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政治新设计一轮复习通用版讲义:第三模块第二单元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讲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政治新设计一轮复习通用版讲义:第三模块第二单元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讲义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知识体系——定内容 核心素养——定能力 政治 认同 通过理解和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科学 精神 通过对传统文化内涵和作用的学习,理解不同性质的传统文化具有不同的影响,以科学精神正确认识和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法治 意识 公共 参与 通过理解和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作用,培养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自信,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来 复习集成块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基础自修快通关]‎ ‎1.传统文化的含义和表现[1]‎ 含义 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表现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建筑: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思想: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 相对稳定性[2]‎ 鲜明的民族性 内涵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角度 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 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 ‎[1]辨清:传统文化≠古代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是相对于现代文化而言的;传统文化是相对于文化的传承性而言的,强调历史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 ‎[2]注意: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因此,相对稳定性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 ‎3.传统文化的影响[3]‎ ‎(1)积极影响: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消极影响: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对国家、民族来说: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对个人来说: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4)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4.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4]‎ ‎(1)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发展:在继承与发展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方向:反对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和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3]拓展:结合文化的一般作用来理解传统文化的作用 ‎ ‎ ‎[4]深化: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从性质上看,既不能全面肯定,也不能全面否定,要保持和发扬积极的、优秀的成分,要改造或剔除消极的、落后的成分。‎ ‎(2)从时代上看,要支持顺应时代发展的因素,反对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因素。‎ ‎(3)从过程上看,既要一分为二地做好继承,又要做好在此基础上的发展、创新。‎ ‎1.历史建筑、历史风貌是城市历史的延续、文化的积淀,要做好历史建筑、历史风貌保护工作。保护传统的历史建筑是基于(  )‎ ‎①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传统建筑的多样性 ②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传统建筑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影响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解析:选D 材料中保护传统的历史建筑是基于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故②③入选。①表述本身错误,排除。④错误,表述的是传统思想。‎ ‎2.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每逢中秋,海内外华人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赏明月、吃月饼、点花灯,共同企盼美满与幸福。这表明,传统文化(  )‎ ‎①具体内涵亘古不变 ②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总是充满着正能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中秋节的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 符合题意。“每逢中秋,海内外华人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赏明月、吃月饼、点花灯”,表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③符合题意。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①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优秀传统文化才充满正能量,④说法错误。‎ ‎3.“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死后也要保有尊严”——受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愿意死后捐献器官的人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较少。这说明(  )‎ ‎①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②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内容要加以改造或剔除 ③传统文化如果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就会起阻碍社会进步的消极作用 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死后也要保有尊严”等传统观念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因而应该予以改造或剔除,②入选;受传统观念影响,中国愿意死后捐献器官的人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较少,说明传统文化如果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就会阻碍社会进步,③入选;材料未涉及思想运动与文化发展的关系,①排除;材料未涉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文化发展的关系,④排除。‎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表达亲情的重要载体。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广大青少年推荐《晒家规家训——讲我家的故事》一书。这一举措旨在(  )‎ ‎①引导青少年全面继承传统文化 ②引导青少年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 ③用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④让青少年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 材料旨在强调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②③符合题意;“全面继承传统文化”的说法是片面的,排除①;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排除④。‎ ‎5.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儒家思想,我们应该(  )‎ ‎①忠实地全盘继承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研究、继承和弘扬其精华 ④予以放弃,以开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局面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C 儒家思想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对待儒家思想,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研究、继承和弘扬其精华,②③符合题意。①④说法错误。‎ 复习集成块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重难强化精讲练]‎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 继承 发展 原因 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健康的内容,同时也具有消极的、落后的部分。这些积极成分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随着社会生产力、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也应随着社会生活而变化 态度 ‎[2]‎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做法 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应改造或剔除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3]‎ ‎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4]‎ 因素 影响 生产力与 生产关系 的矛盾运动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科学技术 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思想运动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新文化运动”“启蒙运动”等都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 教育 教育的功 能和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育传递文化 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教育对文化创造的影响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教育的 影响越 越大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1]归纳: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辨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侧重于对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前提和基础,“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必然要求。