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单元增分教案
弘扬民族精神 创新文化建设 一、教材体系要点存储清——重视知识提纲的整理 二、材料信息要点获取全——做题注重材料分析 [材料一]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各民族生活方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的文化浓缩,②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支撑和动力,是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族灵魂。 [材料二] “中国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以一种具有凝聚力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指出,③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⑤弘扬发展“中国精神”需要我们学习和继续发扬党的传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方向,不断开拓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练获取信息] ①处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②处体现了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 ③处说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④处体现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⑤处说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典例] (2016·全国卷Ⅰ·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郅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0分) 一、审题要“准” (1)确定知识范围与题型:本题设问范围宽泛,但落脚点在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上,故答案应以民族精神为核心辐射相关知识点,题型属于措施类题目,应当遵循“理论+材料”的答题模式。 (2)答案源于哪里:回答本题时,学生极易照搬教材知识作答,但从设问和材料信息看,基本属于“源于材料型”。 (3)答什么,答多少:“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显然是对材料的归纳概括,要依据材料中信息分层总结,但必须要与教材知识相结合。本题分值为10分,应该有 3~4个答题要点。 二、找点要“细” (1)教材语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需要我们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2)材料语言 ①面对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的现象,我们应提高眼力,拒绝污染,增强辨别是非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 ②面对随意传播、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认知混乱、价值观迷失的现象,我们应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宣传英雄事迹,抵制抹黑英雄的错误言行。 ③我们应还原历史真相、尊重历史事实,大力宣传、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 三、答题要“范” [参考答案] 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言行。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众懂得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 [错因警醒] (1)没有完全依据材料,从材料中获取信息,部分答案单纯罗列教材知识点和材料语言。 (2)答题缺乏科学性和逻辑性,没有遵循抵御和批判错误言论→传播英雄事迹→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的逻辑顺序,漫天撒网。 (3)材料信息获取不全,漏隐性信息。如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等都未在答案中呈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是一个社会的价值引领。 英雄在词典中解释为本领高强、英勇过人的人;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作为中华民族英雄文化史的一部分,他们在某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展现不同的英雄特质:忠义诚信、舍生取义、公而忘私、艰苦奋斗…… 不管是岳飞、文天祥还是黄继光、董存瑞,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气节一脉相承,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不管时代怎样变迁,英雄精神都是一种价值观的传承,它构建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内核,凝聚正义、力量和无畏的勇气;它还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给我们以引导和激励。一个没有英雄精神的人,是心灵患有软骨病的人;一个不能崇尚英雄精神的民族,是前程暗淡的民族。 在目前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日益多元化,对英雄也有了不同的认知甚至质疑。有人觉得,英雄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也有人对英雄的事迹和壮举提出质疑甚至抹杀。面对社会上出现的对英雄质疑甚至抹杀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我们必须弘扬英雄精神,充分发挥英雄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作用。 (1)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在当代我们应如何发挥英雄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作用。 (2)假如你所在的班级举行以“弘扬英雄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班会,请你为班会现场写两条标语。(要求:每条限20个字以内,朗朗上口,主题鲜明,且必须体现英雄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解析: 第(1)问,首先要明确英雄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其次,要答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要发挥英雄精神的激励引导作用;最后,要总结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把弘扬英雄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第(2)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 答案:(1)①必须充分认识到英雄精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②学习英雄精神的实质,用英雄精神引领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践行英雄精神,发挥英雄精神的激励引导作用。③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把弘扬英雄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赋予英雄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使英雄精神在引领民族前行中永葆生机与活力。 (2)示例:①英雄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的英雄。(标语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汉字有几千年的漫长历史,甲骨、金文、篆隶、行书、草书、楷书等,无不凝聚了丰富深厚的华夏文化。2017年5月13日,中国汉字艺术节暨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博览交易会开幕,向社会各界展示了墨舞演绎的汉字艺术魅力。本届汉字艺术节的举办盛况表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汉字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③汉字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和绵延不绝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D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之一,中国汉字有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①④说法正确;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仍然具有深刻影响,②说法错误;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说法错误。 2.近年来,由一些电视台推出的面向中小学生的“汉字英雄”“成语桥”“灯谜大会”等电视节目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也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掀起一场学汉字、用成语、猜灯谜的热潮。有关专家指出,这将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因为( ) 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教育改革往往催生文化变革 ②汉语是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学汉语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推动文化传播,发展传统文化需要创新文化实践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选B 材料的行为主体是电视台,面向的群体是中小学生,并没有强调教育的作用,①与材料不符;汉字不同于汉语,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错误;③④分别从内容和手段角度对材料作出了正确解读。 3.我国古代以1 000文铜钱为一贯的钱币校量制度的史料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宋代(公元960~1279年)。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证明这一校量方式最晚起源于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这一发现将“千文一贯”的校量制度向前推了1 000余年。