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人教版专题14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件(47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人教版专题14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件(47张)

高考政治 专题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考点一 物质和运动 1.哲学的物质概念 (1)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①  人类社会     的产生、存在、发 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 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 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②  客观实在性     。 知识清单 < 基础知识 > 2. 哲学的运动概念 (1)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 第一 ,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 运动是物质 ③  固有的根本属性     和存在方式。第二 ,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 物质是运动的④     承担者     。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⑤  绝对的     ,静止 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⑥  相对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 止的统一。 比较 运动 静止 区别 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静止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状态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联系 ①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 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特别 提示 夸大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或不可知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全面认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 重点难点 > 例1  (2017天津六校联考,17)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推进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既离不开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也需要激发企业活力 和消费者潜力。这是因为   (  ) A.整体是平稳的,部分却是变化的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D.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质变 解题导引            解析  “稳”强调相对静止,“活”强调绝对运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既需要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也需要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 说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B正确切题。题干侧重于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而非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也非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排 除A、C、D。 答案     B 正确理解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关系 原因 理解 误区 物质离不开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运动离不开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 拓展延伸 > 考点二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①  物质世界     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 理基础看,意识是②  人脑     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③  客观存在 的主观映象。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活动具有④  目的性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 选择性和⑤  主动创造性     。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意识能够能动地⑥  认识     世界,意识能够能动 地⑦  改造     世界。 < 基础知识 > 全面认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辩证关系 方法论 物质决定意识: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 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 重点难点 > 星。这表明   (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 D.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例2  (2017江苏单科,25,2分)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科学家首次用实验 证实了“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科学家们设想,如果把“量子纠缠” 原理用于通信,将极大提高通信的安全保密程度。为此,我国积极开展 相关应用研究,并于2016年8月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通信卫 解题导引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科学家们根据“量子纠缠” 原理进行研究,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体现了人们可 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故选D;A和B强调 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材料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故不选;C表述 错误,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是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     D 正确理解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地(大到一个国 家,小到一个单位)的实际。就不同的国家、单位而言,事物是有差别的, 人们的主观认识要着眼于这些“不同”之处,从具有“不同”之处的实 际出发,主观才能准确地符合客观,即把一般性的理论、原则、政策与 各地区、各单位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这就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 (2)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时的实际(或者 叫变化了的实际)。就一个国家、单位而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 同的情况,只有从随时变化着的情况出发,主观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这 就是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 < 拓展延伸 > (3)总之,事物总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运动着的。因而,任何客观实际都是 当时当地的实际,是具体的历史的变化着的实际。主观认识符合当时当 地的实际,并能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主观正确地反映客观,这就 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考点三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1.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①  本质的     、必然 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②  人的意志     为转 移的。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③  人类社会     和人的思维,在其运 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 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 基础知识 >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就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④  客观规律     ,从客观存在的事物 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 们行动的依据。 (2)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⑤  物质决定意识     ,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规律的客观 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3)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一,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 动的依据;第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 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第三,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 同严谨踏实的⑥  科学态度     结合起来;第四,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 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⑦  客观条件     ,安于现状、因 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辩证关系 方法论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能创造规律和消灭规律,也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人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全面认识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 重点难点 > 例3  (2017课标Ⅰ,23,4分)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 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 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 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  )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 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题导引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创新意识不能作为实践的出发点,②说法错 误。人们的认识方法是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③说法错误。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体现了①;遵循规律体现了④。①④正 确切题,故选B。 答案     B 比较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 比较 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反作用 区别 内涵 又叫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人的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具有的作用,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想” 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表现 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的精神 状态。它包括“想”和“做” 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范围 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 联系 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意识能动作用的第二方面。意识的能动作 用、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 拓展延伸 > 考点四 实践和认识 1.实践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①  物质     活动。 (2)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②  能动性     ;实践具有 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③  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 真理性的④  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基础知识 > 辩证关系 方法论 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重视实践的作用,在实践中检验认识和发展认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重视认识的作用,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全面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 重点难点 > 例4  (2017北京文综,28,4分)太空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天舟一 号”上开展的太空干细胞实验,旨在更细致地揭示人体干细胞定向分化 为骨细胞的过程,该研究有助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医学科技的探 索不局限于地球表面,也能在太空中开展。这表明   (  ) A.人类意识来源于客观对象,它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 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主观性,但需要依赖于客观实践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发展能为认识深化提供新条件 D.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才能促成认识的发展 解题导引            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真理、物质和意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 观。A说的是意识的产生问题,与题意无关。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 性,B说法错误。促成认识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 法只是其中之一,D说法错误。C说法正确。 答案     C 正确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关系 正确理解 认识误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即人)对客体(即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把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把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等同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为实践服务 < 拓展延伸 > 考点五 真理和认识过程 1.