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陕西省商丹高新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陕西省商丹高新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解析版)

陕西省商丹高新学校 2019-2020 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 1.文化生活相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 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于 10 月 28 日至 31 日在北京召开 ②2019 年故宫元宵节点亮,故宫文化再惹全球关注 ③?月 1 日起香港澳门纸质通行证暂停使用 ④2019 年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热播,广受好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②④:文化现象相对于经济、政治现象而言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可见,2019 年故宫元宵节点亮,故宫文化再惹全球关注和 2019 年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热播,广受 好评都属于文化现象,②④符合题意。 ①③: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于 10 月 28 日至 31 日在北京召开和香港澳门纸质通行证暂停使 用都属于政治现象,①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 C。 2.世界很多大城市都有标志性建筑,例如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悉尼的歌 剧院、广州的广州塔、上海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等。他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文 化品位。这些建筑 ①体现了物质载体承载一定的精神内涵 ②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③表明城市文化的力量决定着物质力量 ④规定和影响一个城市文化的发展方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的作用、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①②:城市标志性建筑 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体现了物质载体承载一定的精神内涵,也蕴含着人 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①②符合题意。 ③:文化不能起决定作用,③错误。 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制度的更替)决定着文化发展的发展方向,④错误 故本题选 A。 【点睛】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制度的更替) 决定着文化发展的发展方向。(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 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3)思想运动(新旧文化之间的斗争)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 展。(4)教育的方式与水平也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客家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宁化县充分挖掘和开发利用客家文化资源,加强文化与旅 游的结合,在丰富人们消费的同时,也有力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 A. 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B. 经济与文化同步发展 C. 一定的经济是文化的基础 D. 文化能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A 【解析】A:“充分挖掘和开发利用客家文化资源,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在丰富人们消 费的同时,也有力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表明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A 符合题意。 B: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经济与文化不一定同步发展,B 说法错误。 C:材料不能表明一定的经济是文化的基础,C 不合题意。 D:只有优秀文化能促进经济发展,D 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A。 4.9 月 13 日,背靠热情巍峨的火山,临近波澜壮阔的大海,意大利历史悠久的陶尔米纳小镇 近期迎来了首家中餐厅。以弘扬中国传统美食与文化为宗旨的综艺节目《中餐厅》第三季正 式拉开了帷幕,该小镇将成为中国游客新的旅游目的地。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出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文化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优秀文化是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 ④制造业产品依赖于“工匠精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①③:以弘扬中国传统美食与文化为宗 旨的综艺节目《中餐厅》第三季的正式播出,陶尔米纳小镇将成为中国游客新的旅游目的地, 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出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优秀文化是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①③ 符合题意。 ②:文化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②错误。 ④:材料阐释的服务业,不是阐释制造业,④排除。 故本题选 B。 【点睛】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 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 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 着重大的阻碍作用。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 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与经济的发展有是不同步。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 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下列材料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的是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④清明时节雨紛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 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②③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 B。 6.在中国,“龙”是精神图腾,是吉样和权力的象征,中国人也以作为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 然而,西方人对“龙”就没有这种特殊的情感,甚至将龙”理解为一种张牙舞爪的可怕怪物。 这反映出 A. 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B. 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 文化体现着民族文化的好坏优劣 D. 文化差异是人际交往不可逾越的鸿沟 【答案】A 【解析】A:材料中中国与西方对“龙”的不同理解反映出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 式,A 符合题意。 B:文化影响但不能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 错误。 C: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民族文化无好坏优劣之分,C 错误。 D:文化差异反映了文化具有多样性,不是人际交往不可逾越的鸿沟,D 错误。 故本题选 A。 7.透过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这是因为民族节日 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蕴含着一个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 ③蕴含着民族文化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伦理道德等文化因素 ④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③: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蕴含着民族文化中的风土人情、 宗教信仰和伦理道德等文化因素,①③正确。 ②:民族节日并不蕴含着一个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②错误。 ④: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C。 8.我国之所以要加强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工作,是因为 A. 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B.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D. 文化遗产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答案】B 【解析】我国之所以要加强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工作,是因为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 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B 正确且符合题意;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A 错误; C 正确但不是题干的原因,排除;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D 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B。 9.