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第一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教学目标 ‎    1、知识方面:能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能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2、能力方面:‎ ‎    (1)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 ‎    (2)了解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以及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在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处理信息、分析信息、获得知识的能力及与同学、老师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与人交往的方法。‎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使学生树立起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 ‎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    1、重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    2、难点: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    三、教学过程 ‎    (一)课前准备 ‎    1、学生已经预习教材内容,对我国的分配制度以及各种分配方式有初步的了解,并制定了一份关于自己家庭成员的收入方式的调查表格,包括了家庭成员的收入方式有什么特点、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收入方式有什么优点等。‎ ‎    2、教师利用对学生家庭的调查制作学生家庭成员收入情况数据表,与教材内容及学生的问题进行整合,结合国家政策法规导入新课。‎ ‎    (二)情境导入 ‎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指出: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要适应公有制经济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    (三)新课讲授 ‎    1、按劳分配为主体(板书)‎ ‎    情境探究:在某国有企业车间里(材料贯穿全课时)‎ ‎    情境一:‎ ‎    小李是初级技工,在工作过程中总是受伤而请假,月工资2000元。‎ ‎    老王是高级技工,工作的熟练度高,完成质量高,工资自然高,月工资3000元。‎ ‎    小张是初级技工,工作积极,总是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收入还不错,月工资2500元。‎ ‎    思考:他们的工资收入属哪种分配方式?他们的工资为什么高低不一?(学生思考、回答)‎ ‎    教师小结: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注:有关数量和质量可以适当展开)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他们工资之所以出现高低不一,就是这个原因。‎ ‎    板书:在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制度 ‎    情境二:该车间由于业绩突出,获奖金5000元。‎ ‎    小李:我干得少,平均分配,我可能多得些。‎ ‎    老王:我正需要一台笔记本电脑,最好能对我的技术和工作有所体现。‎ ‎    小张:我可没少出力,可不能少了我的。‎ ‎    你们要出主意,这笔奖金该如何分配?(学生思考、回答)‎ ‎    教师小结: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就以下的知识作必要的补充。归纳出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和意义。‎ ‎    (1)、必然性: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直接取决于生产关系,取决于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是所有制结构的主体因此决定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第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产品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直接联系,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没有实现高度发达,劳动产品没有达到极大丰富,还不能实行按需分配。第三,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在当前的生产力状况下,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别,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因此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体现人们劳动的差距。‎ ‎(2)意义: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会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也体现了劳动者的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同时,也与旧社会的剥削和现极分化有了质的分别。    ‎ 板书: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前提;物质基础;直接原因。‎ ‎    按劳分配的意义:能充分体现劳动,调动积极性的创造性。‎ ‎    教师活动:请大家想想,在公有制经济中如果实行平均主义、平均分配会出现什么后果?‎ ‎    (提示:如果实行平均分配,必然导致"懒汉"的出现,劳动者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调动起来,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整个社会的发展必然缓慢,最终导致共同贫穷。) ‎ ‎    教师活动:为什么按劳分配方式在我国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学生活动,讨论)‎ ‎    教师小结:从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的地位,从业人员占多数(包括了工人和农民等)决定了按劳分配占主体。‎ ‎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板书)‎ ‎    教师利用学生家庭成员收入情况数据表,结合教材59页关于"小吴"的材料导入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板书: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    情境三:其他分配方式并存 ‎    小李说:"最近我家开了个小商店,收入比我的工资还高。"‎ ‎    老王说:"我利用双利日为一家私营企业当技术顾问,报酬很丰厚。"‎ ‎    小张说:"我买了一只股票,现在每股升了两元。"‎ ‎    思考:他们工资外的收入属于哪种收入分配方式?‎ ‎    教师引出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知识。‎ ‎    拓展知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同时也是由我国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在公有制经济中只能实行按劳分配,但在其他非公有制经济中,就不能按劳分配,而只能采取其他非按劳分配的方式了。也只有这样,在非公有制经济中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0页漫画材料,加深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 ‎    教师小结:‎ ‎ (1)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中,"个体"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而且其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2)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各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    (四)课堂小结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    (五)课堂活动 ‎    1、学生介绍自己家庭成员的收入,并分析其收入特点及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    (让两三位同学介绍自己家庭收入的情况,以学生的家庭成员收入情况为例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 ‎    2、学生采访现场老师的收入方式并进行分析。  ‎ ‎    3、延伸拓展:展示本班学生家庭成员收入情况数据表,学生分析数据表并探究:我国目前的分配制度还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吗?为什么?坚持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是什么?‎ ‎    (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我国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第一,从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角度进行分析。第二从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角度进行分析。第三,从目前我国劳动者劳动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析。教师最后再对学生的分析进行总结归纳,明确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意义,达到突破难点。)‎ ‎    (六)课后作业 ‎    四、教学体会 ‎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产、生活常见的一些实例,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实践中理解、把握我国的分配制度的合理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