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年高考政治(必修3)大一轮复习讲义:第25课 文化创新
第25课 文化创新 [考点展示] 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2013·选择);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途径(2012、2014、2017·选择,2015·探究);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2017·选择)。 考点1 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 源泉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动力 ①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 ②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和更加充足的条件 ③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社会实践的发展,提升了文化创新的能力 检验标准 能否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目的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点拨 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可以从哲学上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角度一一对应来理解。 典例1 (2014·江苏高考)“小伙伴”是近年来的一个网络热词。其实,“伙伴”最早是军事用语,士兵十人共用一个灶吃饭,称为“火伴”。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被写作“伙伴”,词义也从同灶吃饭的士兵扩展成了同伴。材料说明( ) A.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 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D.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化与社会实践的关系的理解。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被写作“伙伴”,词义也有所扩展,这表明文化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变迁,A项符合题意。B、C两项与题意无关;D项仅仅强调了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没有体现材料中文化变迁这一主旨,不符合题意。 跟踪训练1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体质特点有了很大变化,照搬中医药典已经不能完全解决现代生活中的新情况。这要求我们在研究新症状的基础上,汲取传统典籍中的有益成分,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这体现了( )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B.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C.我们应该全面继承传统文化并加以创新,最终运用于实践 D.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 材料强调不能照搬传统典籍,而必须在研究新情况的基础上再创新发展,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故A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社会实践发展推动文化创新,而不是文化创新的作用,故排除B、D;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推陈出新,故C说法错误。 考点2 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途径 (1)意义: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途径 ①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基本途径——创新与继承、借鉴、融合的关系 为什么 怎么做 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①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提醒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因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典例2 (2017·江苏高考)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今天要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就要( ) A.超越生活、改变社会 B.立足实践、扎根生活 C.继承传统、满足大众 D.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答案 B 解析 创作精品力作,要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就要立足实践,扎根生活,B正确,入选;A错误,文学创作源于生活实践而不能超越生活;C中的“满足大众”说法不妥;D说的是如何交流,均与题意不符。 跟踪训练2 (2017·江苏高考)在一些旅游景区,国内外的许多标志性建筑如天坛、鸟巢、兵马俑、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等,经常被照搬、模仿或抄袭,山寨景观多次出现。对此类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B.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C.发展了国家倡导的大众文化 D.需要通过文化创新去改变 答案 D 解析 从题意来看,对于“经常被照搬、模仿或抄袭”的现象,我们不能支持,而要改变,唯有创新才能改变,故D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均应排除。 考点3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1)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克服错误倾向:①克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②克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点拨 从具体的创新事例中分析对文化创新的启示,主要包括: ①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正确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④创新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从人民群众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⑤必由之路: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典例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这告诉我们,在文化创新过程中( ) ①必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②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③要充分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 ④要正确处理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处理好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在继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发展,故②④入选;材料并未涉及到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故①③不选。 跟踪训练3 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不是“复古”——复古解决不了今天中国面临的问题,也不能应对世界挑战;更非“接轨”——西方文明难言先进,且自顾不暇。这意味着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要( )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③以我为主,拒绝包容 ④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应该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②错误。③错在“拒绝包容”上。 17.综合考查文化创新的原因和措施 典例4 (2014·全国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展传统兽医药事业,编撰《民间兽医本草》,满足社会的需求。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中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疾病牲畜。 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共计638万字,插图2 353幅,书中收录3 505种中草药,附方40 000多则。