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嘉兴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题
嘉兴一中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阶段性练习 政治学科试题 2019.10.7 考生须知: 1.本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故题目观点正确。 【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相互区别:(1)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2)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共同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 相互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2.“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蕴含着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_____(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朴素唯物主义。“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火,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而且“活火”看到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蕴含着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故原命题正确。 【点睛】本题为判断题,难度较小,启示学生要夯实基础,牢记课本基础知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3.如果把概念夸大为脱离物质的神话了的绝对,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把概念夸大为脱离物质的神话了的绝对,就会导致唯心主义,故本题观点正确。 【点睛】唯心主义分为两种,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东西,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如王阳明“心外无物”、贝莱克“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如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4.客观实在是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的共同特性的抽象概括,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相对于意识来讲它是第一性的东西,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它不是抽象,不是不可捉摸的。题中观点是错误的。 5.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丧失斗志。故题目观点正确。 6.认识具有反复性,主客观条件阻碍人们获得正确的认识。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同样需要一个过程。故本题观点正确。 【点睛】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①从认识的主体看,认识总要受到现实具体的认知水平、实践水平、思维能力、生理因素等条件的制约;②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因此人类对事物的探索具有反复性,并非一帆风顺,不可能一蹴而就。③认识的客体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时代延续的。因此,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无限发展的,具有无限性。人类探索世界的过程永无止境,时代延续。 7.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因为发展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不等于每个阶段都是前进的上升的。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强调的是要坚定意志,实现梦想,不是因为发展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故本题观点错误。 【点睛】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8.“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主要寓意是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为: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主要寓意是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故此题观点错误。 9.建设浙江乡村振兴示范省需要从个性中总结共性,并加以推广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所以建设浙江乡村振兴示范省需要从个性中总结共性,并加以推广。故本题观点正确。 【点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两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同时,它们在不同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我们必须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两方面辩证统一起来,坚持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10.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沟。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是实现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根本途径,故本题观点正确。 【点睛】辨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既克服又保留,是扬弃,事物的发展就是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1.以下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哲学作为意识形态,具有直接现实性 B. 哲学作为世界观,是人们生活的向导 C. 哲学作为方法论,决定社会发展 D. 哲学作为具体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对人们的生活具有指导作用,是人们生活的向导,B说法正确。 A:实践是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人头脑中的东西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变为现实的存在,A说法错误。 C:哲学作为一种方法论,能够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反导,但不能决定社会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说法错误。 D:哲学并不等于具体科学,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12. 16世纪后半叶,研究永动机风靡一时,但没有一例获得成功。在探讨永动机失败原因过程中,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规律被发现,这也坚定了人们对自然规律客观性的理解。由此可见( ) A. 哲学能够正确反映时代精神 B.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C. 哲学能够指导具体科学研究 D. 具体科学的发展决定哲学的高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在探讨永动机失败原因过程中,热力学定律等规律被发现,这也坚定了人们对自然规律客观性的理解,这说明伴随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哲学的发展,B符合题意;A、C与题意无关;D说法错误。答案选择B。 考点;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13.“对于无法得到真实刺激感而真正存在事物的本质统归于人类无法认识的‘物自体’世界,人们可以思考但却无法知道以及准确认知。”该观点属于 A. 朴素唯物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 C. 可知论 D. 不可知论 【答案】D 【解析】 【详解】D:“对于无法得到真实刺激感而真正存在事物的本质统归于人类无法认识的‘物自体’世界,人们可以思考但却无法知道以及准确认知。”该观点属于不可知论,即认为世界是不可以认识的,D符合题意。 ABC:材料观点认为世界是不可以认识的,是不可知论,ABC均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点睛】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绝大多数哲学家都对此作了肯定的回答,认为思维能够认识存在。也有一些哲学家如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则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他们的观点被称为不可知论。 14.