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作业:必修3第三单元 限时检测
第三单元 限时检测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题号 难易度 我们的 中华文化 1、2、3、4、5、6、7、8、9、10、11、13、14、21、22、26、27、28 易、中、难、中、易、中、中、中、易、难、中、中、易、中、中、中、难、难 我们的 民族精神 12、15、16、17、18、19、20、23、24、25、27、29 中、中、易、中、中、难、中、中、中、中、难、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敦煌文化是中国和世界上的文化经典。近期,以智慧旅游为核心的智慧敦煌建设正式启动,它依托飞天云计算中心,在信息化基础设施、游客服务、政府治理等方面进行全新布局,更好地向全世界展示敦煌文化。智慧敦煌建设活动( ) ①丰富了敦煌这一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②更好地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③体现了科学技术是推动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为敦煌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根本的解决方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C 用信息化手段建设智慧敦煌,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但没有丰富其内涵,也没有提供根本的解决方案,舍去①④。敦煌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智慧敦煌建设活动更好地向世界展示敦煌文化,有利于更好地展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正确。智慧敦煌建设依托飞天云计算中心,实现了信息化的全新布局,让敦煌文化呈现在世界面前,表明科技在文化保护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③正确。 2.2018年1月15日,新编姚剧历史剧《王阳明》在北京上演。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有360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姚剧属吴语系滩簧类地方剧种,产生于浙江余姚,至今已有250多年历史。新编姚剧《王阳明》把王阳明重视民生的思想融进了戏剧情节,通过场景演绎抓住了观众心理,观众好评如潮。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征 ②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要尊重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地位 ④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中国戏曲剧种有360多种,姚剧至今已有250多年历史,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①入选;新编姚剧《王阳明》把王阳明重视民生的思想融进了戏剧情节,通过场景演绎抓住了观众心理,观众好评如潮,说明要尊重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地位,③入选;材料不涉及立足于社会实践进行文化创新,也不涉及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②④排除。 3.以秦文化为主题的情境体验剧《梦回大秦》以浸入式的戏剧表演形式,带领大家穿越历史,触摸大秦。走进《梦回大秦》的实景剧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秦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观众的好评。《梦回大秦》受到观众的好评,是因为( ) ①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激发了人们的文化自信 ②喜闻乐见的呈现形式贴近了观众的文化需求 ③通过大众传媒扩大了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效果 ④通过文化的创新激发了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 本题以中华文化的必备知识考查关键能力,渗透科学精神。用情境体验剧的形式,展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该剧之所以赢得观众好评,是由于该剧贴近群众需求,激发文化自信,①②正确。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推动了文化创新,故排除④。情境体验剧形式赢得观众,使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取得良好效果,不是扩大,排除③。 4.“齐之水道躁而复,故其民贫粗而好勇;楚之水淖弱而清,故其民轻果而贼;宋之水轻功而清,故其民闲易而好正。”上述文字( ) ①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②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④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影响面面观、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文字的大意是:试看齐国的水迫急而流盛,所以齐国人就贪婪,粗暴而好勇。楚国的水柔弱而清白,所以楚国人就轻捷、果断而敢为。宋国的水轻而清明,所以宋国人就淳朴平易喜欢公正。这说明,受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呈现区域性特征,同时也对人产生影响,故选②③;①不符合题意;④材料未体现。 5.西城区陶然亭地区是京城重要的建党纪念地,革命遗址众多,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都在此留下过影响深远的革命足迹。某中学启动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在陶然亭公园慈悲庵各个展室向观众义务讲解革命史迹,并提供助老助残、文明引导志愿服务。中学生参加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 ①能帮助观众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历程 ②向他人传播着革命思想,同时又实现着自我教育 ③显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 ④创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A 中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式之一,不是创造新形式,故舍去④。①②是中学生开展向观众义务讲解革命史迹,并提供助老助残、文明引导志愿服务活动的文化意义。③与弘扬革命文化的题旨不符。 6.茶,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茶事的逐渐兴旺不仅带来了商事的繁荣,还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从古至今,以茶为食、以茶会友、以茶示礼不仅是普通百姓、文人墨客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还是中国与国际社会友好交往的重要载体。材料说明( ) ①文化是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②中华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有机统一 ③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D 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①说法错误;②与题意不符;茶兴起至今,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说明了③;茶事的逐渐兴旺带来了商事的繁荣、以茶为食……友好交往的重要载体,体现了④。 7.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方言迥异,有“十里不同音”之说。但借助统一的文字,“语不同音”的中国人照样可以进行交流。千百年来,“书同文”与“语不同音”一直相安无事地并存。这种现象表明( ) ①语言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不是统一的 ②中国的区域文化具有多样性 ③区域文化包含了中华文化的共性 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C 语言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做到统一,①观点错误,不选;各地方言迥异说明了区域文化的多样性,②正确;“书同文”与“语不同音”一直相安无事地并存说明了区域文化的共性,③正确;④与题意 无关。 