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政治新高考地区专用版讲义: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讲义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必修) 览课标·明重点 知要求·培素养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1.收入与分配 2.促进公平正义 3.实行共同富裕的政策 能联系实际,了解我国坚持和完善现行分配制度的必然性 政治认同 能对促进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提出合理建议 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1.某集团是国有企业,实行高效薪酬制度,将工资与员工工作绩效相结合,工资分配只看效果。在该集团,高素质、高技能获得高报酬。该集团的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因为,分配的前提是公有制经济,尺度是劳动,标准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从分配上看,下图反映的现象有何经济意义? 提示:土地经营权流转,符合按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有利于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判一判: (1)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发达国家依赖以市场为主导的收入分配机制实现社会公平。(×) 剖析: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以市场为主导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 (2)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有利于解决目前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考点1 我国的分配制度 1.我国的分配制度 (1)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客观必然性 2.按劳分配为主体 地位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公有制占主体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 范围 公有制经济中 尺度 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数量和质量) 标准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决定因素 前提 生产资料公有制 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意义 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温馨提示:①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不全是按劳分配。 ②按劳分配并不意味着等量劳动必然获得等量报酬。 ③按劳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控股)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农村集体经济中的“联产计酬”等。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形式 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必要性 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重要性 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温馨提示:单纯按生产要素分配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甚至收入差距悬殊。 方法技巧 表格法把握按生产要素分配 类别 对应形式 按资本要素分配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股票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按土地要素分配 土地的租金和转让金 按管理要素分配 企业管理人才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 按劳动要素分配 在私营、外资企业中职工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 按信息要素分配 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的收入 按技术要素分配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收入 时政热词 财产性收入 也称资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灰色收入 一般是指基于现有的制度框架和交易秩序无法甄别来路的非法收入。中央党校教授林喆表示:“黑色收入”是不法收入;“白色收入”是公开透明的收入,是合法的;“灰色收入”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收入。 4.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方式 项目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区别 适用范围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形式 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津贴 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分配 联系 ①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 ②都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③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方法技巧 四种方法判定分配方式 依据范围(所有制)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不一定都是按劳分配,另有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等 依据分配尺度 凭借劳动获得的收入是劳动所得(公有制中属于按劳分配,非公有制中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凭借资本、土地等获得的收入是非劳动收入所得 依据形式 工资、奖金等是劳动收入;利息、股息、红利等是资本要素收入;土地、房屋租金收入是非劳动收入 依据所处阶段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初次分配中,再分配中的社会保障收入和转移支付收入均不属于按劳分配 1.以“如何从收入分配中品味获得感”为议题,探究实现收入分配、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意义和途径。(政治认同) 2.调研不同类型企业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方式。(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素养水平等级] 政治认同 水平3 通过对分配内容和要求的了解,能增强对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认同 科学精神 水平3 对收入分配的情况,能够进行有理有据的研判 公共参与 水平4 着眼于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具有公共参与的责任和担当精神 [经典例题剖析] (政治认同)(2018·海南卷,1)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企业里工人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②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③工程师提供新技术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④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思维流程 ① 企业性质不明确 不能判断 ② 收入形式不确定 不能判断 ③ 转让技术属于按要素分配 正确 ④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 试题拾遗 1.公有制经济中的工资收入属按劳分配,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公有制经济中的工资、奖金和津贴属于按劳分配,另外还包括福利性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等形式。 2.收入分配方式的判断一看所有制范围,二看分配尺度,三看分配形式,具体判定需要将三者联系起来综合判断。 [紧扣素养押题] 1.(政治认同、科学精神)2018年9月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依靠改革和创新两大动力。其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继续扩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多途径发展集体经济,用5年时间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的改革。