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黑龙江省绥棱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性考试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黑龙江省绥棱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性考试试题

黑龙江省绥棱一中2019-2020学年 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性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19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国——俄罗斯建交70周年纪念币,该纪念币图案精选两国代表性建筑,通过精湛、精美的设计庆祝两国关系走过极不平凡的历程。由此可见:‎ ‎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反映 ‎ ‎②精神产品凝结在文化载体之中 ‎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 ‎④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2.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是基于 ‎①人的文化素养可以通过后天教育逐步培养    ‎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④文化能够促进贫困群众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2019年伊始,很多人的朋友圈被一个5分钟短片《啥是佩奇》刷屏了,一个深山中什么都不懂的老爷子,为了满足孙子的愿望,开启了一段艰难的“寻找佩奇”之路,最后竟做出了一只动画片上的“小猪佩奇”。这款短视频烘托了春节氛围,具有感染力故事狠很地戳中泪点。材料说明 ‎①“小猪佩奇”作为文化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透过老爷子的行为,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孝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③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4.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兴应用场景,短视频正在构成独特的网络景观。无处不在的传播场景、持续增长的用户规模、超乎想象的惊人流,彰显着短视频旺盛的生命力。短视频的急剧生长 ‎①因其短小便捷的传播形态,适应了信息消费场景的碎片化 ‎②因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文化传播的途径 ‎③标志着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④日益显示出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上的强大功能 A.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5.从2019年10月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故事里的中国》的文化节目。节目通过“戏剧+影视+综艺”的综合表达方式,演典片段、访谈主创人物、再现真实故事背后的情感力,并邀请文化学者、专家以及同时代的亲历者为特别观众,用新方式新创意新思路来讲述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学者文化修养高、艺术造诣深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了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④借助戏剧的表演方式,运用科技手段丰富视听,提高文化企业的经济效益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6.筷子一头圆、一头方,代表了天和地,使用筷子两根配合,与中国人太极和阴阳的理念相符。久居海外的华人只要一拿起筷子,内心便升腾起一种思乡之情。在世界各大中餐馆,千千万万海外中餐从业者耐心地教外国人使用筷子,讲述中国人使用筷子的益处、禁忌和风俗。在海外,筷子逐渐成为了 ‎①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载体       ‎ ‎②维系中华人民情感的媒介 ‎③中华餐饮文化的重要标志      ‎ ‎④促进文化消费的重要手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为新时代文化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启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需要:‎ ‎①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②理解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 ‎③坚守艺术理想与职业操守,努力创作优秀作品引导人们求真、向善、尚美 ‎④在汲取优秀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201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20年澳门文化发展更有为,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澳门凭借“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中西文化长期交会交流的历史优势,利用澳门对外联系广泛的有利条件,讲好当代中国故事。澳门多元文化共存:‎ ‎①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 ‎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传播,增强其国际影响力 ‎③可以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文明互鉴 ‎ ‎④有利于推进人类文明演进的研究,繁荣世界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国产动漫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全国上映后,实现口碑票房双丰收,该片在尊重传统哪吒故事的人物关系、核心意象的基础上开拓创新,运用数字视效技术,实现中国美学风格新的艺术表达,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在于 ‎①尊重文化的多元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 ‎②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③先继承中华优秀文化,再去发展       ‎ ‎④推陈出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1.《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如下图),从中国传统的宫灯造型提取灵感,采用八边形设计,秉持奥运精神,寓意“欢迎八方来客,共贺冬奥盛会”。‎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A.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感          ‎ B.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立足传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 D.尊重差异才能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12.近年来,经典诗歌渐回公众视野,它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经典诗歌之所以引起无数人的精神共鸣,是因为它 ‎①弘扬民族精神,引领了世界各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②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影响人的价值选择和精神追求 ‎③引起人们精神共鸣,决定人们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④以其特有的感召力和感染力,丰富人们精神世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0年新春,我国多地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抗击疫情。就此回答13—15题 ‎13.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社会各界就会纷纷加入到救灾和爱心捐助活动中来,化爱心为行动。