作为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获得了由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 改革先锋称号。她扎根大漠逾五十年从未褪色的热忱与活力,用自己的行动讲了一个中国人 保护敦煌文化的故事,也讲了一个全世界保护文化遗产的故事,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B. 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 C.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说法正确,但不符 合题意,A 排除。 B: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 排除。 C:“用自己的行动讲了一个中国人保护敦煌文化的故事,也讲了一个全世界保护文化遗产 的故事。”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C 符合题意。 D:世界文化是由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 排除。 故本题选 C。 【点睛】尊重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 重要动力。世界文化的多样,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化艺术、民居建 筑、民族服饰、风俗习惯表现出来。 (2)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①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世 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 步。②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 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 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3)意义: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 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10.由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和英国野马制作公司联合拍摄制作的系列纪录片《中国的 宝藏》通过介绍中国文物,让世界认识中国从哪里来、向何处去,使各国民众更加深刻地感 知中国、了解中国、领悟中国,这对推动中英文化贸易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之所以要 重视文化贸易,是因为 ①能推动中国优秀文化产品走向世界 ②文化贸易中的商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有利于使文化贸易成为中英贸易的支柱 ④文化贸易中的知识品牌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交流。①②:中英两国联合拍摄制作的系列纪录片《中国的宝藏》通 过介绍中国文物,让世界认识中国从哪里来、向何处去,使各国民众更加深刻地感知中国、 了解中国、领悟中国,这对推动中英文化贸易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这说明重视文化贸 易能推动中国优秀文化产品走向世界,也说明文化贸易中的商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① 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不能体现是否使文化贸易成为中英贸易的支柱,③排除。 ④: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④错误。 故本题选 A。 【点睛】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11.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特别推出原创微视频《习近平的两会足迹》,回顾习近平下团组 中的暖心瞬间,感受他对人民的拳拳赤子之情。《习近平的两会足迹》微视频的推出表明 ①大众传媒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 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科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支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民族性世界性、大众传媒、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①:教育具 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①错误。 ②: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②正确。 ③:材料的主旨是文化是民族的,但没有体现文化是世界的,③不符合题意。 ④:《习近平的两会足迹》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特别推出,说明科技是文化传播的重 要支撑,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C。 【点睛】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 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传媒的主要手段。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 与培养上始终扮演重要的角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 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2.2019 年 4 月 5 日是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 104 天。清明节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 竞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缅怀先人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如今,更是我国的法 定传统节日,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传统习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民族节日对我国人民的思想影响最深远 A. ③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清明节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如今,更是我国的法定传统节日,这说 明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①符合题意。 ②: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竞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 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 特征,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②符合题意。 ③:传统文艺是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③ 错误。 ④:民族节日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不是对思想的影响,④错 误。 故本题选 B。 13.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这说明 A.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 传统文化是凝固不变的 C. 传统文化是凝固的艺术 D. 传统文化是不会消失的 【答案】A 【解析】A: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这说明传 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A 正确。 BD: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BD 是 错误的。 C:传统建筑是凝固的艺术,C 错误。 故本题选 A。 【点睛】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 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而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 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注意把二者区分开来。 14. “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送元宝,烧纸钱,这是古人留下的方式,而今,一 些地区出现了鲜花祭祖、植树祭祖,在祭祖扫墓追思先辈的同时,为山野增添了一片新绿。 这启示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时更应该 A.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 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C.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D.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答案】D 【解析】题目中,与以前的“清明祭祖”活动相比,今天出现了了鲜花祭祖、植树祭祖,在祭 祖扫墓追思先辈的同时,为山野增添了一片新绿。这启示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时更应该推陈 出新,革故鼎新,D 选项表述正确。A、C 选项表述均与题意不符,排除。B 选项不是对打 传统文化的态度。故选 D。 15.下列关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只有先继承才能再创新 ②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③: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 程中继承,②③表述正确。 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没有先后之分,①表述错误。 ④: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 C。 16.2019 年 2 月,上海虹桥火车站采用当前业界唯一可商用的华为产品启动 5G 网络建设, 随着 5G 室内数字系统应用场景多样化,未来的 5G 车站可以满足大量人群的高速上网需求, 旅客下载一部 2GB 的高清电影只需不到 20 秒,还可以支持 4K 高清视频通话、超高清多路 视频回传等业务。