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二者是一个前后相继的、不可分割的过程。‎ ‎[3]注意:“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这割裂了二者的关系,文化不是继承之后才发展,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是先后两个过程。‎ ‎[4]注意:对文化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其他因素只能是影响因素。注意排除如下错误说法:教育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技决定文化发展的性质等。‎ ‎ ‎[典例] (2017·全国卷Ⅱ)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极大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这表明(  )‎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 ‎③只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 ‎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 该剧在保留地域性音乐风格的同时又融入了时尚元素,进行了新的探索,受到观众欢迎,由此可见,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通过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说法绝对,故排除。‎ ‎[答案] B ‎1.(变材料)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这表明(  )‎ 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利于文化发展 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解析:选B A项说法不符合题意,该材料并没有涉及文化的竞争;B项说法符合题意,中外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发展;C项说法错误,民族文化的融合不能说是文化发展的关键;D项说法与题目无关。‎ ‎2.(变题型)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五岳独尊”的泰山、“水墨落纸如雨入沙”的宣纸、“功深熔琢,气无烟火”的昆曲……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带着历史的体温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 文化遗产可以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但有些地方开发方式单一,缺乏特色;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打着“保护”的旗号过度开发,使其在“保护”中慢慢失去体温,失去未来。‎ 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的理解。‎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文化传承”的知识范围,包括传统文化、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知识;其次,对于理解类题目,可按照“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去回答;最后,关键是把握设问中观点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 答案: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使我们在文化发展中保持正确方向。‎ ‎[探规寻律]‎ ‎(一)考向引领 本题以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的上演为背景,由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引导考生加强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理解,培养考生以科学精神认识传统文化。‎ ‎(二)深化拓展 ‎1.多角度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影响因素 理论依据 促进文化发展的措施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大力发展生产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一种文化形式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为文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思想运动 思想运动是一种文化活动 不断解放思想 教育 教育是一种文化形式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2.全面认识科学技术的作用 角度 科技的作用 文化 与经济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交流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文化发展 信息技术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变革,促进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精神文 明建设 弘扬科学精神,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思想道 德建设 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有利于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3.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 角度 教育的作用 文化 与经济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能够为经济建设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文化交流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作为一种更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文化传承 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教育有利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精神文 明建设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与 人的素质 教育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考法一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习近平在多种场合坦言,“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他强调,“传统文化中,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古人讲,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养性,一个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的理由是(  )‎ ‎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 ②文化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③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塑造人生 ④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遗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A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强调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文化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并非原封不动地承袭,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为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塑造人生,①②③符合题意;④错误。‎ 抓住关键,轻松破题。本题无须过多纠缠题干,只需抓住选项中的错误说法“传统文化是文化遗产”,将其排除,则正确答案便水落石出。  ‎ ‎2.(2018·全国卷Ⅱ)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截至2016年底,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  ②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 ③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  ④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表明了中医药走向世界会扩大中医药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增强中医药文化国际影响力和国家软实力;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会造福于世界人民,也满足了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②④正确。①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没有体现“转型升级”。③排除,材料表明的是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意义和影响,并没有说明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 考法二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3.VR是指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现实及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今天,我们可以通过VR设备在课堂上感受浩瀚星空的变幻、社会历史的变迁。材料表明(  )‎ A.大众传媒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B.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C.思想运动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发展 D.