《民间兽医本草》“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的李时珍”,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冯洪钱是如何在兽医中草药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 审题与解答 审设问 知识范围 文化创新的知识 设问指向 冯洪钱如何在兽医中草药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果 审材料 有效信息 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 考查知识点 文化创新的途径 写答案 (1)深入兽医药研制和畜病治疗第一线,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 (2)广泛收集整理我国传统兽医中草药及药方,在继承传统中实现创新。 (3)收集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在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中推进创新。 跟踪训练4 春节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恐怕是所有节日都无法企及的,正如俗话所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尽管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变化,国人过春节的方式正在发生着日益显著的变化,但是隐藏其中的深层民族和集体记忆、个体情感是无法抹杀的。多年来,全国人民已经形成了“春晚情结”,既对其寄予厚望,但又常常感叹“令人失望”。脱离群众、缺乏生活化是老百姓的普遍感觉;没有新意、还是老一套,是很多春晚忠实观众失望的重要原因。 假如请你为办精彩春晚出谋划策,你将怎样使春晚走出困境? 答案 (1)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央视春晚要走出困境,必须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突破“老一套”。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央视春晚只有不断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才能创作出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精品。 (3)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央视春晚的节目设置要切实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要求和利益,只有贴近群众生活才能被群众接受和认可。 (4)在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形式创新的同时,要大胆推动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 文化创新的原因和措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推动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常见设问方式 (1)为什么重视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意义) (2)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常用答题语言 (1)为什么重视文化创新?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所在。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一个基本途径。既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又一基本途径。既要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⑤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 ⑥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科技进步、思想解放,推动文化形式和内涵的发展。 失分点1 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文化创新主要靠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提醒 文化创新与创作者的聪明才智分不开,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矫正训练1 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 ) 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 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 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 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 答案 C 解析 “偏爱画马”是情感因素,“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是生活感悟,因此C项当选。A项不符合题意;B、D两项均否定了实践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失分点2 认为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文化自身的繁荣 提醒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矫正训练2 黄梅戏源于民间舞蹈。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妇孺皆知的里巷歌谣、灯会社火之中的欢歌劲舞,是黄梅戏的源头。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姐妹艺术的精华,使自己逐渐完善起来而成为一种名剧。这说明( )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 “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妇孺皆知的里巷歌谣……是黄梅戏的源头”,说明了人民群众创造了文化,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①正确;黄梅戏来自于“劳动”“里巷歌谣”“灯会社火”,这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③正确;②不符合题意;④观点错误。 失分点3 混淆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 提醒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矫正训练3 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宋明理学,体现了①;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会使世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不会使文化差异性消失,②说法错误;“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以儒家为主导”说明③正确;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而不是文化交流借鉴,④说法错误。故选C项。 热点聚焦25 面向人民群众 实现文化创新 热点解读 命题前瞻 [背景扫描] 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 [命题猜想] 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文艺创作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一思想成为近期考试的重点。 [命题预测] 1.“厉害了,我的‘人民’!”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一播出便收获众多粉丝。该剧除了跌宕起伏的剧情,精彩纷呈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它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击中了反腐败的社会心愿。这告诉我们( )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②只有现实题材的文化产品,才能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③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④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在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考点对接] 信息点①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艺创作从社会生活中汲取营养、挖掘素材、提炼主题,在人民的创造实践中进行艺术创造。 信息点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②说法错误,不选。题干强调该电视剧的成功有赖于它反映中国反腐败斗争的现实,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③与题干无关,不选。 2.