由此可见 ①科技改变生活,5G 建设增强了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 ②科技引领文化,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传承文化的主要途径 ③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文化收集、储存、传播的手段和方式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基础作用日益增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①:题中通过 5G 技术满足大量人群高速上网的需 求,表明科技改变生活,增强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①正确且符合题意。 ②:现代网络技术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不是传承文化的主要途径,②错误。 ③:通过 5G 技术的运用,使得文化传播的手段和方式得到改进完善,说明科技的发展改变 了文化收集、储存和传播的手段和方式,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并不是基础作用,④错误。 故本题选 B。 17.2019 年 3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 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可见,思政课应 ①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②积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③通过强化灌输以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 ④把培养道德素质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意义。”说明思政课应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更 重要的角色;积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①②符合题意;③中通过强化灌输说 法错误,排除;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④错误;本题选 A。 【点睛】教育的重要作用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 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②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能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 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从事文化创造。 ③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18.《茶馆》是老舍先生根植于现实生活的作品,是从老百姓的视角表达生命观点的作品, 是从大地汲取滋养、带着泥土气息的作品,因而才会有如此大的艺术魅力。这表明,真正优 秀的文学作品来源于 A. 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 B. 作者的主观创作 C. 文艺工作者的合理想象 D. 对优秀文化的继承 【答案】A 【解析】《茶馆》是老舍先生根植于现实生活的作品,是从大地汲取滋养、带着泥土气息的 作品,这表明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故 A 符合题意;BCD 错误, 文艺作品并不源于作者的主观创作和合理想象,也不源于对优秀文化的继承。故本题答案为 A。 19.《梁祝》这首反映中国古老而美丽传说的乐曲在音乐中贯穿了自己民族的风格,并吸取 了西方音乐的特点,成为文化融合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这充分说明在学习和借鉴其他 民族文化成果时要 ①积极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②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积极学习、交流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④尊重外来文化,要反对“封闭主义”,全盘吸收外来文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 化的有益成果,①适合题意;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 用,②正确;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 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 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③正确;全盘吸收外来文化错误,排 除④;故本题答案选 A。 20.探访世界各文明的踪迹发现,惟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沧桑而不竭,始终显示出顽 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有力见证是 A. 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 B. 传统思想和传统建筑 C. 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 D. 汉字和史书典籍 【答案】D 【解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有力见证是汉字和史书典籍,D 正确且符合题意;A B 都不符 合题意,均应排除;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风证,C 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 D。 21.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 18 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融合,并借鉴吸收 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 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 B.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C. 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 D. 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相互融合 【答案】C 【解析】A:材料不涉及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A 不符合题意。 B:材料不能表明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B 不符合题意。 C:“京剧是经徽戏、秦腔、汉调的融合,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 成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C 符合题意。 D:不同文化不一定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D 错误。 故本题选 C。 【点睛】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有异和兼收并蓄。 ①所谓“求同有异”就是能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 ②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3)包容性的意义: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其 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同时这种包容性,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2. 信宜镇隆飘色是流传于粤西地区的一种传统艺术活动,而踩高跷则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 一项传统艺术活动,虽然一南一北,但各有各的精彩。这体现中华文化 A.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B.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C.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D.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 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南方和北方的传统艺术活动有不同的表现 形式,但各有各的精彩,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即一方水土,一方文化,A 正确;BCD 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23.有一首歌中唱到:“最爱写的字是方块字,做人堂堂正正也像她。”“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 色的文字。关于汉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汉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是中华民族进入文 明时代的标志,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故①②③④选项均正确。 选 D。 24.“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首诗深刻 体现中国人民是具有的 A. 伟大创造精神 B. 伟大团结精神 C. 爱国主义精神 D. 伟大梦想精神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诗句大意是我的心无法逃避爱神射来的神箭,我炽爱着仍遭受侵略和封建 压迫的家园。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 可见,这首诗深刻体现了中国人民具有的爱国主义精神,故 C 符合题意;伟大创造精神强 调的是“辛勤劳作,发明创造”,伟大团结精神强调的是“团结一心、同舟共济”,伟大梦想精 神强调的是“心怀梦想、不懈追求”,可见,材料没体现,故 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 25.自古以来,总有一些呐喊,让人热血沸腾。吉鸿昌的“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宋哲 元的“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陈毅的“五年碧血翻沧海,一片丹心照汉旗”,都是穿越历 史的呐喊、热血写就的精神。这些呐喊、这种精神 ①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是民族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征 ④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节日、文字、民族精神。