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20届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丰台区2020届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丰台区2020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二)政治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1.“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诗经》从三千年前的中华大地上摇曳生姿,蓬勃走来,流转着古老的诗意,携带着先民的智慧,滋润着现世的生活,抚慰着焦灼的心灵。《诗经》( )‎ ‎①是文化经典,具有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②是民族瑰宝,彰显中国诗歌的民族特色 ‎③是历史文脉,奠定中华文化自信根基 ‎④是时代精神,凝聚中华民族复兴的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材料通过《诗经》阐释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以及《诗经》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作用,体现了《诗经》是文化经典,具有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是民族瑰宝,彰显中国诗歌的民族特色,①②符合题意。‎ ‎③: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诗经》是一部诗歌总集,不能称之为历史文脉,更不能奠定中华文化自信的根基,③错误。‎ ‎④:《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并不是时代精神,也不能凝聚中华民族复兴的力量,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绚丽多彩的珐琅厂景泰蓝、墨香四溢的一得阁墨汁、柔软轻便的内联升千层底布鞋、酱香浓郁的天福号酱肘子……老字号非遗产品齐聚“京城非遗惠民消费季”活动,吸引了众多消费者,让人们品味蕴含于一餐一茶、一笔一墨、一桌一椅中的传统文化魅力。这说明( )‎ ‎①非遗惠民消费季活动从根本上推动了老字号文化的传承 ‎②蕴含在非遗产品中的传统文化通过贸易活动得到了传播 ‎③老字号传统文化只要与市场结合,就能实现创造性转化 ‎④非遗惠民消费季活动借文化之风激发了消费的内在潜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 22 -‎ ‎【解析】‎ ‎【详解】②④:老字号非遗产品齐聚“京城非遗惠民消费季”活动,吸引了众多消费者,让人们品味蕴含于一餐一茶、一笔一墨、一桌一椅中的传统文化魅力。这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非遗惠民消费季活动借文化之风激发了消费的内在潜能,商业贸易促进文化的交流传播,②④符合题意。‎ ‎①:非遗惠民消费季活动有利于推动老字号文化的传承,但不是根本途径,①错误。‎ ‎③:老字号传统文化与市场结合有利于实现创造性转化,③过于绝对,排除。‎ 故本题选C。‎ ‎3.“江南忆,最忆是杭州”。2022年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的一组机器人吉祥物以“江南忆”命名。‎ 宸宸 琮琮 莲莲 设计 特点 机器人头顶钱江潮,额嵌拱宸桥图案 机器人头部装饰纹样为“饕餮纹”‎ 机器人的莲叶头饰以三潭印月为顶,以互联网为径 灵感 来源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标志性建筑拱宸桥 良渚古城遗址的标志性文物玉琮 西湖莲花景观;杭州发展特色 该吉祥物的设计( )‎ ‎①推陈出新,将唐诗古韵与科技新风巧妙融合 ‎②兼收并蓄,将西方文明与杭州特色融为一体 ‎③意蕴丰富,将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有机结合 ‎④与时俱进,将亚运精神与城市文化同步更新 - 22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通过对机器人吉祥物设计特点来看,“宸宸”机器人头顶钱江潮,额嵌拱宸桥图案;“琮琮”机器人头部装饰纹样为“饕餮纹”,“莲莲”机器人的莲叶头饰以三潭印月为顶,以互联网为径,说明了该吉祥物的设计做到了推陈出新,将唐诗古韵与科技新风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①正确。‎ ‎②: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而材料中没有阐述该知识点,没有说将西方文明与杭州特色融为一体,②排除。‎ ‎③:通过对机器人吉祥物设计的灵感来源来看,“宸宸”机器人设计的灵感来自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标志性建筑拱宸桥,“琮琮”机器人设计的灵感来自于良渚古城遗址的标志性文物玉琮,“莲莲”机器人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西湖莲花景观,这说明了该吉祥物的设计意蕴丰富,将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有机结合,③正确。‎ ‎④:“将亚运精神与城市文化同步更新”的表述过于夸大了该吉祥物的设计作用,④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一般采用:“排除法”和“比较法”:‎ ‎1.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 ‎ 在认真审读背景材料、题干,明确题干要求指向的基础上,从最容易发现的错误(或正确)题肢入手,先确定其中明显错误的观点或明显正确的观点,然后将含有明显错误观点的题肢或不含有明显正确观点的题肢,从备选题肢中排除以缩小范围。 ‎ ‎2.运用“对比法”对其余题肢进行比较,确定正确选项 在初步排除缩小范围后,便可以确定剩余题肢中的“相同”的选项为正确题肢,一般不必费心去分析,只需对“相异”的选项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看哪些更符合题意,以最终确定答案。‎ ‎4.有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专注的最长时间长度是25分钟左右。据此,有人提出一种管理时间的方法:即以“25分钟工作+5分钟休息”的节奏安排工作;在每个25分钟里抛开杂念、专注工作;对每天的若干个25分钟结束后进行反思;对第二天各个25分钟的工作进行优化再选择。这一方法( )‎ - 22 -‎ ‎①依赖工作时间的积累,在专注工作中促成任务的完成 ‎②遵循大脑认知活动的规律,符合人们生理活动的特点 ‎③重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有利于预定工作任务的完成 ‎④体现系统优化思维,发挥每一个25分钟的决定性作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该工作法强调“25分钟工作+5分钟休息”的节奏安排工作,因此,不是强调持续地累积工作时间,①排除。‎ ‎②:在25分钟内,大脑最为专注,有利于工作的快速完成,因此,工作25分钟后休息5分钟的工作安排遵循了大脑认知活动的规律,符合人们生理活动的特点,②正确。‎ ‎③:根据题意,“25分钟工作+5分钟休息”的节奏安排工作,充分重视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有利于预定工作任务的完成,③正确。‎ ‎④:整体统率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不能决定整体,故表述“发挥每一个25分钟的决定性作用”是错误的,排除④。‎ 故本题选C。