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人教版文档:必修4第2单元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人教版文档:必修4第2单元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最新考纲]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3.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考点1| 物质决定意识 ‎(对应学生用书第214页)‎ 全国卷5年2考 命题揭秘导航 ‎2016·卷Ⅲ·23,4分 ‎2013·卷Ⅱ·23,4分 本考点主要结合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人类探究世界起源与发展的成果等,考查对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意识与人脑的关系等知识的理解。复习时要注意细节知识——准确表述和变动理解,注意知识体系——结合其他知识构建物质和意识关系的知识体系。‎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①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②社会发展的产物。‎ ‎2.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③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④生理基础。‎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是客观存在的⑤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⑥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⑦主观的。‎ 提醒 (1)意识产生的顺序,注意其影响因素的所属范围的变化,即由大趋小。先是最大的物质范畴,再到生物范畴,最后到人类范畴。‎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物质器官是人脑,而不是大脑或电脑。‎ ‎(3)先有反映对象,后有反映内容;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解题金手指 关于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内容等知识点,主要结合各种典型事例,用于分析意识与物质、实践、人脑等因素的关系,突出考查对细节知识的准确理论界定。‎ ‎[理解—重点难点探究]‎ 深入理解意识的本质 ‎[问题导引]‎ ‎ 材料一 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 材料二 众多文化作品中的人物塑造表明,作家都根据自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描绘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包括穿着打扮和行为举止。‎ 从意识的概念角度看,上述两则材料分别指向什么因素对人类意识的影响。‎ ‎[提示] 材料一强调人脑对意识的影响,即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材料二强调物质对意识的影响,即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规律总结]‎ ‎1.主观与客观相结合,深入把握意识的本质 ‎ 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具有内容的客观性和形式的主观性。‎ ‎ (1)内容的客观性: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无论深刻的意识还是肤浅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 (2)形式的主观性 ‎ ①从意识的主观形式上看,意识是由知识、情感、意志等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 ‎ ②从意识的主观差别上看,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由于社会地位、知识水平等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反映。‎ ‎ ③从意识的主观特征上看,意识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仅是对客观对象的近似真实的摹写,还可能是对现实的歪曲、虚幻的反映。‎ ‎ [点拨] 把握意识本质问题要明确三个“并不意味着”:(1)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 ‎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 ‎ (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2.结合物质决定意识,深入理解意识的本质 ‎ (1)从时间上看: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 (2)从性质上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 ‎ (3)从地位上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 ‎ [点拨] 关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几个细节 ‎ (1)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可以离开意识,二者可以相互影响,但不是相互依赖。‎ ‎ (2)运动是物质和意识的共同属性,而客观实在性只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3)任何意识,不管正误,都是对物质的反映;正确和错误意识的区别不在于是否作出了反映,而在于作出了什么性质的反映。‎ ‎ (4)人类认识世界指向意识反映物质,人类改造世界指向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应用—对点强化训练]‎ 命题点1 意识的本质 ‎1.[真题体验](2016·全国卷Ⅲ·23)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 ‎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 C [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②④符合题意。“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和“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属于唯心主义观点,①③错误,排除。]‎ ‎2.[真题体验](2013·全国卷Ⅱ ‎·23)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 ‎ 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 ②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 ‎ 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 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 ‎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 C [本题的题眼信息是“作品与生活密不可分”。客观决定主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受反映主体差异的影响,④说法正确,①③说法错误。意识从形式上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地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内容,②说法正确。选C项。]‎ ‎3.[高考预测]视错觉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有时候眼见的东西并不一定为实,也许你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而是你的大脑认为它存在。这表明(  )‎ ‎①错觉的客观存在表明了其具有物质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有时并不是物质的反映 ‎③意识依赖于物质,错觉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D [①说法错误,因为错觉属于意识的范畴,其不具有物质性,故排除;②说法错误,因为意识的本质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所以错觉也是物质的反映,故排除;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项。]‎ ‎4.[高考预测]人工智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针对人工智能最终将取代人类、控制人类的担忧,谷歌董事长施密特认为:“无论最终结果是什么,赢家都是人类。”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强调(  ) 【导学号:97300149】‎ ‎ ①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能力获得了重大突破 ②人工智能是一种与人类思维相平行的认识主体 ③人工智能是人类智慧的物化,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模拟 ④人工智能获得比赛胜利实质是人类实践水平提高的结果 ‎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 D [①强调人工智能的能力提升,而题干观点强调人类能力高于人工智能,故偏离题意;人工智能没有人类具有的思维,不是认识主体,只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故②错误;③④都强调人类活动高于人工智能,都能证明观点中的“赢家都是人类”,故符合题意。]