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甘肃省兰州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柏拉图的《理想国》、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等,都是思考和研究当时当地社会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结果。这说明 ①哲学思想来自哲学家的头脑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③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思考 ④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材料观点强调问题是时代的反映,材料中的哲学著作都是思考和研究当时当地社会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结果,由此可见,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思考,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③④两项符合题意;哲学思想来自于社会实践,①项观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②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 2.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 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 【答案】A 【解析】A: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A符合题意。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B错误。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体现世界观,C是不科学的。 D:材料没有体现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3.天然气水合物是资源量丰富的高效清洁能源,是未来全球能源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经过近20年不懈努力,我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取得了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理论、技术、工程、装备的自主创新,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表明 A.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 思维不能认识存在 C. 存在离不开思维 D. 思维与存在相互转化 【答案】A 【解析】经过近20年不懈努力,我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取得了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理论、技术、工程、装备的自主创新,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表明人们能够正确认识事物,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A选项说法正确,由此可以判断出B选项说法错误。C选项颠倒了存在于思维的关系,排除。D选项中“互相转化”说法错误,排除。本题选择A选项。 【点睛】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第一性)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1)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一切哲学的始终。 (3)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他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4. 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A. 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 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 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对唯心主义的理解。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解题时注意先明确题干体现的哲理,再判断选择题肢体现的哲理,最后将干肢结合选择符合题意的选项。材料中的“我思故我在”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是主观唯心主义,“先有这理、绝对精神”都把客观精神当成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AD不符合题意;“宇宙即吾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B符合题意;“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的原因在于 A.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B. 坚持科学的实践观,其全部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C. 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D. 以改造世界为目的,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答案】B 【解析】A: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原因,A与题意不符。 B: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原因是坚持科学的实践观,其全部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B符合题意。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C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原因,C与题意不符。 D: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改造世界为目的,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6.著名考古学家刘庆柱说:“用火是从古人类过渡到现代人类的关键。有火就有熟食。有了熟食,大脑的脑容量才可能增加。增加脑容量,古人类才能进化成现代人。”这表明 A.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和自然分泌物 B.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 意识的产生离不开大脑这一物质器官 D. 在人类进化中,火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答案】B 【解析】A选项错误,意识不是人脑的分泌物。C选项错误,意识的产生离不开人脑这一物质器官。D选项“决定性作用”的表述错误。“用火是从古人类过渡到现代人类的关键。有火就有熟食。有了熟食,大脑的脑容量才可能增加。增加脑容量,古人类才能进化成现代人。”这表明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选项正确。 7.2019年我们将迎来澳门回归20周年。20年来,“一国两制”构想下的澳门愈加繁荣,同时基本法承诺的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仍然保持不变。这体现的哲理是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B. 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D.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过程 【答案】B 【解析】20年来,“一国两制”构想下的澳门愈加繁荣,同时基本法承诺的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仍然保持不变,这体现的哲理是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过程等哲理,CD排除。故选B。 8.201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820万人,创历史新高,中国大学生面临“史上最难就业季”。为此必须简政放权,以释放就业创业新活力,促进扩大就业。材料体现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 A. 实践决定认识 B. 物质决定意识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高校毕业生是历史的创造者 【答案】B 【解析】政府应根据严峻的就业形势简政放权,以释放就业创业新活力,促进扩大就业。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辩证唯物论道理,B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认识论道理,与题意不符;C项属于辩证法道理,与题意不符;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9.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一论断体现的哲理是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 认识决定实践的发展 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案】D 【解析】题目中,“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该论断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选项正确。