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学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 课标分解 考纲细化 ‎ 考题预测 ‎ 了解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理解矛盾的基本属性;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说明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次矛盾的关系、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本部分考题集中于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内容。题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侧重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较大。‎ 复习过程中关注热点:①结合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内涵及关系。②通过一些经典名言、成语、俗语,理解矛盾的概念。③通过新常态下我国对策以及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等说明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以及其他基本的方法论要求。‎ ‎【每课知识网络】‎ ‎【融汇贯通】‎ ‎  明确一条主线:事物的发展。‎ ‎  理解四个概念:联系的概念、发展的概念、矛盾的概念和辩证否定的概念。‎ ‎  掌握四种方法: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用创新意识分析问题。‎ ‎  把握一个作用:创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 该讲主要以“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为主线,立足矛盾概念,分析了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立足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分析了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等矛盾分析法。唯物辩证法是研究世界状况的。联系和发展从表层回答了世界的存在状况,而矛盾的观点则从深层揭示了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提供了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 ‎【直击真题剖析高考】——真题感受体会命题方向 ‎2017年高考试题 ‎1.(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6)风筝在我国已经有 2000 多年的历史,最初用于军事,到了唐代中期逐渐转向娱乐。后来,人们又将神话故事、吉祥寓意等表现在风筝上,‎ 使风筝成为了一门艺术。现在,风筝艺术在我国仍然很受欢迎,并形成了以山东潍坊风筝、北京风筝、江苏南通风筝等为代表的风筝流派。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①事物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②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③事物变化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④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名师点睛】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9)下列选项与图 3 漫画蕴含的哲理相符的是 A.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B.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C.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D.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答案】D ‎【解析】漫画表明如果水流较小则水注入碗中不易溢出且能注满,如果急于注满而放大水流,则水就会溢出反而不能注满,这体现了“过犹不及”,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的道理。“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体现的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的道理,与漫画寓意不符,A项不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体现了运动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方式,与漫画寓意不符,B项不选;“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寓意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与漫画寓意不符,C项不选;“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体现了过犹不及的道理,与漫画哲学寓意相符,故本题答案选择D。‎ ‎【名师点睛】矛盾双方的转化会改变事物的性质,但事物性质的改变有向上的变化也有向下的变化,所以我们要使矛盾双方向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方向转化,不能认为只要是矛盾双方转化就一定会使事物发展。‎ ‎3.(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31)在古希腊时期,由 2 造成的“毕达哥拉斯悖论”,以及“芝诺悖论”中对“无穷”的理解,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其正面结果之一是引入了无理数,导致数的概念的扩大。这主要体现的哲理是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转化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 ‎【答案】C ‎【名师点睛】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有条件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斗争性相结合,推动着事物发展,因此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016年高考试题 ‎1.(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21)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么就应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从唯物辩证法看,这里强调的是 ‎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确认识矛盾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 ④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对成绩与错误的评判是着重把握矛盾主要方面的表现,这是因为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①④适合题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矛盾的关键,②是不科学的;③不适合题目主旨;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矛盾的主次方面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矛盾主次方面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正确认识矛盾的主次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做此类题既要分析选项,又要仔细的阅读材料,领会材料的主旨,才能确定出正确的答案。‎ ‎2.(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23).图3漫画《学习先进经验》讽刺了一些人不懂得 图3《学习先进经验》(赵汀阳,《读书》)‎ ‎①学习他人经验就能更好的发展自己 ②先进经验通过实践能够转化为现实的东西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事物的表面联系与本质联系的区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考点定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名师点睛】做漫画题要读懂漫画的信息。漫画的标题往往是诠释漫画主旨的点睛之笔,对漫画主旨有提示、启发作用。