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版

集宁一中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政治试题 一、客观题 1.2015 年 11 月 7 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顺应社会历史潮流在新加坡进行历史性会 面,共同描绘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宏伟蓝图。此次会面双方以两岸领导人身份和名义举行, 是双方商定的。这是在两岸政治分歧尚未解决情况下,根据一个中国原则做出的务实安排。 从唯物论角度看,这体现了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②意识能够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④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在两岸政治分歧尚未解决情况下,根据一个中国原则作出的务实安排”体现 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①符合题意;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够推动客观事物的 发展,错误的意识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②错误;“根据一个中国原则作出的务实安排”也 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③符合题意;“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属于认识论,不符合题干设定的“唯物论角度”,④不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 B. 考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2.科学家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与地球差不多大的行星,这颗被称为 Kepler—186 的星球是截 至目前发现的最小系外行星,极有可能是像地球一样的岩石行星,有自己的大气层和固体表 面,可能存在液态水和生命体。这一发现佐证了 A. 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意识是对物质能动的反映 B. 思维能够反映存在,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C. 实践依赖于认识,认识过程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D.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实在性是它的根本属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可以离开意识而单独存在,故 A 错误;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故 C 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故 D 错误;科学家通过科学观测,发现 Kepler—186 的星球,说明 思维可以反映存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故 B 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 B。 考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 3.经过艰苦的研究,2015 年 5 月,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生物工程角膜正式投入生产, 这将改变传统的角膜移植手术中角膜供体来源奇缺的困境,为无数角膜盲患者带来光明。从 哲学上看,这说明 ①科学思想能创造出新的物质形态,把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②人类能够利用规律彻底改造自然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对人的发展能够产生深刻的影响 ④人类关于角膜移植的认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认识论的相关知识。经过艰苦的研究和不断地努力,给无数患者带来 了光明,是人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的表现;改造客观世界,也对人类自身的 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题肢③正确;人的认识是无限的、上升的,人类关于角膜移植的认识 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题肢④正确。题肢①中说法错误,科学思想不能直接创造出新的物 质形态,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故排除;题肢②中,彻底改造自 然的说法不正确,故排除。本题选择 D 项。 4.我国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 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其核心是人 的城镇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告诉我们 ①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住重点 ②部分制约整体,对整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③看问题要力求全面,要抓主流 ④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告诉我们想问一下办事情要抓主要矛盾,同 时要抓住关键部分,用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题肢①④适合题意;整体居于主导地 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题肢②说法错误;题肢③与题意无关, 排除;故答案选 A。 考点:抓主要矛盾、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5.我国的许多名言名句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名言名句与其所蕴含的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树立辩证的否定观 ②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④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题肢①对应错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体现的观点应该是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观创 造性,故排除;题干②说法错误。因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体现的观点应该是在一定条件 下,事物会问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D。 【考点定位】意识的作用,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6.因为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的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被称为“超限效 应”。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 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 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为克服超限效应我们应该 ①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以保持事物性质稳定 ②正确把握辩证否定的实质 ③充分发挥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控作用 ④恰当运用矛盾分析法,防止事物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必须把量变控制在 一定的限度之内。为克服超限效应我们应该坚持适度原则,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以 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恰当运用矛盾分析法,防止事物向相反的方向转化。①④正确且适合 题意;②③不能克服超限效应,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D。 考点:本题考查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是清代阮元《吴兴杂诗》中的名句。这一名句给 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要重视质的变化 B. 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 要积极推动事物的创新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调 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在不同的水深之处种植不同的 作物表明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 适合题意;A、C、D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定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名师点睛】矛盾分析方法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是对矛盾分 析方法的通俗表述,同时矛盾分析方法又是矛盾共性与个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 分析方法,它的精髓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一要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二要用不同的方法 解决不同的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 魂。 8.2015 年 7 月 2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 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将发生新的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 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突出“新”字,从哲学上要求 我们 ①改变事物的原有状态,创造新的联系 ②在变化发展的实际中寻找新思路 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④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勇于创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将发生新的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 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这表明 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的,必须在变化发展的实际中寻找新思路,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勇于创 新,②④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体现建立新的联系,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坚持两 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③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 D。 考点:辩证否定与创新意识 9.“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望梅止渴;心灵手 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上述的观点各体现了 A. 