A选项与题意不符。B选项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选项错误,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不能决定实践的发展。选D。 10.抗生素可以挽救人的生命,但不合理的滥用却会助长细菌产生耐药性,这导致我国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心。这说明 A.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人们无法改变 B. 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C. 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对此无能为力 D. 事物间联系的条件不同,事物状态也不同 【答案】D 【解析】A说法错误,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但人在联系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B说法错误,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某种联系; C说法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但人在联系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D符合题意,“抗生素可以挽救人的生命,但不合理的滥用却会助长细菌产生耐药性”说明事物间联系的条件不同,事物状态也不同,即联系具有条件性。 故选D。 11.在我国的优秀文化中,有不少言简意赅的成语富含深刻的哲理,耐人寻味。下列成语中否认了联系客观性的是 A. 东施效颦 B. 刻舟求剑 C. 竭泽而渔 D. 固步自封 【答案】C 【解析】A:东施效颦体现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东施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A不符合题意。 B:刻舟求剑者虽然承认船、水、剑的客观存在,却否认了运动,因而他的求剑之举只能落空。这种离开运动谈物质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观点。B不符合题意。 C:竭泽而渔指抽干池水,捉尽池鱼。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将主观意志凌驾于客观的联系之上,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犯了主观随意性错误,C符合题意。 D:固步自封是嘱咐大家不要墨守成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2.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做到“1+1>2”,这对于我们安排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从哲学上看,“1+1>2”要求我们注重 A. 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B. 关键部分的特殊功能 C. 系统内部要素的简单相加 D. 系统内部结构的重新组合 【答案】A 【解析】A:“1+1>2”要求我们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A符合题意。 B:材料强调的是系统优化的方法,未体现注重关键部分的作用,B不合题意。 CD:“1+1>2”要求我们注重的是系统优化的方法,而不是系统内部要素的简单相加,也不是系统内部结构的重新组合,C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3.如果把传统龙头企业比作“大象”,那么互联网上的小商户只能叫“蚂蚁”。在互联网环境下与灵活的“蚂蚁军团”作战,庞大的体量以及传统组织形式带来的大企业病,很可能让“大象”的优势转变为劣势。数百万只“蚂蚁”聚合起来,吃掉“大象”并非没有可能。材料蕴含的哲学思想有 A. 关键部分可以发挥整体的最佳功能 B. 部分功能之和一定条件下大于整体功能 C. 人们可以创造事物间的自在联系 D. 人为事物的联系可以改变客观规律 【答案】B 【解析】A选项错误,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故部分不能发挥整体的功能。C选项错误,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故人不能创造自在事物的联系。D选项错误,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不能改变规律。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状态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不合理的无序的状态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故B选项表述正确,入选。 14.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是 ①邯郸学步②唇亡齿寒③吐故纳新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不符合题意,选项没有体现发展的观点; ②不符合题意,选项没有体现发展的观点; ③符合题意,故和新之间既联系,也体现发展; ④符合题意,青和蓝之间,既联系,也体现发展。 故选D。 15.尽管有人质疑基于互联网和电脑的云学习方式在对学生注意力、自我思考能力的发展等方面存在不良影响,但其却因无法比拟的便利性和空间存储能力,而被越来越多的学习者所接受。这说明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 次要矛盾对事物发展不起作用 C.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D. 事物的不同性质由矛盾的普遍性决定 【答案】C 【解析】A:材料未涉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A不符合题意。 B:次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作用,B错误。 C:尽管有人质疑基于互联网和电脑的云学习方式在对学生注意力、自我思考能力的发展等方面存在不良影响,但其却因无法比拟的便利性和空间存储能力,而被越来越多的学习者所接受。这说明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C符合题意。 D: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D错误。 故本题选C。 16.随着人类创造财富的速度进一步提升,人们制造垃圾的速度也不断加快。《全球废弃物管理市场评估》报告显示:100年以后,垃圾年产量将超过4000亿吨。人类正在采取废物再利用的方式把大多数垃圾变为新的资源。这体现了 ①矛盾双方逐渐融合趋向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 ②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趋势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 说法错误,矛盾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之中,“逐渐融合趋向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的说法错误; ②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不在于强调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趋势; ③符合题意,人类正在采取废物再利用的方式把大多数垃圾变为新的资源“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符合题意,随着人类创造财富的速度进一步提升,人们制造垃圾的速度也在空前发展“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故选D。 17.2018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海南)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 A. 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 B. 矛盾的特殊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C.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无条件相互转化 D.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答案】D 【解析】先试点(特殊)后推广(普遍),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D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B说法错误,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C说法错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本题选D。 【点睛】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18.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嫦娥四号”将开展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分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等一系列探测与研究。这将拓宽人类的视野和想象,为人类文明发展探明方向和路径,创造崭新的思维和方式,开辟浩瀚无限的时空和未来。