积极发展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意义在于( ) ①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在农村进一步发展 ②实现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深度融合 ③实现分配方式多元化,促进农民增收 ④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收益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材料未涉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①与题意不符;积极发展农村股份合作制,有利于实现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有利于实现分配方式多元化,促进农民增收,②③当选,答案为C;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属于村集体,④错误。 答案 C 2.(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所谓土地合作社,就是在保持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农民自愿将土地入股合作社,合作社统一经营,农民由过去自耕自种的“小地主”转变为收取“地租”和分红的“股东”。土地变股权,农民当股东,有地不种地,收益靠分红。成立土地合作社有利于( ) ①促进土地流转,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 ②实现土地增值,促进收入分配多元化 ③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 ④推动以农促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成立土地合作社有利于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实现土地增值;农民当股东,收益靠分红,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多元化,②③当选,答案为C;成立土地合作社前农村土地所有权已明确,土地属于村集体所有,① 错误;④错误,应为以工促农。 答案 C 3.(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困扰科研单位科技创新的一个老问题。在2015年以前,以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入股企业,科研团队只能占到30%左右的股权比例,剩下的70%归属于科研人员所在的国有科研单位;而现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研团队可以直接占到50%的股权,如果是离岗创业,还可以追加到70%。这对于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们来说,激励大大提升了。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升级( ) ①表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合理有序 ②反映我国再分配过程中更加注重公平 ③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④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升级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③④当选,答案为D;材料未体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①不当选;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升级反映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属于初次分配而非再分配,②错误。 答案 D 4.(科学精神、公共参与)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提出,完善分配机制,使科研人员收入与其创造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紧密联系。强化产权等长期激励,健全中长期考核评价机制,突出业绩贡献。对该文件的作用传导正确的是( ) ①增加知识价值→落实按劳分配政策→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②实施股权、分红激励→完善分配机制→提高科研人员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③实施股权分红激励→增加科研人员收入→激发科研人员创造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④增加知识价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激发经济内生动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①错误,增加知识价值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②错误,实施股权、分红激励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大收入分配差距;实施股权分红激励,有利于增加科研人员收入,激发科研人员创造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增加知识价值,体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激发经济内生动力,③④当选,答案为D。 答案 D 考点2 效率与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 (1)表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注意:公平不能消除收入差距。 (2)原因 角度 具体经济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社会再生产 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分配政策 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有利于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新发展理念 维护社会公平是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的要求 经济发展方式 维护公平有利于理顺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3)措施 角度 具体措施 效率与公平、生产与分配 生产决定分配、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根本途径) 制度保证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重要 举措 两个同步 再分配 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主要是发挥财政作用,加强宏观调控)①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②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时政热词 “两个倍增”“两个同步” 一个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倍增,一个就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倍增。两个同步,一个就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要和经济增长同步,另一个就是劳动报酬要和生产率提高同步。总的思路是,从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在发展中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在调整中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企业年金 是由企业及其职工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由企业和职工定期按一定比例缴纳费用,职工退休时的企业年金水平取决于资金积累规模及其投资收益,个人缴费部分及其投资收益自始归属于职工个人。 2.兼顾效率与公平 效率 公平 含义 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收入分配的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关系 ①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②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如何处理二者关系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③从现实情况来看,注重效率主要应从微观分配中体现;重视公平主要应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实现,即国家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分配公平,以兼顾各阶层各方面的利益,特别是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温馨提醒:①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效率与公平统一的体现。 ②图示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时政热词 涓滴效应 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是直接给予贫困阶层、弱势群体或贫困地区特别的优待,而是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通过消费、就业等方面惠及贫困阶层或地区。 方法技巧 图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以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为例) 1.查阅统计部门的资料,或通过走访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哪些收入形式属于初次分配,哪些属于再分配。(公共参与、科学精神) 2.