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 B. 运动具有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 C.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运动具有绝对性 D. 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运动具有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B 【解析】 题目中,“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该观点看到了事物是不断运动变 化发展的,故体现了运动具有绝对性的道理;“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认为“天” 是世界的主宰,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望梅止渴”体现了意识的能到作用的哲 学道理;“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体现了唯物论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 哲学观点。故选 B。 10.传统的“木桶理论”认为,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但最新的观点认为,如 果你把木桶倾斜放置,并且向最长的木板倾斜,木桶的容量则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这说 明 A. 规律是客观的 B. 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 C.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D. 事物不可捉摸,难以认识 【答案】C 【解析】 略 11.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这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正确 处理好( ) 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B.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C.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 两点与重点的关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就是说,大鹏冲天飞翔,不 是靠一根羽毛的轻盈;骏马急速奔跑,不是靠一只脚的力量。这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要正确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从整体着眼,树立全局观念。C 正确且适合题意;ABD 都不适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C。 考点:本题考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2.“志和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国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 绸 之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建立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地区利益共同体贡 献了中国智慧。一带一路战略 ①关注事物间相互影响与制约关系 ②证明人为事物的联系不具客观性 ③体现中国在区域发展的创新思维 ④表明发挥能动性就能建立新联系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无论是人为事物的联系还是自在事物的联系都具有客观 性,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家里新的具体联系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是不代表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还要尊重客观规律,故排除;题肢①③说法正确 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 B。 考点:联系的观点 13.南京地铁人文气息浓郁,它以中国传统佳节为主题,在十一个站点打造了十一幅巨型壁 画,如:元通站的“元宵节”、莫愁湖站的“端午节”。其中苜蓿园站以“七夕节”为主题, 屋顶是以宇宙浩瀚星空为主题的大型壁画,整体被装饰得如梦如幻,最受年轻人欢迎,被称 为爱情车站。南京地铁站点人文设计的成功在于 ①以传统佳节为整体风格统领着部分 ②在共性的构筑中包含着独特的个性 ③用极富特点的个性表达指导着共性 ④用不同站点的鲜明特色丰富着整体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矛盾是普遍性指 导着矛盾的特殊性。“在共性的构筑中包含着独特的个性”是认为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 遍性,“用极富特点的个性表达指导着共性”是认为矛盾的特殊性指导矛盾的普遍性,二者是 错误的,排除②③;①④观点正确。所以答案选择 D。 考点: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4.“最后一公里”的原意是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最早是通信行业用来指从通 信服务提供商的机房交换机到用户计算机等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这一段接入长度虽然只有 短短的“一公里”,但却决定了之前上千甚至上万公里的网络整体性能,成为影响网络质量 的关键因素。后来,这一概念逐渐被各个行业广泛使用。“最后一公里”包含的哲学寓意是 A. 系统和要素的区分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B. 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甚至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C. 只要有量变就必然会有质变 D.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通信行业用来指从通信服务提供商的机房交换机到用户计算机等终端设备之间的 连接,这一段接人长度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公里”,但却决定了之前上千甚至上万公里的网络 整体性能,成为影响网络质量的关键因素。这说明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甚至 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B 适合题意;系统和要素是辩证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相互转化,A 错误;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C 错误;D 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 符,排除。 考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量变与质变、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5.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个人“低碳生活”的倡导,“低碳一族”正以自己生活的改变证 明:气候变化已经不仅是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且与地球人息息 相关。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美好的理想,而且是一种 值得践行的新生活方式。这主要说明 ①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②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③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④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气候变化已经不仅是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且与地球人息息相 关”体现了整体与部分关系,“而且是一种值得践行的新生活方式”,体现了实践与认识的统 一,本题选 A。材料没有涉及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前进行和曲折性的关系,③④不选。 【考点定位】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名师点睛】“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 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 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 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16.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有网友接下文道:“世上本 没有堵的路,开的车多了,便有了堵的路。”两句话形象地体现了 ①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的性质、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②我们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③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变化 ④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由“走的人多了, 便成了路”到“开的车多了,便有了堵的路”体现了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随着条件的改 变,事物联系的性质、方式会发生变化,也说明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引起 质变,①③入选。材料没有涉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②排除。④与材料主旨不符。本题答 案选 B。 考点: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7.2015 年 8 月 26 日,武汉大学发电控制与电网智能化技术研究所内,工作人员按下开关后, 一盏 30 瓦的灯泡随即亮起,神奇的是灯泡上并没有电线。专家介绍,这背后使用的是磁共 振式无线电能传送技术。通过磁共振进行电力无线传输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如电动汽车无线 充电、军用无人机供电、人造器官的远程充电等。这说明 ①人们能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创造新的具体联系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矛盾双方转化的必要条件 ③真理总是在不断推翻自身的过程中向前发展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或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离开人的主观能动性,自在事物的矛盾双方也可以相互转化,故排 除;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实践无止境,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 超越自身,并没有被推翻,而是向前发展,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C。 【考点定位】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联系的观点 【名师点睛】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 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 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真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18.