“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咏良知四首示诸生》。下列选项与诗中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②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③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④眼开则花在,眼闭则花谢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诗句的意思是:尽自己的善心,就是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就是懂得了天命。保存自己的善心,养护自己的本性,以此来对待天命。不论寿命是长是短都不改变态度,只是修身养性等待天命,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②④符合题意;①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③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①③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 【点睛】注意掌握判断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技巧: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2)主观唯心主义:过分夸大个人的作用; (3)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之外有神、上帝。 15.科研在不断深入,人类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有了现实可能。研究者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在植入前的人类胚胎细胞DNA中成功纠正了导致肥厚型心肌病的基因突变。这表明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④:随着科研的发展,人类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有了现实可能,这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人们能够正确地认识事物,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①④符合题意。 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②说法错误。 ③:物质是世界的本原,③是唯心主义观点,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16.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成为全诗的点睛之笔,由此使全诗出神入化。因为一个“绿”字道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 ) A. 动是绝对,静止是相对 B. 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C. 动即是静,静即是动 D. 方静方动,方动方静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运动与静止。“绿”字将静态的事物写出了动态的变化,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统一,A符合题意;B否认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混淆了运动与静止的区别, 错误。故选A。 【点睛】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绝对运动 相对静止 对立 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1.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2.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 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统一 1.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如“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2.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如“刻舟求剑”),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如“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17.此前研究显示,现代智人于3~4万年前到达青藏高原。陈发虎院士团队通过考古调查后发现,早在16万年前,可能携带了适应高原缺氧环境基因的丹尼索瓦人已登上青藏高原。这告诉我们 A. 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最终目的 C.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D.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条件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C:此前研究显示,现代智人于3~4万年前到达青藏高原。研究发现早在16万年前,可能携带了适应高原缺氧环境基因的丹尼索瓦人已登上青藏高原。这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C符合题意。 A:院士团队考古调查的发现说明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但相对于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离题意稍远,A排除。 B:材料未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B排除。 D:材料没有涉及真理适用的条件,也就没有体现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8.著名控制论专家凯文·沃里克成功将电脑芯片植入身体。如果该技术进一步发展,那它将用红外雷达帮盲人“看”东西,通过超声波让耳聋的人“听”到声音。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电脑的功能逐渐代替人脑的功能 ②科学研究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认识利用规律可以为人类谋福利 ④科技对人的生理活动有决定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著名控制论专家凯文·沃里克的做法进一步佐证了科学研究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认识利用规律可以为人类谋福利,②③符合题意 ①:电脑是对人脑功能的模拟,不可能代替人脑的功能,①说法错误。 ④:科技发展成果有利于调节和控制人的生理机能,但不能决定人的生理活动,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人工智能不具备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无法形成意识。人工智能只是一种物质工具,是对人的智能的延伸,与人的意识有本质区别,它缺乏人类的原创、互动、谈判等能力。“无论最终结果是什么赢家都是人类”,人工智能是人类智能的物化,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模拟,只能接受人的指令,其发展依赖于人类实践水平。 19.当下快节奏的生活、工作难免给年轻人带来的压力。他们借助“都行“可以”“随它去”“没关系”这些“佛系”观念,舒缓内心的焦虑和抑郁,找寻力量温暖内心。这主要体现了 A.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直接现实性 C. 主体和客体的作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完成 D.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现在的年轻人借助“都行”“可以”“随它去”“没关系”这些“佛系”观念,舒缓内心的焦虑和抑郁,找寻力量温暖内心。这主要体现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项正确;A、B、C项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选D。 20.“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诗句 A. 表明了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 B. 反映了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关系 C. 反对强调客观条件无所作为的思想 D. 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答案】D 【解析】 【详解】D:“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诗句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符合题意。 A:诗句强调不要做不切合自身实际的事情,不表明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问题,A说法错误。 B:物质不依赖于意识,但和意识依赖于依赖,材料不体现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依赖关系,B说法错误。 C:诗句告诉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反对强调客观条件无所作为的思想,C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点睛】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1.