漫画中的对白或说明文字对漫画的主旨理解也很有帮助,只要弄懂漫画的主旨,再结合排除法,就很容易选出答案了。‎ ‎3.(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3卷20)在谈到中国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时,习近平指出,“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①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基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③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就能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④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考点定位】矛盾的特殊性和人民群众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我们要弄清楚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和重要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这个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同时,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2016年全国高考天津卷7)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中国经济适应新常态的重大举措。在此过程中,绝不能将供给侧改革与扩大需求分离开来。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这表明 ‎ ‎①供给与需求是相互依赖的 ②供给与需求是相互排斥的 ‎③供给与需求是相互贯通的 ④供给与需求是相互独立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说明供给和需求是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的,①③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强调供给与需求的斗争性,没有体现二者是相互排斥相互独立的,②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 ‎【考点定位】矛盾的基本属性 ‎【名师点睛】本题需要明确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的表现方式。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独立,而矛盾的同一性则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依赖。材料中体现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是“绝不能把二者分离开来”,由此句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矛盾的同一性,而不是斗争性。‎ ‎5.(201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9)有研究表明,与眼睛相比,耳朵在分辨模式的微弱变化上具有独特的能力,据此发展起来的数据声音化技术,能帮助科学家们检测癌细胞,并探测来自太空的粒子。这蕴含的哲理是 A.不同的事物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B.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其特殊性 D.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答案】A ‎【考点定位】矛盾的特殊性 ‎【名师点睛】材料中体现的眼睛、耳朵这二个不同的事物在分辨模式的微弱变化上能力不同,这体现了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虽然还有其它方面的表现,但都与材料的主旨不相符。‎ ‎6.(201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30)在北京的胡同、百工坊博物馆,深藏着很多身怀绝技的手工艺大师,他们不断转变观念,将传统文化体验、国际流行的私人定制等概念引人到工艺品的制作中,为传统手工艺注人了新活力。这些手工艺大师们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树立辩证的否定观 ②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 ‎③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④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通读材料和选项后,首先确定④的说法错误,因为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排除BD,确定②一定正确,手工艺大师转变观念,为传统手工艺注入了新活力,这不是“社会制度”的变革,排除③,正确答案是A。‎ ‎【考点定位】辩证的否定观,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创新的作用 ‎【名师点睛】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谁寓在谁之中?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谁寓在谁之中?在考试中这个问题的出现常会使许多同学大费脑筋。我们可以在平时这样简化记忆:“普寓特,斗寓同”即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这样就能很快地记住了。‎ ‎7.(2016年全国高考浙江卷27).解决“僵尸企业”问题的办法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关注矛盾两个方面的同时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③针对具体问题找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④着眼于事物的要素进行系统优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考点定位】矛盾的主次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系统优化 ‎【名师点睛】本题涉及到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区分的问题:一般可采取如下区分方法:1、依据命题旨意判断。如果材料侧重于解决问题,“办事情”“做事情”即改造世界(做、行),则适用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如果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对某事物的评价或看法,是看问题,即认识世界(看、分析),则适用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2、依据关键性词语判断,如果题目中出现“重点”、“中心”、“关键”、“核心”、“主线”、“主题”、“要务”、“重中之重”等关键词,是抓主要矛盾的表现,体现主、次矛盾关系原理;题目中如有“主流”、“本质”、“总的来看”、“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等关键词出现时,则体现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8.(201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34)什么是好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电影经常出现“叫好”和“叫座”的矛盾,有些电影的艺术价值很高,但是票房却遭到冷遇;有些电影过度关注“眼球效应”,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立得住的文化内核,虽获得高票房,却是“低口碑”。‎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有人认为,只要能“叫座”的电影就是好电影。请运用矛盾的观点对此加以评析。‎ ‎【答案】“叫座”与“叫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叫座”固然重要,但离开“叫好”,“叫座”将不能持续,好电影应该既“叫座”又“叫好”。在“叫座”与“叫好”两个方面中,“叫好”体现了电影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题中观点不仅割裂了矛盾双方的依存关系,也颠倒了主次。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解析】‎ 试题分析:题目已经限制了用“矛盾的观点”,矛盾的观点有: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本题是评析题,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由此可以确定要用矛盾的含义,即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电影既要“叫座”也要“叫好”;“叫座”与“叫好”这是矛盾的两个方面,那么还要涉及矛盾的主次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叫好”起主导作用,不能不分主次。