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真题体验·亮剑高考4-2-6求索真理的历程真题体验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真题体验·亮剑高考 考点考情 考题统计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5年1考) 2014·卷ⅡT39(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5年2考) 2017·卷ⅠT21;2015·卷ⅠT39(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年3考) 2017·卷ⅡT21; 2016·卷ⅢT39(1); 2014·卷ⅡT39(2)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5年1考) 2014·卷ⅠT39(2) 真理的客观性(5年2考) 2016·卷ⅠT20;2015·卷ⅡT23 认识的反复性(5年8考) 2017·卷ⅡT21;2017·卷ⅢT23;2016·卷ⅠT20;2016·卷ⅢT39(1);2015·卷ⅠT39(2);2015·卷ⅡT23;2014·卷ⅠT22;2013·卷ⅡT20 认识的无限性(5年3考) 2017·卷ⅢT23;2014·卷ⅠT22;2013·卷ⅡT20 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真理的条件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和谬误(全国卷5年0考) 1.(2017·全国卷Ⅰ·T21)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 ( ) ①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 ②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 ③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④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实践、创新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零工社区”在创新创业中所发挥的作用。“零工社区”是各类专家为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帮助创业者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的创新平台,提高了创业成功率。可见,“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而创业者又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①④正确;②与材料内容不符;③中的“上升为系统的理论”说法错误。 2.(2017·全国卷Ⅱ·T21)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 )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本题综合考查实践和真理的知识。解答本题的题眼是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超级杂交稻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反映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也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历多次反复的过程,由此判断①④正确。认识主体也会影响、制约真理性认识的获得,②表述错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历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的过程,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具有重要的价值,③表述错误。 3.(2017·全国卷Ⅲ·T23)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认识的特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关键信息。恩格斯的名言强调了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的原因是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所以①④正确;就个体而言,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就群体而言,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最终会获得真理性认识,②表述错误;人们对真理性的认识是一种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而非“封闭式循环运动”,③表述错误。 4.(2016·全国卷Ⅰ·T20)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 是 ( ) 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直接现实性是实践的特点,①说法错误;科学、民主决策,需要广泛听取各方面(具有不同立场、观点、方法,不同知识结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的建议和意见,②③符合题意;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④错误。 5.(2015·全国卷Ⅱ·T23)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着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 ) 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 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 【解析】选D。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着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之所以出现这一疑问是因为艺术领域人的认识受主观世界的影响,D正确;A说法错误,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有着一定的关系;B材料未体现;C说法错误,认识是有客观评价标准的。 【备选真题】 1.(2013·全国卷Ⅱ·T20)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 ( )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实践决定认识,①颠倒了这种关系,是错误的。②正确表明了这种关系是正确的。③否认了人的思维发展的规律性。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④正确。 2.(2017·江苏单科·T28)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代驾、陪购师、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这些新兴职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范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由此可 见 (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新兴职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范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由此可见,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D正确;其余选项材料未体现。 3.(2017·北京文综·T28)太空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天舟一号”上开展的太空干细胞实验,旨在更细致地揭示人体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的过程, 该研究有助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医学科技的探索不局限于地球表面,也能在太空中开展,这表明 ( ) A.人类意识来源于客观对象,它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 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主观性,但需要依赖于客观实践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发展能为认识深化提供新条件 D.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才能促成认识的发展 【解析】选C。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材料主旨是强调医学科技的发展,建立在太空探索的实践基础之上,因此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新的条件,C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认识是怎样发展的,不是强调意识的来源,A不选;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B错误;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有利于促成认识的发展,但不是必要条件,D错误。 4.(2016·江苏单科·T28)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说明 ( )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潘建伟团队已经为60 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这说明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①③正确;②材料未体现;④说法错误,真理的内容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5.(2016·海南单科·T21)1859年,一位英格兰农场主来到了澳大利亚,放养了从欧洲带来的24只兔子以供打猎。由于澳洲大陆自然环境适宜,又无鹰、狐狸等天敌,兔子大量繁殖扩散,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农业和畜牧业蒙受了巨大损失。澳大利亚人先后使用猎杀、布网、堵洞、修篱笆等方法控制兔灾,但效果有限。20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采纳生物学家建议,用生物方法控制兔灾,取得了显著效果。澳大利亚人控制兔灾实践的哲学启示是 ( ) ①改造自然实践的成功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②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依赖于人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③人与自然的矛盾来源于人对自然认识的局限性 ④认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长期以来,“澳大利亚兔灾”没有得到解决,20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采纳生物学家建议,用生物方法控制兔灾,取得了显著效果,由此可见,认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水平,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依赖于人的实践能力和水平,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项。 