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铅山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铅山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命题人:万青审题人:游建军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 1.中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自主发射绕月卫星的知识产权,从而在太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个成果,从文化的形式来看,属于 A. 理论 B. 思想 C. 科技 D. 文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文化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很明显中国在太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靠的是科技。AB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选C项。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形式知识点。 点评:本题是课本知识点的再现,比较简单。熟记课本内容很重要。 2.文化产业被称为“21世纪最后一桶金”。有人说:“文化产业是无污染的产业”。这种说法 A. 正确,饮食文化有利于身体健康 B. 正确,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保证 C. 错误,网络文化会导致青少年学业荒废、道德滑坡 D. 错误,不同文化有着不同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没有涉及饮食文化,A项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产业属于先进文化,B项不合题意;网络文化既有利,也有弊,只要兴利除弊就不会导致青少年学业荒废,道德滑坡,C项观点错误;文化既有先进的、健康的,也有落后的、腐朽的,不同文化有不同的作用,所以不能说文化产业是无污染的产业,D项符合题意。答案选D。 【点睛】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 人民网载文指出,构建思想道德防线,关键在抓教育,要重视经常性的教育,长期不懈的坚持下去。强调抓教育是因为() A.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B. 社会生产方式决定文化的形式 C. 教育是塑造人们文化素质的物质力量 D.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构建思想道德防线,关键在抓教育。教育在人们文化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要发挥教育的作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D项符合题意;A、B两项没有体现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合题意;教育是塑造人们文化素质的文化力量,不是物质力量,C项观点错误。答案选D。 4.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 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 ④规定着各自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各具特色,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②③正确;①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5.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物理学的进化》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材料表明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许多科学家谈青少年时期科普作品对他们的影响,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表明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这些科普作品为人所创造,又影响了新一代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体现了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①②项符合题意;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而非根本动力,③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科技与民族的关系,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点睛】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空前繁荣,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6.2016年11月30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此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意义不大”。如果请你反驳这种观点,下列可能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 A. 文化平等文化差异文化交融 B. 文化影响文化传承文化自信 C. 文化借鉴文化包容文化繁荣 D. 文化传播文化市场文化自觉 【答案】B 【解析】 【详解】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意义不大”的观点没有正确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传统文化传承到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该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觉传承、发扬传统文化,所以,可用文化影响、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这三个关键词进行反驳,B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差异,而文化交融指的是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发展,材料也没有体现这一点,A项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也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更没有体现文化繁荣,C项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文化市场,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B。 7. 在明亮的太阳照不到的地方,青苔的生命照常在萌动。青苔的花特别小,但一点也不自惭形秽,一点也不自暴自弃,而是像牡丹一样自豪地绽放。这段优美的话语 A. 开启人的智慧,揭示世界本质,发人深思 B. 陶治人的情操,丰富精神世界,使人奋进 C. 如理性的明灯,指明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D. 似春雨般润物,催生人们对永恒真理的不懈追求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青苔的花特别小,但一点也不自惭形秽,一点也不自暴自弃,而是像牡丹一样自豪地绽放”,说明青苔的花虽然小,但是不惭愧仍然自豪的活着,用来比喻人自强不息,不服输的精神,能够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不要被困难吓倒,故B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文化塑造人生 8.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但对于他的家书,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推崇备至。他的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智慧的书。这说明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积极的、主动的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相应的物质载体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力量、文化的特点。曾国藩的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智慧的书,这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精神产品离不开相应的物质载体,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②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不都是积极的、主动的,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9.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这说明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适合题意;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适合题意;①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大众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③是不科学的;故本题答案选D。 10.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文化价值的实现受到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的影响,①中“取决于”表述错误。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内容之一,②表述片面。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些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是我国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的表现,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③④正确。故选D。 11.有人说,赞美是人生历程中的加油站,而批评是人生历程中的维修站,一个人,不能总是维修,而要不断加油。不断加油,他就学会了自信。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①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发展 ②人的成长受文化环境的影响 ③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优秀文化可以提升综合国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断加油,他就学会了自信,这从文化生活角度体现了人的成长受文化环境的影响,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环境影响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①错误;④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体现类试题。体现类的题目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即可,解答时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得出正确选项。 12.