‎ ‎【考点定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矛盾观 ‎【名师点睛】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和××之间的关系一般采取如下的答题步骤:①原理内容(对立统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②具体关系(具体表述二者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③如何做(结合材料分析关系;提出做法:两者并重,既要……又要……)。‎ ‎9.(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3卷39)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坦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坦县派出所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 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 十八洞村扶贫实践是贯彻精准扶贫思想的成功案例,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答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十八洞村贯彻精准扶贫思想,结合当地实际,精神脱贫先行,精准识别贫穷人口、精准选择和建设支柱产业,取得显著扶贫成效;创造性地探索出精准抚平宝贵经验,验证了精准扶贫思想的正确性,为其他地区精准扶贫提供重要借鉴。‎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点,解答时注意哲学范围不要弄错。首先先明确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有哪些,其次再结合材料作答。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十八洞村采取的各项措施都是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的,符合等地实际。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食物矛盾问题的精髓,要求我们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解决十八洞村的贫困问题时,既要遵循中央的统一指示,又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解决当地实际问题。结合材料与哲学原理,作答即可。‎ ‎【考点定位】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 ‎【名师点睛】主要是明确知识范围: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要求我们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抓好典型,总结经验,再推广经验,做到了从特殊到普遍在从普遍到特殊。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准扶贫就是区别不同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现状,采取不同的扶贫策略。‎ ‎2015年高考真题 ‎1.(2015年安徽文综政治11)为了让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我们要根据污染物“随波逐流”的特点,改变以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防治模式,从检测、预警、治理、补偿等方面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实现“无缝衔接”。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①改变规律能避免前进中的困难曲折 ②解决矛盾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抓住关键能够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 ④统筹全局可以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考点定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名师点睛】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也不能改变规律。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支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次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想问题办事情既要抓主要矛盾,也要统筹兼顾,恰当的处理好次要矛盾。‎ ‎2.(2015年福建文综政治36)一堵墙挡住了视野,找个东西把脚垫高,问题就解决了。可是找不到垫脚之物,于是,便把墙上的砖拆掉垫在脚下…… 。漫画(图16 )给我们的警示与下列古诗所蕴含的哲理最为接近的是( ) ‎ A.踏玻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答案】B ‎【考点定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名师点晴】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四个选项属于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这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选项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结合漫画,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 ‎3.(2015年山东文综政治33)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家庭,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只有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才能将13亿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这段话启示我们,认识事物( )‎ A.既要侧重与抓住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B.既要承认运动的相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绝对性 C.既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又要着重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D.既要看到发展的前进性,又要注意克服前进中的曲折性 ‎【答案】C ‎【解析】材料中“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只有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才能将13亿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C适合题意;A、B、D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定位】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名师点睛】解答哲学试题,一定要明确把握材料关键信息,然后提取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做好选择题的前提——审题,审材料要细致,提取有效信息;审题目的要求(直接或根本原因、结果、经济意义或文化意义、从国家的角度还是企业等);审选择项,选择项本身是否正确,本身正确是否符合题意。‎ ‎4.(2015年上海政治27)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2014年先在上海、浙江两地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开始全面推进,2020年全国统一实施新方案,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从哲学上看,考试招生制度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因是( )‎ A.通过认识局部,落实全国范围内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B.通过研究特殊案列,补充、丰富和完善考试招生制度 C.通过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教育改革新局面 D.