、创造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④新传媒的出现伴随着旧传媒的消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2019年4月26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企业家大会共有近900名中外代表参加。本次大会既是经贸活动商谈会,也是参会各方文化交流的平台。这体现了 A.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C.文化交流通过外交活动才能实现 D.商业贸易推动了文化交流的开展 6、《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节目一经播出就获得了巨大成功,好评如潮。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朗读者》的成功经验有(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富有创新精神,充分发挥了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中的强大功能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7.中共十九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我们之所以重视教育是因为 ( ) ①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④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习近平的话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 ) ①必须在发展的基础上全面继承 ②应进行根本否定,敢于破旧立新 ③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④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截至目前,全国96%的中小学校实现网络接人,开通网络学习空间的学生、教师分别占45%和61%.可见( ) ①思想运动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②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 ③“互联网+教育”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④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学习和教育资源的整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近年来,《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传统文化主题的综艺节目热度不断攀升,朗读、还原、沉浸式体验等各种新颖的形式推动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传承发展。这表明( ) ①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发展基础上继承 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坚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因为( ) 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③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④我国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故宫博物院院长在“长沙简帛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文化遗产、文物包括考古成果的保护,最重要的就是让它“活”起来,把古人的知识、文化、智慧融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这是因为( ) ①文化创新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③文化交流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一带一路”美术作品汇展上,中外美术家通过相互描绘对方国家的景观,展示不同民族艺术语言之优长,共同感悟“丝路精神”厚重的文化底蕴,借助“互绘”,实现“相知”。这体现了(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相互融台是文化发展的必然 ③尊重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前提 ④民族文化有自己的精粹和个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 太阳死了,人还活着。科幻小说《流浪地球》描写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小说探讨了未来人类面临恶劣的生存环境时如何生存的问题。读者可以从中感悟到,“希望是人类谋求生存的不竭动力”。对这一感悟理解正确的是( ) A. 希望是灯塔,照亮前行的方向,是人类征服宇宙的首要条件 B. 希望是春风,唤醒沉睡的心灵,使人类在困境中奋发图强 C. 希望是清泉,滋润求生的愿望,是人类谋求生存的物质力量 D. 希望是闪电,激发生存的智慧,使人类摆脱自然的制约 15.2018年,随着首批运营商启动移动通信5G技术部署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家居、无人机等多个万亿规模的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产业也将随之崛起。这表明( ) ①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更高水平发展 ④科技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2018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 ) ①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 ②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③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 ④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7.“一种文化有了深厚的根,才能吸收外来文化。唐朝民间佛经数十倍于儒经,但中国文化并未变成印度文化,因为我们有那么强有力的文化根基。”上述观点旨在说明:( ) ①要吸收外来文化的一切成果 ②要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③文化创新要保持本民族特色 ④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8. 2018年9月2日,第十八届亚运会闭幕式在印尼雅加达举行。杭州用8分钟惊艳了世界。春江花月夜的悠扬曲调中,舞者们如古画中的江南仕女般翩翩起舞,荷叶、玉笛、琵琶、飞檐、灯笼、窗权、青瓷,充满了江南风韵与中国气息。传统而又富有底蕴的中华文化与现代而又充满魅力的人工智能在舞台上完美融合,展示了一个快速发展、科技担当、海纳百川的当代杭州风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 ②体育盛会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③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2018年9月30日,《大汉雄风——徐州汉代楚国精品文物展》在武汉博物馆开展。展览精选了徐州博物馆文物107组189件,包括形制齐备的印章、装备完善的兵马俑、精美绝伦彩绘歌舞俑及晶莹剔透的玉器等。分为“地下宫殿•灵魂居所”、“宫室百官•制同京师”、“楚汉雄兵•锐兵强阵”、“国力充盈•盛世繁华”、“永生之梦•事死如生”等五个单元,全方位地展现了汉代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这些文物是:( ) ①中华文明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②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④反映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融合。在隋唐,外来佛 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使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④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应做到不失本色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1.2018年“奋”当选内地年度国内汉字,代表振奋人心,奋发图强;“顺”字当选香港年度汉字,释义为“顺利,顺畅。事物的发展或事情的进行没有障碍”;台湾民众则选出“翻”字为年度汉字,意指政治生态的改变。这表明:( ) A.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B.年度汉字见证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评选年度汉字注重实际运用,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 D.开展年度汉字评选活动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薪火相传 22.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书籍的印刷、传播、保存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古老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到现在的激光照排、电子存储,书籍走进了千家万户,对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A. 书籍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B. 文化发展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 史书典籍见证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D.