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北京A版政治大一轮复习检测: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民族精神 挖命题 【考情探究】 考点 考查内容 5年考情 考题示例 题型 考查方式 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 — —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2017北京文综,25,4分 选择题 以中国水墨画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与社会、中华民族精神等知识 2015北京文综,27,4分 选择题 以英雄家书为背景,考查民族精神等知识 2015北京文综,39,10分 非选择题 以“漫游北京”文化实践活动为背景,考查文化遗产、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创新等知识 分析解读 命题规律:从近5年高考来看,本专题命题较少,选择题难度较低。本专题单独命题时较少,一般与其他专题综合命题。例如:2017年北京文综第25题、2015年北京文综第39题。 备考指南:本专题是专题九和专题十的逻辑延伸,通过本专题可以更好地了解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深刻理解伟大的民族精神。试题可以把学生的文化实践活动、中华文化的特点展示、弘扬民族精神的活动等作为背景材料,考查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复习备考中,要系统掌握该专题知识。 【真题典例】 破考点 【考点集训】 考点一 灿烂的中华文化 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千里江山图》在北京展出。整个画作蕴涵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整幅图既符合皇家的审美情趣,又体现了青年画家严谨的生活态度,更将青年学子在王室衰微、国土沦丧、民不聊生的现实面前所产生的强烈爱国激情融入画作之中。据此回答下题。 1.《千里江山图》体现了( ) 图 《千里江山图》(局部) ①中华绘画艺术博大精深的特点 ②艺术作品对原型的摹写与创造 ③中华绘画艺术源远流长的特点 ④以改革创新为特征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在2018年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上,同学们又一次学习了“中华骄傲”——汉字。回答2—3题。 2.文字学家讲解“正”“直”(右图)两个字的甲骨文起源。“正”的下半部是“止”,指人的脚。“正”的上半部代表目标。如果脚冲着目标走,走的就是正路。“直”的下半部是“目”,上半部是直线,表示人的目光是直的。“正”“直”二字合起来,就是目不斜视,奔向目标!这启示同学们( ) A.德是做人之本,要端正目标,践履笃行 B.关注社会,就不至于在现实生活中迷失方向 C.人生之旅,应勇往直前,不该踏上曲折的路 D.夯实学识根基,就能在未来引领社会正气 答案 A 3.一位痴迷于汉字的西方人,介绍了他在过去的20年里,凭借一己之力,整理中国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将汉字字形数据化,创建汉字字源网的故事。他在网站的古汉字数据库中录入近10万字形,但也为此而耗尽家财。这位外国老人对汉字研究和传播的一片痴心,令人感动,也让我们深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华文明在世界上无与伦比,汉字就是证明 B.古汉字理应是中国人独自享有的瑰宝 C.淡出实际使用领域的生僻汉字缺乏文化意义 D.汉字不仅能承载文化,亦能联通不同国家民众的情感 答案 D 4.2016年迎来了进入21世纪以来最大最圆的“超级月亮”。天文学家眼里的月亮,不过是一个天然的地球卫星。在中国人心目中,月亮从来就不是一块石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诗人借月亮表达着不同的情感。这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流传至今,广为传播。由此可见(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古诗词是古人实践活动的产物 C.古诗词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D.古诗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答案 A 5.变,字形采用“攴”作边旁,采用“”作声旁,意为更改。其字形演变过程为下图: (1)汉字具有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阅读图文说明汉字独特之美。(2分) 随着信息化时代、智能时代的到来,青年一代对科技的依赖越发严重,有些人甚至成了“失写一族”。据国内某知名民意调查机构对北京、上海和广州等12个城市进行的“中国人书法”系列调查显示,91%的人都曾有过提笔忘字的尴尬经历,其中26.8%的人经常会提笔忘字。 为避免提笔忘字的尴尬,补救我们的“失写症”,我们该怎么做呢? (2)请运用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为治疗“失写症”开出你的“药方”。(6分) 答案 (1)汉字结构独特、寓理于形、含音于字、源远流长,展现了中华文化之美。(2分。从其他角度说明,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2)①提高对汉字文化的认识。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②提高对汉字书写重要性的认识。写好汉字,不仅能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能激发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③号召全社会共同重视汉字书写问题,尤其是通过教育这一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在学校教育中引导老师、学生和家长共同重视汉字书写的重要性。④规范书写汉字是每一个中华儿女起码的文化修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自身的汉字书写水平。(从以上任意3点开出“药方”,即可得6分,从其他角度阐述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考点二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6.“阅《史记》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读《诗经》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这意味着 (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根本动力 ②我们要在延续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中不断开拓前进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推动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展现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7.“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有84个字、37小节,奏唱需要46秒。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2017年10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正式施行。作为国家象征,国歌将同国旗、国徽一起,受专门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的施行( ) ①体现了法律要代表公民的意志,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②有利于维护国家尊严,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意识 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④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杜绝不尊重国歌的现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8.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上图)“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飘舞的丝带。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印鉴在形态上汲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对“冬梦”的正确解读是( ) ①它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准诠释 ②它以体现奥运精神为宗旨 ③它彰显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统一 ④它是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交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D 9.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小家”与“大国”同声相应,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传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以下名言诗句中能体现这种家国情怀的是( )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④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10.近年来,各地中学举行的成人礼,始于周代的冠(笄)之礼。对此,甲同学认为,成人礼应该回归古代已有的冠(笄)仪式,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乙同学认为,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只要在内容上让学生感受到成人的责任就好,复古式的冠(笄)仪式没有价值。