这一现象蕴涵着创新的作用,即创新是 ①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②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③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④能促进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以我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为背景,考查创新的作用。 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而不是创新,①错误。 ②:矛盾特别是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而不是创新,②错误。 ③④:创新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促进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所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③④入选。 故本题答案为D。 19.依法治国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总结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验,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从哲学方法论看,这里强调的是 ①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罔顾国情、超越实际 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超越实际,不能墨守成规 ③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要“事必躬亲”,不能“纸上谈兵” ④用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要“吐故纳新”、“洋为中用”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①④:依法治国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总结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验,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从哲学方法论看,这里强调的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罔顾国情、超越实际,用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要“吐故纳新”、“洋为中用”, ①④符合题意。 ②:依法治国不能超越实际,也不能不能墨守成规,②错误。 ③: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即参与实践活动获得的直接经验和通过知识的学习、传递获得的间接经验。选项③中不能“纸上谈兵”,要“事必躬亲”的说法否认了间接经验的重要,③错误。 故本题选C。 20.2018年2月7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新版《快递封装用品》系列国家标准,根据碱量化、绿色化、可循环的要求,对旧版标准进行了五方面修改,并对标准相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弥补了旧版国标绿色环保内容的不足。这修改 ①是坚持辩正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结果 ②是在实践基础上对旧版标准辩证否定的结果 ③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的结果 ④是对旧版标准肯定理解的同时对其颠覆性突破的结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③选项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故排除。④选项“颠覆性突破”的表述错误。题目中,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新版《快递封装用品》系列国家标准,对旧版标准进行了五方面修改,并对标准相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弥补了旧版国标绿色环保内容的不足。这一修改是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结果,是在实践基础上对旧版标准辩证否定的结果;故①②选项入选。故本题选A。 21.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下列对改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改革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B. 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 改革是调整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D.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答案】B 【解析】本题为反向选择题,要求选择对改革的认识不正确的选项。 ACD不合题意,观点均正确; B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改革是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并非是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改变。 故选:B。 【点睛】推导类试题,可采用首尾法进行确定。即先确定第一个题肢或者先确定最后一个题肢,如果先确定第一个题肢,可以以此往后推,如果是先确定最后一个,可以以此往前推。同时要注意排除错误选项,按此步骤,基本上可以确定正确答案。 22.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遵循解放思想原则 B.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C.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D. 坚持实践第一观点 【答案】C 【解析】A:漫画没有启示我们要遵循解放思想原则,且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排除A。 B:漫画显示对数字脱贫干部进行免职,不是强调要发挥主观能动性,B不符合题意。 C:漫画中数字脱贫干部没有站在人民的立场之上,启示我们牢固树立群众观点,C符合题意。 D:坚持实践第一观点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角度,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3.“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2019年春节前夕,习近平特意看望了仍在工作的“快递小哥”等劳动者,了解他们工作和生活情况。全社会都要崇尚劳动、赞美劳动、尊重劳动择、致敬劳动者,这是因为 ①劳动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②劳动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③劳动是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的客观要求 ④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①: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①错误。 ②④:全社会都要崇尚劳动、赞美劳动、尊重劳动者、致敬劳动者,这是因为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②④符合题意。 ③: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要求是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③错误。 故本题选D。 24.下列选项与“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蕴含哲理最接近的是 ①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③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④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人生价值。“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是脱离花枝的花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只为护花,体现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①: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意思是人天生是多情痴情的,此恨和风月无关,与题中诗句意思不符,①排除。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体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与题中诗句意思接近,②符合题意。 ③: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体现了为国奉献的精神,与题中诗句意思接近,③符合题意。 ④: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意思是天长地久的事情有时却消失了,这种恨却延绵无尽没有断绝的时候,与题中诗句意思不符,④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引言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此题型与一般材料型选择题的不同点在于题干的内容引用了某人、某著作中的论断或论述,其它特点均等同于一般材料题。