“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在路上心中才会有时代,在基层心中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中才会有感动。只有那些愿意深入基层,肯花一番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的新闻工作者,才能锤炼出好的文风,写出好的作品。可见( ) ①新闻工作者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②好的新闻作品必须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 ③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创作出感人的作品 ④好的文化作品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只有那些愿意深入基层,肯花一番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的新闻工作者,才能锤炼出好的文风,写出好的作品”,说明新闻工作者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好的新闻作品必须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故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过于绝对,排除;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3.纵观近百年的中国文学史,乡土文学取得了巨大成就。 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关注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 信息点③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艺创作都应把人民作为文艺的表现主体,文艺作品必须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引领人民精神生活,展示人民的精神风貌。 信息点④ 党和政府要加强对文艺创作的扶持引导,努力把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引导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上来。 信息点⑤ 文艺创作者要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和艺术创造能力,坚持“三贴近”原则,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20世纪初期,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激烈碰撞,科举制度取消,知识分子几乎失去政治参与的机会,他们从乡村涌入大都市,对乡土的眷恋和关怀式批判,成为文学表达的主流方向,逐步形成了以鲁迅《故乡》为代表的中国乡土文学。四十年代后,以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为代表的乡土文学作品开始反映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八九十年代,乡土小说开始品评知青生活,反思乡土文化,产生了《平凡的世界》《白鹿原》《蛙》等著名作品。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商业文明、都市文明崛起,田园式乡土生活人群逐渐减少,乡土文学渐入低潮。但也要相信,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文学的出现,中国文学将迎来新的繁荣。 结合乡土文学的兴衰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文学创作者应该如何为繁荣发展中国文学作出贡献。 答案 (1)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创作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文学作品。 (2)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 (3)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中国风貌,让国外民众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4)利用现代传媒,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创新文艺形态,不断推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小香玉说:“中国的戏曲艺术虽然是传统艺术,但戏曲本身的发展离不开时代的背景,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发展规律。”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传统艺术的发展不能漠视文化的继承 ④传统艺术与时代结合才会焕发生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错误。材料主要讲的是,传统艺术要与时代相结合,而不是文化的继承,③不选。 2.在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上,秦腔《家园》聚焦“避灾移民、精准脱贫”,演绎了一场荡气回肠的心灵诗剧;芭蕾舞剧《鹤魂》关注凡人义举,以徐秀娟为鹤牺牲的真实故事为原型,舞动出一曲舍身忘我的生命赞歌。这说明( ) A.深入生活,艺术才能引起共鸣 B.面向世界,艺术才能博采众长 C.继承传统,艺术才能喜闻乐见 D.展开想象,艺术才能丰富多彩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的秦腔《家园》、芭蕾舞剧《鹤魂》都取材于社会实践,说明深入生活,艺术才能引起共鸣,A正确。材料不涉及与外来文化的关系,B不选。材料不涉及继承传统文化,C不选。题干中不涉及展开想象对艺术发展的作用,D不选。 3.《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这些被称为“清流”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给电视荧屏带来一阵清风和盎然春意,唤醒了人们心灵深处的某种沉睡的美好记忆。这表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动力 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④只有经典的、流行的文化才是大众文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A 解析 材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①③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动力,② 不选。并不是只有经典的、流行的文化才是大众文化,④错误。 4.有句话说,痛点就是起点。文化创新,必须知道我们的痛点、起点在哪里。这是因为( )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④文化创新是传承基础上的不断完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文化创新,必须知道我们的痛点、起点在哪里”,这是因为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文化创新是传承基础上的不断完善,③④正确。①②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5.1922年罗素在《中西文明比较》中写道:“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的欧洲仿效拜占庭帝国。”这说明( ) ①文化继承与创新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民族文化最终要融入世界文化之中 ③文化创新不能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学习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说明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能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③④正确。①说明的是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不符合题意。②强调民族文化融入世界文化之中,强调文化的共性,不符合题意。 6.据调查,大多数年轻观众表示不喜欢戏曲,觉得“没感觉”,其重要原因是戏曲题材内容与时代脱节、节奏太慢,与影视、互联网等其他娱乐文化相比,戏曲形式不够丰富。下列做法中有助于让传统戏曲得到更多年轻人青睐的是( ) A.为传统戏曲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B.摒弃传统戏曲文化中的糟粕 C.固守传统戏曲的稳定性和特色 D.让人民群众成为戏曲创作主体 答案 A 解析 A符合题意,传统戏曲因为自身特点,使得年轻人对其无感觉,要让传统戏曲得到更多年轻人青睐,就需要为传统戏曲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不断推陈出新。B、C、D不符合题意。 7.“五福临门”是中国人常提及的祝福语。五福源自《书经》和《洪范》,是古代中国民间关于幸福观的五条标准: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而当今我国人民的五福追求有所变化,如爱国、富强、和谐、敬业和友善。这一变化( ) ①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体现 ②是把时代精神注入到传统文化之中 ③体现了文化发展是继承的前提 ④说明不同时代的价值追求截然不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五福的传承演变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体现,是把时代精神注入到传统文化之中,①②正确。