8.中医药学在理论层面强调“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体现了中华文化道法自然的哲学智慧;提倡“三因制宜”“辨证论治”,体现了中华民族因时而变、立象尽意的特有思维方式;倡导“大医精诚”“仁心仁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生命至重、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由此可见( ) ①中医药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②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 ④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中医药学体现了中华文化道法自然的哲学智慧,因此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①正确;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不选;中医药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文精神等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③应选;④与题意不符。 9.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增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考核内容,完善考核目标、调整考试内容等。在高考中增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考核内容,是因为( ) 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②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③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出国门,成为普适性强的世界性文化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 ①观点正确,可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理由;对自己的民族文化要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②应选;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也有共性,但不具有普适性,③不选;④指明了中华文化的特点,但不符合题意,不选。 10.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走向多远的未来。如果说现实是结果,历史就是条件。准确书写历史、正确认识历史,正是为了确立前行的方向、标定进步的坐标,更好地走向未来。该观点( ) ①启示我们要重视从史书典籍中汲取营养 ②强调不能割断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③强调要重视发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④说明正确历史观决定着社会文明发展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走向多远的未来”是材料的中心思想,它强调要正确对待历史文化,以史为鉴,把握未来。史书典籍是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的载体,故①③当选;材料讲的是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是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②与题意不符;④夸大了历史观的作用。 11.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千里江山图》在北京展出。整个画作蕴含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整幅图既符合皇家的审美情趣,又体现了青年画家严谨的生活态度,更将青年学子在王室衰微、国土沦丧、民不聊生的现实面前所产生的强烈爱国激情融入画作之中。《千里江山图》体现了( ) ①中华绘画艺术博大精深的特点 ②艺术作品对原型的摹写与创造 ③中华绘画艺术源远流长的特点 ④以改革创新为特征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A 江南山水图内容厚重,既体现皇家的审美情趣,又展现青年学子强烈的爱国情感,①②符合题意。题中展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舍去④。材料没有体现③。 12.电视剧版《红高粱》塑造出一群争取“人的解放”、个性鲜明的人物,也蕴含了高密县的高粱情结和酒文化。作者莫言认为“九儿(女主人公)为保护抗日义勇军撤离,点燃酒坛与日本兵同归于尽的爆炸场面虽不科学,但符合艺术和审美”。该剧走红的原因是( ) ①渲染独立精神,彰显爱国情怀 ②挖掘文化潜力,繁荣文化市场 ③依托大众传媒,侧重艺术要求 ④关注自由人性,符合观众心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B 本题以文化发展、民族精神的必备知识考查关键能力,渗透科学精神。《红高粱》塑造出一群争取“人的解放”、个性鲜明的人物,表明该剧关注自由人性,符合观众心理,④符合题意。为保护抗日义勇军撤离,点燃酒坛与日本兵同归于尽,渲染独立精神,彰显爱国情怀,①符合题意。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应该挖掘优秀文化的潜力,繁荣文化市场,②错误。③表述与题意无关。 13.兴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是故宫与香港的一次相遇。故宫将继续每年在香港举办专题文物展览;在文物保护、藏品管理等领域,交流专业知识及经验;通过教育及推广活动,包括为青少年提供交流和实习,以加强大众对历史、文艺和艺术的认识。香港故宫博物馆的兴建( )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使外域文化传入中国 ②有利于传承华夏文明,唤起民族共识和自豪感 ③基于香港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表明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C 本题以中华文化传播的必备知识考查分析、归纳问题能力,渗透科学精神。香港故宫博物馆的兴建对于传承中华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唤起民族共识和自豪感,②③符合题意;香港故宫博物馆的兴建是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不涉及外域文化,①不符合题意;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④表述错误。 14.央视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让明星担当“国宝守护人”,以小剧场形式讲述文物的前世今生,有着向国宝鞠躬、向匠人礼敬的谦卑姿态,有着贯通古今、求索国魂的虔敬气场,让博物馆里的文物真正“活”起来。该节目成功的原因在于( ) ①实现了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②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时而变,不断赋予时代新内涵 ③发展文化事业,满足人们的基本文化需求 ④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B 本题以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备知识,渗透科学精神。结合材料可知,《国家宝藏》节目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得益于节目制作组选用了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小剧场等新颖的形式来展示博物馆里所珍藏的各种国宝的前世今生,不断挖掘国宝背后的故事,故①④符合题意。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基本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故②表述错误,不选;“发展文化事业,满足人们的基本文化需求”并非《国家宝藏》取得成功的原因,这是该节目成功所带来的积极意义(结果),故③不选。 15.“让孩子健康成长,让世界感受到友善和微笑,走到哪里都遵守规则,把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传下去……我做的,你也能做!”