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的合理性在于认识到传统礼仪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乙的不足之处在于忽视了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 ③成人礼仪式的演变是社会进步的突出表现和主要标志 ④中华传统礼仪文化需要因时而变,并注入时代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炼技法 【方法集训】 66年的等待,80秒钟的握手。2015年11月7日下午,两岸领导人的历史性会面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更成为全球媒体的头条,引发各界热评、点赞不断。回答下题。 1.《乡愁》作者余光中曾感言“50年的政治阻隔不了五千年文化的一脉相承”。这是因为( ) ①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 ②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B 2.《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汇编,它的“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尚书》记述内容的时间,上起原始社会尧的时期,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时期。这说明史书典籍( ) A.忠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史实 B.见证了中华文化一脉相传 C.是中华民族创造力的体现 D.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 答案 B 3.把“床前明月光”翻译成“Abed,I see a sliver light”,将月光和思乡之情暗喻为水,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翻译创作让西方人也体会到了中国唐诗的精妙。同时,许先生把雨果、司汤达等西方作家的著作翻译成中文,让中国读者感受到欧洲社会的风貌,影响了一批中国作家的创作。上述事例说明( ) ①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②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有相通性 ③翻译创作将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华文化发展和进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4.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焕发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说明( )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中华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C.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D.民族精神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答案 C 过专题 【五年高考】 考点一 灿烂的中华文化 A组 自主命题·北京卷题组 1.(2012北京文综,26,4分,0.27)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 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此举有助于( ) A.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 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的传播 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 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答案 C 2.[2013北京文综,41(3),7分,0.52]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7分) 答案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3.(2017天津文综,7,4分)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B 4.(2017江苏单科,19,2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答案 A 5.(2016天津文综,10,4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A 6.(2015福建文综,30,4分)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 答案 B 7.(2014天津文综,10,4分)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C组 教师专用题组 8.(2015广东文综,31,4分)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喜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凉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 ) 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的特性 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 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 D.洗浴文化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答案 C 9.[2018江苏单科,34(1),6分]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灯笼、贴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不过,《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多的还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依然任重道远。 结合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6分) 答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传播;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具有持久性。 10.[2015江苏单科,37(1),6分]材料一 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联合举办的“汉语盘点2014”活动中,“法”字荣膺中国年度汉字,反映出全社会对法治建设的高度关注。 材料二 汉字发展总是在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去寻求简繁适度的造型。 汉字的构形往往具有可解释性,即有理据。从理据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复杂,理据保留程度就越高。“法”字古代写作“灋”。“灋”从“廌”(zhì),“廌”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生性正直,有着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赋予了“法”正直而无偏颇的价值;“灋”从“水”,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去”即“弃”“逐”的意思,延伸出惩罚、惩恶扬善的意义。 汉字历经千古演变,其形体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向简。从书写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简单,记忆、书写速度就越快。为此“灋”字后来被人们简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法”字字形,“廌”字被简省掉,但其中表明平之若水、惩恶扬善的“水”“去”,至今仍是“法”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题: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处理好汉字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关系的意义。(6分) 答案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保持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11.[2014广东文综,37(3),1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粤港澳地相近、人相亲、语相通,共同秉承中华文化。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三地文化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当前,三地交往更加深入密切,加强文化合作意义重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在文化合作上应该持有的合理态度。(10分) 答案 ①坚持文化平等的原则,相互尊重和包容文化上的差异和个性;②积极开辟文化交流的途径,促进文化的相互借鉴、创新和融合;③继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共同弘扬中华文化;④树立文化自信,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念。 12.