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安徽省合肥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解析版)
安徽省合肥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A.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C. 人类会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 D.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也创造了社会关系 【答案】B 【解析】A: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并未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A不符合题意。 B: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B符合题意。 C:人类会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并未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C不符合题意。 D: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也创造了社会关系,并未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流水不腐,户枢不螽”反映了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 客观实在性 B. 静止 C. 运动 D. 客观存在 【答案】C 【解析】 ABCD:材料意思是:流动的水不会变质,门上的插销因为一直在活动而不会生锈。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材料中的意思正体现了这一观点,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3. 求真务实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彼时的“真”不能代替此时的“真”,彼事的“实”不能代替此事的“实”。这段话包含的哲理是 A. 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B. 事物的静止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C. 真与假、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的 D. 事物的运动变化有时是不可捉摸的 【答案】A 【解析】世界万事万物都处于运动之中,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而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固有属性。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但是并不否认静止。它指出静止是从一定的关系上考察运动时,运动表现出来的特殊情况,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由上分析,可知本题选A。 4.“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习近平主席强调中美之间只要本着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就一定能谱写中美关系新的历史篇章。这突出强调了 A.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答案】B 【解析】ABCD:习近平主席强调中美之间只要本着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就一定能谱写中美关系新的历史篇章。这突出强调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5.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 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 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 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答案】A 【解析】A正确,胸中之竹,不是眼中之竹,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CD不符合题意,不是意识活动的特点;故选A。 6.从唯物论角度看,下边的漫画启示我们要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答案】A 【解析】ABCD:漫画中“给男的穿裙子”,把外地经验不符合实际的强加给本地,启示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7.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分析了士大夫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士大夫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在于“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即士大夫没有亲自将小船停于绝壁之下去考察。这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A项正确;材料夜泊绝壁之下,强调实践对于获取认识的重要性,并未涉及实践活动的社会历史特点,也未涉及实践推动认识发展,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等相关内容,B、C、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故本题选A。 8.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 客观性 B. 无限性 C. 有用性 D. 反复性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为考生记忆知识点,较为简单。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答案A正确;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而不是真理,因此B和D不符合题意;有用的并不一定是真理。C不符合题意。故选A。 9.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了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的定理。但是,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真理是 ①因人而异的 ②具体的 ③有条件的 ④客观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①:真理并不是因人而异的,①错误。 ②③:不同的条件下,三角形内角和不一样,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未体现真理是客观的,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0.对复杂事物的认识 ①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③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④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①②符合题意。 ③: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说法错误,③错误。 ④:真理并未被推翻,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1.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其总特征是 ①辩证否定的观点 ②发展的观点 ③对立统一的观点 ④联系的观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不符合题意,辩证否定的观点不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②④符合题意,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③不符合题意,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故选:C。 12.“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 A. 面对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的画面,人类是无能为力的 B.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 世界上任何两个客观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D.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答案】D 【解析】A:面对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的画面,人类是无能为力的,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A不符合题意。 B: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否认了联系的条件性,B不符合题意。 C:世界上任何两个客观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否认了联系的条件性,C不符合题意。 D:“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3. 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 A. 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C. 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 D.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答案】D 【解析】A表述错误,虽然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但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因此并不意味着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故排除; 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不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而是人为事物的联系,故排除; C不符合题意,题中体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但是没有体现联系的多样性,故排除; D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水与酒、山与民的联系是人为事物的联系,是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形成的,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因此具有客观性,故当选; 故选D。 14. 智能手机“核”战再次升级,由“四核之争”升级至“八核大战”。有专家指出,八核手机是拼硬件规格孕育的“怪胎”。如果硬件之间不协调、软件优化不到位,单纯提高CPU核心数不但不能提高手机性能,还会带来发热量过大、电池持续时间短等问题。