这是题为《今天,我们这样爱国》的公益广告的解说词。这则广告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 ) ①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②必须要在法治的轨道上合理有序表达爱国热情 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有具体丰富的内涵 ④每个人都能通过点滴行动表达朴素的爱国情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D “让孩子健康成长,让世界感受到友善和微笑,走到哪里都遵守规则……”这些都是爱国的表现,这则广告告诉我们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有具体丰富的内涵,③正确;“我做的,你也能做”,这体现了每个人都能通过点滴行动表达朴素的爱国情怀,④正确。①②没有反映题干材料蕴含的信息。 16.中华民族精神产生于先秦时期,到汉代基本确立,此后不断发展。《史记》正好是先秦至汉武帝时代中国历史最为丰富的载体。《史记》所记的屈原爱祖国、宁死不屈,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奋不顾身维护国家尊严,霍去病为国家忘自家、克己奉公,卜式输财助边、济国家之困,李广反击匈奴、保家卫国等,这些都( ) A.积淀在中国长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B.成为能脱离社会的一种抽象存在,铸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C.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财富,需要在新时代续写新的篇章 D.体现了忧患爱国的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应大力弘扬 解析:D 本题以中华民族精神的必备知识考查关键能力,渗透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材料中《史记》所记体现了爱国主义这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D正确;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B错误;爱国主义属于精神财富,C错误;A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17.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沉的自信。在5 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表明( ) ①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 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渗透在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③弘扬民族精神,就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 ④文化自信就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优越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③错误;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文化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④错误;①②是强调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符合题意。 1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时刻牢记尊崇和缅怀英烈,才能( ) ①传承英烈精神,增强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 ②还原历史真相,理清英雄事迹的来龙去脉 ③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历史责任感 ④发扬时代精神,在改革创新的基础上继承传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本题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备知识,渗透科学精神与政治认同。时刻牢记尊崇和缅怀英烈,才能传承英烈精神,发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历史责任感,故选①③。②与缅怀先烈,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这一主旨不符。题干强调民族精神,没有说明时代精神,且“在改革创新的基础上继承传统”说法错误,排除④。 1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一红船精神。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是因为它( ) ①是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 ②仍然是党引领中国人民迈向小康的强大精神动力 ③能够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不能得逞 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A 本题考查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红船精神作为民族精神,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个人成长的精神力量,①②正确;③说法绝对,排除;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红船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排除④。 20.201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正式施行。该法规定了国歌标准曲谱的审定、发布和使用,明确了对侮辱国歌等行为的处罚,同时要求加强国歌宣传教育,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唱国歌、爱国歌。这表明( ) ①捍卫国歌应有的严肃性和神圣性是每个公民的政治权利 ②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有利于提升公民国家观念,增强政治认同 ③国歌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国歌立法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 ④为表达爱国情感,公民和组织在任何场合都可以奏唱国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C 本题考查爱国主义。捍卫国歌的严肃性属于公民的义务,排除①;奏唱国歌有具体的要求,排除④;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可以引导人们树立国家观念,故②正确;国歌立法可以培育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故③正确。 21.苏绣发源于苏州吴县一带,至今已有2 000余年的历史。刺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淋漓尽致,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之称。苏绣集苏州文化之大成,没有织造就不会有苏绣;没有秀美山水的孕育,也就不会成就今日的苏绣。这表明( ) ①苏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脉相承 ②苏州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苏绣文化的独特性 ③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是苏绣文化发展的源泉 ④苏绣文化发展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结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地理环境不决定文化,排除②;苏绣的发展是自身实践探索的结果,没有涉及文化的交流,排除④;通过苏绣2 000余年的历史,可见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故①正确;没有织造就不会有苏绣,可见人民群众的作用,故③正确。 22.