‎ 考点2| 意识的能动作用 ‎(对应学生用书第215页)‎ 全国卷5年6考 命题揭秘导航 ‎2017·卷Ⅱ·22,4分 ‎2016·卷Ⅱ·23,4分 ‎2015·卷Ⅰ·21,4分 ‎2015·卷Ⅱ·39(1),10分 ‎2014·卷Ⅰ·39(2),12分 ‎2013·卷Ⅰ·21,4分 本考点属于命题的常考之处,主要依托名人名言、典型事例、时政热点、生活焦点等素材,考查对意识活动各个特点、意识能动作用各种表现等理解和运用。复习时,既要注意选择题对知识的变通性理解,又要注意主观题对知识的细化性运用。‎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1.意识活动的特点 ‎ (1)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①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 (2)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②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反映什么,源于实践活动的需要。‎ ‎ (3)主动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③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2.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 ‎ ‎ 总之,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⑧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⑨反作用。‎ 提醒 注意“反映”和“反作用”的区别,前者只表现人类形成意识,后者指向人类意识形成以后的事情。‎ 解题金手指 (1)知识点“意识活动的特点”,主要用于人类认识世界的各种典型事例,分析各种认识过程或结果的不同所在。‎ ‎(2)知识点“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主要用于分析意识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的具体作用。‎ ‎ [理解—重点难点探究]‎ 深入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问题导引]‎ ‎ 随着亚投行的不断发展,其标志物“点石成金”也走向了世界。这一标志物象征成员国期待亚投行不断创造点石成金的奇迹,设计包含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深意。‎ 标志物“点石成金”的设计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什么特点?‎ ‎[提示]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规律总结]‎ ‎1.比较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反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 主观能动性 区别 内涵 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具有主动自觉的反映  ‎ 又叫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表现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能动的反映和能动的反作用 ‎“想”“做”“精神状态”‎ 范围 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 联系 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第二方面。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2.多个角度,细化对意识能动作用的理解 ‎ (1)从性质上看,不同性质的意识的作用是不同的,正确意识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起阻碍作用。‎ ‎ (2)从大小上看,既不能过分扩大(如意识起不到决定作用等),又不能过分缩小(如不能认为意识作用是可有可无的等)。‎ ‎ (3)从实践上看,意识对物质的作用是间接的,是通过实践对物质起作用的,即意识作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而且,意识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问题导引]‎ ‎ 十九大、王者荣耀、雄安新区……我们公民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这些网络流行用语了。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和时政热点。‎ 从唯物论角度看,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提示]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网络流行用语是对我国现实生活的反映。‎ ‎[规律总结]‎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 (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同时,意识又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如下图所示:‎ ‎ (2)方法论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 ②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 [点拨] 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但二者又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物质的决定作用是前提,是第一性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是第二性的。‎ ‎[应用—对点强化训练]‎ 命题点1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1.[真题体验](2016·全国卷Ⅱ·23)《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 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 A.①③       B.①④‎ ‎ C.②③ D.②④‎ ‎ C [本题考查老马识途体现的哲学道理。正是由于管仲正确认识了马有“识途”‎ 的功能,并利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才解决了迷路问题,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②③当选;物质决定意识,而非意识决定物质,①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排除;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动物的活动不是实践,故④错误。]‎ 高考失分点:不能正确区分意识活动的各个特点 提示:意识活动的目的性主要强调人类带着一定的目的、目标等去认识世界;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主要强调人类认识事物角度的不同、选择的对象不同等;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主要强调人类活动可以由现象去认识本质或规律、可以追溯过去或推测未来、可以形成以往没有的认识成果等。‎ ‎[纠正训练1] 当前,我国很多活动标志或会徽的设计,都以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艺术形式表现。对此,有网友说“喜欢的不行不行的”,也有网友说“丑的不要不要的”。网友的评价说明(  )‎ ‎ ①意识具有目的性 ②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 ③价值判断具有主体选择性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 ‎ A.①② B.②③‎ ‎ C.①③ D.③④‎ ‎ B [不同网友的不同观点,体现出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价值判断的主体选择性,故②③符合题意。对传统水墨画艺术形式的不同评价,未体现意识的目的性和认识的反复性,①④不选。]‎ ‎2.[高考预测]148年前,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写了一部科幻名著《海底两万里》。‎2017年5月23日,新华社记者乘坐“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在全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下潜到4 ‎811米海底时发现,海底世界的许多细节都与《海底两万里》中的描写不谋而合。这表明(  ) 【导学号:97300150】‎ ‎ ①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 ‎ ②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超前反映事物 ‎ ③人们能直接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 ‎ ④意识活动的创造性能将幻想变成现实 ‎ A.①② B.①④‎ ‎ C.②③ D.③④‎ ‎ A ‎ ‎[人们通过实践才能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才能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③④错误。