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第八课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第八课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建知识体系]‎ ‎ [明学习目标]‎ ‎1.理解1个实质——发展的实质 ‎2.把握2个原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原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 ‎3.掌握2个方法论——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的方法论要求、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备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树立为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认同并自觉坚持新发展理念 ‎2.科学精神——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一、发展的普遍性 ‎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2.方法论要求 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3.发展的原因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二、发展的实质 ‎1.发展的实质 ‎(1)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2.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关系 类别 运动 变化 发展 区 别 含义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表明事物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过渡 指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侧重点 作为物质存在方式,是一般的变化 侧重强调事物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的改变,即量变与质变 侧重事物的运动变化趋势,即强调事物的前进与上升 联系 运动包括变化和发展,有运动才有变化和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的更高层次,揭示了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三个概念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不是凝固和僵化的 一、判断题 ‎1.发展的实质是新出现的事物战胜旧事物。(×)‎ 提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提示:任何发展都是变化,但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3.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提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 二、选择题 ‎4.经过扎实谋划、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良好开局。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燕赵大地上,又一个春天的故事正在拉开帷幕。从唯物辩证法看,材料强调了(  )‎ ‎①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④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信前途是光明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B “京津冀协同发展”体现的是联系的观点,③正确。“燕赵大地上,又一个春天的故事正在拉开帷幕”强调的是发展的观点,④正确。①②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 ‎5.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今天,我们要继续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书写13亿多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下列词句与这段话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 ‎①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②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③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④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 “我们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表明发展的实质,②符合题意,入选;“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书写13亿多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体现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③强调立志,与题意相符合;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表明事物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自然规律,故①不符合题意;④强调量的积累,排除。‎ 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 ‎[例1] (2018·江苏高考)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诗云:“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在古代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常在房前屋后栽植桑梓,而后人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怀敬意。久而久之,“桑梓”便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由此可见(  )‎ ‎①文化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③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④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因后人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和梓心怀敬意,“桑梓”便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这表明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③正确。以柳宗元的诗引出桑梓的来源,体现出诗人的思乡之情,所以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④正确。①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创新。②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人为事物的联系。‎ ‎[答案] D ‎[例2] (2014·全国卷Ⅰ)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从哲学方法论看,这里强调的是(  )‎ ‎①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要“盲人摸象”、“刻舟求剑” 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要“吐故纳新”,不要“厚古薄今” ③以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要“事必躬亲”,不要“纸上谈兵” ④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和而不同”,不要“同而不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 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中国这头狮子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带给世界的是机遇、和平、进步,这说明要坚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①符合题意;习主席的话强调要冷静对待中国的崛起,④符合题意。“事必躬亲”说法不妥,故③不选;②中“吐故纳新”“厚古薄今”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不选。‎ ‎[答案] B ‎[学通学透]‎ 重点关注:发展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实质在高考中单独考查的时候较少,一般与发展观的其他理论或与联系观、矛盾观等一起进行考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体现,体现类、说明类、依据类是常见的考查题型。‎ ‎1.图示法理解发展的普遍性、实质与运动、变化的关系 ‎2.发展≠运动、变化 运动和变化都有三种表现:前进和上升、倒退和下降、循环和往复。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才是发展。因此发展是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 ‎1.‎2018年9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201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特别致辞表示,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是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实现增长、物价双稳;“进”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我国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到现在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这种认识的变化说明(  )‎ A.自然界是发展的 B.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C.人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D.人的认识可以跨越式发展 解析:选C 材料说明人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C项当选,A、B两项均不当选。