‎ ‎【点睛】正确把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整体 部分 区 别 内涵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地位和功能 整体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 22 -‎ 方法论要求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联系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③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是指原来作为整体的事物,相对于更高层次的系统来说,它又成了部分;原来作为部分的东西,相对于更低层次的系统来说,它又成为整体 ‎5.纵观百年来现代汉语里的“逆行”一词,一般有三个意义:“(车辆等)反着规定的方向走”;“反着众人的方向而行”;“逆民意、历史潮流而行”。现在,“逆行”的新义——“舍身忘我”,在和平时期更为人熟知。火灾中“逆行”的消防员、地震时“逆行”的人民教师、疫情中“逆行”的医护人员……都让我们充满了敬意和感动。“逆行”词义的演变( )‎ ‎①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变化②反映了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是客观事物的自我扬弃④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追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③:“逆行”词义的演变并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变化,不是客观事物的自我扬弃,而是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的,①③错误。‎ ‎②:“逆行”词义由一般的三个意义,演变其新义——“舍身忘我”,这是因为社会实践发展变化了,②符合题意。‎ ‎④:“逆行”词义演变其新义——“舍身忘我”,在和平时期更为人熟知,火灾中、地震时、疫情中,逆行的人们,都让我们充满了敬意和感动,这体现了新时代的价值追求,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6.‎ - 22 -‎ 病毒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19世纪晚期,人类才认识了第一个病毒——烟草花叶病毒,而直到20世纪30年代,人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看到了它。此后,科学家们运用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多学科技术逐步了解了病毒,不但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预防病毒传播,而且发明了利用病毒消灭农业病虫害的技术。病毒为了生存不断变异,人类为了健康也在不断破解“病毒密码”。人类对病毒的“认识史”说明( )‎ ‎①人类研究病毒,源于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理 ‎②病毒世界庞杂,人类的认识始终滞后于病毒变异 ‎③人类对病毒的认识随着研究技术的发展不断深入 ‎④人类将会与病毒长期共存、相互博弈、相互较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人类研究病毒,源于人类实践活动需要,①错误。‎ ‎②:“始终滞后于病毒变异”的表述错误,排除②。‎ ‎③:材料中,19世纪晚期,人类才认识了第一个病毒——烟草花叶病毒,而直到20世纪30年代,人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看到了它,这说明了人类对病毒的认识随着研究技术的发展不断深入,③正确。‎ ‎④:材料中,病毒为了生存不断变异,人类为了健康也在不断破解“病毒密码”,这说明了人类将会与病毒长期共存、相互博弈、相互较量,④正确。‎ 故本题选D。‎ ‎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优秀传统文化 治国理政智慧 A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要把握好社会的发展变化,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B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克服困难中保持初心、实现发展 C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中国与世界各国有着共同利益,存在密切联系,应树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D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要从中国实际出发,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 22 -‎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体现了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具体分析事物存在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等,未体现创新,A排除。‎ B:“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意思是功高由于有志,业大由于勤劳,强调了实践的观点,B符合题意。‎ C:“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体现了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未涉及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C排除。‎ D:“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强调的是联系观,不体现“从中国实际出发,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D排除。‎ 故本题选B。‎ ‎8.新时代铸就民族新发展。在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开展旅游扶贫,依靠绿水青山打造旅游循环经济,创造美好生活;在安徽,赛涧回族乡实行产业扶贫,建设服饰品牌,激发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在青海,互助土族县易地扶贫搬迁,走出大山,奔向小康。这表明,我国 ‎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实现共同富裕 ‎②基本消除了民族压迫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 ‎③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地区拥有更多的自治权 ‎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新时代铸就民族新发展。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脱贫政策,激发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表明,我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①④符合题意。‎ ‎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②错误。