题干中科幻名著对海底细节的超前反映,体现出人类在主动的反映客观世界,故①②符合题意。]‎ 命题点2 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3.[真题体验](2017·全国卷Ⅱ·22)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因为(  )‎ ‎ ①发展理念反映了发展实践的曲折性 ②发展理念正确与否关乎发展实践的成败 ③发展理念变革往往是发展实践变革的先导 ④发展理念变革意味着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 ‎ A.①② B.①④‎ ‎ C.②③ D.③④‎ C [之所以要树立并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是因为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发展理念变革是发展实践变革的先导,②③入选。材料并未体现发展实践的曲折性,①排除。新的发展理念是建立在以往发展理念基础之上的,发展理念变革并非要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④错误。]‎ ‎4.[真题体验](2015·全国卷Ⅰ·21)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  )‎ ‎ 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 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 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 ‎ 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 ‎ A.①③ B.①④‎ ‎ C.②③ D.②④‎ ‎ C [本题的题眼是“安全意识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的原因”。题眼突出了安全意识的重要性,②③符合题意。①中“决定”夸大了意识的作用,说法错误;④说法绝对化,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可能会有差异,但实践结果的性质不一定不同。]‎ ‎5.[真题体验](2013·全国卷Ⅰ·21)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 ‎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 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 C [本题的题眼是“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由此可知,人类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改造世界,故②④符合题意。人的所有意识都具有能动性,①表述错误;人类改造世界是有前提的,要承认世界的客观性,③表述错误。]‎ 高考失分点:不能准确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提示:意识的作用非常重要或重大,但永远不是决定性的;意识的作用不都起积极地促进作用,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起推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间接的,只有通过实践才对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发挥作用。‎ ‎[纠正训练2] 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叶,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 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D.意识对人类生活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B [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体现了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B符合题意。A属于唯心主义观点;C否定了联系的客观性;D观点错误,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起促进作用。]‎ ‎6.[真题体验][2015·全国卷Ⅱ·39(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 【解析】 本题要求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的作用。作为考查单一原理的题目,本问考查知识点较为简单。首先要明确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然后结合材料说明抗战精神是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和信心,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困难,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 【答案】 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抗战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坚持持久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7.[真题体验][2014·全国卷Ⅰ·39(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 ‎ ‎ 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蜓、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裁,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励。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 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 ‎ 【解析】 本题可以作出不同的判断、评价,然后就一种观点从哲学角度,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分析理由。首先要答出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然后结合材料分析理由。‎ ‎ 【答案】 ①答案示例一 该观点具有合理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用先进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落后教学观念的教学,往往使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强。当然,学生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观念不是唯一的因素。‎ ‎ ②答案示例二 该观点存在片面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教学实践,就不能发挥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等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成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教学观念视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 高考失分点:不能全面、深入把握意识能动作用的内容 提示:不仅要明确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而且要从多个角度去全面梳理或深化理解这一作用。首先,要明确不同性质的作用是不同的,正确意识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起阻碍作用。其次,要明确意识能动作用的不同指向,‎ 看题干强调的是影响人类实践活动,还是生理活动。再次,意识的能动作用,既表现在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又表现在它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纠正训练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文明之中国、先进之政党,必须具有“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的理念。长期以来,他始终把修身立德、治心养性作为立身之本、从政之基。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以上论述体现了 ‎(  )‎ ‎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 ②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 ③人的主观精神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可靠保证 ‎ ④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 A.①③        B.②③‎ ‎ C.①④ D.②④‎ C [文明之中国、先进之政党须有“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的理念,体现出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故①正确。把修身立德、治心养性作为立身之本、从政之基,体现出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故④正确。