这说明 ①搞好部分就能带动整体的发展 ②要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处理问题 ③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 ④科学思维方法决定事物的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①表述错误,搞好部分有利于带动整体的发展,但不能说搞好部分就能带动整体的发展; ②③符合题意,材料中“如果硬件之间不协调、软件优化不到位…电池持续时间短等问题”,说明脱离了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反而会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这说明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要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处理问题; ④表述错误,科学思维方法属于主观范畴,不能决定事物的发展。 故选:B。 【点睛】系统优化的方法 ①系统的含义及特征(原理):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方法论: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15.下列说法中能够正确反映发展的实质的是 A. 发展就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B. 发展是同一事物的币复和循环 C. 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D. 发展是指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变化的过程 【答案】C 【解析】A: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上升的、前进的运动与变化才是发展,A错误。 B: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不是同一事物的重复和循环,B错误。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C符合题意。 D: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变化的过程,但并不都是发展,只有上升的、前进的运动与变化才是发展,D错误。 故本题选C。 16. 治理雾霾,人人有责,如果每个人少开一天车,多植一颗树,少放一挂鞭,多省一度电……个人之力虽微,但一点一滴汇聚起来,就是强大合力,因此,驱散雾霾需要我们 A. 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B. 重视积累、持之以恒 C. 把握分寸、灵活适度 D.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答案】B 【解析】B符合题意,“个人之力虽微,但一点一滴汇聚起来,就是强大合力”强调要重视量的积累,持之以恒,以促成质变; A、C、D三个题肢选项本身说法正确但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B。 17.心理学家提出“一万小时定律”,大意是:作出杰出贡献的人,除了他们的天赋外,还要做足够数量的“练习”。如莫扎特用了十年创作出惊世作品;曹雪芹历经十年写出鸿篇巨制《红楼梦》。“一万小时定律”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B. 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C. 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否定一切 D.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答案】D 【解析】 A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一万小时定律强调量的积累,并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一万小时定律强调量的积累,并不是系统优化,排除。C选项观点表述错误,辩证否定的实质并不是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有否定,既克服又保留,排除。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一万小时定律,强调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入选。故本题选D。 18.无论医学中的阴阳,还是武术中的刚柔、绘画中的虚实……中国不同文化形式往往都会上升到哲学高度,这种哲学思想要求我们 A. 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 B. 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C.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D. 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答案】C 【解析】ABCD:材料中“阴阳”“刚柔”“虚实”这种哲学思想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9.战国时的公孙龙提出了“白马非马”的命题,下列对这一命题认识正确的是 ①白马是马的个性,寓于马的共性之中,所以白马是马 ②白马是马的个性,它包含着马的共性,所以白马是马 ③白马是马的个性,它区别于马的共性,所以白马不等于马 ④这一命题合理性在于看到了白马和马的区别,错误在于割裂了白马和马的联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①:白马是马的个性, 共性寓于马的个性之中,所以白马是马,①错误。 ②③④:战国时的公孙龙提出了“白马非马”的命题。白马是马的个性,它包含着马的共性,所以白马是马;白马是马的个性,它区别于马的共性,所以白马不等于马;这一命题合理性在于看到了白马和马的区别,错误在于割裂了白马和马的联系,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0.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综合国力和国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它是分析和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正确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依据,但它的局限性在于难以反映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这反映了 ①矛盾有主要和次要方面 ②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③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 ④事物都是表里如一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GDP作为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指标,为经济运行提供重要依据,这些方面是主要的,是主流;但GDP也存在局限性,难以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这是次要方面,是支流,这说明矛盾有主次方面之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③不合题意,材料与主次矛盾无关; ④说法错误,事物的表象可以分为真象和假象,假象是表里不如一的。 故选C。 21.下列能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是 ①对症下药 ②量体裁衣 ③东施效颦 ④生搬硬套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①②: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选项对症下药和量体裁衣均属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①②符合题意。 ③:东施效颦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未涉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不符合题意。 ④:生搬硬套指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运用别人的经验,照抄别人的办法,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2.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A. 联系 B. 扬弃 C. 肯定 D. 否定 【答案】B 【解析】ABC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3.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 A. 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完全否定 B. 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C. 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 D.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答案】C 【解析】A: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完全否定说法错误,A错误。 B:创新不一定是对既往的否定,也不一定是对现实的肯定,B错误。 C: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C符合题意。 D;材料未涉及创新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4.2019年流行语,如“我太难了”、“我可以”、“盘他”等,都是对社会生活实际的反映。这说明 A. 杜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 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 D.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答案】B 【解析】A:杜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错误。 B:2019年流行语,如“我太难了”、“我可以”、“盘他”等,都是对社会生活实际的反映。这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符合题意。 C:正确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C错误。 D:材料未涉及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5.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足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 A.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 B.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C. 经济基础反作用干上层建筑 D.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答案】A 【解析】A: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足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A符合题意。 B:材料强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不是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B不符合题意。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错误。 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D错误。 故本题选A。 26.下列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错误的是 A. 改革是要消除社会基本矛盾 B.