①③:中国人穿越历史的呐喊、热血写就的 精神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征,①③符合题意。 ②: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②错误。 ④: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错误。 故本题选 B。 26. 下列名言不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是 A.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答案】B 【解析】本题是一道反向选择题,要求选出不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选项。爱国主义是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 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这反映了爱国主义的观点,A 项不符合设问要求;“粉 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反映的是作者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并 没有体现爱国主义这个核心,故 B 项正确;“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现了诗 人为国家安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体现了爱国主义这个核心,C 项不符设问要求;“王 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 烈的爱国激情,体现了爱国主义,D 项不符合设问要求,故本题答案应为 B。 27.每年的央视春节晚会都会为我们奉献一出精彩的文艺大餐,但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对每年的春晚评价也有所不同。这告诉我们 A. 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B. 要博采众长,生产适合所有人需要的文化产品 C. 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D. 文化建设最主要的是考虑社会大众的需要 【答案】A 【解析】A:“不同民族、地区、年岭、性别、职业的人,对每年春晚的评价也有所不同,” 这告诉我们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A 符合题意。 B:“生产适合所有人文化需求的产品”是不可能的,B 说法错误。 C:“对每年的春晚评价也有所不同”说明人们对文化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并没有体现要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C 不符合题意。 D:文化建设最主要的是考虑社会大众的需要与材料內容无关,D 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A。 28.作为公民,漫画《久闻不知其臭也》启示我们 ①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②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③要创作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④要坚决抵制落后文化,依法取缔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漫画中“只是久闻不知其臭罢了”,说明观众的文化审美品位需要提升,①选项 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②:漫画中观众对低俗艺术久闻不知其臭,说明对不同性质文化的辨别能力还需提高,②选 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③:喜闻乐见强调的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漫画讽刺对低俗艺术不能正确辨别,说的文化的内 容出了问题,③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排除。 ④:低俗文化属于落后文化,而不是腐朽文化,应该给予改造或剔除,而不是坚决抵制,依 法取缔,④选项观点错误。 故本题选 A。 2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 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 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不忘本来”是指要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守住民族之魂 B. “吸收外来”是要辩证取舍其他民族文化,体现开放包容 C. “面向未来”是指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进行文化渗透 D. “创造性转化”是指以实践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担负文化使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A:不能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既有精华, 又有糟粕,因此,要批判继承,A 错误。 B:“吸收外来”是指要辩证取舍其他民族文化,体现开放包容,B 正确且符合题意。 C:错在“文化渗透”,C 排除。 D:“创造性转化”是指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而不是以实践为中心,D 错误。 故本题选 B。 【点睛】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1.排误法,排除本身表述错误的选项(逆向选择题除外) (先看答案,先排除错误的选项,再看题目和材料),本题可排除 ACD。2.排异法,即排 除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 30.这些年来我国建筑的山寨之作出现崇洋乱象,盲目复制国外地标性建筑的山寨之作泛滥, 请外国人进行建筑设计之风蔓延。要改变这种乱象必须 A. 尊重建筑文化的多样性 B. 树立本国建筑文化自信 C. 坚决抵制国外建筑文化 D. 包容中外建筑文化差异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乱象说明缺乏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是缺乏文化自信的体现,文化自信,来 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 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故选 B。 31.价值观念,是社会成员自觉调节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规范.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这是因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能够增强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②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③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④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关键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③: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增强意识形态的主导 权和话语权,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①③符合题意。 ②: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②不选。 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④不选。 故本题选 B。 32.党的新闻舆论媒体应当站在人民的立场表达人民的思想和感情反映人民的呼声和愿望做 到党媒要姓党。这要求党媒 ①大力发展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②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 A. ②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③:材料强调的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要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可 见,“大力发展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 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与材料无关,①③不合题意。 ②④:党的新闻舆论媒体应当站在人民的立场,表达人民的思想和感情,反映人民的呼声和 愿望,做到党媒要姓党。这要求党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生 活需求,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A。 33.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 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 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从国家角度要 ①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②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拒绝污染 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人心、滋养社会 ④对于落后文化政府要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建设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网络空间,满足人民对美好网络空间的需要,国家应当 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正确引导舆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人心和社会,①③符合 题意;②中“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的主体是公民,不是国家,排除。对落后文化要 改造,不是“取缔”, ④排除。故选 B。 34.2019 年 1 月 1 日,公共图书馆法正式施行。