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一经播出就广受好评,其追求就是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法让“国宝”文物“活”起来,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让“国宝”文物“活”起来是因为“国宝”文物( ) ①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基因,是中华文明的载体 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能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③是展现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因大众传媒独特的文化传递的功能而具有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A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排除③;文物具有价值关键在于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传播手段对文化的价值不具有决定作用,排除④;文物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故①正确;中国的国宝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故②正确。 23.2017年10月27日,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空间科学奖章”。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载人航天精神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这告诉我们( ) ①民族精神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物质保障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 本题考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①表述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保障,③表述错误;②④正确切题。 24.由中宣部组织编辑的《重读抗战家书》收录了吉鸿昌、赵一曼等32位抗战英烈的珍贵家书。本书使人们在了解波澜壮阔的抗战史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抗战英烈们的浩然之气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为教育民众、增强理想信念提供了最生动和最有说服力的教材。可见,抗战家书( ) ①包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和动力 ②为抗战精神提供了物质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包含着丰润社会的道德,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宝贵资源 ④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能砥砺人们追逐民族复兴之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D 本题考查爱国主义。抗战家书包含着丰润社会的道德,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宝贵资源,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能砥砺人们追逐民族复兴之梦,故③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是民族文化,排除;②说法错误,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的重要见证,排除。 25.9月30日,每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的日子:烈士纪念日!在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岁月里,一批又一批英烈挺身而出,他们用热血铸就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节,构成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坐标! 这个坐标( ) ①是英雄们与生俱来并被广为传颂的特质 ②能成为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传递着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精神特质 ④能展现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 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作用。精神坐标体现的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它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也能展现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这个坐标并不是英雄们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实践中形成的,①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它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③说法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福建厦门举行,主题是:“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9月5日 ,在厦门举行金砖五国峰会。金砖合作已经步入第二个“黄金十年”。中国在金砖国家的合作中,始终坚持凡事大家商量着来,保持开放、透明,追求互利、共赢,不针对第三方,也不与任何人对抗原则。此次金砖峰会,中国提出“金砖+”合作模式,打造开放多元的发展伙伴网络,让更多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团结合作、互利共赢的事业中来,尽显中华之大气与开放。此次金砖峰会中,中国创造性地举办了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提到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愿景,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高度契合、相互对接,是开放包容理念的延续。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特点”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在此次峰会上展现“开放包容”理念的。(12分) 解析:设问如果审读不仔细,就会答不全。本题强调运用“中华文化特点”的相关知识,而不是只运用中华文化特点的知识,因此除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之外,还要注意延伸思考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或者多样性与世界文化的共性的特点,作答时要做到知识与材料的 对接。 答案:(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厦门峰会上,中国既展示了大国风范,打开开放之门欢迎各国的到来,又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在继承“金砖十年”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了“金砖+”理念。 (2)中华文化有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中国坚持开放、包容,打造多元的发展伙伴网络,又与联合国理念对接,表明中国能与其他文化和睦相处,又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文化。 (3)中华文化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中国在与金砖国家的合作中,坚持一律平等、百花齐放,推动各国共同发展。(每点4分,共12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年来,中国城市在迅猛发展的同时,资源和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空气污染、交通拥堵、买房难、上学难等“城市病”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 2015年12月20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设和谐宜居城市,让城市规划更科学、更绿色、更有前瞻性。