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本质 ‎【答案】B ‎【考点定位】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名师点睛】对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要全面的把握。矛盾的普遍性是指同类事物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的个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也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这要求我们既要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要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同时要把二者结合起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5.(2015年海南政治21)毛泽东说“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矛盾分析法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②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③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体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矛盾转化的必要条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毛泽东的话说明要善于分析矛盾、揭露矛盾、解决矛盾,①符合题意入选;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②表述错误排除;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唯物辩证法属于哲学,当然也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③符合题意入选;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可能是主观条件,也可能是客观条件,④表述错误排除。故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世界观和方法论、矛盾分析法、唯物辩证法、主观能动性的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哲学题,考查学生对名人名言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题意主要说明矛盾分析方法的重要以及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其次要运用所学知识排除错误选项,比如掌握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明确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等。本题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审读材料的能力。‎ ‎6.(2015年江苏政治28)足球改革是我国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发展足球运动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纳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中进行顶层设计和制度改革。由此可见 A、系统优化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B、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D、抓住主流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答案】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两点论与重点论 ‎【名师点睛】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分析题目时要注意区分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主次矛盾是相对于一个复杂的事物,侧重于解决问题;矛盾的主次方面是侧重于单个事物、单个矛盾,侧重于认识问题。“足球改革是我国体育改革的突破口”体现了主要矛盾在事物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要求我们要抓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本题也可用排除法,ABD三项说法错误。‎ ‎7.(2015年上海政治29)在历史上任何时代,任何正常发展的国家都努力去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这一个矛盾解决好了,达到暂时的统一,文化就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国家的社会生产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经济就能繁荣。解决不好,则两败俱伤,只顾前者则流于僵化保守;只故后者则将成为邯郸学步,旧的忘了,新的不会。‎ ‎ ——季羡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 从哲学角度概括,材料的实质是( )‎ A.国家发展过程中,传统与现代化矛盾的存在是绝对的 B.传统与现代化的矛盾,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C.只有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实现现代化,才能推动国家发展 D.传统和现代化矛盾的解决是暂时的,由此不断推动国家发展 ‎【答案】C ‎【解析】材料中“任何正常发展的国家都努力去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这一个矛盾解决好了,达到暂时的统一,文化就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国家的社会生产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经济就能繁荣。”,这说明了辩证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 只有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实现现代化,才能推动国家发展,C适合题意;A、B、D均不适合题意,排除。‎ ‎【考点定位】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和辩证否定观 ‎【名师点睛】本题以季羡琳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为背景考查教材知识,‎ 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考查角度是哲学,然后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矛盾观和辩证的否定观等知识进行分析,从而选出正确选项。‎ ‎8.(2015年课标卷Ⅱ21)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我国经济九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提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辩证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 )‎ ‎①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②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③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已经解决 ‎④推动我国解决平稳健康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已经形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量变与质变等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注意事物的结构的变化也会引起量变。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引起质变,而且在事物总体数量不变,由于构成事物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事物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9.