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说明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④爱心捐助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我国各条战线上都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事迹,从白衣天使、到抗疫志愿者,到出租车司机、到外卖小哥等等举不胜举,他们在各自岗位艰 苦拼搏,竭力奉献,报效祖国,赢得国人的高度赞誉,这说明 ‎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践着的 ‎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无穷的魅力 ‎③爱国主义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提供智力支持 ‎④自强不息精神是鞭策中华儿女拼搏的精神力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17年前,在“抗击非典”的严峻时刻,他说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那年他已经67岁,为中国最后取得抗非典的胜利立下了卓著功勋。今年,当新冠肺炎的疫情出现时,已经84岁高龄的他毅然奔赴武汉,来到疫情最严重也最危险的第一线。他就是我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的顶尖级专家钟南山。我们学习钟南山,应该 ‎①学会科学技术,提升文化自豪感     ‎ ‎②弘扬爱国精神,涵养家国情怀 ‎③勇于担当责任,树立正确价值观    ‎ ‎④立足社会实践,促进文化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2019年10月1日至7日,我国举办了首届越剧小镇戏剧节。浙江越剧、山西蒲剧、广西桂剧、福建高甲戏、浙江瓯剧五个地方剧种的剧目在浙江嵊州施家岙村轮番亮相。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该戏剧节进一步凸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②地方剧种折射出“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 ‎③举办戏剧节旨在见证中华文化一脉相传 ‎④各地方戏剧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反映四子王旗人文历史的蒙古剧《长调》采用传统蒙古剧的创作手法,大胆尝试,将长调、舞台剧、民族服饰展示和杜尔伯特婚礼融为一体,展示了神奇而古老的杜尔伯特部落文化,上演期间受到各地游客的广泛好评。《长调》的创作 ‎①体现了民族文化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   ‎ ‎②表明了不同区域文化正在走向融合 ‎③佐证了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 ‎④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这说明 ‎①外来优秀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源头活水 ‎②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增强了自身生命力 ‎③中华文化在中外交流中坚守自己的民族特色 ‎④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主席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要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这与和而不同的传统思想一脉相承。材料表明 ‎①文化交流互鉴造就中华文化的优越性    ‎ ‎②传统思想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深厚涵养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 ‎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成就它的源远流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中共中央政治局2019年4月19日就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举行了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五四运动史料和文物收集、整理、保护,为后人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留下历史记忆。要抓紧把同五四运动有关的历史资料收集好、历史文物保护好。对此,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①五四运动史料和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 ‎②五四运动史料和文物是五四运动的重要见证 ‎ ‎③五四运动史料和文物是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 ‎④五四运动史料和文物是五四精神的物质载体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1.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胜利贯通,这是一座人类建设史上迄今为止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设计使用寿命最长的跨海公路桥梁。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在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极大情况下,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仅专利就达40项之多,在多个领域填补了空白。港珠澳大桥的建成 ‎①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 ‎②是中华民族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③体现了我国科技具有强大的民族性     ‎ ‎④佐证了中国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流浪地球》是2019年春节档的爆款电影,是中国科幻片的里程碑之作。其中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那些魔性的台词。下列台词中与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 A.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命到底——梦想精神 B.希望是像钻石珍贵的东西——创造精神 C.回来吧,加入我们一起战斗,点燃木星,救回我们的地球——团结精神 D.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奋斗精神 ‎23.中华始祖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源文化和共同文化信仰,是民族精神形成的基础。以伏羲为代表的中华人文始祖所表现出的开拓精神、奉献精神以及和合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质。这体现了 ‎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②始祖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并与时代精神相契合 ③弘扬始祖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④始祖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源泉与根本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在光荣与梦想汇聚的伟大时代,民族精神赋予国家前所未有的自信气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无论是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工人,还是扛着蛇皮袋汇入进城大军的农民,无论是夜以继日贡献于中国创造的科学家,还是挥汗如雨埋首于中国制造、中国建造的工匠,亿万中国人对梦想的追逐,刻印下历史前行的轨迹,传递着民族奋发的精神。这告诉我们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②要始终发扬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以推动中国发展和进步 ‎③是否具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经济社会能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④只要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能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2019年8月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嘉峪关考查时深刻阐释长城文化的深刻内涵:“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下列关于长城和民族精神,说法正确的是:‎ ‎①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血脉的载体 ‎②长城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③长城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发掘长城文化价值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26.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二青会)于2019年8月8日晚在山西体育中心红灯笼体育场举行开幕式。