实践活动才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故②错误。③错在“可靠保证”上,夸大了人的主观精神在改造客观世界中的作用。]‎ ‎8.[高考预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式阅读”日益盛行。这种阅读方式大多借助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具有方便快捷、生动、轻松等特点,但往往浮光掠影,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如何从“快餐式阅读”中突围,提升阅读的品味和质量,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说明我们该如何克服“快餐式阅读”的局限。‎ ‎【解析】 一是对意识作用知识的细化分解和运用;二是语言表述要严谨,围绕着解决措施来组织答案。‎ ‎【答案】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阅读书籍应着眼于提升自我人文素养,而不仅以休闲消遣为目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阅读应选择优秀作品,重视深层精神思索。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通过阅读提升认识能力,以更好地改造世界。‎ 考点3|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对应学生用书第218页)‎ 全国卷5年2考 命题揭秘导航 ‎2017·卷Ⅰ·23,4分 ‎2016·卷Ⅱ·22,4分 本考点主要结合人类最新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各种活动,结合人类发展历程中的典型事例等考查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理解。复习时,在把握其基本内容、要求的同时,注意与其他哲学联系、唯物史观等知识之间的联系。‎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1.含义: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①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②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哲学依据: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3.要求 ‎ (1)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尊重物质运动的③客观规律。‎ ‎ (2)充分发挥④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⑤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⑥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⑦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 提醒 人类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只能是客观实际而不能是人类的主观愿望、正确的理论观点等。‎ ‎ 解题金手指 关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各个知识点,主要用于分析国家或地方根据现实情况、社会发展规律等所采取的各项改革措施或发展决策。‎ ‎ [理解—重点难点探究]‎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体要求 ‎[问题导引]‎ 有人针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数据统计,作出漫画《挤水分》‎ 从哲学角度看,漫画《挤水分》对我国的经济数据统计提出了什么方法论要求?‎ ‎[提示] 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规律总结]‎ ‎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关系 一切从 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区别 含义 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侧重 侧重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反对主观主义 侧重于按客观规律办事,反对违背客观规律 侧重于在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反对“一刀切”‎ 角度 从唯物论角度指出了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渠道和途径 从辩证法角度指出了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渠道和途径 联系 ‎①都突出强调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去认识事物的不同性质。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表现 ‎ [点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辩证法要求:认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应用—对点强化训练]‎ 命题点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真题体验](2016·全国卷Ⅰ·23)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 ‎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 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 ‎ 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 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 A.①②       B.①④‎ ‎ C.②③ D.③④‎ B [人类一切活动都要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意识等出发,故②错误;认识方法应该遵循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程序,故③错误;①说法正确,材料中“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体现了这一点;论断强调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即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要遵循各个规律,体现出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的结合,故④正确。]‎ 高考失分点:不能正确深入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 提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从实际出发,即从客观情况出发,而不是从主观因素,如人民群众的意愿等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可以变通理解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充分把握事物的客观物质性等。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而不是只考虑客观因素,还需要发挥主观努力去把握客观实际等。‎ ‎[纠正训练] 漫画《坚持原则》中的人错在(  )‎ 坚持原则 ‎ A.一意孤行,没有尊重客观规律 ‎ B.因循守旧,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 C.生搬硬套,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 ‎ D.顾此失彼,没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 C [物质决定意识,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漫画中的人照搬别人的经验,拆了有羊的羊圈,去补没有羊的羊圈,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规律,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人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但没有正确发挥,B项不符合题意;D项与材料不符。]‎ ‎2.[高考预测]当前房地产行业去库存的速度放缓,库存也在一路走高。为此中央提出经济社会发展要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扩大有效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这体现了(  ) 【导学号:97300151】‎ ‎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 ②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 ‎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④物质与意识密不可分 ‎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 A [针对我国房地产库存严重问题,政府采取相关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①符合题意;政府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的能动性,故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排除③;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单独存在,故④错误。]