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试题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文化修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在人们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修养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修养是后天形成的 ④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在燧石取火的实践中,人们悟出了“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这一道理,从此在生产和生活中,多了几分执着、几分坚守。由此可见 ①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自然界的事物蕴含着文化 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肯德基、星巴克、麦当劳代表的饮食文化,是大工业时代的经典产物,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社会,生活中没有标准化、规范化、高效率的客观需求,中国的饮食文化因而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色彩。这表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B.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决定的 C.社会实践的共性决定了文化的共性 D.文化对经济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4.“重男轻女”本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财产继承关系的反映。但直到今天,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这说明 ①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 ③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 ④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这意味着 ①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③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④文化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西方人很难理解中国人“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的归根执念,对杨振宁在94岁高龄时放弃美国国籍转为中国公民的做法很不认同。这说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明的冲突是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斗争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和难以抹去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一些地方让孩子们诵读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编的传统家训家规,在这个过程中,文明的种子潜入了孩子们的骨髓,融入了孩子们的血液。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一定的文化活动 ②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8.对读者而言,“诗如禅机,在于参悟”,而“有灵魂的人可以在诗中找到知己”,形成新的自我。材料告诉我们 ①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发展 ②文化对人影响的差异源于“参悟”的不同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应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犹如颗颗珍珠散落在广袤大地上的传统村落,是中国人的根系所在。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我国已有4153个村落列入国家级“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得到基本保护。保护这些传统村落 ①可以为乡愁的寄托提供物质载体 ②有助于连接家族血脉,延续乡村历史根脉 ③旨在挖掘经济价值,发展旅游产业 ④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0.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下列诗句与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顺序对应一致的是 A.①一②一③一④ B.①一③一②一④ C.②一④一①一③ D.②一③一④一① 11.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此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意义不大”。如果请你反驳这种观点,下列可能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 A.文化平等 文化差异 文化交融 B.文化借鉴 文化包容 文化繁荣 C.文化影响 文化传承 文化自信 D.文化传播 文化市场 文化自觉 12.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以“展示、交流、合作、提升”为宗旨,以“海丝建设”为主题,邀请来自30余个国家的350余名艺术家参加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季泉州分场、国际南音大会唱、海丝艺术发展论坛等活动。艺术节的举办 ①展示了参与国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了文化交流 ②促进了参与国之间文化的传播、融合和趋同 ③能使各国认同其他国家文化,实现世界文化繁荣 ④推动文化交流互鉴,有利于增进政治互信、促进经济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长久以来,阅读被认为应该是件“孤独”的事。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社交化阅读的出现,让你可以看到好友在读什么书,看到他们的书架、推荐和想法,向他们赠书或借书……阅读方式的转变 ①推动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标志着传媒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④彰显大众传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4.微型党课《给90后讲讲马克思》从马克思一生中精选出19个小故事,推动年轻人认识并探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意义,在学习经典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这表明 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②创新传播形式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③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筷子是当今世界上一种独特的用餐工具,同时具有夹、拨、挑、撮、撕等多种功能。我国有史料记载的用筷子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在中国人用筷子传统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A.传统习俗的继承 B.传统文化的继承 C.传统思想的继承 D.传统建筑的继承 16.《洛杉矶时报》的一篇评论指出,中国人自古就有着团圆的情怀,所以他们会尽可能地在春节时回到家人身边。“一种叫做年夜饭的东西把他们牢牢地拴在一起,表面上是一顿饭,但实际上则是根深蒂固的精神寄托。”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稳定不变的特点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必须大力弘扬民族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7.2019年7月,在大连夏季达沃斯年会期间,中国作为主办方集中展示了中国书法、剪纸、糖人、面人等传统文化项目,同时举办中医、京剧、茶艺等中国传统文化项目的体验,让国外嘉宾真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引起积极反响。这表明 ①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推动中华文化发展 ②中国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继承和回归传统,促进文化的传承 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具有独特魅力和价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贵州·福泉·王卡苗寨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杀鱼节”在福泉市仙桥乡王卡村清水江边举办。“杀鱼节”是渔猎文化向农耕文化过渡的文化遗存,被誉为人类远古集体渔猎生活的“活化石”。举办该节日的目的是 ①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③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④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优秀文化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19.“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中国诗歌紧跟时代步伐,讴歌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见证、记录人民顽强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豪迈身影和心声。这佐证了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需求 ②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完全同步 ③人民群众的智慧是诗歌创作的根本动力 ④社会实践为文化发展提供不竭的源头活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漫画《老树发新芽》体现了 A.传统文化具有绝对稳定性 B.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1.