继承是发展的前提,③错误。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8.发展中医药,必须充分借鉴和利用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的成果。如果死守着老祖宗的宝贝,故步自封,中药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中医药界需要打开封闭的围墙,敞开胸怀接纳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让古老的中医药再立新功。这启示我们,发展传统文化要( ) ①注入时代精神 ②全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③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④汲取世界各民族的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②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④说法错误,应汲取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9.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作协九大上指出,文艺工作者要做到四“有”: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发展的源泉 ②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社会主义文艺应该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④优秀的文艺作品源于文艺工作者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总书记的话旨在强调人民群众的重要性,①③符合题意。②错误,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错误,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不是感情。 10.“羽毛跨越性别、年龄和文化,每片脱落的羽毛背后,都讲述着鸟儿成长的故事。每一次的蜕变,都是温暖、成长、转化的过程”。一位艺术家用从动物园以及私人鸟舍收集而来的各种美丽的羽毛,进行了一系列充满创意的创作,雕琢出了一幅幅生动而有趣的作品(见下图)。这表明( ) A.艺术创作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丰富情感 B.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对艺术创作起决定性作用 C.艺术家的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 D.创新意识是艺术家认识和利用事物间联系的前提 答案 A 解析 艺术创作不能离开艺术家在生活实践中获得的生活感悟和丰富情感,A正确。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对艺术创作有影响,但不能说“起决定性作用”,B错误。艺术家的价值判断应该在价值选择的前面,C错误。遵循规律是艺术家认识和利用事物间联系的前提,D错误。 11.近年来,互联网传播环境催生出一批独具特色的网络表达符号——表情包。作为网民网络社交必不可少的工具,表情包以其一目了然、蕴意丰富的特点,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网络文化产物。表情包文化( ) A.丰富了汉语言文化的内涵 B.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C.创新了文化传播的手段和形式 D.其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答案 C 解析 A错误,夸大了表情包文化的作用。B错在“决定因素”上。表情包文化创造源于社会实践,D错误。 12.“沙画瓶”是一种源自中东地区的艺术品。它是将死海海底的彩矿石磨制成的沙子填入玻璃瓶中,组成沙漠、骆驼等形状。一位中国女孩受此启发,用来自海南的岩石磨制成粉末,替代原来的稀有材料,并将五彩斑斓的沙漠奇景和古老的中国文字相结合,打造出“中国文化遗产系列”“古诗词系列”等“沙画瓶”,受到极大的欢迎。材料表明( )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②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有助于文化创新 ③在实践中可以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 ④文化创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题干中“源自中东地区的艺术品”“一位中国女孩受此启发”,体现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新的联系,体现不同文化之间交流、借鉴和融合,②③正确。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①错误。④强调文化创新与传统文化关系,不选。 13.漫画启示我们在文化借鉴中必须( ) A.立足实践,推陈出新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反对封闭,求同存异 答案 C 解析 漫画强调在文化借鉴中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不能全盘接受而丧失自己的文化传统,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 14.一位美国评论家在对中西绘画艺术结合进行评判时曾这样说:“ 当一个在本土文化和传统风格熏陶中成长的艺术家尝试将传统文化与异域文化嫁接在一起时,只有极少数是可行并取得成功的,更多的是不仅没有产生新的品种,反而退化变质而引发刻意的矫情之作,或离奇的怪诞画风。”这说明成功的文化创新必须( ) ①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博采众长 ②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③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④坚持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探讨的是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异域文化的结合问题,而①②与题意不符。 二、简析题 15.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注:本题漫画根据方成的《洗澡》改编。 (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什么偏差? (2)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 答案 (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只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排斥外来文化的偏差。 (2)①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合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享世界文化创新成果。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 16.2017年5月11~29日,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在江苏南京举行。本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历时19天,29台参演剧目、5台武戏折子戏专场和2台祝贺演出剧目,在南京及无锡的11个剧场演出62场,上座率达95%,观众达6万人次。本届京剧艺术节秉承“京剧艺术的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的宗旨,坚持现代戏、新编历史剧、整理改编传统戏“三并举”,集中展现了近年来我国京剧艺术继承与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京剧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更好地继承并适应当下人们审美的发展,让京剧在“不变味”的前提下受到更多人的喜爱,是所有京剧从业者绕不过去的课题。 (1)试从文化生活角度,阐述举办中国京剧艺术节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解决所有京剧从业者绕不过去的课题。 答案 (1)①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推动京剧传承与创新。②有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③有利于人民群众坚定文化自信,共享艺术繁荣发展的优秀成果。 (2)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广大京剧从业者应深入生活,创造出更多优秀文化产品。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京剧从业者应扎根人民,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③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京剧从业者应继承传统,保持京剧“不变味”。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广大京剧从业者应勇于创新,不断为京剧艺术注入时代活力,实现“活态”传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