‎ ‎[热点聚焦]  建设精神文明 增强精神动力 ‎(对应学生用书第220页)‎ ‎[新闻点击]‎ 材料一 ‎2017年9月27日,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①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实施20多年来,以弘扬先进文化、多出优秀作品为目标,推出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②丰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重要作用。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不断创作生产优秀作品,③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塑造中国形象、弘扬中国精神,坚定人民信心、振奋人民精神,④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材料二 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⑤文艺工作者要满腔热忱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持续发扬“走转改”精神,让我们的文艺接地气有生气。⑥要着力提高文艺原创能力,推进文艺内容形式、体裁题材、手段方法、业态样式创新,发挥好文艺评论评奖作用,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⑦要认真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尊重文艺工作规律,健全符合文艺特点的规划引导机制。‎ ‎[信息提取]‎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要带着明确的目标去认识世界。‎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③认识来源于实践,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④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⑤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⑥创新能够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⑦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思维发散]‎ 问题一:结合材料信息,分析文艺工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应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分析:①人们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物质。要发挥意识活动具有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的特点,去正确认识和判断文艺创作的现实需求。②人们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这要求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去进行作品创作。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 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这要求文艺工作者以高昂的斗志去克服创作中面对的各种困难。④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根据自身特长和社会文化需求等进行创作。⑤要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我们既要尊重文艺创作的发展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这些规律。‎ 问题二: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如何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分析: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各行业、各地区要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要求树立正确的意识。各行业、各地区要贯彻中央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在正确思想指导下进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命题猜想]—————————————————————————————‎ 猜想1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流动性日渐增强,社会结构经历着重大调整,由此产生出新的道德需求。同时,社会的变革也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新的理念。这表明(  )‎ ‎ ①人的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 ②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③主观意识随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 ④物质世界的存在需要意识支撑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B [题目中,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此产生出新的道德需求,这表明人的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①正确;社会的变革也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新的理念,说明了主观意识随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③正确。②与题意无关。④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排除。]‎ 猜想2 为了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各地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组织学雷锋小组、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以多种形式践行雷锋精神。学习雷锋精神 ‎(  )‎ ‎ ①是为了发挥意识对人类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 ‎ ②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 ③可以指导人们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 ④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 ‎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A [学习雷锋精神是为了发挥这一正确意识对人类活动的促进作用,①③符合题意。学习雷锋精神属于意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故②错误。学习雷锋精神属于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故④错误。]‎ 猜想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各种综艺节目都可以成为推进精神文明创建的平台。‎ 没有华美的舞台,没有绚丽的灯光,只是一尺方桌、一位读者、几封书信,却如涓涓山泉,沁人心脾,引发共鸣的,何止是《见字如面》,同样被誉为“综艺清流”的《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也以高而不冷的文化格调、温暖厚重的人文情怀,接连赢得超高口碑。典雅文化与大众娱乐的碰撞,不仅让观众得以在屏幕上邂逅诗和远方,更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这也在无形中提升社会文明、树立社会新风。‎ ‎ 结合材料,运用“把握思维奥妙”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几档文化综艺节目能“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集体回望”的认识。‎ ‎ 【解析】 首先,注意知识范围,“把握思维奥妙”的知识就是指向意识的本质、特点、能动作用等内容;其次,注意解答指向,作为认识类主观题,需要从多角度对题干问题进行剖析;再次,结合材料信息来组织答案,包括回望是一种意识,回望具有目的性等特点,回望具有指导作用,回望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案】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反映了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②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体现在人们主动对传统文化进行集体回望,并有计划的开展多种活动进行传承。③‎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凝聚各族人民积极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华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