所谓“关系”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甲认为:“是亦彼也,彼亦是 也。”乙认为:“天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丙认为:“人是架钟表,心脏是 发条,神经是游丝,骨骼是齿轮,人的思维过程只不过是对命题、观念进行加减。”丁认为: “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以上观点分别属于 A. 相对主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辩证法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法、唯心主义 C. 相对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D.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是亦彼也,彼亦是也。”意思是这个也是那个,那个也是这个,片面地夸大绝对 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抹煞其确定的规定性,取消事物之间的界限,从而根本否定事物的客 观存在,是相对主义观点;“天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强调遵循自然发展的规 律,是辩证法的思想;丙的说法,认为人的思维过程是简单的加减,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丁的说法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绝对精神;答案 C 正确。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相对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 19.2015 年 12 月 20 日,深圳光明长圳洪浪村煤气站旁山体滑坡,山体滑坡已造成多栋楼坍 塌,坍塌范围较大,滑坡已经造成 76 人失联。专家指出,这次滑坡事件的发生,天灾是一 方面,人祸更值得关注。由于“人祸”形成滑坡事件,这表明 A. 人们能够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 B. 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C. 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D. 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的是由于违背客观规律,而遭受规律的惩罚,没体现人们能够利用规律, 为人类服务,故 A 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应排除;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B 说法错误; 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造福于人类,故 C 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材料 强调,此次滑坡事件的发生,人祸是一个重要原因,可见,由于人们没有按客观规律办事, 违背规律,因此导致此次事件的发生,受到规律的惩罚,故 D 正确。故选 D。 20.2015 年 10 月 17 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亚太九号通信卫 星发射升空。此次任务是我国首次向国际成熟卫星运营商提供通信卫星在轨交付服务,这标 志着我国在太空探索领域中迈出了新的一步,这是全体航天人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的结果。 这表明 ①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 ②要想在科学实验活动中有所建树,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会有所成就 ④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②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全体航天人用于创新,表明要想在科学实验中有 所建树,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故入选。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全体航天人求 真务实,说明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会有所成就,故入选。①选项观点错误,发挥 主观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而不是二者相互制约,故排除。④选项观点错误,意识 的本质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而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故排除。 考点: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21.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 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③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④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宇宙并非上帝所造”,说明自然界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自身规律,自 然界是客观的,不是由上帝创造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①符合题意。题干中“现 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说明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②符合题意。③说法不对,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是说人类社会的产生,题干中 的材料是说自然界的产生,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 A。 考点: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 22.“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望梅止渴;心灵手 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上述的观点各体现了 A. 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 B. 运动具有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 C.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运动具有绝对性 D. 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运动具有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B 【解析】 题目中,“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该观点看到了事物是不断运动变 化发展的,故体现了运动具有绝对性的道理;“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认为“天” 是世界的主宰,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望梅止渴”体现了意识的能到作用的哲 学道理;“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体现了唯物论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 哲学观点。故选 B。 23. 下列古诗词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哲理相通的是( ) A.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B.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 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 理与其相符合。“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的哲理是重视实践的作用,实践决定认识。操 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包含的哲理是实践决定认识,A 适合题意。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是联系的观点看问题,B 不适合题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指 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获得的认识不同,C 不适合题意;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体现了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D 不适合题意。 考点:实践的观点 24.因乌克兰问题,美欧日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了多轮制裁。据统计,欧盟的制裁预计 年内将使俄罗斯经济损失 230 亿欧元,而欧盟成员国损失将高达 400 亿欧元,给脆弱复苏的 欧盟经济增添“一片乌云”。上述材料警示人们 ①切忌割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 ②要把握认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坚决反对形而上学这一哲学基本派别 ④学会科学的思维,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的制裁“双刃剑”效应日益显现启示我们用全面的、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学会科学 的思维,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同时说明联系是客观的,切忌割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①④ 正确且符合题意;认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②是 错误的,排除;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③项是错误的;故本题的正确答 案为 C。 【考点定位】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联系的客观性 二、简答题 25.海洋,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命脉、战略的要地。海洋经济,前景广阔。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短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实际需要。但我国 海洋经济起步晚、经验少,在国际上遇到的各种麻烦不断增多,必须不断探索科学合理利用 海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既要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又要走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道路。 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海洋强国。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建设海洋强国,立足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短缺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实际需要(3 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发展 海洋经济,必须树立资源意识,发挥正确意识的反作用。(3 分) ③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发展海洋经济,必须遵循经济发展 的规律(2 分)。 ④同时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海洋经济,还要正确发挥主 观能动性,为人类造福。(2 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建设海洋强国。 根据本题设问可知,本题的知识范围是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切入点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建设海洋强国,题型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可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 客观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等角度并结合材料来组织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主要是唯物论的知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规 律的客观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26.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体会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 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湖南某地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借鉴浙江乌镇、广西兴安等全国知名地美丽乡村 建设的经验,又立足本地实际,按照“一村一景”与“多景一区”的建设思路,综合实施经 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注重挖掘和弘扬村落优秀历史文化,保持农村古朴元素和乡村原始 特色;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推动 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使美丽乡村更具特色,更富魅力。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阐述该地是如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 (2)有人认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关键是摒弃传统习俗”。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辩证 否定观”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答案】(1)①根据乡村特色,按照“一村一景”进行建设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综合实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统筹考虑农村与农民等因素,推进农家书屋等重点 文化惠民工程,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③一分为二看待乡村的历史文化,在扬弃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村落历史文化。(每点 3 分,共 9 分) (2)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是联系、发展 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传统习俗既有精华又有糟粕。美丽乡村建设, 既要挖掘、弘扬村落优秀历史文化,又要摒弃落后的传统习俗。 ②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在 继承的基础上要坚持创新,不断注入具有时代特质的新内容。(每点 3 分,共 6 分) 【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分析法,知识限定明确,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矛盾分析法主 要包括三个方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坚持一分为二的观 点。回答本题要注意找到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一村一景”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 实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体现了两点论,“推进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体 现了重点论;“注重挖掘和弘扬村落优秀历史文化”体现了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 点。 【考点定位】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名师点晴】注意把握以下几种辨析题: 1.观点片面型辨析题。题型特点:某一观点既有正确的一面,但往往又有不全面之处,甚 至错误之处,或太绝对化。解题思路:①指出题中观点的合理之处并说明理由。②指出其 中片面或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③阐述正确的观点或做法。④补全题中观点的不足之处。 2.段落片面型辨析题。题型特点:一段话,部分是对的,部分是错的或所附条件有对有错。 解题思路:①通过标点符号分清层次。②分层次进行分析。分析时,正确的层次、错误的 层次一定要讲清理由。若是附条件式,一定要讲清题 中观点在什么条件下是正确的,在什么条件下又是错误的,即“条件”必须讲清楚。 3.关系式片面型辨析题。题型特点:考查学生对“两者”或“三者”关系的理解与分析,而试 题本身则常常是对错参半。解题思路:①理清关系是首要任务,即要弄清本题考查的是哪 几层关系。②讲清原因是关键,每个层次说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要讲明理由。 27.2015 年 10 月 20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强调中英要加强交流互 鉴,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支持和友谊,推动两国合作再上新台阶。习近平指出,英国是 最先开始探索代议制的国家。在中国,民本和法制思想自古有之,几千年前就有“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的说法。现在,中国人民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推 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在这方面,中英两国立法机关可以加强 交流互鉴。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 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 【答案】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英两国立法机关加强交流互鉴,可以推动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②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重视量的积累,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进程。 ③坚持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既吸收中华法制的优良传统,也借鉴世界各国法治的有益 做法,坚持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坚持用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要对中 国自古有之的民本和法制思想进行“扬弃”,坚持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解析】 本题属性措施类简答题,设问限定了答题的知识范围,要求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我国 应如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 民守法进程。答题时要明确知识范围,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结合材料,选准角度,从坚持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重视量的积累,坚持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 题,坚持用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等方面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发展的普遍性,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辩证否定观等 28.材料: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某市,是齐鲁文化重要的发祥地。该市积极落实省人大 会议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齐鲁文化。他们利用自身儒家文化圈中心的区位优势,突出本地 文化特色,研究制定本市整体发展规划:重点打造“文化经济特区”,着力建设孔子及儒家 思想研究传播体系:计划用三至五年时间,建成两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推动齐鲁文化走出去。 结合材料,分析该市在挖掘和阐发齐鲁文化的过程中是如何坚持矛盾分析法的。 【答案】①利用自身优势,突出本地文化特色,研究制定本市整体发展规划,是研究矛盾特殊 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重点打造“文化经济特区”,着力建设孔子及儒家思想研究传播体系,是注重把握主要矛盾, 坚持重点论。 ③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是把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坚持共性 和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某市挖掘和阐发齐鲁文化”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哲学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 问题,考查考生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主要矛盾、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等知识点的 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矛盾分析法的知识”,设问是“分 析该市在挖掘和阐发齐鲁文化的过程中是如何坚持矛盾分析法的”。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 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结合材料中“他们利用自身儒家文化圈中心的区位 优势,突出本地文化特色,研究制定本市整体发展规划”、“重点打造‘文化经济特区’,着 力建设孔子及儒家思想研究传播体系”、“建成两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等关键信息,从矛盾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 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注重把握主要矛盾,坚持重点论;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起 来,坚持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角度回答即可。 【点睛】回答分析说明类试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 的现象。阅读全部材料,并带着问题研究材料,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筛选。第二步,围绕主 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 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 分析材料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