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学年 政治试卷 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 说明: 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第I卷正确答案的序号和第Ⅱ卷答案写在后面的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B.是否承认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问题 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 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C.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 D.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 C.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 D.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4.习近平指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的目标是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这一论断符合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 ③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创造新的联系 ④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5.水是万物本原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6.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和哲学的两大阵营分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7.当下,“吃鸡”、“尬聊”、“冲鸭”等许多新词铺天盖地而来。这些新词产生的根源是 ①知识是人们随意创造的 ②社会实践 ③客观事物 ④人脑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8.在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中,从95号的镅(Am)开始,后序的20多种元素均是人造元素,这一科学事实说明: A.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意识也可以反过来决定物质 B.在现代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已不再重要了 C.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受到了冲击 D.意识的力量带来了物质的成果 9.哲学上讲的运动是 A.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B.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C.物体空间位置的移动 D.新事物的出现,旧事物的灭亡 10.为了研制出血吸虫病疫苗,我国科学家对不同阶段的血吸虫进行了基因表达测验,这说明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C.实践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D.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11.在建设和谐山西的过程中,山西省委省政府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把富民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这表明山西省委省政府 ①抓住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尊重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③实现了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④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12.关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认识正确的是 A.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B.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不可以转化的 C.特殊性是共性,普遍性是个性 D.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13.“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这句话说明了 A.事物的变化发展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B.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的发生 C.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D.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 14. 在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其计算结果却发生很大的不同。在很多其它领域也发现了类似现象。对这类现象的研究形成了混沌学。混沌学深化了哲学因果论和规律论的原理,它更深刻地表明 ①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②普遍联系实际上指的是普遍的偶然联系 ③看似随机偶然的现象背后是有其规律的④规律是必然联系,因此混沌现象无规律可循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5.中共中央多次强调,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在哲学上体现了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内在联系 B.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 C.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D.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16.“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的观点,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反映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D.唯心论与形而上学的联系 17.全面二孩的放开,使得人口政策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随着我国人口状况的不断变化,我国的人口政策在不断调整,但究竟应该怎么调整、应该在何时调整,各学界、专家给出的意见都不尽相同。这表明 ①认识有主体差异性 ②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实践水平的限制,所以真理因为主体的实践经历而不同 ③真理和谬误是绝对的,是可以转化的 ④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8.股市风云变幻无常,根据股市的持续低迷的趋势,国家出台了相应的刺激股票市场发展的政策,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这反映了 A.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注重量的积累 19.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但根据新配方研制的胶水粘不牢东西,人们认为这是不成功的发明。几年后,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成功研制了不于胶记事贴,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①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 ②联系是多样的,发明创造要善于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③联系是必然的,发明创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 ④联系是具体的,发明创造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 A. 使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 B. 改变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 C. 使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 D.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1.由于人们观念上的差异,人们对墙体和屋面的保温性能并不关注,不少地方节能型房屋的推广进展缓慢。这告诉我们 A.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 C.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D.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22.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从哲学方法论看,这里强调的是 ①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要“盲人摸象”、“刻舟求剑” 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要“吐故纳新”,不要“厚古薄今” ③以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要“事必躬亲”,不要“纸上谈兵” ④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和而不同”,不要“同而不和”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 23.俗话说:“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A.物质决定意识 B.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认识具有反复性 D.局部的性质和意义离不开整体 24.《庄子·刻意》中说:“吹啕呼吸,吐故纳新。”成语“吐故纳新”由此形成。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原理的 A、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对立统一原理 D、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 25.下列属于历史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存在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D.英雄或神创造历史 26.当前,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着不顾当地的人文、自然景观,一味仿古的倾向,导致“千城”一面。这种做法有违于唯物辩证法的 A.规律客观性原理 B.矛盾特殊性原理 C.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D.联系普遍性原理 27.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A.办事情必须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B.必须改变规律,突破规律的制约 C.办事情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创新思维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28.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这表明 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 B.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 D.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 29.针对“空巢”老人增多的社会现状,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老年人,不常看望老人属违法。新法新规的出台蕴含的哲理有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③通过质变就能实现事物的发展 ④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30.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重要卫生资源,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突出贡献。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灵魂。以“四物汤”为例,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是治疗血虚、头痛、头晕等症的基本方剂。但在临床运用上,若兼有气虚就要增加人参、黄芪;若血虚有寒加炮姜、肉桂;若血虚有热加黄连。“四物汤”的临床运用体现了 A.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 B.从主观到客观的过程 C.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 D.在共性的指导下研究个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1978年11月,被饥饿所迫的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被判“现行反革命”的风险,按下了18个手印,搞起了“大包干”,解决了温饱问题,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从此,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命名的中国农村改革热潮迅速蔓延全车,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举世公认的变化。实践证明,“大包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一年越过温饱线,三十年末进富裕门。”进入新世纪以来,小岗村和我国中西总的多数农村一样,面临着温饱过后的发展瓶颈。敢为人先的小岗人再次摸索发展的新路子,他们把昔日分到各户的田地部分进行“土地流转”,掀起了第二次农村改革的热潮。 上述材料如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2分) 32.网民中80%是青少年,青年中80%的信息源于网络。但随着现实生活中的低俗、恶俗甚至反文化现象在互联网上相继出现,一些粗俗词汇已成为网络时代的流行,侵入了广大青少年的日常网络生活,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工作、学习、生活,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2016年3月2日,由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联合主办的“青年之声·净语良言我承诺”网络大行动正式启动。该行动以“读好书养堂正之气,说好话树君子之风”为主题,旨在通过系列活动,大力倡导青少年主动承诺使用净语良言,戒除粗俗网络用语,树立文明新风。此次活动将动员全国各级学校共青团和学社联学生会微信、微博平台,发动线上承诺签名活动;依托学校传媒联盟,对活动进行宣传推广;邀请国学大家走进校园,讲解经典名篇,引导青少年学生积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实际行动共同抵制粗鄙低俗的网络语言。 团中央倡导开展的“青年之声·净语良言我承诺”系列活动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14分) 33.2017年12月3日,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在央视综艺频道正式开播。该节目是深入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创造性实践,是文化类节目的又一次探索和提升,是对文化自信深度有效的创新表达。创作团队广泛征求观众和文物收藏者的建议,历时两年,反复推敲与打磨,将中国古典韵味和现代舞台科技相结合,终于打造成集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向观众讲述传奇宝藏的前世今生,展示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也让那些“养在深宫人未识”的文物“活起来”。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文化类节目制作人应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4分) 高二政治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A A A D B D D B B B D D C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D C C D C B D B D B C D B D 31、[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0年前小岗村被饥饿逼出来的“大包干”的成功实践,使中国农村改革找到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正确方向。(3分) 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小岗村由实行“大包干”到进行“土地流转试验,寻求新的改革出路,是实践推动认识不断发展的结果。(3分)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符合当时我国农村国情的正确决策,现在小岗人进行“土地流转”试验,仍有待于实践的检验。(3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无论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是探索“土地流转”改革的新路子,都是为了引领农民走进富裕门,以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3分) 32、 直面现实网络的低俗文化,开展系列活动体现了承认矛盾,不回避矛盾,勇于解决矛盾的态度。(5分) 充分利用网络发展在青少年成长的积极作用,同时不忽视问题的解决,正确处理主流与支流的关系,坚持了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5分) 依托互联网,利用不同网络平台开展活动,发挥各自优势,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分) 33、 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取向,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4分)遵循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客观规律,继承传统,推陈出新;(3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4分)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不断提升节目制作水平。(3分)(1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