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发展的,D项错误。‎ ‎2.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当中,经常会引用一些中国经史典籍当中的华章佳句,不仅对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精准的阐释,而且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闪烁着新时代的思想光芒。在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诗词中,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所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①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 ②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④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蕴含了事物是不断发展的观点。“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中的“后浪推前浪”“新人换旧人”和“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中的“雏凤清于老凤声”均强调新事物取代旧事物,体现了发展的观点,①②符合题意;“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表达了诗人对老百姓疾苦的体恤之情,体现了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③不符合题意,排除;“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表达了诗人的鄙薄流俗、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体现了坚持正确价值观对人生的导向作用,④不符合题意,排除。‎ 热点材料 ‎①如果说中国制造过去三十年的发展,主要是依赖于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等物质的力量;未来的中国制造,更多需要智慧、创新等精神的力量。②中国制造必须要走向“中国智造”,实现中国制造升级。③我国的制造业在当前面临着多种危机和多重困境,但这更要求我们看到希望、增强自信、保持乐观、寻求突破,以“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的豁达,④在发展的过程中把握新机遇,在竞争的格局中占领制高点。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⑤《中国制造2025》告别了大干快上式的“赶英超美”,循序渐进式的“徐徐图之”,中国制造强国梦更有盼头。‎ ‎[信息获取]‎ ‎①说明发展具有普遍性,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的原因在于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③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④⑤的方法论依据是要重视量的积累,并不失时机地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热点训练]‎ ‎1.《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纲领指出,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也是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根本路径。上述材料说明(  )‎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③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方向 ④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体现了①;②错误,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体现了主要矛盾的作用,③正确;④错误,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中国制造2025》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进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进入世界强国的中位;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要进入世界强国的领先地位。这体现了(  )‎ ‎①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发展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 《中国制造2025》提出分“三步走”,既体现了按客观规律办事,又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①③当选;质变不等于发展,②错误;④材料未体现。‎ ‎3.(1)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从“中国制造”升级“中国智造”将走怎样的道路。‎ ‎(2)结合材料,为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解析:本题第(1)问知识限定为发展的观点,要求分析我国从“中国制造”升级“中国智造”将走怎样的道路。可从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状态等方面,将原理与材料相结合组织答案即可。第(2)问属于开放性设问,要求为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提两条合理化建议,答案不确定,建议可行、合理即可。‎ 答案:(1)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发展,调整发展战略。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这要求我国对传统制造业实施升级改造。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中国智造不能一蹴而就。事物在曲折中前进上升,要求我国大力扶持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升级。‎ ‎(2)示例: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引领和带动制造业的发展;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推进中国制造的智能转型;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一、选择题 ‎1.李克强说,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中国扩大开放本身就是为了维护和促进自由贸易体制,这也将为世界各国企业带来发展机遇。这是基于(  )‎ ‎①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发展 ②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重视量的积累就能实现事物的质变 ④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③错误,量变必须要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④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题目中,“李克强说,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中国扩大开放本身就是为了维护和促进自由贸易体制,这也将为世界各国企业带来发展机遇”,这是基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发展,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①②表述正确,入选。‎ ‎2‎ ‎.农业部发布的消息显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继续稳中有进,呈现生产形势稳中向好、市场供给总体平稳、二三产业量效齐增的局面。这表明(  )‎ ‎①人们的实践是一种能动性的活动 ②发展是一种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 “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继续稳中有进”体现了发展的观点,②当选;“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总体平稳”说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当选;①④与题意不符。‎ ‎3.国际知名科学周刊《自然》(Nature)发表了由第三军医大学主导的原创性研究成果,这一研究成果揭示了一群新的CD8+T细胞亚类,阐明了其抑制病毒复制的机制。这一发现有助于理解慢性病毒感染免疫的关键环节,为根治HIV、乙肝等慢性病毒感染提供了新的可能。从辩证法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这一发现说明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②量变引起质变,这一发现解决了HIV、乙肝等世界级医学难题 ③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这一发现显现出事物发展前途的光明性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HIV等慢性病毒的不可战胜性推动了医学研究的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A ②与材料和现实不符;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HIV等慢性病毒最终是可以被战胜的,④中“不可战胜性”的说法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唐朝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下列选项与该名句哲理相一致的是(  )‎ A.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解析:选B 题干诗句蕴涵的哲理是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有B项与之相符;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5.为了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不断调整生育政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口政策经历了“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双独二孩”“单独二孩”到目前的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我国人口政策不断变化的原因是(  )‎ A.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只有研究事物的本质,才能找到正确的人口政策 B.