真理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 观事物及其规律的①  正确     反映。 (2)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 观的。真理是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谬误是与客观对象不符合的认 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第二,真理面前②  人人平等     。 (3)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 客观、理论与实践的③  具体的历史的     统一。 (4)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④  条件和范围     ,如果超 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 基础知识 > 2.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 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 ⑤  永无止境     的过程。 (3)认识的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 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 ⑥  波浪式前进     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认识过程 原因 方法论 认识具有 反复性 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②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认识具有 无限性 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②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③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认识具有 上升性 ①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②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全面把握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 重点难点 > 例5  (2017课标Ⅲ,23,4分)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 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 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 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题导引            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过程。认识中“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 点地 …… 解决”是因为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人们对 一事物的认识不可能一蹴而就,①正确;之所以“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是因为认识具有无限性,④正确。②否认了世 界的可知性,不选。③否认了认识具有上升性,不选。故选B。 答案     B 全面认识和把握真理 < 拓展延伸 > 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特点 客观性 真理的内容具有客观性,检验真理的标准具有客观性 真理是绝对的,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条件性 真理是相对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具体性 真理是相对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对立 真理与谬误有着明确的界限,不容混淆 统一 ①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②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易错一 关于物质与意识的易错点 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分析]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不同于“客 观存在”, “客观实在”的东西一定是物质,“客观存在”的东西既可 能是物质,也可能是意识。 2.物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 [分析] 物质是从物质具体形态中概括出来的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物 质与物质具体形态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共      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易错清单 3. 生产力是客观的 , 生产关系是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因 而是主观的 [分析] 生产力是客观的,生产关系也是客观的经济关系,人们不能随意 选择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由生产力决定。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分析]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5.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形而上学,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 [分析]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 6.“承认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承认绝对运 动,否认相对静止”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分析] “承认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承认 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7.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分析]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其他动物也有大脑,但其他动物没有意 识。 8.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来源于人脑 [分析] 意识的产生离不开人脑,但意识不是来源于人脑,而是来源于客 观存在。人脑是意识的“加工厂”,但不是意识的“原材料”。 9.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主观的 [分析]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对客观存在 的反映。 10.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分析]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 11.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分析] 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但意识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 化。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 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新事物。 12.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分析] 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 作用,错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13.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分析] 意识离不开物质,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不依赖于意识,物质 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14.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分析]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的 说法是正确的。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 位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物质的决定作用不受意 识能动作用的制约,因此相互制约的说法不正确。 易错二 关于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易错点 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白天黑夜昼夜循环,水往低处流,地球围绕太阳运 转,都是自然规律 [分析] 上述现象不是规律,而是规律的表现形式。 2.万有引力定律是规律 [分析] 万有引力规律是客观规律,万有引力定律不是规律。万有引力 定律是对万有引力规律的反映,是主观的。规律是定律的内容,定律是 客观规律的主观映象。 3.规律是客观的,因而规律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分析]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能随意改变规 律,但规律会随着物质运动形式的改变而改变,其中内在的、本质的、 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 变化的,如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只要商品经济 存在,价值规律就起作用。但是,如果商品经济被产品经济所取代,价值 规律就会被其他经济规律所替代,即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 件的,把规律看作永远不变的,是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 4.人不能违背规律,但可以创造、制定、废除、改变、消灭规律 [分析] 人不能违背规律,也不能创造、制定、废除、改变、消灭规律, 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5. 规律是客观的 ,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因而 , 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 是无能为力的 [ 分析 ]  规律虽然是客观的 , 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 有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 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6.规律有好坏之分 [分析] 规律是客观的,其本身无好坏之分。但规律可能给人带来好的 结果,也可能给人带来坏的结果。人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就能取得积极的效果,违背规律,就会 受到规律的惩罚。 7. 思维规律不是客观的 , 是主观的 [ 分析 ]     思维规律的形式是主观的 , 内容是客观的。思维规律的客观性 表现在 : 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 , 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 认识活动 , 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人们自觉遵守思维规律进行思维 , 思 维规律就能促使人们获得正确认识;人们违背思维规律,在认识活动中 必然遭到失败。 8.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分析]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 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9.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 [分析] 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但主观能动性不能制约 客观规律。 易错三 关于实践和认识的易错点 1.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分析] 实践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的说法是正确的,实践是一种主观活 动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实践虽然受主观意识的指导,但实践的主体 ——人、实践的对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践的手段——生产工 具都是客观的,不能把实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割裂开来。 2.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因此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分析] 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 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盲目的实践是指没有 以正确认识为指导的实践。 3.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分析] 实践具有社会性是指,任何实践都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 的活动,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 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当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 性。 4.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分析]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5.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认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分析]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亲 自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注意区分认识 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 6.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可以作为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分析]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即使是科学理论也不 能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易错四 关于真理和认识过程的易错点 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因此,真理是客观的 [分析]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 主观的。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此,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 [分析] 真理是有条件的,是指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 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真理是具体的,是指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 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任何 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说法错误。 3.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分析] 认识的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注意反 复性和无限性的区别。 4.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分析]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 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 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