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吉林省长春市七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吉林省长春市七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长春市七中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主要体现了 A.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 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答案】B ‎【解析】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强调了具体科学对于哲学的作用,即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选B;其余三项不合题意。‎ ‎2.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形者,有生之本”说明“形”是“生”之本,承认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A项中“心外无物”是主观唯心主义;B项“天地为万物之本”属于朴素唯物主义;C项“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也承认“物”是世界本原,也属于朴素唯物主义;D项中“舍天地则无以为道”,说明没有“天地”,就没有“道”,属于朴素唯物主义。故本题选择A项。‎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唯心主义。C: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认为意识决定物质。C符合题目的要求。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属于主观唯心主义,A不符合题意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B不符合题意。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属于不可知论,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4.下列成语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A.掩耳盗铃 B.望梅止渴 C.画饼充饥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ABC: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应是存在决定思维,掩耳盗铃和望梅止渴及画饼充饥都没有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认为思维决定存在,故排除ABC。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认为存在决定思维。故D选项表述与题意相符。故本题选D。‎ ‎5.之所以说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因为真正的哲学 ‎①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②可以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③能够开启人的智慧 ‎④可以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它不仅能够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能够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而且能够开启人的智慧,能够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由此可见,①②③④四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6.任何哲学都是 ‎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②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③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④社会变革的先导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由此可见,①②两项表述正确,故可以入选;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故③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故④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7.“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 A.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人与规律的统一 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C.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D.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天灾不由人”是说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抗灾不由天”这里的“天”是指规律,即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因此题目的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人与规律的统一,故A选项入选。;BCD三项的说法都是错误的。本题正确答案A。‎ ‎8.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尊重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选择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这说明 A.存在决定着思维 B.思维影响着存在 C.思维与存在不能分离 D.思维与存在同为本原 ‎【答案】A ‎【解析】A符合题意,“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尊重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选择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这说明存在决定着思维;B不合题意,材料说明存在决定着思维,而不是思维影响着存在;C说法错误,存在可以离开思维;D说法错误,存在是本原,思维是派生的,而不是思维与存在同为本原。故选A。‎ ‎9.埃及胡夫金字塔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令人生畏的铭文从哲学上看属于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 D.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D ‎【解析】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可惜只是一种猜测。令人生畏的铭文不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排除A。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就是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令人生畏的铭文不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B不合题意。C: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世界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材料观点不是主观唯心主义,C不合题意。D:这段铭文认为有神的存在,而且神能决定人的生死,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正确。故本题选D。‎ ‎10.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①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 ‎③气者,理之依也 ‎④心外无物 ‎⑤存在即被感知 A.②③④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 ‎【答案】C ‎【解析】主观唯心主义把世界上一切事物当作是主观感觉或者意识的产物,认为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等是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①④⑤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C符合题意;②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③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故不选。故本题答案为C。‎ ‎11.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对唯心主义的理解。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解题时注意先明确题干体现的哲理,再判断选择题肢体现的哲理,最后将干肢结合选择符合题意的选项。材料中的“我思故我在”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是主观唯心主义,“先有这理、绝对精神”都把客观精神当成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AD不符合题意;“宇宙即吾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B符合题意;“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些描绘大自然的诗句,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惊奇和敬畏,使人们不由自主地震撼于我们头顶的星空:“世界是什么?是神的居所,还是物质的存在?人又是什么?”人们在对这些问题的思索中渐渐形成了对世界总的看法。“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 A.哲学的产生发展源于大自然 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认识与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C:本题中“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哲学智慧的产生。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由此可见,C项符合题意。AD:两项表述错误,AD排除。B:B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3.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科学三者之间联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哲学包括世界观和具体科学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世界观决定哲学,哲学决定具体科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世界观、具体科学的联系。A:因为这项只回答了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A排除。B:哲学包括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不同的科学,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B错误。