统计家庭收入中来自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情况,讨论如何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效。(公共参与) [素养水平等级] 科学精神 水平2 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收入分配的相关信息进行评价 公共参与 水平4 面对收入分配这一具有挑战性的情境问题,能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或方法 [经典例题剖析] (政治认同)(2014·大纲全国卷,26)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下列措施中有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是( ) A.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B.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 C.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思维流程 信息提取·描述 干肢对照·解释 初次分配 1.从分配主体上看,A、C主体是政府,不属于初次分配 2.从形式上看,A、C并非劳动报酬 3.从效果上看,B中措施会增加财政收入,减少企业的利润和劳动报酬的增长 A B 提高劳动报酬 C D 试题拾遗 1.转移支付和最低生活保障属于财政支出,是以政府为主体的再分配;初次分配的主体是物质生产部门。 2.在社会财富一定的情况下,国家的收入、企业的利润与劳动报酬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提高劳动报酬需要大力发展生产,使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 [紧扣素养押题] 1.(政治认同、科学精神)6月20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合理的差距能激发劳动者提高效率,不合理的差距则可能激化矛盾。城乡之间、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不同职业、员工与高管之间的差距经常因差距偏大引起争议。针对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①提高企业一线员工的工资水平 ②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 ③强化竞争,打破行业垄断 ④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针对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可以通过提高企业一线员工的工资水平以及强化竞争,打破行业垄断等方式来加以解决,①③当选,答案为A。②错在“平均化”;④错误,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答案 A 2.(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更突出矛盾是城乡、区域、收入分配等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这已成为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下列提法对解决这一矛盾有直接积极影响的是( ) ①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藏富于民,适当降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③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分配差距,实现两个“同步”增长 ④增进民生福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①正确;降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利,②错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分配差距,实现两个“同步”增长,③正确;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与解决城乡、区域、收入分配等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没有直接关联,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答案 B 3.(科学精神)经济学家分析认为:劳动者的工资增幅低于物价涨幅,劳动者日子会越过越差,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保持、经济的良性发展终将受损。下列分析既符合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又符合这一循环的传导路径的是:劳动者的工资增幅低于物价涨幅会导致( ) A.劳动者的公平权利未能得到切实保障——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受损——生产力的发展受限 B.经济持续发展能力受限——劳动者增收乏力——劳动者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失去前提和基础 C.劳动者难以共享发展成果,有失公平——改革与发展失去稳定前提——人民生活难得保障 D.劳动者消费水平提高的基础受限——国内消费需求驱动经济乏力——经济良性发展受损 解析 劳动者的工资增幅低于物价涨幅,劳动者的公平权利未能得到切实保障,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受损,生产力的发展受限,A当选;B、C落脚点为劳动者的生活,不符合题中传导路径;D符合题中传导路径但未体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不当选。 答案 A (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近年来,安徽省S村成立了村级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 000余亩,实施蔬菜种植基地、红薯种植基地、林业种植基地等农业基地20余个,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提高农业效率;以贫困户为主要雇佣劳动力,建立起农村各方利益主体认可的分配机制,从共建到共享,实现了强村富民。 结合材料,运用收入分配的相关知识说明S村是怎样实现强村致富的? 第一步:依据设问明方向 第二步:细审材料定要点 第三步:对接教材组答案 ①S村通过探索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方式,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发展专业合作社,推进集体经济改革,为集体经济的发展释放活力。②S村通过流转土地、以贫困户为主要雇佣劳动力,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让一切有利于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促进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实现强村富民。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S村通过建立起农村各方利益主体认可的公平分配机制,注重社会公平,调动村民积极性,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实现强村富民。 (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我国的收入差距,既有城乡之间的差距,又有群体之间的差距。早期的收入差距明显体 现在城乡之间,在城乡之间,农产品和土地的价格被人为压低,就等于压低了农民的收入,现在更多体现在城市内部之间,在城市里面,一般劳动者和拥有大型企业的人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要解决这个问题,釜底抽薪的方式是消除各种要素价格扭曲,形成收入和发展匹配的良性循环。简单地说,就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那样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创造的就业机会就更多,更有竞争力,而且穷人的资产也会越来越值钱。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解决材料中反映的问题。 解析 本题要求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解决材料中反映的问题。首先明确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是我国收入差距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决我国收入差距最根本的是一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加社会财富,二要坚持我国的分配制度,三是在初次分配方面有相应的举措,四是再分配方面也要有相应的举措。 答案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缩小收入差距,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经济,增加财富总量。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制度保障。③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时效热点5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促进中间群体增收 2018年9月14日,就业和收入分配司组织召开了促进“中间群体”增收专题座谈会,研究促进“中间群体”增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思路和举措。与会专家对农民工给予更大关注,突出农民工市民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重点群体收入分配激励等重点政策举措。 