二青会在设项和规模上都堪称庞大,赛场内外的改革和创新举措也处处可见,开幕式突破传统,增设项内涵丰富,办赛事思路开放。‎ 二青会增设的项目各有侧重,例如增设冬季项目、全能项目,但最有民族特色的是增设了传统体育项目,让青运会承载的内容更加丰富。龙舟、中国式摔跤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使青运会更富有“中国特色”,是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尝试,也为二青会注入新的活力,更有利于激发青少年传承文化的自觉性,培养选拔人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传统文化的知识,分析二青会增设中华民族体育传统项目的必要性。(12分)‎ ‎27、2019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明确打造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 响应号召,江苏将按照“河为线,城为珠,线串珠,珠带面”的思路促进省内区域经济统筹协调,推进“大运河三带融合”突破经济发展困境,高质量建设“三带”先导段、示范段、样板段;历史悠久的大运河“始春秋,成隋炀,出邗沟,连京杭。流过唐宋元明清,融通南北举帆樯。”承载着几千年的历史和厚重的中华文化;大运河沿线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刻画着扬州的繁荣,沧州的雄浑,拱宸桥的车马,运河钞关的繁忙……融古铸今,当下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承载着新时代的复兴梦,将在京杭一线熠熠生辉。‎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让承载新时代复兴梦的千年运河熠熠生辉。(9分)‎ ‎27.2019年9月25日,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启用。‎ 外形宛如金色凤凰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主航站楼立足机场实际运用的需求,能够提供约80个近机位,让更多旅客可以从廊桥直接登机,航站楼中心离最远机位只600米,步行时间不超过8分钟,兼具功能性和艺术性。主航站楼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经典建筑元素,它继承了现代机场的所有的优点,同时也解决了传统的问题,在美学上非常具有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从航站楼的整体结构设计上看,行云流水般的曲线形成18万平方米的自由曲面屋顶,塑造了“凤凰展翅”的惊艳造型。位于五指廊端部的外部“空中花园”分别以丝园、茶园、瓷园、田园和中国园为主题,呼应“丝绸之路”,为旅客带来中国园林式的候机体验。同时在设计中也体现了法国ADP Ingenierie建筑事务所和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工作室的设计理念,创造了世界上唯一一座“双进双出”航站楼。‎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途径对大兴国际机场主航站楼的设计进行分析。(12分)‎ ‎29.在长期抗击自然灾害和疫情的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 ‎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全国上下协调联动,全力打响了抗疫阻击战。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始终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线。全国各地大批医务人员,迅速集结、驰援湖北;建设者日夜奋战,10多天建成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人民军队高效投送疫情防控物资,抽组医护人员参加医疗救治;企业加班加点生产,疫情防控物资全国统一调度……在重大疫情面前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凝练着尊重科学、求实创新、同舟共济、群防群治、迎难而上、挺身而出、坚定信心、敢于胜利的“抗疫精神”。‎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抗疫精神”的时代价值(13分)。并就如何弘扬这种精神谈两点措施?(4分)‎ ‎‎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A D D B A D C C B B D A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C C B D D B A C C A B ‎26、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增设我国传统体育项目有利于繁荣中华民族文化,维护中华文化的多样性。(3分)‎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增设传统体育项目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3分)‎ ‎③顺应时代发展社会生活的变迁的传统文化的发挥积极作用,增设传统体育项目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美好需要,有利于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3分)‎ ‎④传统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增设传统体育项目有利于使青少年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着,促进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充满生机活力。(3分)‎ ‎27、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通过推进“大运河三带融合”突破济发展困境,助力运河沿线经济社会发展。(3分)‎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大运河文化彰显了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突出大运河的当代价值。(3分)‎ ‎③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在保护好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和丰富大运河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大运河遗存承载的文化。(3分)‎ ‎28、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航站楼的设计符合机场实际,兼具了功能性与艺术性;(3分)‎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候机区及外部“空中花园”的主题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经典建筑元素,呼应“丝绸之路”,在美学上非常具有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3分)‎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机场设计中融入了法国ADPIngenierie建筑事务所和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工作室的设计理念,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创造了世界奇迹。(3分)‎ ‎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航站楼的设计给旅客带来园林式候机体验更缩短了旅客登机时间,面向群众的利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3分)‎ ‎29、(1)①“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在新时代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继承和发展。(2分)‎ ‎②中华民族精神集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抗疫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又一次激烈迸发,是鼓舞和激励人民奋发前进,战胜疫情的精神支柱。(4分)‎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抗疫精神”必将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战胜困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3分)‎ ‎④弘扬和培育“抗疫精神”,对于提高民族综合素质,增强我国民族凝聚力和国际竞争力,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都具有重要意义。(4分)‎ ‎(评分说明:扣紧命题意图和材料情景的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吸收外来文化中的有益成果,也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的分化图谋。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从立足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角度分析也可得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