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15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高考政治答题模板
【答题要素】 批判继承十发展创新十反对错误倾向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③反对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和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典例探究】 典例1.(2018•江苏高考)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材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 ) A.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B.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 C.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 D.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答案】D 【技巧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传统文化。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要正确对待,不要夸大其作用,把它看作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典例2.(2017·课标卷Ⅱ) 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这表明( )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 ③只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 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把握材料主旨——是什么要素促成《小二黑结婚》演出成功。首先是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小二黑结婚》仍然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其次是融入了时尚元素,批判创新。但是优秀文化的传承需要继承与创新,并不是只需要引入流行元素。 典例3.(2016•课标卷Ⅰ)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故③说法错误。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但不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故④说法错误。“华阴老腔” 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通过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引起巨大反响,其成功说明传统文化要不断创新,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才能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①②正确。答案选A。 【技巧点拨】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大众传媒依托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最大限度的超越时空的局限,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典例4.(2016·江苏高考)传统文化对天理人伦所作出的具体规范,有些蕴藏在乡村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当中。村规民约、家风祖训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应当充分发掘利用,这是因为优秀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 ) ①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②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④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技巧点拨】重视优秀村规民约、家风祖训,主要是想用正确的文化影响人,促进个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重视优秀村规民约、家风祖训,主要是为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更好地发挥优秀文化的作用。 典例5.(2015·浙江高考)祠堂是崇宗祀祖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W村也曾有座老祠堂。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举。新农村建设以来,W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礼仪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了乡村治理。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 【答案】 (1)传统文化是社会成员的精神纽带,祠堂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W村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发挥祠堂文化在人文教化、社会认同等方面的作用。 (2)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必须批判地继承,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容,剔除与改造带有封建宗法性质的内容。 (3)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祠堂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打破了宗族界限,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解析】 本题易因没有把握设问中“成功建设”这一指向或“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这一知识限定答题而失分。首先根据设问中“成功建设”这一指向来把握材料信息,尤其是传统的祠堂文化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将老祠堂变成新礼堂的做法等信息。其次,根据设问中“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这一知识限定,围绕“成功建设” 这一指向梳理知识,对接材料信息。最后,调用教材中传统文化的作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知识,分析说明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体现出的道理即可。 【技巧点拨】本题需要对材料信息进一步加工锤炼,提取出相应理论点。题中设问是建设礼堂文化,而材料中出现祠堂文化,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显然建设礼堂文化,要发挥祠堂文化这一传统文化的作用;但材料也有明确信息,祠堂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那就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同时材料中还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信息,显然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变式演练】 1.(2017·江苏高考) 2016 年 11 月 30 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此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意义不大”。如果请你反驳这种观点,下列可能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 ) A.文化平等 文化差异 文化交融 B.文化影响 文化传承 文化自信 C.文化借鉴 文化包容 文化繁荣 D.文化传播 文化市场 文化自觉 【答案】B 2.(2016•课标卷Ⅱ)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题干没有涉及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故①与题干无关。我国现代杂技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艺术元素的继承,因为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②错在“取代”,故②观点错误。我国杂技艺术的发展做到了传统和现代的结合、现代艺术手段和展现民族特色的有机统一,故③④正确。应选D。 3.(2016·北京高考)“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一副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 ) ①可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②是推动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④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4.(2016·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守望相助,邻里相恤,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但近几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邻里往来减少,关系趋于淡漠。12年前,因为一位小学生的倡议,青岛市海伦路街道试办了第一届“邻居节”,之后再市北区全面推广,今年扩至全市。12年来,这个百姓自己的节日从小到大,活动形式从大众化的自娱自乐扩展到邻里友爱互助和各类志愿服务,密切了居民间的情感联系,促进了“亲人善邻、和睦融洽”的新型邻里关系的建构。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 12.(2014·安徽高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 )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破除陋习,移风易俗 C.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答案】D 【解析】A、C两项是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B项是对待传统文化中糟粕的态度,都不符合题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现在人们对“孝”的观念在变,这说明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推陈出新,故答案选D。 13.(2013·江苏高考)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 【答案】 (1)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的衰落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2)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3)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4.键盘时代,“提笔忘字”现象屡见不鲜,一些生编硬造的网络语言使美感荡然无存。拯救汉字、唤起全民对汉字的关注与重视成为许多人的共识。这是因为( ) ①汉字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②汉字历来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 ③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④发掘汉字之美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故③错误;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故②错误;汉字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发掘汉字之美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所以拯救汉字、唤起全民对汉字的关注与重视成为许多人的共识,故①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1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 ①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要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享用者 ③要把发展和创新作为继承传统文化的前提和基础 ④要把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立足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16.“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始终把“尊老”奉为立身处世的大德,相沿成习。如今,“尊老”这一传统美德摒弃了其中的封建成分,增添了新的社会内容,成为社会主义精神的组成部分。材料表明( ) ①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②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能够因时而变 ③只有认同传统文化才能发展传统文化 ④对传统道德规范要批判地予以继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如今,“尊老”这一传统美德摒弃了其中的封建成分,增添了新的社会内容,成为社会主义精神的组成部分。材料表明对传统道德规范要批判地予以继承,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要因时而变,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故①④符合题意;②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的基本特征;③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不能全部认同。故本题答案为B。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