‎ - 22 -‎ ‎③: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民族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行使一定的自治权,不是保障少数民族地区拥有更多的自治权,③错误。‎ 故本题选B。‎ ‎9.“国资小新”是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的官方账号。作为政务新媒体的代表,“国资小新”立身国企改革的前沿,为中国企业策划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线上互动话题。‎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政府创新工作方式,为中国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②“互联网+企业”的模式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③政务新媒体汇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有利于提升中国企业知名度 ‎④国资委主动拓宽公民参政议政的渠道,吸引众多粉丝关注国企改革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材料中,“国资小新” 作为政务新媒体的代表,其立身国企改革的前沿,为中国企业策划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线上互动话题,这意味着政府创新工作方式,为中国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政务新媒体汇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有利于提升中国企业知名度,①③正确。‎ - 22 -‎ ‎②:题目中所阐述的“国资小新”主要发布国资委及下属的国有企业动态,是国资委试水新媒体、创新政务和新闻发布的重要举措,没有阐述“互联网+企业”的模式的积极意义,排除②。‎ ‎④:公民参政议政的渠道没有拓宽,该选项过于夸大了“国资小新”的作用,而且题目中没有涉及到公民参政议政的相关知识,排除④。‎ 故本题选A。‎ ‎【点睛】解答选择题,排除选项一般有四类情况:‎ ‎(1)排谬(把选项本身是错误的排除掉);‎ ‎(2)排异(把选项正确但与题干不吻合的排除掉);‎ ‎(3)排倒(把选项对题干因果要求颠倒的排除掉);‎ ‎(4)排重(把选项与题干简单重复的排除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请完成下面小题。‎ ‎10. 数据不但能促进生产效率,很多时候,其本身就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许多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参与分配,这有利于 A. 鼓励数据发挥其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促进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 B. 打破传统生产要素有限供给对发展的制约,实现商业信息的共享 C. 对我国分配制度进行根本性改革,调动数据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 D. 明确数据收集和使用的行为准则,直接提升新兴产业的经济效益 ‎11. 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立法的完善将为数据安全、数据创新发展、数据监管、数据共享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大数据立法 ‎①能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②是以法律手段解决大数据前瞻性问题 ‎③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提高决策民主性 ‎④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推动国家科技进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0. A 11. C ‎【解析】‎ ‎【分析】‎ - 22 -‎ 本题以数据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数据要素参与分配、大数据立法为材料,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知识角度组织两个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新现象的认知水平,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题详解】‎ A:“数据不但能促进生产效率,很多时候,其本身就是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许多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这说明数据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鼓励数据发挥其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促进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A正确。‎ B:实现商业秘密的共享的说法错误,有些商业秘密属于公司的机密,是不能共享的,同时,材料强调的是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不是共享商业秘密,B排除。‎ C: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参与分配是对我国分配制度的完善而不是根本性改革,C错误。‎ D:数据被纳入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会更加明晰数据收集和使用的行为规则,但不能直接提升新兴产业的经济效益,D错误。‎ 故本题选A。‎ ‎【11题详解】‎ ‎①:大数据立法能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而不是提供“物质保障”,①错误。‎ ‎②④:大数据立法是以法律手段解决大数据前瞻性问题,也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的要求,②④符合题意。‎ ‎③:大数据立法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但与提高政府决策的民主性无关,③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数据被纳入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不但会鼓励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发挥价值、促进新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会更加明晰数据收集和使用的行为规则,促进保护个人数据中与隐私相关的信息不受侵害,防止滥用数据进行不正当竞争,乃至制造市场壁垒等行为。‎ ‎12.1000年前,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诞生在中国,推动人类货币史前进了一大步;1000年后,中国人民银行有望成为全球首个推出数字货币的央行,再次引领货币金融领域的新变革。通俗地来说,央行数字货币就是货币的数字化,“只要你我手机上都有DC/EP的数字钱包,连网络都不需要,只要手机有电,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把一个人数字钱包里的数字货币,转给另一个人。”双离线交易、碰一碰支付、可不设立银行账户……央行数字货币的创新功能让许多人眼前一亮。