漫画“脚踏实地”(作者:赵汀阳)讽刺一些人 A. 无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 B. 无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 不懂得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 不懂得亲身实践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答案】B 【解析】 【详解】漫画型选择题利用生动形象的漫画对某些思想、行为进行辛辣而又不失幽默的讽刺或赞扬,从而给人以启迪和教育。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漫画“脚踏实地”讽刺一些人无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B适合题意;A、C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获得认识有两种途径,亲身实践和学习知识,D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漫画型选择题总体设计新颖别致、构思精巧,全面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这种题一般会给出一幅或一组漫画,有的还会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解题一般分成以下几步: 首先,要读懂漫画(含漫画标题)。漫画本身包含了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命题者是想针贬时弊,揭露问题还是想弘扬正气,展示成就。我们可以通过漫画中的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情,言语和其他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漫画标题等去揣摩,把握。把握命题者的真实意图,是我们做好这种题目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阅读漫画时,要仔细揣摩,要透过漫画中事物的表面现象,特征去抓住其内在的本质,深层次的道理。我们在阅读漫画时,还必须把漫画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多角度联想漫画所折射的教材知识。反对不读漫画,不去仔细揣摩命题者的真实意图,不去联想漫画所折射的教材知识,单纯看题肢本身正确与否的错误做法。 其次,要读懂题目的选择要求。题目的选择要求往往是限定了知识、答案的范围:是选正确的还是选错误的;是应该坚持的还是应该反对的;是给我们的启示还是反映的什么道理;是经济学的,政治学的,还是哲学的等。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它往往决定选择题肢的正确与否。 22.鲁迅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称为勇士,并说,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就不吃了。这表明 ①正确认识只能从实践中来 ②真理与谬误总是相伴而行 ③间接经验也是获得认识的途径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正如鲁迅所说螃蟹有人吃,觉得好吃而让后人继续吃。而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就不吃了。这表明正确认识只能从实践中来,而学习他人的间接经验也是获得认识的途径,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没有涉及真理与谬误的关系,②与题意不符。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认识,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从其根源来看,都来自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获得认识的途径:亲身参与实践,获得直接经验;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 23. 考古学好比望远镜,可以让我们远望人类的起点和整个历史,考古遗物则如同显微镜,可以让我们透视具体的历史事件。这意味着( ) ①没有对个体的透视整体就难以把握 ②没有对整体的理解个体就无法认识 ③没有实践认识就没有来源 ④没有认识的指导实践就不能深入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本小题考查的是实践与认识。材料告诉我们没有对个体的透视,整体就难以把握,没有实践,认识就没有来源,①③符合题意。 24. 十年前,科学家只把几十种基因突变与疾病挂上钩,现在已经把三千种左右基因突变与疾病对上号,但要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这是因为 ①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②实践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③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科学家对基因突变与疾病关系的认识过程,反映了认识具有有限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在一定时期内对事物的认识是有限的,故选①;③;②④说法本身正确,但材料中并未涉及实践活动。 【考点定位】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25. 不久前,研究人员发现,把健康成年小鼠置于黑暗中一周后,它们辨别音高的能力也可显著提高。此前,科学界通常认为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幼年阶段,且需要更长的时间。这表明 ①科学的价值在于造福社会 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③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 ④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②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研究人员通过试验证明以前科学界通常认为的观点是错误的,说明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同时说明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故入选。①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科学的价值在于造福社会,而是强调通过实践获得真理性的认识,故排除。③选项观点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真理不具有反复性,真理具有具体性,没有相对性,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26.有考古学家认为,正是人类的活动使撒哈拉由绿洲变成大荒漠。为支持这一理论,考古人员正在深入到原来的湖床,获取植被的沉积物,以查明当时的人类活动。这说明 ①认识要不断深化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③真理是有条件的 ④认识的真理性需要实践检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有考古学家的这一理论使得考古人员深入到原来的湖床,获取植被的沉积物,以查明当时的人类活动。这说明认识要不断深化认识的真理性需要实践检验,①④符合题意。 ②:材料强调通过实践活动来验证认识是否正确,从而推动认识的深化,不体现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②与题意不符。 ③:材料不涉及真理是有条件的,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点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此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7.“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王阳明的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 ①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②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没有客观标准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诗句表明对于月和山大小的认识随客观主观条件不同而不同,这说明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①正确;事物的大小是客观存在的,可以以具体事物为标准去衡量,②说法错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说超出了一定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为谬误,但本诗前后的关于山与月大小的认识不存在谬误,③不选;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同,这说明一切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是有条件的,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B。 考点:求索真理的历程 【名师点睛】本诗是王阳明12岁所做,诗文的大概意思是:山离得近,月亮离得远,就有人说山比月亮大;如果有人眼光开阔长远,便会发现不仅只是山高,而且月亮更为广阔!这首诗表达了个人所处的条件不同,认识也就不同的观点。 28.自古民间流传着一个说法,认为羊年生孩子不吉利。