世界是变化发展的,我国的人口政策要符合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 C.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多样性的特点决定我国人口政策的多样性 D.世界是充满矛盾的,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决定我国人口政策的多样性 解析:选B 为了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口政策也要不断调整,体现了发展具有普遍性,B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联系多样性的特点和事物矛盾的普遍性都不是我国人口政策多样性的决定性因素,C、D两项错误。‎ ‎6.2018年我国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发展为第一动力,带出协调、绿色、开放发展新局面,达到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和落实于全体社会成员的共享发展。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一致的是(  )‎ ‎①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②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④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解析:选C 我国经济社会等各方面不断进步,这体现了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②④当选;①体现的是矛盾的特殊性,③体现的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均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7.(2019·赣州期末)‎2018年1月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走上了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王泽山及其研究团队通过现代技术,将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在效能、工艺方面推进了一大步,使中国古老的发明重新绽放出新的活力。在研究中,对于在实验中获取的各类数据,不流于表面,找到事物的核心,透过现象看本质。他们不断尝试,打破原有框架,终于构建了火药燃速与燃面的等效关系,并发现了能够弥补温度影响的新材料,解决了长贮稳定性问题,也提高了发射药的能量利用率。同时,使用同一种单元模块,通过模块数量的不同组合,实现火炮对于远近不同目标的打击,提高火炮的威力与射程。‎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说明王泽山及其研究团队如何使中国古老的发明重新绽放出新的活力。‎ 解析:回答本题,考生可从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王泽山及其研究团队发现了能够弥补温度影响的新材料,构建了火药燃速与燃面的联系;联系具有多样性,王泽山及其研究团队在研究过程中着重把握住了事物的本质联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王泽山及其研究团队通过模块数量的不同组合,提高了火炮的威力与射程;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王泽山及其研究团队通过现代技术,打破原有框架,不断实现火药的创新超越等角度进行说明。‎ 答案:①‎ 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在联系中把握事物,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王泽山及其研究团队发现了能够弥补温度影响的新材料,构建了火药燃速与燃面的联系。②联系具有多样性,我们不能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联系。王泽山及其研究团队在研究过程中,综合获取各类数据,着重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③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王泽山及其研究团队通过模块数量的不同组合,提高了火炮的威力与射程。④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王泽山及其研究团队通过现代技术,打破原有框架,不断实现火药的创新超越。‎ 第二框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1.事物发展的前途(方向)‎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2)原因: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②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③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2.事物发展的道路 ‎(1)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2)原因: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②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③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原理: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2)方法论要求 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拓展链接]新旧事物的区别与联系 新事物 旧事物 区 别 含义 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走向灭亡的事物 优越性 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无法包容新的内容 前途 违背历史发展趋势,代表没落阶级利益,最终被人民所推翻 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联系 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二、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1)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2)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1)关系: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方法论要求:①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拓展链接] 全面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原理 内容 方法论 发展的 普遍性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发展的 实质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发展的 途径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困难 发展的 状态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发展的 规律性 一切事物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按规律办事 发展的 原因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坚持矛盾分析法 一、判断题 ‎1.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提示: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 ‎2.任何事物的量变引起的质变都是前进上升的运动。(×)‎ 提示:质变有上升的、前进的,也有下降的、倒退的。‎ ‎3.质变是由事物的内部结构变化引起的。(×)‎ 提示:质变并不全是由事物的内部结构变化引起,数量方面的变化也可能引起质变。‎ 二、选择题 ‎4.(2019·龙岩质检)共享电动自行车的出现,因省力、快捷,受到众多市民的欢迎。但是,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也引起市民的担忧。近日某市有关部门约谈了提供共享电动自行车业务的企业,要求其在限定时间内对平台车辆进行整顿。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看问题要把握事物的性质和主流 C.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解析:选D 共享电动自行车既受到市民欢迎,又引起市民担忧,这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项正确;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A项错误;B、C两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5.“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A.离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量变不会引起质变 B.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改变事物变化的必然趋势 C.没有渐进的量的积累,任何质变都不可能发生 D.任何事物的量变引起的质变都是前进上升运动 解析:选C 材料强调要重视量的积累,C项正确且符合题意;A项错误,忽视了事物变化发展的客观性;B项错误;D项说法过于绝对。‎ ‎6.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能有效避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能体现该论断所蕴含哲理的选项是(  )‎ A.自高必危,自满必溢    B.堤溃蚁穴,气泄针芒 C.刮骨疗毒,壮士断腕 D.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解析:选B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B项也体现了这一点。A项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对立面转化;C项体现了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D项说明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分清有利联系与不利联系。‎ 发展的观点是近年来高考的高频考点,本框题考点主要结合漫画、热点材料等考查对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理解。往往要求综合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一是将发展的普遍性及实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结合起来进行考查,二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联系观和矛盾观进行综合考查。