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配套练习:模块集训过关练(三)(文化生活)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模块集训过关练(三) (文化生活)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西安二模)《那年花开月正圆》讲述了清末传奇“女商圣”周莹,在遭遇家庭和家族事业的诸多变故和挫折,逆境生存,将濒临倾覆的家族产业重振的奋斗故事。这部电视剧将发生在陕西省的传奇故事搬上荧幕,极大地鼓舞了当代年轻人的斗志。材料表明 ( ) ①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②文化能促进社会发展 ③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④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C。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的作用。“女商圣”周莹重振家族产业的奋斗故事被搬上荧幕,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①符合题意;这部电视剧极大地鼓舞了当代年轻人的斗志,这表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④符合题意;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②错误;③不符合题意,排除。 2.古人云:“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这句话说的是一旦没有道德约束和精神依托,人的欲望就会恶性膨胀和肆意泛滥,造成祸害与灾难。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②优秀文化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加强文化建设,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④发挥优秀文化在塑造人的健全人格中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不同的文化对人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文化建设,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发挥优秀文化在塑造人的健全人格中的作用,③④符合题意。文化有优劣之分,优秀文化促进社会发展,①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错误。 3.(2018·柳州二模)2017年10月21日,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比赛南宁市内绕圈赛鸣枪开赛。比赛当天,在赛道的沿途和终点等地安排独具民俗文化特色的表演活动,为选手鼓劲加油,堪称最具壮乡风情的赛道。南宁市借助自行车世界巡回比赛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 ) ①旨在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②将对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发展产生直接的物质性影响 ③引导人们弘扬体育精神,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 ④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影响力,扩大城市对外开放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文化的社会作用。南宁市借助自行车世界巡回比赛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能够引导人们弘扬体育精神,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影响力,扩大城市对外开放度,③④符合题意;①在题目中没有体现;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将对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发展产生影响,但不会是直接的物质性影响,②说法错误。 4.(2018·张掖一模)中国国画以意境见长,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受到其他民族和国家绘画不同程度的影响。自“六朝”以来,中国国画在印度绘画的影响下,内容与形式发生较大变化;近现代受西方油画的影响更大于受印度绘画的影响。但中国国画的民族特色并没有因此荡然无存,而是在交流互鉴中更好地保持了自身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这说明 ( ) ①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积极吸取外来文化优秀成果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文化交流要善于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找到最大公约数 ④文化要以创新为基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中国国画的民族特色在交流互鉴中更好地保持了自身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这说明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交流要善于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找到最大公约数,①③符合题意;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排除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排除④。 【易错警示】文化创新的根基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是“不忘本来”的应有之义;吸取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属于文化创新的途径,是“吸收外来”的要求。 5.民谣代表着诗意、淡泊、流浪和乡愁,一把吉他,低吟浅唱,清新自然。由马创作的《南山南》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蹿红,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 ①文化回归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③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科技对文化发展的作用、文化创新的要求。不是文化回归而是文化创新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①观点错误;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蹿红,说明大众传媒借助高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②符合题意;借助网络媒体,用民谣的形式表达对过往感情的追忆,引起众多人的共鸣,说明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③符合题意;文化有优秀与糟粕之分,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④观点错误。 6.(2018·衡水二模)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新时代新征程凝聚无比强大的精神动力。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①“不忘本来”就是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 ②“吸收外来”就是要辩证取舍外来文化,开放包容 ③“面向未来”就是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文化渗透 ④要坚持以实践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担负文化使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不忘本来,强调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发展不能割断历史,①当选。吸收外来,就是要面向世界,汲取外来优秀文化营养,②当选。文化渗透带有贬义,③应排除;担负文化使命,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④错误且与题意无关,应排除。 7.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华老字号,无论是始于清朝康熙年间提供中医秘方秘药的同仁堂,还是明朝中期开业以制作美味酱菜而闻名的六必居,均因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享誉中外。这说明 ( ) ①中华医药内涵丰富,经久不衰 ②中华文化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③中华美食异彩纷呈,脍炙人口 ④中华韵味影响广泛,独领风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特征。