解题方法:要解好这类题型,必须在平时扩大知识面,加强古诗、古文的修养,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做题时要反复阅读引文,能清其原意,准确把握题干的规定性,切忌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分析题肢时,先运用排误法,然后将观点正确的题肢与题干对照分析,找出其内在联系,选出正确答案。 25.2019年4月,四川凉山的一场森林火灾,让这样一群人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当灾难来临时永远逆行,他们就是可敬的消防员战士,这是世上最帅的逆行,最帅的背影。他们的行为集中体现了 A.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B. 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条件 C.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价值选择有差异 D. 实现人生价值,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答案】A 【解析】A:当灾难来临时永远逆行,他们就是可敬的消防员战士,这是世上最帅的逆行,最帅的背影。他们的行为集中体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A符合题意。 B:本题并未体现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条件,排除B。 C:材料没有涉及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排除C。 D:材料没有体现实现人生价值,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排除D。 故本题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50分。) 26.材料一:21世纪,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材料二:目前,我国发展形势总体是好的,成绩是主要的,但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是腐败滋生蔓延、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等,我们应该客观全面看待我国目前面临的形势,不能过于乐观,也不能过于悲观。 材料三:在被问起解决腐败滋生蔓延问题是否会采用西方国家普遍使用的三权分立制度,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中国将借鉴别国的经验,但绝不照搬别国的经验,而是结合自己的实际,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自己国家的问题。 上述三则材料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 【答案】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我国发展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有成绩,也有问题。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看到我国总体形势是好的,成绩是主要的,但也存在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根据自己的国家采用自家的方法解决问题。 【解析】本题以我国的发展现状为素材,从哲学角度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属于体现类主观试题。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材料进行认真解读,根据材料的表述,结合教材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体现了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我国发展形势总体是好的,成绩是主要的,但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体现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中国将借鉴别国的经验,但绝不照搬别国的经验,而是结合自己的实际,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自己国家的问题”体现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是一座汇聚国家智慧、展现国家实力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在为期八年的施工中,克服了海底淤泥地基松软、在海底铺设隧道及粤港澳三地政治制度、管理体制、技术标准不同等各种前所未有的挑战,突破多项难关。在沉管结构、制造工艺、接头方案、隧道等方面实现四大创新。这是一项名副其实的百年工程。贯彻了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设计使用寿命是一百二十年,凝聚了桥梁设计师和施工人员的智慧和汗水,展现了中国最高的工程水平。 结合材料,分析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是如何体现辩证法发展观的? 【答案】①港珠澳大桥按百年工程的标准设计和建造,并贯彻了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体现了发展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攻克各种挑战,突破多项技术难关,创造了多项新技术,实现四大创新,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③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注意各个细节,突破多项技术难关,历时8年的施工,最终成就这一超级工程。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要注重量的积累,促成事物的质变。 【解析】本题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是一座汇聚国家智慧、展现国家实力的超级工程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分析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是如何体现辩证法发展观的,属于知识体现类材料题。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解答时首先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主要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习近平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说:“2019年,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还要一起拼搏、一起奋斗……这个时候,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以及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还在辛勤工作,我们要感谢这些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有一条往返1208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的雪线邮路。它是沟通藏区与内地的邮政主动脉,党中央的声音和各种邮件通过邮车送上雪域高原。邮车驾驶员其美多吉带领班组的康巴汉子们克服重重困难,在白雪皑皑的“生命禁区”用奉献、忠诚与生命铸就了爱岗敬业、顽强拼搏的雪线邮路精神,给雪域高原的人们带去美好生活的希望。 以其美多吉为代表的雪线邮路劳动者的事迹,生动诠释了“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的道理,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加以说明。 【答案】①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在内的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创造的。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其美多吉、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以及千千万万的劳动者用辛勤的劳动为我们美好生活的创造做了贡献。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邮车驾驶员们用奉献、忠诚和生命熔铸的雪线邮路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人们在平凡岗位建功立业。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国发展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要一起拼搏、一起奋斗,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解析】本题以其美多吉为代表的雪线邮路劳动者的事迹,生动诠释了“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社会历史主体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设问指向以其美多吉为代表的雪线邮路劳动者的事迹,生动诠释了“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的道理,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加以说明。解答时首先明确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以其美多吉为代表的雪线邮路劳动者的事迹加以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