(2015年重庆文综政治10)事物的矛盾包括两个基本属性,斗争性与同一性,下列强调同一性的是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②垃圾,就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③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④没有当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就不会有今天的和平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矛盾的同一性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矛盾的含义及其属性。要深入理解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意识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关键是要理解矛盾的同一性的两方面内容。‎ ‎10.(2015年福建文综政治39)材料三 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既是中华民族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历史,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互动、共生共荣的历史。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开放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共赢之路。对此,同学们围绕“经济和文化何者先行”展开讨论。‎ 观点 论据及论证过程 观点一:经济先行 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合作,但更重要的是经济的发展。‎ 观点二:文化先行 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文化上的相互理解尊重、交流合作,才能保证经济上的互利共赢 材料三中的讨论运用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简要说明他们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的,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观点上的分歧。(9分)‎ ‎(3)①他们都坚持了两点论,都看到了共建海上丝绸之路既要开展经济合作,又要开展文化交流;他们都坚持了重点论,观点一主张经济为重, 观点二主张文化为重。‎ ‎②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因而所坚持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解析】(3)本题考查知识明确具体,即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解答时首先回答两点论和重点论指的是什么,然后结合材料中的做法进行分析;对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观点上的分歧,主要从影响认识的因素等角度进行回答。‎ ‎【考点定位】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名师点晴】本题以“一带一路”‎ ‎、福建自贸区建设为背景,考查哲学生活中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知识,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能力和论证探究问题的能力。‎ ‎11.(2015年广东文综政治36)材料二 广东某知名企业在创业之初,投资地产,走专业化经营发展道路。随着实力不断提升,该企业步入成熟期,仍以地产为核心主业,逐步向文化旅游、日用消费品、体育产业、农业、乳业、畜牧业等领域扩展,走上了多元化经营发展道路。至2014年6月,改企业已发展成为一个以地产为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总资产达4217亿元。‎ ‎(2)结合材料二,阐释该企业的发展历程所蕴涵的矛盾观。(12分)‎ ‎【答案】(2)1.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关系的原理/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普遍性(共性)与矛盾的特殊性(个性)关系的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 ‎4.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上述4点,每点总分各为3分,其中,原理2分,联系材料1分。‎ ‎【考点定位】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主次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 ‎【名师点睛】本题第二问,哲学的题目分为两个层面,有的矛盾观点较为明显,容易得出,有的点容易混淆用错甚至是遗漏,像矛盾的对立统一、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只要稍加解读材料信息,很容易得出;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很容易解读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而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更是非常隐蔽,考生不容易,而且平时训练中学生很少会碰到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和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在同一个材料中出现,高考的强度压力下,学生更是不敢赌这一把。‎ ‎【聚焦考点突破核心】——课堂讲解重点难点突破 考点一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1.矛盾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1)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2.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 矛盾的同一性 ‎ 矛盾的斗争性 ‎ 区别 含义 ‎ ‎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 ‎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 特点 ‎ ‎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特征 ‎ ‎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它贯穿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 ‎ 作用 ‎ ‎ ①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为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提供条件 ‎ ‎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利用、吸取有利因素来发展自己,推动事物的发展 ‎ ‎ ③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 ‎ ①斗争性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发生变化,推动事物发展。表现为:一是矛盾双方的斗争,使双方共同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事物得到发展;二是矛盾双方的斗争,使一方力量不断削弱,另一方力量不断增强,以至战胜对方,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 ‎ ②矛盾的斗争突破某一事物的界限,使旧统一体瓦解,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 ‎ 联系 ‎ ‎  ①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 ‎【技巧方法】关于矛盾基本属性的两大方法论 ‎ 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们应当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第二,矛盾双方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不可分割,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知识拓展】矛盾就是差异、差异就是矛盾 ‎ (1)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对立即斗争性,是指差别和对立,是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矛盾除了差别和对立之外还有其他的表现形式,故不能说矛盾就是差异。‎ ‎ (2)任何事物之间都有差异,但是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如果不在同一个统一体中,就不能构成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同处于同一个统一体中时,才能构成矛盾关系。