均因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享誉中外,体现了中华文化生生不息,源远流长,中华韵味影响广泛,独领风骚,②④符合题意。①③只强调中华医药或中华美食,只是中华文化其中一方面,带有片面性,排除。 8.重阳节食“糕”,是对登“高”谐音的民俗表达。重阳糕各地无固定做法。南方的重阳糕一般用米粉来做,以糯米粉为主,加水搓揉后放入食糖上笼蒸熟,可以做成漂亮的五色。北方的重阳糕,最为著名的发面花果蒸糕是将面粉发酵后扣入小碗中,每个碗底放入各种花果,上笼蒸熟后将面糕倒出,各种花果正好在面糕上面,并呈馒头状。这表明 ( ) ①不同的区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色 ②传统习俗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③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各地区文化都在本区域内独立形成并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解析】选D。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传统习俗。重阳节食“糕”,是对登“高”谐音的民俗表达,这表明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②符合题意;南方与北方重阳糕的做法不同,说明不同的区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色,①符合题意;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中华各地区文化并非都独立形成,④错误。 9.(2018·防城港二模)2017年10月27日,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空间科学奖章” 。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载人航天精神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这告诉我们 ( ) ①民族精神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物质保障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①表述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保障,③表述错误;载人航天精神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这告诉我们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②当选;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告诉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④正确。 10.国家相关部门一直对网络低俗色情直播持续整治打击,但在利益诱惑之下,乱象屡禁不止。记者跟踪调査,发现某些知名网站、用户影响力巨大的社交媒体成为了低俗内容的传播工具。对此,我们的态度是 ( ) ①尊重人们文化选择的多样性 ②拒绝污染,不断增强抵御腐朽文化的能力 ③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导向作用 ④要为各种文化的传播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此题考查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知识。面对低俗色情文化,我们应该提高眼力,拒绝污染,弘扬主旋律,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②③当选;我们应该尊重人们文化选择的多样性,但是要引导人们进行正确选择,同时,我们也不应该为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传播提供空间,①④不选。 11.(2018·长沙一模)漫画《鞠躬》对文艺工作者的启示是 ( ) ①文艺创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②要以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文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文艺创作要奏响以高雅和经典为主导的主旋律 ④坚持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漫画《鞠躬》对文艺工作者的启示是文艺创作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①④符合题意; 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是文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②错误;奏响文化主旋律,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大众生活中的主导地位,③错误。 12.时代新人的标准是什么?或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新时代召唤时代新人,新时代造就时代新人。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时代新人强调了 ( ) ①彰显主流价值,弘扬时代精神,凝聚投身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②引领艺术创作发展方向,促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④凸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人的素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新时代召唤时代新人,新时代造就时代新人,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调动各方面力量等信息,可知①当选;根据材料分析,培养时代新人凸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人的素养中的地位和作用,④当选;培养时代新人并未强调引领艺术创作发展方向,②排除;培养时代新人,应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③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0分)(2018·正定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扶志以自强,扶智以自立,“志智双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 西部某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坚决克服一些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和惯性,坚持“扶贫必先扶志、脱贫必先脱懒”的工作思路。定期举办脱贫励志报告会,邀请脱贫户的典型代表讲述各自艰苦的“创业史”与“致富经”;在贫困村广泛开展“学先进、比干劲、奔小康、不掉队”一系列活动,努力营造“勤劳光荣、懒惰可耻”社会风尚,激励了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激发了他们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精气神,实现了“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人们争先恐后致力脱贫,通过实干苦干闯出一片天地,争取跨入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该县提出了“扶贫要扶智,治穷要治愚”的口号,根据当地实际,着眼市场需求,围绕金银花、油茶、生猪、山羊等十多个产业,采取专家授课、现场培训、技术承包、“农家课堂”等方式,按农时分模块实施农村实用科学技术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拥有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意识与能力的现代农民,他们依靠科技开拓了致富门路。针对市场需求热门的月嫂、家政服务等,该县增加了产妇护理、新生儿护理、养老护理、居家保洁等方面的专业培训,让农村学员掌握了更多的生存本领和就业技能。政府通过建立教育奖励扶助基金,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大对贫困学生教育资助力度,切实关心特殊困难群体的教育问题,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该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所彰显的文化价值。(14分) (2)开展扶贫攻坚工作,要做到文化励民、文化富民, 还要做到文化便民,围绕“如何做到文化便民”这一问题,请你向政府提两条合理化建议。(6分) 【解析】第(1)问,考查民族精神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教育的地位作用、科技作用等知识。紧扣“脱贫攻坚过程中所彰显的文化价值”这一设问,找准材料中精气神、教育(培训)、科学技术等文化形式,分别链接几种文化形式的具体作用等知识,组织答案即可。第(2)问开放性较强,要紧扣文化便民的“便”这个关键字,结合发展公益文化有关知识展开思路,组织答案。 