下列对我国将使用“法定数字货币”的推论正确的是 ‎①法定数字货币采用新技术,使用后能增加货币职能 ‎②“点对点”支付节省中间环节,提高贸易的便捷性 - 22 -‎ ‎③数字货币的使用让消费信息更加透明,增进企业合作 ‎④我国优先将数字货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④:央行数字货币就是货币的数字化,双离线交易、碰一碰支付、可不设立银行账户……央行数字货币的创新功能让许多人眼前一亮。这表明“点对点”支付节省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贸易的便捷性,将数字货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②④符合题意。‎ ‎①:法定数字货币采用新技术,其使用并不能增加货币职能,①错误。‎ ‎③:数字货币的使用让消费更加便捷,不是让消费信息更加透明,排除③。‎ 故本题选D。‎ ‎13.中国人民银行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发展,以更大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贷款利率下行发挥作用的传导路径是 ‎①拓宽企业融资渠道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③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④激发企业经营活力⑤降低企业融资成本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A. ①→④→② B. ①→③→⑥ C. ⑤→④→⑥ D. ⑤→③→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⑤:中国人民银行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这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⑤排第一。‎ ‎④: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利于激发企业经营活力,④排第二。‎ ‎⑥:激发企业经营活力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⑥排第三。‎ ‎①:贷款利率下行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没有拓宽企业融资渠道,①不合题意。‎ ‎②:贷款利率下行,企业经济效益不一定提高,排除②。‎ ‎③:贷款利率下行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不是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排除③、‎ 故正确的传导路径是⑤→④→⑥。‎ 故本题选C。‎ ‎14.2019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 22 -‎ 关键一年。北京市以PM2.5治理为重点,以“一微克”行动为主线,在能源结构、运输结构、产业结构、精细管理、区域联防联控等领域精准发力,取得了显著效果。持续推进打赢蓝天保卫战,需要我们 ‎①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坚持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并重 ‎②转变生产方式,对生态效益的追求要压倒经济效益 ‎③优化能源结构,强制完成车辆电动化,实现交通领域减排 ‎④强化科技创新,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北京市以“一微克”行动为主线,在能源结构、运输结构、产业结构、精细管理、区域联防联控等领域精准发力,取得了显著效果。持续推进打赢蓝天保卫战,需要我们贯彻创新和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科学的宏观调控,坚持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并重,①④符合题意。‎ ‎②:持续推进打赢蓝天保卫战,需要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追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不是生态效益要压倒经济效益,②错误。‎ ‎③:持续推进打赢蓝天保卫战,需要我们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调控,但不能强制完成车辆电动化,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5.某班同学进行“说新闻论时政”活动,对一篇发表在人民日报的文章进行分享。‎ 下列同学的评论中,对“亚当·斯密在悄悄流泪”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甲: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存在历史局限性,被弃用也很无奈 乙: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已经不适用于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发展 - 22 -‎ 丙:霸权主义影响公平竞争,“看不见的手”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丁:只讲垄断,不讲分工,是违背《国富论》的基本经济思想的 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丁 D. 丙丁 ‎【答案】D ‎【解析】‎ ‎【详解】甲:该材料中,美国政客只讲霸权、垄断,违背了斯密关于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相关理论,这是导致“亚当·斯密在悄悄流泪”的原因,而不是说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因为有局限性而被弃用导致的,甲错误。‎ 乙: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仍然用于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发展,该选项表述错误,排除乙。‎ 丙:材料中,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正在被华盛顿那双“霸道的手”束缚,强调了“霸权主义”会破坏市场运行的客观规律,影响公平竞争,从而使市场调节失灵,丙正确。‎ 丁:《国富论》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分工理论,美国政客违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只讲垄断,不讲分工,是违背《国富论》的基本经济思想的,这是导致了“亚当·斯密在悄悄流泪”的原因,丁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斯密的理论产生的背景:‎ 斯密生活的年代,一方面英国资本主义经济随着“圈地运动”的加速、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和科技进步步伐的加快而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重商主义和封建残余势力的存在,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又受到严重束缚。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理论上的支持。‎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16.