‎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例1] (2014·安徽高考)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说:“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这句话告诉我们(  )‎ ‎①辩证否定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否定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真理是主观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做好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这一言论。题目中的观点看到了真理与谬误相对存在,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③正确;同时说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②正确;①错误,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④错误,真理具有客观性。‎ ‎[答案] C ‎[例2] (2014·四川高考)观察右图。从哲学角度看,图中之人(  )‎ ‎①否认意识活动的选择性 ‎②否认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③否认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④否认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害怕犯错误,实际就是害怕挫折,即只看到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没有看到曲折中的前进性,②正确;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漫画中的人没有看到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从而减少实践中的失误和挫折,③是对漫画的正确认识;①④对漫画的认识错误,漫画体现了人们意识活动的选择性和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害怕犯错误而选择什么也不干,就是在错误意识指导下的选择,体现错误意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答案] C ‎[学通学透]‎ 重点关注:本考点常结合漫画、热点材料等采用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辩证关系原理以及方法论意义的理解和运用,并常与事物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等其他知识进行综合考查。‎ ‎1.图示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2.区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道路、途径 类别 内容 总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是指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的总体方向,不是指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方向,更不是指每一步的方向 道路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和每一步的方向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甚至是倒退的 途径 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都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 ‎[例3] (2018·全国卷Ⅱ)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哲学依据是(  )‎ ‎①社会的发展受人的意志和意愿的支配 ‎②社会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③社会的发展是新事物和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 ‎④社会的发展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②正确,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社会的发展也是如此,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飞跃式发展,必须要经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渐进式发展过程。④正确,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不仅要尊重社会发展的规律,还要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奋力拼搏等,所以社会发展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①错误,这一说法夸大了人的意志和意愿的作用,社会的发展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③‎ 错误,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答案] C ‎[例4] (2015·全国卷Ⅱ)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我国经济九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提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辩证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  )‎ ‎①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②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③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已经解决 ‎④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已经形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要求运用辩证法的观点,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进行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①②符合题意。③忽视了矛盾的普遍性,说法错误;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还没有最终形成,④不符合现实。‎ ‎[答案] A ‎[学通学透]‎ 重点关注: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是辩证法部分的一个高频考点,或选择题或非选择题。高考常以非选择题的形式综合考查发展的观点。体现类、说明类、依据类、漫画类是常见的题型。‎ ‎1.正确理解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并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量变和质变都很重要,不能说谁比谁更重要。‎ 只有质变,才完成了量变,才肯定和巩固了量变所获得的成果;只有质变才能产生新质的事物;只有质变才能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但并不是说量变就不重要了,没有量的长期积累,是不会有质变的产生的,所以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2.一图把握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1.(2019·齐齐哈尔二模)液态金属可以用来制造计算机核心电子元件,进而引发计算机的革命。不久前,我国一个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基于液态金属的全液态量子器件技术的概念,并明确指出这一超越传统的可变形柔性器件,有望助推新一代量子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系统的发展。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③联系是多样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人能够根据需要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A 材料体现了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联系的多样性,③与题意不符;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④错误。‎ ‎2.古语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有(  )‎ ‎①善与恶相互对立 ②善与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成名、灭身各有相应的量变前提 ④善、恶的积累必导致相应的质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 积善成名,积恶灭身,说明善与恶相互对立,①正确;积善和积恶属于量变,成名和灭身属于质变,积善带来成名,积恶导致灭身,说明成名、灭身各有相应的量变前提,③正确;题目未提及善与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与题意不符;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善、恶的积累不一定会导致相应的质变,④错误。‎ ‎3.假如“完美”是100分,那么60分不完美,80分也不完美,但不要因为80分不是100分而否认从60分进步到80分的意义。这启示我们要(  )‎ A.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B.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 C.抓住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D.抓住时机,积极促成质变 解析:选B 题干中的60分与80分都代表着量变阶段,不要否认从60分进步到80分的意义,启示我们要注重量的积累,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热点材料一 ‎2018年10‎ 月,扶贫日期间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召开,隆重表彰获奖者和获奖组织。