‎ ‎3.正确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 ‎ 矛盾的特殊性 ‎ 区别 ‎ 含义 ‎ ‎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 ‎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 性质表现 ‎ ‎ 同类事物的共性 ‎ 每一个事物的个性 ‎ 方法论要求 ‎ ‎ 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找到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联系 ‎ ‎ 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事物之间数量上的多与少的差别,更不是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普遍现象和特殊现象。具体联系是: ‎ ‎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 ‎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 ‎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 ‎【知识拓展】 合理认识有关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几个误区 ‎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从事物的性质上来讲的,二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是从范围上来讲的,可见有根本的区别。‎ ‎(2)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因为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的东西,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个性、特殊性,只是概括了、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的本质。‎ ‎【易错警示】‎ ‎1.正确把握“对立”和“统一”的辩证关系。“对立”与“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两者有本质区别:第一,含义不同。第二,地位不同,“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统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其次,两者又是相互联系的:“对立”与“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第一,对立离不开统一,没有统一也就无所谓对立。只有具有某种共同基础、相互依存的东西,才能呈现出“排斥”“斗争”的倾向。“彻底分离”“毫不相干”的东西,是谈不上“排斥”的。第二,统一离不开对立,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依存”离不开对立,矛盾的双方,一方的性质依赖于另一方来规定;“转化”离不开对立,矛盾双方转化都是向自己对立面的转化。无论是“相互依存”还是“相互转化”,都以对立面的存在为条件,是与对立面的“相互依存”,是向对立面的“相互转化”。‎ ‎2.哲学上的矛盾不同于逻辑关系上的矛盾。‎ ‎3.不能认为“矛盾就是斗争”。‎ 矛盾是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这里讲的“对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即“斗争”。但哲学上讲的对立、斗争具有广泛的意义,内容十分丰富,不能把它同具有不同特点的具体矛盾等同起来,更不能把它和政治用语中的那种特殊的矛盾斗争混为一谈。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对立,没有统一,或者只有统一,没有对立,都不能构成矛盾。因此,矛盾就是斗争的说法是片面的。‎ ‎4.任何事物都存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但这并不是指任何事物都有优点和缺点,都存在“好”和“坏”两个方面。‎ ‎5.矛盾双方为什么会转化,怎样转化?‎ ‎(1)我们在观察和分析矛盾的时候,必须把对立面看作是生动的、可变动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东西,而不能把它们当作凝固的、僵化的东西。‎ ‎(2)矛盾着的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其根本原因在于矛盾双方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如果构不成矛盾的双方,不处在一个“统一体”中,“转化”的“桥梁”就搭不起来,也就谈不上转化。‎ ‎(3)但是,要把这种转化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所谓条件,是指制约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诸因素。这些因素既可以表现为事物的内部条件,也可以表现为事物的外部条件。这个条件应有利于矛盾双方的斗争,通过斗争使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从而促使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否则转化就不能实现。‎ ‎(4)正确理解矛盾转化的条件性,把握矛盾转化的规律,同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划清界限,同否认矛盾转化要有一定条件的诡辩论划清界限,同主观幻想的、缺乏现实根据的唯心主义划清界限,就能在实践中促进事物的转化,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6.矛盾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每一事物同周围事物之间都有矛盾。‎ ‎7.一切事物都有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但并不是有了矛盾就一定有事物的发展。‎ ‎(1)矛盾具有普遍性,所以一切事物都存在矛盾。‎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所以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3)但是认为“有了矛盾就一定有事物的发展”是错误的。因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是辩证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而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会引起事物的性质发生改变,即出现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其中只有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才是发展。‎ ‎8.矛盾具有普遍性,但不能据此认为矛盾是永远解决不了的。‎ ‎(1)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随之产生,在新旧矛盾之间绝没有无矛盾的一刹那。矛盾普遍性是从抽象意义上讲的。‎ ‎(2)具体事物的矛盾并不是永远不能解决的,只要我们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具体矛盾进行具体分析,是能够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矛盾的。‎ ‎(3)总之,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具体矛盾是可以解决的,上述观点用矛盾的普遍性来否定具体矛盾可以解决,因而是不科学的。‎ ‎9.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即特殊性包含普遍性。如果把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同多数与少数关系相混淆,就割裂了两者的相互联结,普遍性不可能在种种特殊性之外独立存在,多数可以独立并和少数并列存在;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多数却不能存在于少数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少数不能包含多数。‎ 整体是各部分的集合,部分是组成整体的要素。整体虽由部分组成,但不是事物各部分的共同本质,不能说整体寓于部分之中。‎ ‎10.人不能制造矛盾。‎ 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矛盾,不是人们制造出来的。矛盾的产生和消灭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的结果,不是人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因而,决定了我们只能承认矛盾,并敢于揭露矛盾。‎ ‎11.解决矛盾≠取消矛盾。