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巩固习题及解析(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巩固习题及解析(7)

‎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巩固习题(7)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国家发改委表示,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提高居民收入和调整收入分配格局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将研究制定针对重点群体的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政策,通过对技术工人、农民、中小创业者、科研人员、企业家、公务员、有就业能力的困难群体等的精准激励,优化收入分配格局。这一激励政策有利于(  )‎ ‎①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实现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增长同步 ②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促进国民收入再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③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④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使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①表述错误,我们应该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②表述错误,材料中,制定针对重点群体的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政策属于初次分配,而财政转移支付属于再分配。题中的激励政策有利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使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故③④入选。故本题答案选D。‎ ‎2.中关村科技园区范围内的院所转制企业以及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奖励、分红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这些分配方式属于(  )‎ A.按劳分配 B.按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技术要素分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按生产要素分配。“实施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奖励、分红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体现的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故本题答案选C。‎ ‎3.根据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各级政府部门将着力推进预算公开透明。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将公开透明贯穿预算改革和管理全过程,充分发挥预算公开透明对政府部门的监督和约束作用。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有利于(  )‎ ‎①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加速释放改革红利 ②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③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④规范地方债务管理,减轻地方财政负担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财政支出。将公开透明贯穿预算改革和管理全过程,充分发挥预算公开透明对政府部门的监督和约束作用,有利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加速释放改革红利,更好地发挥财政的作用,有利于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①②正确;③强调了加大投资力度,不选;④强调了减轻地方债务,与材料无关。故本题答案选A。‎ ‎4.美国的总统大选乱象,已经成为民主的反面教材。在民主问题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曾指出:我们讲究的民主未必仅仅体现在“一人一票”直选上,我们在追求民意方面,不仅不比西方国家少,甚至还要更多。这是因为 (  )‎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我国的选举方式是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 ③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我国的选举方式 ④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真实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民主的原因。题目的中心是“我们在追求民意方面,不仅不比西方国家少,甚至还要更多”,这可以从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的特点找到原因,所以①④正确;②③不是从民意的角度进行的分析,不选。‎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的规定,全国县乡两级人大于2016年开始了新一轮换届选举工作,人大代表的选举直接关系到由谁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选民应该把选票投给(  )‎ ‎①品德好、能力强,热心为大家服务的候选人 ②为人正直,办事公道,热心公共事务的候选人 ③人缘好、能力强,勇于坚持己见的候选人 ④为人老实,与世无争,勤劳本分的候选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①②入选。人大代表应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③中“坚持己见”不妥,排除。与世无争是一种消极的、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④排除。‎ ‎6.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必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结合。而在文化资源的市场配置上,必须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而不是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  )‎ A.文化包含了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B.市场对文化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D.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把经济效益摆在首位 答案:A 解析:‎ 市场不能决定文化资源配置是因为文化本身包含了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不能让市场对这部分发挥决定性作用,A正确。市场对文化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且材料并没有强调市场的积极作用,B排除。C与设问不构成因果关系。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D说法错误。‎ ‎7.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每逢中秋佳节,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扎绸挂彩,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举家登上楼台,摆上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共同赏月叙谈,祝福远方的家人。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团圆经济”。这表明 (  )‎ A.经济发展依赖于丰富的文化活动 B.节日文化能够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 C.节日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 D.文化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始终占突出地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中秋佳节,人们会摆上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共同赏月叙谈,这说明节日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C正确;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但不能说经济发展依赖于文化活动,A错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但文化不能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B错误;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并不是始终占突出地位,D错误。‎ ‎8.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和斗争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材料说明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也启示我们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两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 ‎9.勤劳节俭、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数以千万计的海外侨胞凭借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为世界各地的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赞扬。正因为有了异域生活的经历,他们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切的认知,对中华民族也就有了更浓烈的情感。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凝聚力之中 ②中华文化是由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③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海外侨胞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切的认知,对中华民族也就有更浓烈的情感,表明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凝聚力之中,①‎ 符合题意;勤劳节俭、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数以千万计的海外侨胞凭借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为世界各地的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表明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是如何被创造的,②不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③错误。 ‎ ‎10.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了实现中国梦征程中的劳动者的故事,讴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怀着敬畏之心去把一个简单的工艺做到精纯,哪怕重复成千上万遍。越是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越是弥足珍贵。下列对工匠精神理解正确的是(  )‎ ‎①工匠精神是从实践中发展而来的,有其时代印记 ‎②工匠精神为实现中国制造强国梦提供现实路径 ‎③工匠精神为实现中国制造强国梦提供精神支撑 ‎④工匠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A 解析:工匠精神是一定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具有时代印记,①符合题意;工匠精神为实现中国制造强国梦提供精神支撑,不是现实路径,③符合题意,排除②;工匠精神属于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故④错误。 ‎ 二、非选择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制造2025》将为中国制造业的未来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结合材料,运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并运用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出建议。(17分)‎ 答案: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推动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③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实现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12分)‎ 建议: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创新者权益;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机制,发挥市场作用。(5分)‎ 解析:设问包括两小问,解答第一小问必须明确《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是实现三大转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实现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实现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第二小问知识限定为“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既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也需要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从这两个方面提出建议即可。‎ ‎2.“中国梦”也是文化强国之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扎实推进文化建设,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为实现“文化强国之梦”提出三条建议。(20分)‎ 答案:①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4分)②发挥人民的积极性,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4分)③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4分)④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发展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4分)⑤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4分)‎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审读材料,准确提取关键信息。“传播好中国声音”强调的是文化交流与传播;“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强调的是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的新局面”强调的是发挥人民群众作为文化创新主体的作用,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考生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