“云生活”成为了新潮流。‎ 材料一“直播带货”你看好吗?‎ - 22 -‎ ‎“直播带货”通过互联网平台,绕过了经销商等传统中间渠道,直接实现了商品和消费者对接,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另一方面,“直播带货”仍有不少问题,如一些主播根本没用过某款产品,就敢为产品代言;一些主播涉嫌夸大宣传推销,“名品”变赝品,“好货”变“水货”,误导了不少消费者;一些主播绕过平台点对点交易,将交易移到“桌面底下”,导致消费者无处维权。这些问题不解决,“直播带货”就只能是一次性买卖,无法形成良性交易循环。‎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政府如何促进“直播带货”行稳致远。‎ 材料二“云端生活”你钟意吗?‎ ‎“云直播”拓宽新零售渠道;“云服务”助力一站式办理;“云课程”线上学习不止步;“云娱乐”成为居家解压“良药”。有人发出感慨,“站在云端,尽享美好。”‎ ‎“云旅游”无法满足实地体验,浪费宝贵的时间;“云社交”只见手机不见人,你我都是彼此的局外人;“云资源”充斥着良莠不齐的信息,让生活拥挤不堪。有人心生迷惘,“云端生活,迷了双眼。”‎ ‎(2)对“云端生活”,你持有什么样的观点,并说明其哲学依据。‎ ‎【答案】(1)政府应转变观念,顺应时代发展,引导“直播带货”发展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政府应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通过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引导“直播带货”健康有序发展。‎ ‎(2)可以从矛盾、发展、实践、价值观等角度进行阐释。要求观点鲜明,能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能辩证分析问题,显示独立思考与批判精神;紧扣问题,就问题的某点深入分析,或全面展开论述;知识运用恰当、准确;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云生活”成为了新潮流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科学的宏观调控、矛盾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激发公民政治责任感。‎ ‎【详解】(1)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政府如何促进“直播带货”行稳致远,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调动运用相关具体知识分析回答。“直播带货直接实现了商品和消费者对接,吸引了众多消费者”说明政府应转变观念,顺应时代发展,引导“直播带货”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直播带货仍有不少问题,只能是一次性买卖,无法形成良性交易循环”,政府需要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引导“直播带货”健康有序发展。‎ - 22 -‎ ‎(2)对“云端生活”,你持有什么样的观点,并说明其哲学依据。根据材料中“站在云端,尽享美好”“云端生活,迷了双眼”看出,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我们要坚持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解答本题也可以从发展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角度思考分析。‎ ‎17.一双筷子,在我国餐桌上有着千年的历史,筷来箸往,情味浓浓,承载着千年的饮食亲情文化。然而,当一桌人用各自的筷子在餐盘里夹菜时,可能在不经意间就完成了病菌的传播。‎ ‎“分餐用公筷”的倡议一直都存在,多地也积极宣传推广“公筷行动”,但实质推动困难重重。究其原因,一方面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家庭聚餐、朋友聚会,合餐时相互夹菜被认为是关系亲密的表现;另一方面人们认为使用公筷太麻烦,而且经常容易搞错,拿公筷夹菜,一不小心就夹到自己嘴里,甚至会因此增加就餐成本。‎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别从政府和公民的角度为“公筷分餐”的推广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答案】政府角度:政府有关部门应进行专项调研,了解问题,针对困难,提出解决方案。理由:政府进行科学、民主决策。‎ 公民角度:每一位公民应从我做起,健康用餐,超过两人一起用餐时应主动使用公筷。理由:公民应树立责任意识,有序参与公共生活。‎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分餐用公筷”的倡议一直都存在,多地也积极宣传推广“公筷行动”,但实质推动困难重重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 - 22 -‎ 解答本题要求考生注意审题,分别从政府和公民的角度为“公筷分餐”的推广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材料中,推动公筷行动困难重重,究其原因,一方面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另一方面人们认为使用公筷太麻烦,而且经常容易搞错,可能会因此增加就餐成本;从政府的方面来看,主要考虑从进行专项调研,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的角度进行分析,其理由则主要从政府进行科学、民主决策的角度进行分析;从公民自身的方面来看,则可以从以身作则,健康用餐的角度进行分析,其理由则主要可以从公民应树立责任意识,有序参与公共生活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点睛】提高主观题答题能力“四要素”:‎ 第一要素:审清主观题的设问,明确试题设问的限制性和规定性,确定答题范围,这是答题的关键。即通过阅读试题的背景材料及设问,确定命题者的考查意图,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错。‎ 第二要素:学会分析材料、围绕材料提示搜索相关知识点是答题的依据。分析材料,弄清材料的层次,就可以利用材料的暗示,搜索相关知识点组织答案。‎ 第三要素: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是解答主观题的基础。需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确保自己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点。‎ 第四要素:规范答题。要正确运用政治术语答题;注意多角度思考问题,确保答案的完整性。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防止出现理论和实际相脱离,即“两张皮”现象。‎ ‎18.地名不仅是一个称呼、一个符号,而且是透视华夏文明的一扇窗。‎ ‎“六尺巷”,彰显着和谐礼让的大家风范;“义乌”,延续着“颜乌尽孝”的乡风典故;“崇礼”,体现着崇德向善的品行追求。‎ ‎“济源”“渭源”,诉说着河流对城市乡村的滋养;“仰韶”“良渚”,记载着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延安”“保安”蕴含着延年安康、安定万年的美好愿望;“左权”“尚志”,表达了对革命英雄的深切怀念。‎ 说到襄阳,会想到王维的“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说到“浔阳”,会想到白居易的“浔阳江头夜送客”;说到衡阳,会想到高适的“衡阳归雁几封书”;说到徽州,会想到汤显祖的“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读懂地名,就是读懂一段发展的历史,领悟一种深沉的情感。