‎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们解决的是某一具体矛盾,当这一矛盾解决后,又会有新的矛盾出现,是不可能取消矛盾的。‎ ‎12.矛盾具有普遍性,但是不能认为有矛盾是坏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就没有世界的变化和发展。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这才是正确对待矛盾的态度。‎ ‎【典题探究】‎ ‎【例1】‎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要重拳治理雾霾。2017年化学需氧量、氮氨排放量各要下降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更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浓度继续下降。鼓励秸秆资源化利用,减少直接焚烧,全面推广车用燃油国五标准,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380万辆。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治理雾霾应(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创造条件治理雾霾 ‎②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既要提高思想认识,又要注重实际行动 ‎③坚持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要从点滴小事做起 ‎④坚持个性寓于共性之中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点睛: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从世界观的角度看,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此,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世界充满矛盾,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因此,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正因如此,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就成为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变式精练】‎ ‎1.“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智;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这首小诗蕴含哲理与下列名句体现的哲理最为一致的是 A.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B.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答案】A ‎【点睛】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相反相成的两个基本属性,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 ‎2.《朗读者》第三期中,麦家给儿子的一封信被称为《朗读者》开播来最重磅的一枚催泪弹。《朗读者》现场,麦家更是几次哽咽,聆听者董卿也泪光闪烁,台下的“90后”、“00后”直接哭了。这封被网友称为“最美家书”的信,是一封小说家整整准备了18年的信、一封他悄悄塞进儿子远行行囊的信、一封麦家写给儿子,又是向自己的父亲“还债”的信……这封信之所以感动众人,从哲学角度看是因为 ‎ ‎①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麦家信中有无数父与子相同的感情 ‎ ‎②矛盾特殊性寓于矛盾普遍性之中,麦家信中透着天下父母的无私爱心 ‎ ‎③矛盾特殊性离不开矛盾普遍性,父爱如山,爱是翻越任何关隘的通行证 ‎ ‎④矛盾普遍性离不开矛盾特殊性,青春期的叛逆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这封信之所以感动众人,是因为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麦家信中有无数父与子相同的感情,①正确;矛盾特殊性寓于矛盾普遍性之中的观点错误,②不选;之所以能感动众人,是因为矛盾特殊性离不开矛盾普遍性,父爱如山,爱是翻越任何关隘的通行证,③正确;④所述与设问无关,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3.中国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一物两体”的命题,认为“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张载的命题说明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②没有双方相互依存,矛盾的斗争也就停息了 ‎③揭示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关系的观点 ④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考点二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 ‎【归纳总结】‎ ‎1.区分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 ‎ 类别 ‎ 主次矛盾 ‎ 矛盾的主次方面 ‎ 区别 内涵 ‎ 主要矛盾 ‎ 事物发展过程中 ‎ 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 主要方面 ‎ 事物内部 ‎ 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 次要矛盾 ‎ 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 次要方面 ‎ ‎ 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 外延 ‎ ‎ 主要矛盾是复杂事物中包含的“许多矛盾”相互比较而言的。比较结果是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许多 ‎ ‎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就同一矛盾双方相互比较的结果,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方,而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 ‎ 方法论 ‎ ‎ 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 ‎ 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 联系 ‎ ‎ 二者都是关于矛盾的不平衡问题,都属于矛盾的特殊性范畴;二者都要求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与均衡论;矛盾的主次方面从属于主次矛盾,主次矛盾里面都包含主次两个方面,但是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 ‎ 【知识拓展】正确理解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关系 类别 ‎ 主要矛盾 ‎ 矛盾的主要方面 ‎ 区别 含义 ‎ ‎ 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 ‎ 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 ‎ 外延 ‎ ‎ 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众多矛盾中) ‎ ‎ 客观事物的每一矛盾中(矛盾双方) ‎ 地位作用 ‎ ‎ 对复杂事物的发展方向起决定作用 ‎ ‎ 对某一事物的性质起着决定作用 ‎ 研究问题 ‎ ‎ 同一过程中同时存在的诸多矛盾之间的相互关系;矛盾发展不平衡 ‎ ‎ 任何一个矛盾中两个对立面之间的关系;矛盾两个方面发展不平衡 ‎ 方法论 ‎ ‎ 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抓重点、抓关键。主要强调解决问题 ‎ ‎ 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和主流。主要强调认识事物 ‎ 对立面 ‎ ‎ 诸多次要矛盾,对立面有多个 ‎ ‎ 次要方面、对立面只有一个 ‎ 关键词 ‎ ‎ 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突破口 ‎ ‎ 抓主流、识大局、分清事物性质、方向、主体、实质、九个指头、优势 ‎ 联系 ‎ ‎ 二者都是讲述矛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都是矛盾特殊性的两个方面,各自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客观的;二者都是重点论所要把握的重点,主要矛盾中也存在矛盾的主要方面,并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 ‎2.