公共图书馆法将党和国家关于发展公共图书 馆的方针政策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将人民群众对于公共图书馆的期盼和要求用法律的形 式体现出来,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公共图书馆法的 正式施行有利于 ①健进公共图书馆产业健康发展 ②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③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平均化 ④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③④:发展公共图书馆属于文化事业,因此,公共图书馆法的正式施行有利于助力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③④符合题意。 ①:公共图书馆法的实施,会促进公共图书馆文化事业而不是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①选项 错误。 ②:应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而不是“平均化”,②选项的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 D。 35.网传一小学教师看到一个老人突然摔倒,正打算去扶,却被旁边一个老大爷拦住了,说 他去扶更适合,因为他俩年龄相仿。老大爷笑称:“待会儿我把他扶起来,他若敢讹我,那 我也倒下”。尊老爱幼、互帮互助、见义勇为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天却让很多人 望而却步。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 ①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提高公民道德水平 ②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③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文明社会风尚 ④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实现古为今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正确,网传一小学教师看到一个老人突然摔倒,正打算去扶,却被旁边一个老 大爷拦住了,说他去扶更适合,因为他俩年龄相仿。老大爷笑称:“待会儿我把他扶起来, 他若敢讹我,那我也倒下”。尊老爱幼、互帮互助、见义勇为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 今天却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提高公民 道德水平;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文明社会风尚;②不合题意,材料强调思想 道德修养,未涉及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④错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实现古为今用,并且材料未涉及该选项;故选 B。 二、非选择题(30 分) 36.近年来,“诗和远方”渐回公众视野。当今科技发达,物质资源丰富,但随着各类电子产 品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很多人终日沉浸于网络,渐行渐远地偏离了心灵和自然。所以,“面 朝大海,春暖花开”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 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知识,说明经典诗歌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 【答案】经典诗歌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经典 诗歌能使人获得精神享受和思想启示,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经典诗歌 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解析】本题以近年来,“诗和远方”渐回公众视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 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知识,说明经典诗歌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本题 难度不大,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根据材料的解读,本题主要可以从 文化塑造人生以及文化对人影响表现的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即一方面,说明经典诗歌可 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说明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 动和思维方式,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点睛】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国家开展某项文化活动的依据: 解答此类问题,可围绕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和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知识点进 行分析。具体包括: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 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 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7.潮州陶瓷历史悠久,是我国的古瓷都和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在唐代,受长江流域灿烂 文化的影响,潮州陶瓷古窑悄然兴起,此时出现制瓷工艺,潮州城郊窑场遍布,种类繁多, 盛极一时。宋代,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除了为炉壶、孟、罐一类日用器皿装饰之外,还结 合当时的需求,进行观赏瓷器的制作,如西洋狗、狮子、人像和佛像等,其手法简练而传神, 造型技艺相当嶶明。潮州陶瓷进入辉煌时期。现今,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潮州陶瓷产 业发展阻力重重,陶瓷工艺略显疲态,陷入困局。 结合材料的启示,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如何破解潮州陶瓷工艺发展的困局。 【答案】面对当前困境,潮州陶瓷业应做到: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 创新的根本途径,潮州陶瓷行业应在陶瓷生产实践中不断的创新。 ②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对传统陶瓷工艺,潮州陶瓷行业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应结合时代要求,不断进行工 艺创新。 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潮州陶瓷业应加强 同中外优秀陶瓷企业的交流,学习、吸收他人的优秀制作技艺,为我所用,增强自身的创新 能力。 ④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等错误倾向。“只有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潮州陶瓷业 才能走出困境”。 【解析】本题以潮州陶瓷工艺发展陷入困局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考查考生获取 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的启示,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如何破解潮州陶瓷工艺发展的困局, 属于措施类试题。 解答此题首先需要考生分析材料,找出材料中的问题,然后调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说 明即可。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潮州陶瓷行业应在陶 瓷生产实践中不断的创新。 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对传统陶瓷工艺,潮州陶瓷 行业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应结合时代要求,不断进行工艺创新。 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潮州陶瓷业应加强同 中外优秀陶瓷企业的交流,学习、吸收他人的优秀制作技艺,为我所用,增强自身的创新能 力,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 义”等错误倾向。“只有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潮州陶瓷 业才能走出困境”。 【点睛】本题为措施类试题,解答措施类试题一般“一审、二定,三落实”的方法。所以“一 审”就是要审读设问和材料,明确设问和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二定”在审读的基础上,依据 材料信息或者设问信息,明确此题的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三落实”就是通过对材料和设问 的分析,实现从设问到教材知识的落实,明确具体的知识体系。 38.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 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 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 神力量。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 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 【答案】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 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 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 义文化。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 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推动精 神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的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科学精神素养,考查学生快速获取信息、 正确调用知识、准确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属于认识类试题,结合认识类 试题的答题技巧,在回答问题时,我们可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来源,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方面回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