[2014山东文综,42(2),8分]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国》。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调》,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海上梦明月》,……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特别是《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 据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8分) 答案 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考点二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A组 自主命题·北京卷题组 1.(2015北京文综,27,4分,0.93)“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打开尘封的英雄家书,依然能读到民族的硝烟和苦难,读到英雄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读到英雄慷慨殉国的悲壮和毅然。英雄家书( ) 图 赵一曼烈士家书 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 ④根源于多元的大众文化,反映了人们的文化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2.(2015北京文综,39,10分,0.55)“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这里是北京。”北京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行走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亲近文化遗产,探访名人故居,走入创新基地……我们会获得丰富的文化体验。 某校开展“漫游北京”文化实践活动,围绕“灿烂文明”“红色记忆”“魅力创新”三大主题向同学们征集活动意向。请完成下表。 文化实践活动 主题: (从“灿烂文明”“红色记忆”“魅力创新”中任选其一) 地点: (地点应与主题相符,可从以下地点中选择其一,也可另选其他) 备选地点:国家博物馆、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长城、京西古道、焦庄户地道战遗址、鲁迅故居、中国科学技术馆、青龙桥人字铁路、798艺术区。 推荐词:(结合个人体验和《文化生活》知识,阐述推荐地点的文化价值,100字左右) 答案 (10分) 所选地点与主题相符,能将个人生活中的文化体验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价值,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情景理交融。 知识角度:中华历史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弘扬与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创新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文化的繁荣等。 等级 等级描述 能将个人生活中的文化体验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 第一等级 准确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所选地点的文化价值,情景理交融。 第二等级 能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个人文化体验,较为准确地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所选地点的文化价值,但不够具体充分。 第三等级 应答与试题无关;重复试题内容;没有应答。 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3.(2017天津文综,8,4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下列表述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 A.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B.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创新 C.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精神 D.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文艺繁荣 答案 A 4.(2015安徽文综,7,4分)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 ) A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 自强不息 B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爱好和平 C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勤劳勇敢 D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 团结统一 答案 A 5.[2016课标Ⅰ,39(2),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郅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0分) 答案 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言行。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众懂得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 C组 教师专用题组 6.(2014广东文综,30,4分)按照起草草案、审议等法定程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于2014年2月27日通过表决,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此决定的性质和目的分别是( ) ①人大常委会立法权的体现 ②人大常委会决定权的体现 ③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 ④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7.[2017天津文综,14(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十三届全运会将于2017年8月在天津召开。体现全民参与、倡导全民运动、推动全民健康是本届全运会的鲜明特色,必将对我市全民健身运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发展国家体育事业,存在“优先发展竞技体育”和“优先发展全民健身运动”两种不同观点。 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列出3点理由)。(6分) 答案 (6分) 答案示例一 优先发展竞技体育 理由:①为国争光,实现人生价值; ②振奋民族精神; ③提升国家软实力(综合国力)或提升国际地位(影响力); ④带动相关产业和地区发展。 答案示例二 优先发展全民健身运动 理由:①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③转变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④带动相关产业和地区发展。 (如果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8.[2015课标Ⅱ,39(2),10分,0.405]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0分) 答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3分)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2分)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2分)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3分) 【三年模拟】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1.(2019届北京通州顺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15)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而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有专家评价说,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由此可见( ) 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④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2.(2018北京朝阳期末,6)甲骨文是中国现存的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文字。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中华文明才发展至今而没有中断。这说明( ) A.甲骨文成为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B.甲骨文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集中展示 C.从甲骨文开始的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D.甲骨文体现出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答案 C “你来自泥土,头微微扬起,仿佛仰望天空……人头壶,红陶材质,仰韶文化,制作于6000至6500年前……”这就是央视推出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人头壶——最初的凝望》。回答下题。 