羊年生孩子不吉利 A. 这种想法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 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主观选择性 C. 是人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的联系 D. 表明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具体的联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C:自古民间流传着一个说法,认为羊年生孩子不吉利。羊年生孩子不吉利是人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的联系,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是错误的,C符合题意。 A:这种想法是对客观存在的错误反映,A说法错误。 B:材料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而不是具有主观选择性,B说法错误。 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具体联系,而不能根据需要建立具体的联系,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联系具有客观性: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 A、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B、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29.六度分割理论指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下列描写梅花的诗句与“六度分割理论”所蕴涵哲理一致的是 A.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C.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D.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答案】C 【解析】 【详解】六度分割理论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项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与题意相符;A项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同时也说明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与题意不符;B项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与题意不符;D项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30.中国空间站是基于当代最新技术成果而设计建造的,尽管当前维持空间站运行须支付巨额费用,但它能为今后开展更前沿的科学实验和太空探索提供了更新、更可靠的平台。这里蕴含的哲理有 ①事物之间的联系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既有眼前的,也有长远的 ③人为事物联系是因人类的需要而主观形成的 ④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中国空间站与当代最新技术成果之间存在着直接联系,中国空间站与今后更为前沿的科学实验之间存在着间接的联系,这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①正确;当前维持空间站运行须支付巨额费用,这是眼前的联系;但它能为今后开展更前沿的科学实验和太空探索提供了更新、更可靠的平台这是长远的联系,这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既有眼前的,也有长远的,②正确;人为事物的联系不是主观形成的,③错误;事物本身的固有属性及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C。 【点睛】联系是客观的,不管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人不能创造联系,但可以在事物联系的基础上,改变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1.舍弃是一种生存的策略。当壁虎遇到危险时,常常会舍弃自己的尾巴而保全生命。壁虎的生存智慧说明 A.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部分服从整体 B. 关键时候要坚决放弃次要矛盾 C. 次要矛盾有可能对事物起决定作用 D. 要从局部着眼,寻找最优目标 【答案】A 【解析】 【详解】A:舍弃是一种生存的策略。当壁虎遇到危险时,常常会舍弃自己的尾巴而保全生命。壁虎的生存智慧说明整体居于主导地位,部分服从整体,A符合题意。 B:矛盾具有普遍性,次要矛盾不能放弃,B说法错误。 C: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不能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C说法错误。 D:要从整体着眼,而不是从局部着眼,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强调整体) (2)(原理内容):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强调部分) 32.下图漫画《都在跑》(作者:陈英远)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优化 B. 要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C. 办好事情需要坚持两分法 D. 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答案】A 【解析】 【详解】A;漫画《都在跑》反映了力不往一处使,劲不往一处用,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优化,以取得整体最优效果,A符合题意。 B:漫画强调的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不体现要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B与题意不符。 C:漫画告诉我们要注重内部结构的优化,不体现办好事情需要坚持两分法,C与题意不符。 D:漫画强调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不涉及共性与个性的统一,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点睛】系统优化的方法: (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33.漫画《高度明显不达标》(作者:吉俊明)启示我们办事情需要 ①克服狭隘的本位主义 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③坚持科学分析的态度 ④一切以时间和条件为转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③④:漫画《高度明显不达标》的寓意是干部检查工作只重结果,不去分析造成眼前结果的原因和条件,启示我们办事情需要坚持科学分析的态度,一切以时间和条件为转移,③④符合题意。 ①:漫画《高度明显不达标》启示领导干部要克服官僚主义,而不是克服本位主义,①不符合题意。 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与漫画寓意无关,②排除。 故本题选D。 【点睛】巧解漫画类选择题,可采用“口诀”法解答。考生应牢记下列口诀:图画要看全,褒讽弄明显,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图画要看全”是指要看漫画中的人和物,把握人、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漫画中的文字,注意漫画中的人、物与文字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褒讽弄明显”,我们先弄清是褒还是贬,这对于选择有导向作用。“题旨是什么”,是指要在分析漫画的基础上,真正弄清漫画的寓意和主旨。弄清“题旨”要通过分析与综合,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表意到寓意的飞跃。“联系课本选”,是指在具体做题时,应将题干、题肢和书本主干知识相联系,不能脱离课本知识。 34.一直以来,政策制定者在面对互联网新兴业态的监管规则的制定上,通常都会“让子弹再飞一会儿”,给予新兴业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这一做法的依据在于 ①新型业态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②新兴业态被人们认识和接受也需要一个过程 ③对新出现的业态都要给予热情支持和细心保护 ④传统产业的既得利益者力量往往都是比较强大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这一做法的依据在于新型业态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新兴业态被人们认识和接受也需要一个过程。①②项符合题意;对新出现的业态并不代表都是新事物,都要给予热情支持和细心保护是错误的,③项错误;④项说法绝对化,排除;正确选项为A。 【点睛】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35.中国经济正进入一个发展新阶段,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和动力转换节点。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节点的到来意味着 ①量变已经到达一定程度 ②在新质基础上已开始新的量变 ③事物即将转变为另一种质态 ④只要改变事物原有性质就能发展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③: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节点的到来意味着量变已经到达一定程度,事物即将转变为另一种质态,①③符合题意。 ②:节点是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事物即将转变为另一种质态,但质变尚未发生,②说法错误。 ④: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改变事物原有性质不等于就能发展,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发展的状态): (含义: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1)(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方法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原理内容)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来实现。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方法论)(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6.下列名言能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有 ①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史伯) ②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元稹) ③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 ④“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史记·货殖列传》)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④: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这些名言体现了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②④符合题意。 ①: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反映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①与题意不符。 ③: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反映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点睛】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来实现。因此我们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7. “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只相同的手掌。”福楼拜的这一名言( ) A. 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 B. 强调了矛盾的特殊性 C. 抹杀了同类事物的共性 D. 夸大了同类事物的个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故B符合题意,A、C、D均与题意不符。 考点:矛盾的观点 38.下列观点能够反映“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是 A. 牵牛一定要牵牛鼻子 B.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C. 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 D. 四面出击,全面突破 【答案】C 【解析】 【详解】C:要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不忽视对次要矛盾的解决,要统筹兼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要坚持重点,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好主要矛盾。要坚持重点论,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C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 A:牵牛一定要牵牛鼻子强调抓主要矛盾,抓重点,A与题意不符。 B: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强调全面地看问题,B与题意不符。 D:四面出击,全面突破强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2)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含义。 (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联系:两点之中有重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4)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方法,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39.我国已经完成了9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的源解析工作。其中,北京、南京、上海的首要污染来源分别是机动车、燃煤和流动源。因此,各地科学治理大气污染应当 ①把握主要矛盾,重点治理首要污染源 ②把握矛盾普遍性,部署统一治污方案 ③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着重抓住主流 ④把握矛盾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各地科学治理大气污染应当先治理首要污染来源,说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故①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各地治理大气污染要依据本地的实际,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④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矛盾的观点 40.“创客”源于英文“ Maker”,指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以创新为核心理念。“创客”“创新”都包含辩证的否定观。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②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③辩证的否定是科学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创新就要否定一切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创客”“创新”都包含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也是联系的环节,其实质就是“扬弃”,①②说法正确。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科学解决矛盾关键,③说法错误。 ④:创新就要坚持辩证否定观,而不是否定一切,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辨证否定观的特点: (1)辨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辨证的否定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辨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辨证的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3)辨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辨证的否定不是新旧事物的一刀两断,而是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所以,辨证的否定既把新旧事物区别开来,又把它们联系起来。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41.有人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然而垃圾却全世界都头疼——诸如“垃圾围城”、“垃圾围村”,破坏环境,浪费资源。2017年,国务院印发《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前我国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2019年8月15日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杭州进入垃圾分类新时代。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实行“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和干垃圾”四分类标准。鼓励各单位和居住小区根据区域内再生资源体系发展程度,对可回收物细化分类。通过政府补助,市场化运作,处理好投放、收集、转运、处理各个环节,市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和绿色消费方式,垃圾分类成为一种新时尚。 (1)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有关知识,分析实施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结合材料,实施垃圾分类的的过程中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性。 