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我们要主动吸收异域文化的积极成分,但也绝不能失掉民族固有的文化血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材料表明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 ②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异域文化日渐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根基 ④文化发展要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近年来,在文艺市场上,有人在创作方面搞“众筹”,将个体创作变为流水作业,有人杂取他人作品简单合成,这些行为不仅令文学艺术蒙尘,也对社会精神生活造成了损害。这启示我们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文化创作要以人民群众作为检验标准 ④推出新的构思和手法,为文化创新提供动力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23.“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从文化生活角度理解,这要求我们 ①理解个性,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②平等交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③求同存异,包容不同民族文化 ④海纳百川,充分吸收各方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诗人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说“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地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必然长在。”这说明 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②汉字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影响 ③汉字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是一脉相传的历史见证 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记载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杭州钟灵毓秀,远古即孕育了灿烂的“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宋室南迁,在此建都,不少中原地区缙绅仕宦移民杭州,使中原文化在此积淀,与杭州原有文化相交融,重新打造出具有浓重北方韵味的特色江南文化。材料表明 ①杭州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中华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③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④不同区域文化渐趋融合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6.两岸客家一脉情,宁化石壁是台湾客家寻根问祖的地方。当前,应通过发挥客家文化独特的吸引力和客家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弘扬客家文化,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的交流与发展。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利用客家文化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依据有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永恒不变的 ③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48分) 27.近年来,依托于互联网平台而迅速成长起来的“微公益”备受关注,微博打拐、免费午餐、衣加衣温暖行动、冰桶挑战……中国正大步流星跨向公益新时代。只要有爱心,每个人都有机会投入公益,让社会充满爱,充满善,更让自己获得快乐和尊严。微公益,毋宁说是微革命。正如一位智者所言:“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你不停努力,中国便会更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开展“微公益”活动的重要意义。(12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法国名著《茶花女》、英国歌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因歌颂纯真的爱情而为世人所熟知,也征服了中国观众和读者;改编自我国爱情名著《牡丹亭》的同名舞剧在纽约上演,鲜明的中国风韵也为美国观众所欣赏。 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是多彩的,文化是多样的。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 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人类文化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 (1)请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简要概述材料所包含的道理。(6分) (2)阅读材料,说明文化的交流互鉴的意义。(6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今,足不出户即可体验国粹之美、非遗之妙、民乐之雅,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正通过互联网直播平台展示和传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圈粉”。传统文化不仅需要 “火起来”,更需要“活起来”。 (1)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说明使传统文化“活起来”的意义。(8分) (2)目前,一些传统文化正在淡出我们的生活。请你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 30.材料:书信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传情达意、沟通情感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在过去的两千多年中,书信集文学、美学、书法、礼仪、纸张等文化于一体,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电话、微信、QQ成为人们进行联系的主要方式。书信由于写起来麻烦,传递信息缓慢等缺点,便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然而,书信是极具个性的东西,它所代表的情感内容,是其他任何通讯方式都无法代替的。时至今日不少人还在怀念传统的书信往来。他们说,也许书信没有电脑打印那么工整、那么花哨,也没有网络下载话语那么俏皮、那么有创意,但寄与收的过程给人一种企盼,落笔成文有更多的斟酌,它反映出的是书写人的真情实感,一笔一画,纸张墨水飘香,透着亲切和感情,它更不会像电脑、手机删除那样轻易就“无影无踪”。这对那些至亲好友来说很重要,他们需要“原创”,需要“真诚”,需要“一对一”,不希望被“一勺烩”和“群发”。网络时代,书信依然有存在的价值。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继承书信文化。(12分) 参考答案 1-5.CDBCB 6-10.AACCD 11-15.CBDCA 16-20.CDABB 21-26.DCBBAC 27.(12分)答案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3分)(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开展“微公益”活动,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构建和谐社会。(3分)(3)文化影响人,对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产生影响。开展“微公益”活动,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4)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微公益”的开展,凝聚了社会力量,使中国更美好。(3分) 28(12分)答案(1)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各具特色。(2分)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都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2分)③文化多样性与共性的统一,使得文化交流既有可能,又有必要。(2分) (2)①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我国文化的了解,提升我国文化的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2分)②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2分)③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增进国家间的友谊,加强国家间的相互了解,建设和谐世界。(2分) 29(12分)答案(1)①有利于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的创新与发展。(2分)②有利于发挥大众传媒在传递、沟通、共享方面的作用,促进文化的传播。(2分)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活起来”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分)④传统文化“活起来”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有利于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2分) (2)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2分);开展传统文化知识讲座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 30.(12分)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继承书信文化要立足社会实践,推动书信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等方面的创新。(3分)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要求我们批判地继承书信文化,积极发挥书信在传情达意、沟通情感方面的独特作用,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自觉地成为书信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3分)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继承书信文化需要发动全社会积极参与。(3分)④书信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继承书信文化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3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