3.(2018北京西城一模,25)这部纪录片没有渲染、猎奇和神秘的曲折表述,也避免了高冷的学术性叙事,在每集5分钟的讲述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观众交流,让文物“诉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传奇。“5分钟、微记录”的表达形式顺应了短、平、快视频时代的潮流,迅速引起中国观众的共鸣。该纪录片( ) A.借助大众传媒来诠释中华传统文化,创新了文化传播的途径 B.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能增添中国观众的文化自信 C.诉说了原始艺术背后的历史文化,使文物成为文化创新的动力 D.以短小精悍、有内涵的方式讲述国宝,是中华文化四海传播的见证 答案 B 近日,一档大型文化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的播出,让摆在博物馆里的珍宝“活了过来”。回答下题。 4.(2018北京顺义一模,24)一句“让国宝活起来”,是《国家宝藏》的初衷,也是它的行动及收获。它让古典文化不仅“活”了起来,还“潮”了起来,更“燃”了起来。这类节目的文化价值在于( ) ①提升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文化自信 ③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深入挖掘市场需求 ④融入流行元素才能展现民族历史文化成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5.(2018北京怀柔零模,24)文物修复( ) 西周三足鼎 西周三足鼎 (修复前) (修复后) ①能够恢复文物原有的经济价值,并使其增值 ②可以延续中华文化血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有助于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 ④“修旧如新”,要摒弃原有的创作风格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6.(2018北京人大附中2月模拟,13)《见字如面》是由实力文化、黑龙江卫视联合出品, 腾讯视频网络独播、首播的一档文化节目,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袒露的是流淌至今的那条中国人的精神脉络。在2017年12月5日《见字如面2》第五期节目“热血”篇中,著名演员吴刚首次登上《见字如面》讲台,与老戏骨赵立新朗读林觉民的《与妻书》等三封英烈家书,一起把热血点燃,共同演绎先烈们舍生取义、救亡图存、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让深入骨子里的热血看哭观众。英烈家书 ( ) 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 ④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的文化需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7.(2017北京东城一模,26)2017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感受诗词之趣。此节目不仅摘得收视率桂冠,也在全国掀起一股学习背诵古诗词的热潮,其原因在于( ) ①优秀文化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②中华韵味民族认同,雅俗共赏 ③声像合一新颖创新,引人入胜 ④吟诗赏诗全民动员,古诗新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8.(2017北京大兴一模,24)教育部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1931至1937这六年间,中国军民发起的东北抗联、一二八抗战、长城抗战等局部战争为抵抗日本侵略作出了巨大牺牲,这段历史不应忘记。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既是普及历史,更是对先烈的缅怀和纪念。此次修改有利于( ) ①促使民族精神成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③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激发起人们的爱国情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9.(2017北京顺义一模,17)“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战胜千难万险,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是载入人类史册的一座丰碑,是一幅中国革命的壮丽画卷。在今年,社会各界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纪念活动,以此铭记红军的丰功伟绩,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 ) ①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②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认同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集中展示民族文化,发挥巨大的物质力量的指引作用 ④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10.(2017北京昌平二模,24) 上面漫画是“漫画风俗——我的老北京”中的四幅,它们真实记录了北京的习俗风貌和已经消失的生活场景,并成为人们追忆老北京的精神寄托。这些漫画( ) ①体现了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老北京文化 ②说明了习俗风貌是老北京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体现文化传承通过生动幽默的方式焕发生机 ④表明北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奏响主旋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11.(2017北京昌平期末,4)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发扬了不畏强敌、顽强拼搏、团结奋斗、永不言弃的精神,赢得奥运女排冠军,重回世界之巅。“女排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历史的沧桑中不断发展、丰富,并一代代传承的。“女排精神”( )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特定时期的具体表现 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了时代内涵 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载体 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21分) 12.(2019届北京通州顺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29)2018年的春节,全景展示了一个充满年俗味、科技感和国际范的新年。除夕之夜,春晚舞台上中外群星共唱《我爱你中国》,多国领导人发来贺电祝福中国。“欢乐春节”活动遍及140个国家和地区,受众近30亿人;全球2300余座城市数以亿计的人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参与具有中国特色的“集福送红包”等春节活动。在世界很多地方,春节正成为本土化节日。 从丝绸路驼队到“一带一路”,从太平洋到大西洋,从非洲到欧洲,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机会和信心。承载着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又反映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华文化,跨越时空,推动世界各国利相融、民相亲、心相通,为人类文明再添华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如此自信地走向世界。(12分) 答案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中国经济、政治实力的增强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4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和时代性,契合了世界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4分)我国借助文化节庆活动和现代科技,拓宽传播渠道,增强传播能力,提高了文化的国际影响力。(4分) 13.[2018北京朝阳二模,40(3)]“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人们之所以爱桥、颂桥,离不开对桥的功能的认识。 桥具有实用功能:桥是路的延伸,给人们带来交通的便利。没有桥,往来就不够畅通。桥具有艺术功能:桥能融入环境、美化环境,一座著名的桥梁就是一个地方亮丽的风景线。桥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杭州西湖的断桥、西安的灞桥、扬州瘦西湖的“二十四桥”等背后都有着感人的故事。 “桥”还有着丰富的内涵:贸易,是畅通经济的桥;外交,是沟通政治的桥;交流,是融通文化的桥;对话,是打通心灵的桥。在国与国的关系中,造桥架桥多艰险,保桥护桥费思量,毁桥容易修桥难。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架设和保护联通不同文明之间的“桥”。(9分) 答案 ①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繁荣。②充分利用现有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传播与交流。③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互相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增强文化认同和理解。(9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