‎ 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读懂地名,推开透视华夏文明的这扇窗。‎ ‎【答案】可以从文化自信、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继承与传播等角度进行论述。要求观点鲜明,能明确表达自己的见解,具有独立思考与批判精神;紧扣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展开论述;知识运用恰当、准确;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解析】‎ ‎【分析】‎ - 22 -‎ 本题以地名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地名文化、地名情怀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读懂地名,推开透视华夏文明的这扇窗。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文化自信、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继承与传播,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文化自信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一种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强大力量。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地名,折射一个地域发展的历史,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要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积极主动了解地名的含义、折射的历史,由地名文化了解我们中华文化的精彩纷呈。‎ ‎③文化的继承与传播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交流与传播中增强其影响力。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要继承中优秀传统文化,在对外交流中展示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创新,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透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点睛】1.关于文化自信:(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一种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强大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的独立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地位作用)(2)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形成)(3)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系)(4)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充满信心。(怎么办)‎ ‎2.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1)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2‎ - 22 -‎ ‎)深远持久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3.文化继承:(1)继承与发展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就是文化传承。(3)意义: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地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1)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2)文化传播的途径:①商业贸易——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文化;②人口迁徙——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④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19.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某班同学为了解中医药的消费现状,制定了“中医药调查问卷”。‎ ‎(1)请你在下面调查问卷中补充一个问题(含问题选项),并说明其经济学依据。‎ ‎(2)通过研究,同学们归纳了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并提出改进措施。‎ 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对应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补充改进措施,完成下表。‎ - 22 -‎ ‎【答案】(1)调研问题应合理、明确,与中医药消费具有相关性;问题、选项与理由要有内在逻辑关系;设计角度可以涉及价格、收入、需求弹性、市场环境等。‎ ‎(2)①中医药企业应注重产业化经营,科学管理,减少中间环节,畅通中医药生产和营销的产业链,使上下游各环节有效对接。②中医药企业应在继承中发展,做到守正创新。面向市场需求,加大中医药研发力度,创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提高中医药的质量。③中医药企业应注重人才资源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培育创新人才。④中医药企业应抓住发展机遇,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参与国际化分工合作,助推传统中医药走出国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医药学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学生的调查问卷和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为材料,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22 -‎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在下面调查问卷中补充一个问题(含问题选项),并说明其经济学依据。试题分为两步,第一步,补充问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中医药的价格、中医药的需求、中医药的疗效等选择一个即可,第二步,说明依据,与第一步相关联,根据第一步的选择,分析说明。‎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对应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补充改进措施,完成下表。考生认真研读图表,根据表格中的“现实状况”结合教材知识对应提炼“改进措施”,根据存储流通状况,考生可从经营管理上分析,如减少中间环节,畅通中医药生产和营销的产业链,使上下游各环节有效对接。根据生产工艺状况,考生可从创新角度分析,如加大中医药研发力度,创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提高中医药的质量。