答案:(1)①该县在扶贫工作中注重发挥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贫困群众在脱贫致富过程中所激发的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这种精神是支撑贫困群众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贫困地区走向繁荣富裕的精神动力。 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精气神,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③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该县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对贫困学生教育资助,有利于培育人才,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为脱贫致富提供了智力支持。 ④文化和经济相互影响,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该县农民通过培训获得的农业实用科学技术以及月嫂、家政服务等方面的技能,推动了农村产业以及服务业的发展,扩大了就业门路。(提示:考生若答“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能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等,也可酌情给分。) (2)示例: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比如在贫困地区建设文化活动广场、乡村书屋阅览室等。开展文化公共服务活动,比如常态化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知识拓展】关于文化民生 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民生是改善民生和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建设要坚持做到文化述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文化便民。做到文化述民,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做到文化育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做到文化富民,通过文化产业开财源;做到文化便民,把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更多地送到群众的家门口,成为群众的家常便饭。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老司机”“厉害了,word哥”“凤凰男”……不知从何时起,这样的网络新词开始充斥到社会生活中。有人认为,网络新词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接地气”的用语,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映,能帮助人们更便捷、更有趣地交流。网络新词,爆发人类语言创新的“洪荒之力”。有人则认为,大量使用网络新词,严重影响了词义句意的表达,会对传统的汉字文化造成伤害。网络新词,实则是对汉字文化的一种亵渎、对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曲解和不尊重。 对网络新词的使用,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明理由。 【解析】本题以网络时代出现的网络新词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 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传统文化的特征、文化继承与发展、汉字、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等知识点。如果选择赞成,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说明: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网络新词是网络时代的产物;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汉字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网络新词帮助人们更便捷、更有趣地交流;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网络新词是对汉字的发展与创新等。如果选择反对,考生思考的角度是:汉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网络新词不利于传承中华文明;网络新词是对传统汉字文化的一种亵渎,不利于显示中华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网络新词是对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曲解和不尊重,不利于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 答案:示例一:赞成。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网络新词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②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要因时而变,传统的汉字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网络新词能帮助人们更便捷、更有趣地交流。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网络新词是对中国汉字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有利于促进汉字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示例二:反对。①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网络新词严重影响了词义句意的表达,不利于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②汉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网络新词是对传统汉字文化的一种亵渎,不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不利于显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③网络新词是对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曲解和不尊重,容易导致“历史虚无主义”,也不利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5.(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全文发布。意见指出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把握好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对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的宣传报道,展示优秀企业家精神,凝聚崇尚创新创业正能量,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舆论氛围。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展示优秀企业家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的认识。(14分) (2)请列举出两条你认为重要的优秀企业家精神。(6分) 【解析】第(1)问考查民族精神时代特征,文化影响人的来源、特点,文化的力量。认真阅读材料中的文件内容,抓住“企业家精神”“舆论氛围”等设问中的关键词,调动民族精神、文化力量、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组织答案即可。第(2)问,要把握优秀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优秀企业家精神一定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一定是自强不息、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一定是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可围绕这些企业家精神的优秀品质进行列举。 答案:(1)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可以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营造宣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的舆论氛围可以创造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更多优秀的企业家; 优秀企业家精神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社会的发展。 (2)示例: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追求社会效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等。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