社会制度的变化决定着文化的方向 解析:选B 我们通过VR设备在课堂上感受浩瀚星空的变幻、社会历史的变迁,表明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播的作用,也未体现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故排除A、C两项;D项错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4.2017年是联合国发起“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5周年。此项活动旨在调动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将教育作为全球的最优先事项。“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发展教育能够提高人的文化素养 ②教育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③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 ④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解析:选A 材料中的“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①③符合题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②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④说法错误。‎ 调用知识,快速排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记准这些基础理论知识,快速作出判定并不难。   ‎ 复习集成块三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与文化交流 [综合交汇大贯通]‎ ‎[考法感悟]‎ ‎1.(综合考查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本题的题眼是“旗袍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题眼表明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故①②当选;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错误;不同文化应交流、借鉴、吸收,但不可能趋同,④错误。‎ ‎2.(综合考查传统文化与文化发展和创新的关系)习近平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里强调的有(  )‎ ‎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融通中外文化资源 ‎②只有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才能推进文化创新 ‎③吸收国外文化的精华是推进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 ‎④文化创新的本质在于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①说法错误,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②说法正确,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③说法正确,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吸收国外文化的精华;④说法错误,文化创新的本质不仅仅是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 ‎3.(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文化交流的综合考查)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  )‎ ‎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 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说明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也说明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①②正确;通过交流,人们可以理解而非确定革命文化的内涵,③错误;大众传媒因其自身的优势在传播与展示革命文化的价值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但并不能说通过大众传媒传播革命文化才有价值,④错误。‎ ‎[系统知识]‎ ‎1.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关系 ‎(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代表着社会发展方向,体现着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它在本质上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在文化形态上的反映,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3)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任何文化产品都是人类对外部客观世界进行思维加工的结果。文化是大范畴,包括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先进文化包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不包括其糟粕部分。‎ ‎2.传统文化和文化交流的关系 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一个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对外文化交流过程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原因 ‎①这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又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这是加强文化交流的要求,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有利于吸收各国的优秀成果。‎ ‎③这是推动文化创新的要求,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有利于我国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2)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关系的要求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②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③积极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途径,利用大众传媒等手段,加强与外来文化的交流;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以更好地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又要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⑤既要反对拒绝任何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又要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 ‎[题组集训]‎ ‎1.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 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 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 ④规定着各自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俄两国红色文化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能够满足两国民众的文化需求,由此判断②③正确。红色文化不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①表述错误。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是由各民族的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地理的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不是红色文化规定的,④表述错误。‎ ‎2.《国家宝藏》把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通过历史剧方式带领观众“穿越”,实现与“文物制作匠人”的对话,让文物“活”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该节目的成功说明(  )‎ ‎①人类的文化作品离不开电视媒体 ②现代科技促进了文化传播手段的根本变革 ③文艺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 ④“活”的文物能充分展现自身的文化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材料表明现代科技促进了文化传播手段的根本变革,“活”的文物能充分展现自身的文化价值,故②④正确;①表述错误,排除;③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排除。‎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全景展示了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在世界各地生长流变的历程,揭示了茶文化对世人精神世界的深远影响,播出后获得普遍赞誉。‎ 该片秉持“中国视角,国际表达”的创作理念,通过中国的一片小小茶叶,将整个世界连接为一个整体。不论是云南景迈山上四年一次的茶祖节大祭,还是从浙江径山寺寻得宋茶精髓的日本茶道,还是自成一格的英国下午茶……茶在世界各地均形成了以当地文化为根基的“茶文化”。该片在带给观众有益的茶文化知识和启发的同时,也促进了各国茶文化的传播,世界各地的人们也分享了中国茶文化的魅力。‎ 该片立足新时期文化发展要求,精心选取了60位“茶人茶事”,展示与茶相关的历史风云、人生追求。北京人刘驰前往格鲁吉亚寻访曾祖刘峻周种茶做茶的印迹,折射出中国茶光耀异国的历史;张天福老人不仅在半个多世纪前发明了中国首台木质手推糅茶机而且创办了福建第一所茶叶科研所,在他身上做茶和做人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大学生曾亿馨迷恋上传统的茶道表演“龙行十八式”,终日苦练,为的是实现弘扬茶文化的梦想……片中的每一位茶人,都因茶而具有了不同精神世界,彰显了人性的朴素、高贵和美丽,给予观众“润物细无声”的感动和洗礼。‎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该纪录片是如何发挥文化传播功能促进茶文化发展的。‎ 解析:解答本题,一是注意解答方向,即分析文化发展的措施,二是注意设问对措施分析的指向,即站在文化传播角度分析措施,如走向世界,文化创新等;三是要明确纪录片指向大众传媒这一文化传播的手段。‎ 答案: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该纪录片生动形象地传递了中华茶文化,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华茶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推动中华茶文化走向世界;中外茶文化沟通交流,推出融汇各种特质的新文化,推动茶文化的创新;共享世界各国茶文化,分享各国茶文化的魅力,促进世界茶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