【答案】(1)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必须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垃圾围村”,破坏环境,浪费资源。但通过生活垃圾分类,使生活垃圾变成了可利用的资源,因此对回收物细化分类非常必要。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垃圾围城”、“垃圾围村”让人头痛,但通过生活垃圾分类让其变成可利用的资源,实现从垃圾到资源的转化。 (2)①杭州市对生活垃圾分类实行“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和干垃圾”四分类标准。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该市鼓励各单位和居住小区根据区域内再生资源体系发展程度,对可回收物细化分类。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该市通过政府补助,市场化运作,处理好投放、收集、转运、处理各个环节,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市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和绿色消费方式。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杭州市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为背景材料,考查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知识。 第(1)问可结合材料,从矛盾观点要求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等方面,分析实施垃圾分类可以使生活垃圾变成了可利用的资源,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利用了资源。 第(2)问可结合材料,从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等方面,说明杭州市对生活垃圾分类实行“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和干垃圾”四分类标准。鼓励各单位和居住小区根据区域内再生资源体系发展程度,对可回收物细化分类。通过政府补助,市场化运作,处理好投放、收集、转运、处理各个环节,让市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和绿色消费方式等。做到了具体问题分析。 【详解】(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有关知识,分析实施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从材料可以看出,“垃圾围村”,破坏环境,浪费资源,让人头痛,。但通过生活垃圾分类,使生活垃圾变成了可利用的资源,实现从垃圾到资源的转化,因此对回收物细化分类非常必要。 可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有关知识,从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必须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等方面,分析实施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实施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性。 从材料可以看出,杭州市对生活垃圾分类实行“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和干垃圾”四分类标准。鼓励各单位和居住小区根据区域内再生资源体系发展程度,对可回收物细化分类。通过政府补助,市场化运作,处理好投放、收集、转运、处理各个环节,让市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和绿色消费方式。 可从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等方面,说明实施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点睛】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即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向积极方向转变。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42.随着我国汽车消费理念逐渐成熟,再加之用车环境、能源状况、道路和环境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汽车消费者日趋理性,环保和前瞻性消费逐步成为引领我国汽车消费的新趋势。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战略上起起伏伏,但是比亚迪始终将新能源汽车战略作为主要的战略方向。比亚迪汽车打破常规,经过上万次试验和测试,成功研发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技术是电池——高能高容量的高铁电池,在电动汽车的发展中夺得先机。比亚迪是目前全球续驶里程最长的纯电动车,单次充电最长可行驶600千米,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与好评。 (1)结合材料,运用“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知识,分析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知识,分析比亚迪汽车公司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答案】(1)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②新能源汽车作为新事物,其核心技术电池受材料、技术等方面因素制约,目前仍然没有研制出十分理想的高能高容量电池,其发展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③我们要对新能源电池的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该项技术的研制,促使其成长、壮大。 (2)①比亚迪始终将新能源汽车战略作为主要的战略方向,顺应了汽车革命的发展规律,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②比亚迪汽车打破常规,经过上万次试验和测试,成功研发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技术是电池,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比亚迪汽车能够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经过技术攻关,在电动汽车的发展中夺得先机,是目前全球续驶里程最长的纯电动车,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一切从实际出发等知识。 第(1)问可结合材料,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事物发展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对新事物的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新事物的发展等方面,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顺应了环保和前瞻性消费发展的新趋势,代表了汽车发展的未来。 【详解】(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知识,分析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性。 从材料可以看出,随着我国汽车消费理念逐渐成熟,环保和前瞻性消费逐步成为引领我国汽车消费的新趋势。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目前还有许多技术难题等待攻克,但新能源汽车代表了汽车的未来,前景光明。 可运用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知识,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新能源汽车作为新事物,其发展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对新能源电池的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该项技术的研制等方面,分析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性。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知识,分析比亚迪汽车公司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从材料可以看出,比亚迪始终将新能源汽车战略作为主要的战略方向,在技术研制上打破常规,经过上万次试验和测试,成功研发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技术是电池,在电动汽车的发展中夺得先机,是目前全球续驶里程最长的纯电动车。 可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知识,从比亚迪主动顺应汽车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等方面,分析比亚迪汽车公司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点睛】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物质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唯心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