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 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答案】A 【解析】A:改革并不是要消除社会基本矛盾,选项说法错误,A符合题意。 BCD:三个选项表述正确,排除,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7.黄道婆改进纺车,提高工效好几倍:“珍妮机”的出现,使大批的纺布厂得以建立:瓦特改进过的蒸汽机广泛应用后,物质财富简直像魔术似的变换出来,劳动群众以自己的体力和脑力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社会上才有了数不清物的物质财富。这些事物说明 A. 生产工具是由生产关系发展决定的 B. 机器是社会财富的源泉 C. 人民群众是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D. 社会财富是由少数发明家发明创造的 【答案】C 【解析】A:生产工具是由生产力决定的,A错误。 B:劳动是社会财富的源泉,B错误。 C:黄道婆改进纺车,提高工效好几倍:“珍妮机”的出现,使大批的纺布厂得以建立:瓦特改进过的蒸汽机广泛应用后,物质财富简直像魔术似的变换出来,劳动群众以自己的体力和脑力投入到生产过程中, 社会上才有了数不清物的物质财富。这些事物说明人民群众是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符合题意。 D:社会财富是由人民创造的,D错误。 故本题选C。 28.我国政府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如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障制度,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等。这体现了 A.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B.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坚定力量 D.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答案】D 【解析】ABC:材料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服务,而不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坚定力量,ABC不符合题意。 D:我国政府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如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障制度,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等。这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9.千百万志愿者的行动似一股社会的道德清流,让爱心延续,推文明前行,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这又一次表明人生价值包括 ①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②个人的生命历程 ③坚定的理想信念 ④个人受到社会的尊重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①④:千百万志愿者的行动似一股社会的道德清流,让爱心延续,推文明前行,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这又一次表明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个人受到社会的尊重,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个人的生命历程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属于人生价值,②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30.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流,主要体现了价值观对 A. 人们认识世界的推动作用 B. 人们改造世界的导向作用 C. 人生道路选择的导向作用 D. 人们改造世界的决定作用 【答案】B 【解析】A:材料强调改造世界,而不是认识世界,A不符合题意。 B: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流,主要体现了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的导向作用,B符合题意。 C:材料强调改造世界,而不是人生道路选择的导向作用,C不符合题意。 D: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并不起决定作用,D错误。 故本题选B。 二、非选择题(共2道题,共40分) 31.目前,全球水资源状况迅速恶化,水危机日益严重。随着全球人口急剧增长,工业发展迅速,一方面用水量剧增,另一方面水资源受到了污染。第三届世界水论坛会议提供的数字显示,全世界每天有近200吨垃圾倒入河流、湖泊和小溪,每升废水会污染8升淡水;所有流经亚洲城市的河流都被污染。水污染给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带来了很大危害。每年有300万到400万人死于与水有关的疾病。现在,各个国家都逐步认识到了水资源的危机,正在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 结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理解。 【答案】①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客观的。 ②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任何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如材料中由于人类只重视工业发展,忽视生态平衡规律,导致水污染与水危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尝到了这些行为的苦果。 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虽然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但这种制约也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要认识到工业发展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缓解水危机,为人类服务。所以,应该正确理解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理解,属于认识类的解答题。 考生要想回答好本题,就必须牢记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关系。这一关系原理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人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因此考生可以围绕着材料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即可。这里要强调的是,一般运用这一知识点时,先把规律的概念进行说明。 32.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运动的精神,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要勇于砥砺奋斗,有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用勤劳的双手和诚实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胸怀祖国、胸怀人民,超越小我、融入大我,才能收获更丰盈的人生。 结合材料,从“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角度,分析新时代中国青年如何才能收获更丰盈的人生。 【答案】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实现人生价值有多种途径,用勤劳的双手和诚实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②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价值,胸怀祖国、胸怀人民,超越小我、融入大我,才能收获更丰盈的人生。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运动的精神,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 【解析】本题以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运动的精神为背景材料,考查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相关知识。 属于措施类试题,知识限定明确。可结合材料,从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等方面,说明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用勤劳的双手和诚实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要胸怀祖国、胸怀人民,超越小我、融入大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继续发扬五四运动的精神,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才能收获更丰盈的人生。 本题要求从“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角度,分析新时代中国青年如何才能收获更丰盈的人生。 材料中“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运动的精神,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说明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材料中“用勤劳的双手和诚实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说明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材料中“胸怀祖国、胸怀人民,超越小我、融入大我,才能收获更丰盈的人生”,说明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价值。 【点睛】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与途径(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贡献)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对自己的满足。(索取)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1)(根本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①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意味着他为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就越大,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 ②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爱我们的家人,爱我们的朋友,爱我们的事业,爱我们的祖国,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客观条件)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3)(主观条件)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4)(主观条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