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下列对两者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等同 ②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决定 ③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④优秀文化能增强精神力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等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不是相互决定的,②错误;④正确但未涉及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1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焕发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表明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 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C.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D. 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焕发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强调文化的作用,说明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B适合题意;A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C、D是错误的。 考点:文化的作用 【名师点睛】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有时候文化会超前于经济的发展,有时候文化则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14.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应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表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答案为C 【点睛】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现,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15.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A.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 印刷媒体的推广 C. 广播的出现 D. 网络技术的推广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其标志是印刷媒体的推广和应用,选B。 考点:本题考查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 16.某电视台的节目《今日视线》以群众提供的线索为新闻题材,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收视率。这说明,进行文化创造要注重 A. 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 B.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C. 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 D. 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 【答案】A 【解析】 略 17.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在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在观众的审美需求, 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现代传媒的作用,①和题意不符,排除;现代流行艺术能够融入传统艺术之中,但是不能说取代,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18.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茶文化,又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说明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②③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①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体现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为什么?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新的文化形态的诞生。旧的文化形态的消亡、先进文化的发展,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 19.“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副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 ①可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②是推动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④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并不是要提高经济效益,而不是为了更好的实现社会效益,①不选;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是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②正确;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③正确;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并不能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 20.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与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③选项中表述错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④选项表述错误,排除。“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是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只有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故①②入选。选D。 21.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以汉服文化为背景材料,注意关键词“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所以,②④的说法是正确的,①在材料中未能体现出来,③也未能在材料中体现出来,所以本题选B。 【名师点睛】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现在中华汉字和史书典籍。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 22.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今天要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就要 A. 超越生活、改变社会 B. 立足实践、扎根生活 C. 继承传统、满足大众 D. 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答案】B 【解析】 超越生活观点错误,A项不选;文艺创作只有立足实践,扎根生活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这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B项正确;继承传统,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不是根本途径,故C、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 【点睛】文化创新的根基是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的基础是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3.2018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 ①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 ②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③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 ④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的知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①说法错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④ 表述错误。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又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 24.下图为一位外国人眼中的中西方旅游方式。由此可见 ①不同民族文化要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②不同民族文化要相互认同,相互融合 ③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特点 ④文化差异并不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中西方旅游方式的差异体现了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特点,启示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基础上开展文化交流、相互借鉴,故题肢①③符合题意;不同民族文化要求同存异,题肢②中“相互认同”表述错误;题肢④中“并不影响”表述错误,故排除。 考点: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25.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达评价。这表明 A. 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 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 C. 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D. 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强调了我国艺术家吸取欧洲歌剧艺术的特点,融合了我国的特色,说明了我们要吸取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体现的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积极意义,而不是竞争,更不是强调保持不同文化特色,A、D不符合题意,C观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不同文化和艺术形式之间的融合对于文化发展的意义 二、材料题 26.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有变化,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我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 【答案】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读书是人们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重要方式,爱读书能提高整个民族文化素养。