情境一 2018年8月23日,四川省农业厅出台的《打好农业产业扶贫三年攻坚战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到2020年,①初步建立贫困乡镇及贫困村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依靠农业产业脱贫的52万左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雇佣劳动、资金和土地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脱贫;③把无业无力的贫困户确定为“红卡户”特困户,实行兜底保障。 情境二 L市人均GDP排全省第二,但城乡收入比达3.1∶1。2017年,① L市稳步推进“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②一批外出创业成功人士返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房屋、技术等入股,并可以在合作社务工。③农民每月有固定工资收入,还可以领到保底土地入股红利,又可以参与合作社分红。合作社效益越好,分红越多,农民积极性很高。实行“三变”改革后,L市沉睡的土地资源被盘活,2013年以来,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0.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6.4%下降到8.1%。 1.“三权分置”是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这一措施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以下简称“三权”)分置并行,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推进农村“三权分置”制度改革有利于( ) ①探索集体经济多种实现方式,为农村经济发展释放活力 ②变革农村集体经济所有制性质,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 ③实现各类生产要素有效利用,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④在农村集体经济中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 ①③符合题意,推进农村“三权分置”制度改革有利于农民以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推动农业经营方式变革,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其积极性,探索集体经济多种实现方式,为农村经济发展释放活力, 实现各类生产要素有效利用,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②表述错误,农村集体经济所有制性质没有改变;④不符合题意,题干涉及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无关。故本题选A。 答案 A 2.某省为推进金融扶贫,组建“供销社+龙头企业+合作社+银行贷款”的产业联动扶贫机制,形成“扶贫贴息贷款+贫困户”模式,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财产抵押权贷款”试点。下列传导正确的是( ) ①产业联动扶贫机制——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形成市场拉动,助力脱贫 ②扶贫贴息贷款——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降低贫困户贷款成本 ③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完善社会保险——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④两权抵押贷款—缓解农民融资难题——盘活农村存量资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②错误,扶贫贴息贷款属于货币政策。③错误,农业保险是商业保险,而不是社会保险。题目中,通过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产业联动扶贫机制,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形成市场拉动,助力脱贫;两权抵押贷款,缓解农民融资难题从而盘活农村存量资产。故①④入选。选B。 答案 B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对口扶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西南某县是沿海S市对口扶贫县。该县虽然贫困但牧草资源丰富,很适合发展畜牧业。S市从国外引进优质山羊品种,免费给当地贫困村民养殖,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技术及养殖培训,取得了巨大成功,为把这一特色产业做大,S市在此基础上又帮助该县建立起了100多家民营配套企业,让产业链不断延伸,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分析S市对口扶贫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分析S市是如何扶贫的? 解析 第(1)问考查社会公平知识,设问指向S市对口扶贫的原因,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第(2)问考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设问指向S市是如何扶贫的,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如何坚持这一制度。 答案 (1)S市对口扶贫西南某县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公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2)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S市在扶贫过程中成立专业合作社,促进当地集体经济的发展,这就坚持了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③S市帮助该县建立起100多家民营配套企业,这就坚持了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的发展。 A组 基础对点练 知识点1 生产决定分配 1.改革开放的初衷之一,就是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的政策,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 ①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范围内的分配制度 ②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生产力的要求 ③按劳分配原则符合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 ④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多层次的总体状况,是决定我国分配制度的最终原因,上述事实说明按劳分配原则符合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③④当选,答案为D;①②不为材料所反映。 答案 D 知识点2 按劳分配为主体 2.学习酒店管理的大学生李华毕业后回乡创业。2016年全年,他种植承包地果树的收入为10 000元,经营农家乐赚得40 000元,3 000元买下一年前已经看好的一部手机。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李华这一年收入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李华10 000元种植果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③这有利于其实现社会价值,促进全面发展 ④李华经营农家乐的收入属于非劳动所得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李华10 000元种植果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经营农家乐赚得40 000元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②当选,①不当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有利于其实现社会价值,促进全面发展,③当选,答案为B;李华经营农家乐的收入属于劳动所得,④错误。 答案 B 3.2017年9月7日,湖南省卫计委召开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为贯彻《关于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公立医院公益性定位,要求严禁向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注重医务人员长期激励,薪酬向高强度岗位、高层次人才和作出突出业绩的医务人员倾斜。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旨在( ) ①维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提高劳动积极性 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医务人员收入水平 ③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缩小收入差距 ④彰显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 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旨在维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提高劳动积极性,彰显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①④当选,答案为A;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之间没有关系,② 与题意不符;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并不能缩小收入差距,③错误。 