6.(2015·天津文综·T9)漫画《塑造》所蕴含的哲理是 ( ) A.认识的对象具有多重属性 B.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 C.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 D.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解析】选B。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A “认识的对象具有多重属性”的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排除 B 漫画的标题为“塑造”,同一个人,胖者把他塑胖,瘦者把他塑瘦,说明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 入选 C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而不是移入人脑中的客观存在,观点错误 排除 D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不一定是正确反映,故观点错误 排除 7.(2015·广东文综·T35)右图漫画(作者:彭长征)蕴涵的哲学道理是,在认识事物时 ( ) A.否认事物的客观性,就不能全面看问题 B.立场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不同 C.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就是真理性认识 D.认识结果的差异受主体认识方法的影响 【解析】选D。一个人说苹果是“优”,一个人说苹果是“劣”,出现认识不同的原因是两个人看问题的方法不同,D正确;A中的“否认事物的客观性”,B中的“立场不同”与漫画寓意不符;C说法太绝对。 8.(2015·安徽文综·T10)下图漫画揭示的哲理是 ( ) A.人的认识受主客体因素制约 B.人的主观认识影响客观环境 C.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 D.思想的高度决定认识的深度 【解析】选A。因为漫画反映的是由于人们生活的环境不同,角度不同,所以对客观事物的看法不同,由此判断A正确;B表述不科学,也不符合题意;C错误,应该是经过实践检验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认识才是真理;D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夸大了思想的作用。 9.(2015·重庆文综·T11)古人削桐为琴,纳天地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琴乐洁净精微,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乘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传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关于古琴艺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琴乐感发心志,体现了事物间的自在联系 ②琴音的物理特性决定着听琴者的情感体验 ③欣赏古琴音乐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④古琴制作、琴曲创作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因为欣赏古琴音乐能使人心旷神怡,宁静悠远,调节人的心情,③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而社会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古琴制作,琴曲创作属于文化创新,也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征,④正确;琴乐感发心志,体现了人与事物之间的联系,①观点错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听琴者的情感体验是对琴音的反映,而不是对琴音的物理特性的反映,②观点错误。 10.(2016·浙江文综·T28)漫画《水没多深》提醒我们 ( ) A.失败是成功之母 B.客观事物是复杂的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解析】选B。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A 排除 失败是成功之母,体现的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 得出水没多深的结论,是因为客观事物是复杂的,该人没有全面反映客观事物 入选 C 得出水没多深的结论,也是经过调查研究的 排除 D 人们可以通过亲身实践或者间接实践获得正确认识 排除 【状元解题妙招】巧解漫画类选择题 1.“图画要看全”:要看漫画中的人和物,把握人、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漫画中的文字,注意漫画中的人、物与文字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 2.“褒讽弄明先”:我们先弄清是褒还是贬,这对于选择有导向作用。 3.“题旨是什么”:要在分析漫画的基础上,真正弄清漫画的寓意和主旨。弄清“题旨”要通过分析与综合,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表意到寓意的飞跃。 4.“联系课本选”:在具体做题时,应将材料、选项和课本知识相联系,不能脱离课本知识。 11.(2016·全国卷Ⅲ·T39(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 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 【解析】本题考查追求真理的知识。本题是说明类试题,设问指向是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作答时先要写出追求真理的知识的内容,然后结合材料,从课题的选取、反复试验、多次失败、协作攻关、发挥中国传统中医中药学资源、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疟疾治疗等方面,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答案: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课题。克服困难、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仍坚持不懈。发挥团队精神,协作攻关。发挥中国传统中医中药学资源, 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疟疾治疗实践,接受检验。 12.(2015·全国卷Ⅰ·T39(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纪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汲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解析】本题是原因类试题,设问限定的知识是认识论,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的感受不同,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知识构成、价值观念等的影响。切记不要答非所问。 答案: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纪录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 13.(2014·全国卷Ⅱ·T39(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展传统兽医药事业,编撰《民间兽医本草》,满足社会的需要。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中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疫病牲畜。 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共计638万字,插图2 353幅。书中收录3 505种中草药,附方40 000多则。《民间兽医本草》“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的李时珍”,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本草》过程中的作用。 【解析】本题分析时抓住关键信息,亲历实践完成《民间兽医本草》,治愈疫病牲畜既验证了其正确性,又体现创作的目的。 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亲身的实践和他人的实践为冯洪钱提供了研究课题,为《民间兽医本草》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材料, 验证了兽医中草药成果的科学性;兽医药研制及其在畜疫病治疗实践中的成功应用,体现了创作《民间兽医本草》的目的和价值。 14.(2016·海南单科·T25(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时代发展要求人们不断更新知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教育改革,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 某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依托先进的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输技术,开发智慧学习平台。智慧学习平台拥有强大的信息资源中心,融合不同学科知识,提供各类学习资源。每个市民都可以在智慧学习平台上拥有记录终身学习过程的学习账户,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订制个性化学习计划,运用搜索引擎等工具搜索跨学科领域知识资源,进行探索性学习。 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终身学习。 【解析】首先回答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无限的,人的认识的发展也是无限的。然后分析大力推进终身学习,是为了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的认识;人们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无限的,人的认识的发展也是无限的。推进终身学习, 是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提出的要求。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5.(2015·山东文综·T42(2))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有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只有把“纸面上的法”真正落实为“行动中的法”,才能切实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进程。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二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解析】本题以依法治国为背景考查认识论的知识,属于体现类题目。首先对材料分层,然后与认识论的原理对应。结合材料从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无限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等角度分析。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方面提供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无限性;必须把“纸面上的法”落实为“行动中的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