根据人才培养状况,考生可从人才资源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培育创新人才等方面分析。根据面向世界状况,考生可从对外开放机遇角度分析,如抓住发展机遇,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参与国际化分工合作,助推传统中医药走出国门。‎ ‎【点睛】本题第一步具有开放性,符合学生主体原则,考查考生社会实践能力,考生根据自己平时对中医药的了解,结合教材组织答案。第二步,解答的关键重在“读”,读“现实状况”,联想教材知识,灵活作答。‎ ‎20.坚持“赶考”精神,续写“赶考”新篇。‎ 镜头一:‎1949年3月23日,是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的日子。毛泽东望着连绵雄伟的太行山,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周恩来答道:“我们都应当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能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镜头二:‎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他表示,“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正在征程中。‘考试’仍在继续,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镜头三:‎2020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实践证明,党和国家在“抗疫”实战以优异成绩答好疫情防控这道“加试题”。‎ 赶考永无止境,赶考远未结束。运用《政治生活》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交出优异的答卷。‎ ‎【答案】‎ - 22 -‎ 党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党和国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交出优异的答卷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激发公民政治责任感。‎ ‎【详解】赶考永无止境,赶考远未结束。运用《政治生活》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交出优异的答卷,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包括:性质宗旨、执政地位、执政方式、执政理念等,然后调动运用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中的做法加以分析,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 ‎21.“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博大精深,意义深远。‎ ‎【红船精神】“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一种“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一种“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一种“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西迁精神】上世纪50年代,一批上海交大人响应党的号召,“打起背包就出发”,从上海迁至西安,在三秦大地书写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 ‎【工匠精神】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不断雕琢产品,不断改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精神的思考。‎ ‎【答案】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中国精神作为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要正确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弘扬中国精神就是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 22 -‎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只有弘扬中国精神,才能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从而实现中国梦。‎ ‎【解析】‎ ‎【分析】‎ 本题红船精神、西迁精神以及工匠精神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目在设计上尊重教材,考查的是考生的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考查价值观的相关知识。材料中,“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一种“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感染下,广大人民群众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坚定理想、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故可以从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上海交大人响应党的号召,将校址搬迁到西安,在三秦大地书写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故可以从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不断雕琢产品,不断改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不仅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还体现出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故可以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的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提高主观题答题能力“四要素”:‎ 第一要素:审清主观题的设问,明确试题设问的限制性和规定性,确定答题范围,这是答题的关键。即通过阅读试题的背景材料及设问,确定命题者的考查意图,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错。‎ 第二要素:学会分析材料、围绕材料提示搜索相关知识点是答题的依据。分析材料,弄清材料的层次,就可以利用材料的暗示,搜索相关知识点组织答案。‎ 第三要素: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是解答主观题的基础。需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确保自己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点。‎ 第四要素:规范答题。要正确运用政治术语答题;注意多角度思考问题,确保答案的完整性。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防止出现理论和实际相脱离,即“两张皮”现象。‎ - 22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