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京举行,对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者进行了表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①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②全党全社会要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③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④坚持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以更强的责任感、更硬的举措、更大的气力,着力破解制约脱贫的关键瓶颈和突出困难,着力提高脱贫攻坚实效,着力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全国⑤各地借国家大力推进脱贫之机,采取针对性措施,力克困难,努力向前。‎ ‎[信息获取]‎ ‎①体现了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 ‎②方法论依据是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③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哲学依据是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⑤启示是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热点训练]‎ ‎1.“别说村官官小,大权不比市长少。”村官虽处治理的“神经末梢”,却管理着国家扶贫款项的发放、经济发展的补偿工作等,村官可“插手”的机会不少,若对村官监管不到位,很容易滋生腐败。这说明(  )‎ ‎①量变总会引起质变,要防止小官巨贪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防止积小贪成巨贪 ‎③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要加强监管 ‎④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是发展,要防微杜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 对村官监管不到位易滋生腐败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同时说明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要加强监管,②③正确;①错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④错误,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一定是发展。‎ ‎2.为实现到2020年7 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标,要采取产业精准扶贫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兜底脱贫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等“四个一批”措施,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致贫的原因多样,印证了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 ②脱贫的手段各异,说明了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的矛盾不同 ③脱贫的任务艰巨,要求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曲折和困难 ④脱贫的时间紧迫,必须超越历史条件,创新扶贫开发路径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选B 脱贫的手段各异说明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特点,②错误;脱贫是不能超越历史条件的,④错误;①③分别从联系的多样性和发展的曲折性角度对材料作出了正确分析。‎ ‎3.运用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各地如何制定有实效的扶贫政策。‎ 解析: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包括联系观和发展观,故设问要求用联系观和发展观的知识,分析我国各地如何制定有实效的扶贫政策。可首先梳理联系观和发展观的原理,再筛选出符合题意的理论,分条目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①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善于分析和把握扶贫问题中的各种条件,做到政策制定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②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去制定政策,选择扶贫的最佳方案,实现扶贫的最佳目标。③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制定扶贫政策,实现整体协调。④重视量的积累,政策制定要注意分阶段、分步骤推进,要注意提高全社会、全体公民的积极性。‎ 热点材料二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徙木立信”之效让人们看到了从严治党、正风肃纪的决心和行动。①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从小处、实处抓起,循序渐进。通过从小处、细处入手,积小赢为大胜,有效遏制了贪污腐败之风,树立了党的权威,赢得了党心民心。反腐倡廉重在“常”“长”二字。 “常”字强调的是要将反腐倡廉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常态,“长”字强调的是对于腐败问题要持久抓、反复抓、长期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抓长、长抓,持之以恒,使腐败治理长效化。‎ 十九大报告指出,五年来,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当前,②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信息获取]‎ ‎①体现的哲理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②的哲学依据是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热点训练]‎ ‎4.经过全党近五年的努力,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阶段性成果。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反腐败斗争的态势判断经历了“呈现胶着状态——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的变化。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  )‎ ‎①抓住时机,根除腐败,因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对党风廉政建设充满信心,因为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③坚持从严治党不动摇,因为事物发展道路充满曲折 ‎④处理中心工作与党建的关系,因为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D ①中“根除腐败”说法绝对,排除;④材料未体现,不选;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5.习近平强调,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这说明(  )‎ ‎①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 ‎②中国共产党要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③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④党要树立以人为本、依法治国的理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A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④错误;③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6.(1)有同学根据中国十八大以来的反腐实践得出结论:中国的反腐工作任重道远,但一定会取得胜利。运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原理,评析该学生的观点。‎ ‎(2)请你以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正面示范效应,促进反腐倡廉建设为主题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解析:本题第(1)问切口较小,知识限定为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的原理,要求评析该学生的观点。可分别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及其方法论角度评析该学生的观点。第(2)问属于开放性设问,答案不确定,符合宣传标语形式、符合宣传主题即可。‎ 答案:(1)①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反腐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所以,反腐工作一定会取得胜利。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反腐必然会面对很多困难,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③‎ 我们既要对反腐工作充满信心,坚定不移地支持反腐,坚信反腐工作一定会取得胜利。又要认识到反腐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做好走曲折道路的思想准备,促使反腐工作取得胜利。‎ ‎(2)示例:爱国奉献明礼守信,端正党风人心所向;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反腐倡廉任重道远。‎ 一、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体现我国社会发展是(  )‎ ‎①既克服又保留的辩证统一 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③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的统一 ④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由我国多年来的“量的积累”导致的,这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是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的统一,③正确;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但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④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我国社会发展是既克服又保留的统一,也没有体现我国社会发展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①②不选。‎ ‎2.(2019·南宁模拟)从算盘到计算机,是人类计算方式的一次大飞跃,而具有强大运算能力的量子计算机一旦出现,现有的电脑就相当于算盘。