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C正确。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D错误。故本题选C。‎ ‎14.“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恩格斯的话表明,哲学对社会变革可以发挥下列作用 ‎①决定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②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③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 ‎④.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变革作用。②③④:本题材料中“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强调的是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其次,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由此可见,②③④符合题意。①: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可以影响社会发展,但不能起决定作用,①错误。故本题选C。‎ ‎15.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是因为 ‎ ‎①唯心主义包含某些合理的思想 ‎ ‎②唯心主义片面扩大意识作用,脱离了物质 ‎ ‎③以唯心主义为指导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 ‎④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把唯心主义哲学看作是“花”,是因为唯心主义包含某些合理的思想,①应选;把唯心主义哲学看作是“不结果实的”,是因为唯心主义片面扩大意识作用,脱离了物质,是因为以唯心主义为指导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②③应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并没有说明为什么唯心主义哲学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④不符题意,故本题答案应为B。‎ ‎16.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 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 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 ‎【答案】C ‎【解析】AC: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A说法错误,C正确且符合题意。B: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二者不能相互转化,B说法错误;D: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7.我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原上草”的“枯荣”表明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 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 D.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答案】B ‎【解析】题目中,我国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原上草”的“枯荣”说明了草是不断生长的,不断枯荣的,表明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故B选项入选。其他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 ‎18.哲学上讲的静止是 A.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不变 ‎ B.事物处于不变化的状态 C.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 D.运动过程中的无条件性和绝对性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静止,A观点错误,静止不是不变,而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故C观点符合题意,B观点错误,D观点错误,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故答案应选C。‎ ‎19.“刻舟求剑”中的那个楚国人之所以“求”不到“剑”,主要原因是他 A.否认了船、水、剑的客观存在 B.否认了船、水、剑三者有的运动,有的静止 C.只承认剑的客观存在 D.不知道船、水、剑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答案】D ‎【解析】A:“刻舟求剑”中的那个楚国人并未否认船、水、剑的客观存在,A不合题意。B:物质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有的运动,有的静止说法错误,排除B。C:“刻舟求剑”中的那个楚国人不只承认剑的客观存在,C错误。D:“刻舟求剑”中的那个楚国人之所以“求”不到“剑”,主要原因是他不知道船、水、剑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0.“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 马克思的上述论断的哲学涵义是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 ‎ 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 ‎【答案】A ‎【解析】上述论断强调一切物都是以运动状态存在的,体现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与固有属性,A符合题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观点错误;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并不是派生物,C观点错误;材料并不是强调物质,而是强调运动,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 二、主观性试题 ‎21.有人认为:”凡是唯物主义的,都要全盘肯定;凡是唯心主义的,都要全盘否定。”对此你怎么看。‎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从本质上说,唯物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是科学的,但唯物主义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形态,对其科学性要作具体的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由于对物质的解释不够科学,因而具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应大力提倡。一切唯心主义者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回答都是错误的,但就其某些部分而言,对人类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因此,既不能对所有的唯物主义一律提倡,也不能对所有唯心主义全盘否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留意过这些场景:裁缝师深信“量体裁衣”,他只有根据不同人的不同身材,不同体形裁减和缝制不同款式、不同尺寸的衣服,才能穿着舒适大方,否则,凭着自己的主观臆断随意剪裁,是注定要失败的;有经验的农民都懂得“因地制宜”,就是要根据土地的水、肥等情况和不同庄稼的生长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作物种植,否则就不能获得好的收成;医生看病开药,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奏效,否则必定害人坏事;学习中,只有结合自己的客观实际来选择学习方法,才能取得成效,若一味仿效,必将一事无成……‎ ‎(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2)这一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案】(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首先要解决一个共同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现实生活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凡是认识到存在决定思维,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的,就能做到从客观实际出发,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否则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2)要牢固地树立存在决定意识,意识能正确反映存在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并用这种世界观指导人们的行动,切实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 ‎【解析】本题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留意过的一些场景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设问指向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属于体现类试题。根据材料中关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描述看出,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二者谁是世界的本源,划分了哲学的两大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是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本题设问指向这一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要依据材料明确或猜测设问知识指向,把握知识指向可以通过材料中关键词,或者材料中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定位。根据“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因时制宜”可以看出,我们要牢固地树立存在决定意识,意识能正确反映存在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并用这种世界观指导人们的行动,切实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22.简述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答案】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解析】本题以简答题的形式呈现,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的能力。‎ 本题设问指向简述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解答二者的关系首先应该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看到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然后分别从区别、联系角度细化分析。‎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