科技进步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23.一碗妈妈做的炸酱面,是挥之不去的儿时记忆;一碗豆花,融溢着对外婆的深深思念;一碗羊肉泡馍,沉淀着浓浓的乡愁……食物温暖了胃,也温暖了心。这说明( ) A.食物所承载的文化是不断发展的 B.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食物承载着家的温暖和故乡情怀 C.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相互交流,不断融合 D.情感与思念是饮食文化发展的源泉 24.某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十百千万”传统工艺人才培育工程以来,银饰、刺绣、蜡染等非遗技艺正在成为当地扶贫脱困的有力抓手。从苗族蜡染手机套到苗绣小书包,各种非遗技艺贴合生活需求,让游客爱不释手。将非遗与扶贫相结合( ) ①推进了民族共同繁荣 ②传承发展了民族文化 ③凸显了地域文化差异 ④实现了民族文化平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25. 《消除贫困,一个国家的承诺》《大国应有什么样的“文艺范”》,政论节目《中国正在说》聚焦中国发展故事,将国家高速发展的成就用深具艺术感的形式呈现出来,吸引了大批观众。这档节目( ) ①凸显了媒体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②紧扣时代脉搏,传播了正能量 ③对提升观众的理性精神具有决定性作用 ④有助于我国吸收各民族文化优秀成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50分) 26.材料:1937年12月13目,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妇女遭到蹂躏残害,大批儿童死于非命,三分之一建筑遭到毁坏,大量财物遭到掠夺,南京之痛,国之痛。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7年12月13目,中国迎来第四个法定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纪念南京大屠杀80周年。“牢记历史,捍卫和平”,“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行就意味着重犯。”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讲过的话,仍萦绕在耳边,久久不绝,引人深思。这一年,“铭记”写在很多人心里。“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的这句名言,提醒着世人“铭记”的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的知识回答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义,(8分)并运用文化的特点的知识对怎样才能更好地让中学生“牢记历史,铭记国之痛”提2点建议。(6分) 27.材料: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2019年3月,中国与意大利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意成为首个G7集团成员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卢森堡、牙买加也相继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至此,中国与127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73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这两条通道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5年来,正是“一带一路”这种平等性、开放性、普惠性的特质,为东西方文化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赋予新的时代风格,是东西方文化和谐共生相互融合。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做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生相互融合?(12分) 28.材料:随着互联网越来越走进人们生活,节假日有了新玩法。“互联网” 的味道更浓了,而且正在弥漫流行。假日期间晚辈看见长辈在一起,要迅速建群,在群里发红包。饭做好了,一家人也上桌了,但是晚辈不能先动筷子,因为现在长辈也流行晒朋友圈了,得等到他们拍完照片后,才能动筷子;然后还要时时注意朋友圈,看到长辈晒了图片,要及时点赞。在网络时代,不少大家庭都建起了微信朋友圈,这样即使家庭成员分布在各地,也能在网络空间实现家庭大团圆。通过微信语音、视频问好,帮助人们实时分享快乐,让浓厚的情感更加轻松地表达。通过互联网,传承了中华民族节庆文化中尊老敬老、家人团圆的传统,同时又有了新玩法,使节庆文化得到了发展。 中华民族的节日既要保留传统,也应适时变化。请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 29.材料:回首过去,新中国70年的历程沉淀下来的发展智慧、凝聚起怎样的精神力量?在克服困难中发展壮大,在应对挑战中超越自我,这样的故事贯穿于新中国70年奋斗历程。从一穷二白的起点出发,我们还曾遭遇封锁与遏制,经历洪水、地震、非典疫情的考验,面对金融危机和贸易摩擦的挑战。但愈是艰险愈向前,我们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一路行进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正在建设人类历史上规模最浩大、最雄伟的现代化事业。在克服困难中发展壮大,涵养了一种关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这样一种斗争精神,就是一种知难而进、逆流而上的勇气,一种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精气神,一种遇强更强、愈挫愈勇的坚韧。经过70年不懈奋斗,中国人深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知道许多时候胜利要通过斗争获得。斗争精神、奋斗意志,贯穿于70年风云激荡的岁月,也将推动中国走向更光明的未来。在克服困难中发展壮大,激荡着战胜前进路上一切风险挑战的信心。经历了70年风风雨雨,中国人民什么风浪没有见过?什么阵势没有经历过?这让我们在面对风险挑战时具有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和乐观精神。“涉深水者得蛟龙”,有党的坚强领导,有社会主义制度做保障,在70年的坐标中不懈奋斗,我们可以克服今天的困难,迎接美好的明天。 结合材料,运用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奋斗精神在新中国成立70年奋斗历程中的作用?(12分) 选择题部分 1— —5 A A C A D 6———10DCDDA 11——15 DCCBC 16——20DDCDA 21——25DDBAA 二、主观题部分 26、(1)意义: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此营造“牢记历史,不忘国耻”的文化氛围,激发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振兴国家的历史责任感。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通过年年公祭,在潜移默化中使人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把对国之痛的“铭记”写入心里。(每点4分,共8分) (2)建议: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因此通过开展有关“牢记历史,不忘国耻”方面的社会实践,能够强化中学生对于历史的记忆。②个人的文化修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的教育而逐步培养起来的,因此学校要加强历史教育,让学生对南京大屠杀惨案有全面、准确的认识。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因此为了让中学生牢记历史,学校可以为中学生购置有关南京大屠杀惨案方面的书籍、带领学生参观记录日军暴行的遗址等,中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产生强国的情感。(任意两点即可,每点3分,共6分) 27、①要充分利用商业贸易、教育等途径加强中华文化与沿线各国文化交流。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 ③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每点3分,共12分) 28、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互联网时代,中华民族春节既保留传统,又适时而变,增加互联网的时代内涵,才能使中华民族春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②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中华民族春节保留传统,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积累,保持春节文化的民族特色,发挥中华民族春节文化的精神纽带作用。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在互联网时代,中华民族春节增加互联网的时代内涵,才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社会与人的发展期积极作用。(每点4分,共12分) 29、①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支撑新中国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奋斗精神为新中国在克服困难中发展壮大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②奋斗精神是新中国应对挑战中超越自我,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有力保证,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强基固本;③奋斗精神与爱国主义息息相关,维系着中华各民族团结统一,激励着中华儿女为新中国发展繁荣不懈奋斗。(每点4分,共1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