答案 A 知识点3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微信“打赏”是读者在微信订阅号上阅读完原创文章后,如果认可这篇文章,点击文章下方的“打赏”链接,并支付一定的金额给作者的行为。微信公司在汇总“打赏”后,会把所得金额如数支付给文章作者。这样的“打赏”( ) ①变革了原有支付模式,能够提高作者的收入 ②增加了读者的支出,会降低读者的消费体验 ③增加了微信公司的收入,提高了其经营效益 ④体现了社会对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尊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微信“打赏”是对原有的支付方式的创新,能够增加创作者的收入,也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尊重,①④当选,答案为B;“打赏”是自愿的,不会降低消费者的消费体验,②不当选;“打赏”不会直接增加微信公司的收入,③不当选。 答案 B 5.《上海市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实施方案》提出,不断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下列有助于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的是( ) ①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 ②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③确认市场经济下各种收入的合法性 ④实施企业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和实施企业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制度是从初次分配角度激发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增加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①④当选,答案为B;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从再分配角度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②不当选;“确认市场经济下各种收入的合法性”说法错误,国家要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③错误。 答案 B 知识点4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6.2018年2月5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求是》发表文章称:城乡、区域、不同群体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2017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超过0.4。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居民收入存在差距表明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不公平 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③城乡、地区间收入存在较大的差距,表明我国城乡、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④应把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当前工作的中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收入分配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不能过大,不是没有差距,①错误;当前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④错误;②③当选,答案为C。 答案 C 7.2017年全国有22个地区宣布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其中,上海、深圳、浙江、天津、北京等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均不低于2 000元。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 ) A.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就业率 B.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C.提升劳动力成本,促使企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D.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解析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体现,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利于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A错误,D当选;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再分配注重公平的体现,B不当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是企业职责所在,C错误。 答案 D 知识点5 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 8.“十三五”规划建议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目标中,强调平衡性、包容性。平衡性包 含了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差距,包容性则意味着经济发展的成果要更多地让全体人民来分享。下列选项中有利于实现“平衡性”和“包容性”目标的是( ) ①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②理顺分配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③打破行业垄断,促进公平竞争 ④完善《个人所得税法》,调节过高收入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 “平衡性包含了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差距”“包容性则意味着经济发展的成果要更多地让全体人民来分享”,所以打破行业垄断,促进公平竞争以及通过完善《个人所得税法》,调节过高收入等均有利于实现“平衡性”和“包容性”的目标,③④当选,答案为C,①与题意无关;应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错误。 答案 C 9.2017年11月18日,国务院印发《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基本目标是弥补因实施视同缴费年限政策形成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促进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这是解决百姓养老后顾之忧、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这一举措( ) ①强化了国企“全民所有”的性质 ②贯彻了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 ③发挥了市场在养老金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④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国务院印发《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基本目标是弥补因实施视同缴费年限政策形成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促进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这一举措强化了国企“全民所有”的性质,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①④当选,答案为D;社会保障资金不属于按劳分配,②错误;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发挥了政府在养老金资源配置中的宏观调控作用,③错误。 答案 D 知识点6 兼顾效率与公平 10.加计扣除指按照税法规定在实际发生数额的基础上,再加成一定比例,作为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的扣除数额的一种税收优惠措施。国务院决定自2017年1月1日到2019年12月31日,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的比例,由50%提高至75%。这一政策可能产生的效应是( ) ①实行按劳分配,保障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 ②优化企业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调整分配关系,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④通过产品创新,增强企业竞争新优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此题考查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有利于调整分配关系,减轻企业创新研发成本,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激励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增强其竞争新优势,③④符合题意;按劳分配是指公有制范围内个人消费品按照所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取得劳动报酬,而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不属于按劳分配,①说法错误;材料不涉及企业管理问题,②与题意不符。