矛盾分析的方法包括:(1)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2)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3)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最容易忽视的是运用矛盾的含义即对立统一进行分析问题,即运用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进行分析。‎ ‎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理论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 ‎(2)原理内容。所谓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所谓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反对错误倾向。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区别 ‎ 侧重点 ‎ ‎ 侧重于矛盾各有特点,反对“一刀切” ‎ 侧重于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 角度 ‎ ‎ 辩证法 ‎ ‎ 唯物论 ‎ 原理依据 ‎ ‎ 矛盾的特殊性 ‎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 ‎ 联系 ‎ ‎ ①二者都突出强调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去认识事物的不同性质,都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 ‎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和前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体现和必然结果 ‎ ‎【易错警示】‎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一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二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只有在这一方法论的指导下,才能培养我们具有坚定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立场,自觉反对和抵制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以达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2.任何事物内部都有主要矛盾吗?‎ 事物有简单事物和复杂事物之分,简单事物内部只包含一个矛盾,矛盾双方有主次方面之分。复杂事物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矛盾,有主次矛盾之分。可见,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的主次方面,但不一定都有主要矛盾。‎ ‎3.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吗?‎ ‎(1)由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对比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矛盾的次要方面,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在规定该事物的性质中,能起主导作用。‎ ‎(2)而矛盾的次要方面,由于在矛盾中的力量对比上处于劣势,其地位和作用都居于被支配地位,所以,在规定事物性质中不起主要作用。‎ ‎(3)但是不能说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而且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分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斗争,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两方面地位的相互转化。这时,事物就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由这一事物变成另一事物。‎ ‎4.“两点论——两分法”与“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中的两点论”没有差别吗?‎ ‎(1)前者是全面看问题的方法,后者是认识复杂事物发展的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认识某一矛盾时,既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2)前者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后者的哲学依据是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典题探究】‎ ‎【例2】李克强说,经济体制改革走到今天,碰到的问题千头万绪,眉毛胡子一把抓,有可能事倍功半,但如果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突破口,不仅可能事半功倍,甚至可能是十倍、二十倍。其中蕴含的方法论是 ‎①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②重视局部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 ‎③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④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变式精练】‎ ‎4.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形式,具有管理弱、风险大等明显缺点,但还要看到,互联网金融确实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发展快等诸多优势,值得大力推广。这一表述的哲学依据是 A.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B.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C.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D.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答案】C ‎【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互联网金融的优点,一方面,又看到了其缺点,故体现了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故C入选。其他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 ‎5.‎2016年11月16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通过视频发表讲话。习近平指出,互联网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发展利大于弊,其积极作用是主流,而对于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弊大于利。这表明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可以相互转化 ②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④具体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对于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弊大于利”说明“弊”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这说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可以相互转化,①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主次矛盾的转化问题,②不选;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不选;“互联网对社会发展利大于弊,其积极作用是主流,而对于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弊大于利”说明具体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 ‎6.帐篷理论说明的是帐篷的容量不仅取决于篷布的大小,还要看支撑帐篷的竹竿高度。 帐篷的中心支柱伸长时,该支柱附近的篷布才会跟着升高。但如果只有一个支柱,整个帐篷只能撑起支柱中心点周围。要将帐篷下的空间伸展到最大,必须用多个支柱使帐篷伸展在空中。该理论揭示了 ‎①在解决矛盾时必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要做到统筹兼顾 ‎ ‎③矛盾双方相互制约相互联接,要全面分析矛盾 ④‎ 无视次要矛盾的解决就不能顺利地解决矛盾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