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爱读书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会推动民族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或文化反作用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爱读书是一种优秀的文化,可以推动社会发展。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爱读书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解析】 本题要求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 “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可从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力量、文化对于经济政治的反作用、文化对于综合国力的重要性、优秀文化以人成长的作用等角度,说明一个民族,只有爱诗书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各方面的人才,才能提高整个民族文化素养和文明素养,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清明、社会的进步,才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国家综合国力。 27.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它在今天仍然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迎禧接福的祝愿,家人团聚的溫馨。而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却被当作落后民俗险遭废止。民国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先是采用西历,后又强令废除农历新年,但最终拗不过民情。没能“革”掉春节的“命“。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答案】①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春节等多种形式呈现 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春节文化传承不断,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人对春节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春节的生命力表明,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否定,“全盘西化”行不通。 【解析】 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认识类,问题指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认识类的题目,可以从是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解读材料信息,首先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春节等多种形式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民族性,然后结合题中春节组织语言进行分析;怎么做,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否定,“全盘西化”行不通。 【考点定位】传统文化的形式、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知识整理】对待传统文化 1. 为什么? (1)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中的民族精神,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 (2)传统文化活跃在人民群众中,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 (3)传统文化既有民族的精华,也有民族的积垢,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国家兴旺、个人发展;是否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也决定着文化能否满足人民的需求,决定着其是成为社会的推动力量还是阻碍力量,因此,必须正视传统文化。 2.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在文化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 ①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②对待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3.必须反对两种错误态度:一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传统虚无主义,二是全盘肯定的守旧主义和保守主义。 28.近年来,中国创意产业发展迅猛。这其中“现代设计”功不可没。现在许多国家政府与经济部门都已经意识到,推动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实际需要两种生产力: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以艺术与文化为依托的“现代设计”就是第二生产力。但是中国现在是设计方面的“山寨大国”,一味的模仿意味着创意衰竭。创意经济的竞争最终是文化的竞争。 请你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说明,中国创意如何走出困境? 【答案】①要立足于社会实践,从实践出发,这是中国创意走出困境的根本途径。 ②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在实践基础上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学习和吸收不同民族文化优秀成果,博采众长。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背景,设置一个问题,检测学生对文化创新的途径相关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培育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设问对知识限定明确,难度不大。 【详解】本题要求学生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说明,中国创意如何走出困境?属于中观切口深分析类型的措施类主观题。解答时,先明确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然后分析材料,与教材语言对接,形成完整答案即可。据材料可知,“中国现在是设计方面的‘山寨大国’”,说明中国文化创意缺少创意,山寨别国的创意说明没有立足社会实践,没有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根基,没有借鉴别国的经验。所以,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要走出困境,需要立足社会实践,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需要借鉴交流。最后,依据该思路按照先教材语言后材料语言的答题格式整合成完整答案即可。 【点睛】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 从根本途径看 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从创造主体看 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从创新与继承关系看 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从创新与交流、借鉴、融合关系看 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 从落脚点看 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29.中国人对“房”总是情有独钟。中国的“农耕文化”和国人的“家国伦理”,造成了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家”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居住之所,也是最终的情感归宿地。与国外截然不同的是,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意租房,往往不惜集合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了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房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评析“家国伦理”对于中国人住房消费的影响。 【答案】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且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家国伦理”使中国人把“家”“房”看成最终的情感归宿地,在住房消费上有着强烈的愿望。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中国人独有的“家国伦理”使中国人对家更加看重,更愿意拥有自己的住房,而不愿意租房。 ③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雇,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当代中国人对于“家国伦理”要坚持批判地继承,在住房问题上要做到理性消费,避免成为“房奴”。 【解析】 本题结合社会热点的背景材料,考查了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运用。本题是题评析类的题目,要求先分析再评价,同时结合了文化知识和经济知识的综合应用。本题应该从文化生活为切入点,找到“家国伦理”与中国人住房消费的影响的关系。“家国伦理”使中国人把家.房看成最终的情感归宿地,在住房消费上有着强烈的愿望。说明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且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中国人独有的“家国伦理”对家更加看重,更愿意拥有自己的住房,而不愿意租房。说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当代中国人对于“家国伦理”要坚持批判地继承,在住房问题上要做到理性消费,避免成为“房奴”。说明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考点定位】文化对人的影响、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继承发展 【答题指导】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答案组织要求注意“六个化” 1、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 2、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3、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4、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 5、答案编写完整化:各要点要支持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是指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内在美) 6、 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该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外在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