城镇化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要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 一座城市,应该有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 (1)城如人,贵有品。城市精神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灵魂,没有精神的城市无异于一片废墟。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延续历史文脉、留住文化“基因”对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8分) (2)建设和谐宜居城市,还需要形成博文约礼的文化氛围、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就这一话题向城市管理者提出两条建议。(4分) 解析:第(1)问考查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立足中华文化角度:延续历史文脉,凸显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保留历史文化,可以增强城市文化底蕴,奠定文化根基。立足民族精神角度:延续历史文脉有利于提炼城市精神,为城市发展提供精神动力。第(2)问考查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首先要通过文化建设,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其次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城市的文明水平。 答案:(1)①各具特色、历史悠久的城市优秀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具体表现。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留住文化“基因”,有利于显示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蕴,树立城市形象,增强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巩固城市现代化的文化根基。(4分)②城市精神深深植根于城市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留住文化“基因”,有利于打造城市精神,提高城市居民综合素质,提高城市竞争力,为城市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4分) (2)①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事业,保障群众文化权益。②支持和引导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条2分,两条即可) 28.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物,是一个记载民族血脉的基因密码。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选取27件国宝重器,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语言,用时尚现代的方式激活深沉古老的历史,致力于“让国宝活起来”,不仅使观众真切地认识到每一件文物背后包含的政治的、文化的、艺术的内涵,更让人深信国之重器就是先人信仰所依,皇家匠艺就是国人骄傲所系。 材料二 为了让文物更好地活起来、传下去,2017年2月,国家文物局印发《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未来几年的文物事业发展确定了目标。“十三五”时期,国家文物局将推动文物保护实现“两个转变”:由注重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由注重文物本体保护向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转变。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确保文物安全。 (1)“让国宝活起来”,激活的是历史,激荡的是国魂。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分析。(9分) (2)推动文物保护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参与,请你就“社会力量如何参与文物保护”提出两条建议。(6分) 解析:第(1)问,考查中华文化。通过文物激活历史,激荡国魂,可见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让“国宝活起来”,凸显了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通过文物的传承与保护,可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第(2)问,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可以通过主题教育活动或者文物展览,激发人们的民族情感,增强文物保护的责任心。 答案:(1)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透过文物,我们可以解开民族血脉的基因密码,了解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内核。(3分)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让国宝活起来”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3分)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国宝活起来”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3分) (2)如:发挥社区的宣传教育功能,提高民众文物保护意识。社会组织开展保护文物的公益活动。(言之有理即可,建议中必须出现“文物”“社会”等词,每条3分,共6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崇尚读书、诗书继世之风绵延数千年。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从微观层面说,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提升内涵的重要方式;从宏观角度看,阅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传递、文明传承、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数字信息时代给人们阅读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比纸质阅读,数字化阅读一方面极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阅读;另一方面,它又客观上造成了人们碎片化、快餐式的浅阅读习惯,让阅读变得随意化,削弱了阅读的严肃性。基于此,纸质阅读需要借助数字化阅读来提升阅读的效率和便利性,同时数字化阅读也需要用纸质阅读来补足阅读的深度和整体性。正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每个人有自己的阅读需要,只要能够满足知识获得的需要,以何种形式阅读并不是主要问题。数据显示,纸质书和电子书相互促进效应明显,2017年上线的纸电同步图书销量是同期非纸电同步图书的三倍多,可见人们对于阅读的需要并不会因为形式的不同而转变,反而会因 为丰富的阅读方式带来更有乐趣的阅读体验,从而带动阅读欲望的 提升。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倡导全民阅读的意义。 (8分) (2)请就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给学校提两条建议。(3分) 解析:第(1)问要求分析全民阅读的意义,从阅读的内容看有利于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等,从阅读的主体看有利于发挥文化对人的积极影响,从社会角度看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等。第(2)问只要是向学校提出有利于提高阅读水平的合理化建议即可。 答案:(1)①丰富国民精神世界,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③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④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每条2分,总分8分) (2)示例:①设立学校阅读日,建设班级读书角。②开设阅读课,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③组织读书主题竞赛活动等。(每条2分,总分不超过3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