由于高精度量子操控技术的极端复杂性,目前量子计算研究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由此可见,量子计算机(  )‎ ‎①作为新事物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②需要不断完善才能显示出强大优势 ③实现了对传统计算机的彻底颠覆 ④因为是全新概念而受到人们的重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A 作为革命性创新,现阶段的量子计算研究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说明量子计算机作为具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才能显示出其无比的优越性,①②正确。量子计算机是对传统计算机的辩证否定,既有对传统计算机的继承,也有创新性发展,③的观点错误;新事物因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具有无比优越性,才受到人们的重视,④错误。‎ ‎3.(2019·福州八县联考)‎2018年7月12日至14日,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两岸和平发展基金会董事长连战先生率台湾各界人士参访团来北京参访。《人民日报》在报道连战一行时强调,“两岸是密不可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只要大家登高望远,就能看清主流、把握大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克难前行”。此强调表明(  )‎ ‎①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要因势利导 ‎②事物发展是在量变与质变的相互转化中实现的 ‎③推动事物的发展需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积极作为克难前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 两岸是密不可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只要大家登高望远,就能看清主流、把握大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克难前行。这表明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要积极作为克难前行。规律是客观的,但我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推动两岸关系正常化需要善于因势利导,①④正确;材料未体现发展的状态和主要矛盾的相关内容,②③与材料无关,排除。‎ ‎4.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目前已顺利实现头两步目标;世纪之交党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也即将实现。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上述战略部署的哲学依据是(  )‎ ‎①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②事物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③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量变得以实现 ④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要经历曲折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说明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反映了事物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①②正确;事物的发展最终通过质变得以实现,③错误;材料中揭示了发展的普遍性,并没有强调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④不符合题意。‎ ‎5.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干事者鼓劲,为担当者撑腰。这意在激励广大干部群众(  )‎ ‎①敢想敢做,摆脱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 ‎②勇于尝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大胆开拓,敢于否定一切权威和传统 ‎④坚定信念,正确对待前进道路中的挫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 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干事者鼓劲,为担当者撑腰,这意在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勇于尝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坚定信念,正确对待前进道路中的挫折,②④当选;敢想敢做,不能摆脱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①错误;大胆开拓,并非完全否定一切权威和传统,③错误。‎ ‎6.(2019·大庆质检)近代以来,我们的国家经历了从落后挨打到新中国成立“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如今,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向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迈进。这一科学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 ‎①量变是质变的开始,必然引起质变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后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④事物发展过程中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 材料中这一科学论断的哲学依据是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后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②③符合题意;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但量变并不必然引起质变,量变只有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①说法错误;事物发展过程中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所以不能说质变比量变更重要,④说法错误。‎ 二、非选择题 ‎7.(2019·绍兴9月选考诊断)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施洞村的苗族姑娘小彭美院毕业后,立志回乡重振苗绣技艺。她向村寨里刺绣能手学习苗绣针法,并对传统苗绣图案、针法、配色进行重构,融入诸如“一带一路”“中国梦”等时代主旋律,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感受,深受市场欢迎。如今,施洞村的刺绣远销海内外,村民也走上了脱贫致富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与小彭一起坚守着苗绣的传承,传统苗绣技艺再现艺术魅力。‎ 结合材料,运用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相关知识,分析施洞村传统苗绣技艺再现艺术魅力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知识,分析施洞村传统苗绣技艺再现艺术魅力的原因。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首先因为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吸取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重振苗绣技艺的过程中,小彭虚心学习传统技艺,对传统苗绣进行重构,注入了时代元素,使其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其次,新事物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新的苗绣产品深受市场欢迎,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也得到了民众的热情支持和拥护,所以,施洞村传统苗绣技艺前途是光明的,能再现艺术魅力。‎ 答案:‎ 在重振苗绣技艺的过程中,小彭虚心学习传统技艺,对传统苗绣进行重构,注入了时代元素,使其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新的苗绣产品深受市场欢迎,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也得到了民众的热情支持和拥护。可见,施洞村传统苗绣技艺再现艺术魅力原因在于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核心素养培优](对应学生用书P226)‎ 学习典故重温历史 审时度势顺应时代 ‎2018年10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系列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一经播出就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共鸣。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重温历史经典、感受时代魅力,弘扬传统文化,把握发展形势、躬身社会实践,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必会成为美好中国的壮阔画卷。‎ 情境一 节目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从重民生、兴民德、得民心三个角度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各级党和政府应牢记总书记的嘱托,②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医疗、教育、收入分配、社保、住房、食品和药品安全等问题入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情境二 科学把握中国发展的时和势的合理性——一论“中国信心从哪里来”,我们坚信,①尽管形势发生变化,中国发展的“时”依然总体有利。②虽面临诸多挑战,但发展的前景十分光明,牢牢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奋力关夺,定能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我们坚信,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中国发展的“势”不可阻挡。这是③厚积薄发的发展之势,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的深厚积累和不懈探索,我国经济有足够的底气应对风险挑战;这是④合作共赢的开放之势,中国坚定不移向世界打开大门、与各国深化合作,顺应时代潮流,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