故选D。 答案 D B组 提能强化练 11.“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是经济学家们常谈到的“马太效应”。它反映了富的更富、穷的更穷的两极分化社会现象。这个效应启示我们要( ) ①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收入分配关系 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收入再分配的差距 ③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④调节收入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马太效应”反映了富的更富、穷的更穷的两极分化社会现象,这启示我 们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节收入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①④当选,答案为B;要缩小而非消除差距,②错误;③与题目指向不符。 答案 B 12.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落实上述举措,有利于( ) ①解决我国目前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②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保证居民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 ③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④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以促进初次分配合理有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解析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①③当选,答案为C;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②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④与材料不符。 答案 C C组 大题冲关练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贵州贾西村石漠化面积达20%,传统种植苞谷、土豆,产量非常低。2013年全村2 084人中贫困人口达690人。 2013年,返乡村民聂某带回一条信息:刺梨畅销,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的800多倍。刺梨耐旱、耐瘠薄,又保水保土,适合石漠化山区生长。而且1年种植,3年盛果,能收获三四十年,一亩年收入近4 000元。聂某租地种刺梨苗,但不理解他的村民把刺梨苗犁了个精光。 2014年盘关镇党委经过调研,决定改变聂某“单打独斗”的发展方式,以贾西村为核心区,联合7个贫困村,组建天富刺梨农民专业合作总社,国有企业宏财聚农投资公司参股介入,形成“公司+总社+分社+农户” 的合作经营新模式:公司负责深加工、销售,发挥龙头优势;总社统一资金、种苗、技术;分社组织农户种植、管护;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有了务工收入,同时,农民按照参股比例分配利润;农户的耕地每年400元/亩保底分红。 短短3年,园区刺梨面积发展到3.1万亩,覆盖8个村3 498户9 446人,其中贫困户423户842人;2016年产业带动人均增收3 940元,257户685人稳定脱贫。 (1)请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盘关镇的合作经营模式是如何促进当地贫困户脱贫的? (2)做好农民思想工作是当地扶贫重要环节。假设你被派到农户家做工作,你会采取什么方式去劝说农民改变传统经营方式、参与刺梨专业合作社?请列举两个办法。 解析 第(1)问要求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盘关镇的合作经营模式是如何促进当地贫困户脱贫的。解答本题需要把握材料中关键信息:公司负责深加工、销售,发挥龙头优势;总社统一资金、种苗、技术;分社组织农户种植、管护;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有了务工收入,同时,农民按照参股比例分配利润;农户的耕地每年400元/亩保底分红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抓住核心性的表述,从根据当地生产特点和市场需求,调整经营战略、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完善收入分配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第(2)问属于开放性的主观题目。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当地找几名通过转变经营方式、参加合作社实现脱贫的农民到其他农户家里“现身说法”或者请农民到刺梨专业合作社进行实地参观,详细介绍新的经营方式和收入分配方式等。 答案 (1)该镇根据当地生产特点和市场需求,调整经营战略,种植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创新了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分工协作,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合作经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完善了收入分配关系,农民变产业工人,有了劳动收入;农民按照参股比例分配利润,农户的耕地保底分红,生产要素按贡献取得了收入。促进当地贫困户脱贫。 (2)办法一:在当地找几名通过转变经营方式、参加合作社实现脱贫的农民到其他农户家里“现身说法”。 办法二:请农民到刺梨专业合作社进行实地参观,详细介绍新的经营方式和收入分配方式。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8年是国企大重组、大整合的一年。阅读下列关于S市企业改革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S市国企改革的相关措施。 改革措施 经济学依据 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转变政府职能、政府从管国企到管资本为主、减少审批事项、落实企业自主经营权 ① 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推进国有资本和非公资本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打造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上市公司 ② 形成适应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国资布局,将80%以上的国资集中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 ③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提升国际经营水平,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跨国集团 ④ 材料二 《论语·子路篇》中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英国古典经济学代表亚当·斯密说过:“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并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 (1)依据材料,分析S市深化国企改革所采取措施的经济学依据。 (2)请从社会再分配的角度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两条措施建议。 解析 第(1)问,设问指向依据材料,分析S市深化国企改革所采取措施的经济学依据,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落实企业自主经营权”“混合所有制经济”“国资集中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跨国集团”,调动运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等知识分析回答。第(2)问,设问指向请从社会再分 配的角度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两条措施建议。解答时首先明确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本题可以从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推行社会保障全覆盖;实施财政转移支付,进行精准扶贫等角度思考分析。 答案 (1)①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转变政府职能,落实企业自主经营权,有利于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②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利于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③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资集中在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④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培育跨国集团,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要求,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推行社会保障全覆盖;实施财政转移支付,进行精准扶贫。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