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表明( ) ①兼收并蓄是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②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③史料文献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④出土文物承载着我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将“千文一贯”的校量制度向前推了1 000余年表明出土文物承载着我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④符合题意;史料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宋代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③符合题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①错误;材料未体现中华文化的民族性,②不符合题意。 4.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园景区,以原生态的傣族村寨为载体,向游客呈现了原汁原味的傣族建筑、服饰、歌舞、饮食、泼水节等,让游客领略到了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傣族传统文化。这说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③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D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园景区让游客领略到了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傣族传统文化”,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有形的、强制的,而是具有潜移默化特点的,②正确;“傣族建筑、服饰、歌舞、饮食、泼水节等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傣族传统文化”,说明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③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①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特质,即包容性特征,④排除。 5.为扶持发展曲艺、木偶和皮影艺术,激发曲艺、木偶剧和皮影戏表演艺术团体创作生产活力,文化部定于2017年11月下旬在福建省晋江市举办全国曲艺、木偶剧、皮影戏优秀剧(节)目展演。皮影戏又称“灯影戏”,这门比京剧还要古老1 000多年的表演艺术,将绘画、刻纸、说唱、戏曲等融为一体,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皮影戏的发展历程表明( ) 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 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解析:选A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传统文化的特征。①混淆了传统文化与文化遗产;古老的“灯影戏”将绘画、刻纸等融为一体,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体现了②④;③与题意无关,排除。 6.如图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该标识简洁明了:主造型既像一个“中”字,又类似空间站的基本形态,尾部的书法笔触似腾空而起的火箭,充满中国元素和航天特色,结构优美、寓意深刻。这说明“中国元素”( )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D “中国元素”强调了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也就是个性,该标识通过书法和汉字的丰富内涵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③④正确;①错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②错误,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是中华各族人民的实践。 7.“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雪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 ②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解析:选A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寓指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只要有传统文化这个根,中华民族精神历久弥新,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④错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精神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回答8~9题。 8.《诗经》中的“夙夜在公”、贾谊的“国而忘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 等,体现了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涵。以下与这种精神最相契合的是( ) A.童叟无欺:“油条哥”用放心油和一口锅支撑起食品安全的良心 B.心比金坚:铭记战友深情厚谊,三十一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 C.寸草春晖:助子求学,重病母亲三年织出《清明上河图》十字绣 D.誓言无声:隐姓埋名三十年,献身于我国核潜艇研制的壮丽事业 解析:选D 题意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精神,故只有D项符合题意;A项表达的是诚信思想;B项体现的是深厚情谊;C项体现的是坚强的毅力都不符合题意。 9.2017年7月30日是著名科学家钱伟长逝世七周年纪念日,各地举行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他曾说:“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他一生当中的所有重大选择都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从钱老身上我们可以看出( ) ①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②弘扬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④知识分子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 材料中,从钱老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①③符合题意;②错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④错误,人民群众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 10.2017年10月4日是中国传统的民族节日——中秋节,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在其形成和演变过程中,不断吸取儒家传统文化精髓,同时也丰富了儒家文化的内涵。中秋文化与儒家精神,互为表里,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祈求和谐、团圆等永恒不变的民族精神主旋律。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 A.集中表现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力量 B.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C.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D.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解析:选B 中秋节在其形成和演变过程中,不断吸取儒家传统文化精髓,逐渐形成了祈求和谐、团圆等永恒不变的民族精神主旋律,表明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故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说法错误,因为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故排除;选项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1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因为弘扬中国精神可以( ) ①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为民族振兴提供物质力量 ②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积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③发挥先进文化作用,促进群体价值取向多元化 ④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为国家富强提供重要保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选B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力量的集中体现和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精神能积聚正能量、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促进国家富强,②④正确,答案为B项;中华民族精神是一种精神力量,①错误;我国在价值取向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错误。 12.有一首公益广告是这样唱的:“日常学雷锋,平凡也伟大;大家做好事,处处传佳话。”今天来自各行各处的党员干部、普通职工,他们在一个共同的精神感召下忙碌着,帮助他人,提升自己。关于雷锋精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 ②顺应时代,展现了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③植根群众,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④凝聚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继承和发展,故①③正确。②说法错误,因为雷锋精神展现不了时代精神,同时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故排除;④说法错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排除。 二、简析题 13.自先秦至当代,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一路走来,款款而行。“礼之用,和为贵。”和平是中国展现给世界的第一印象,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法则。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有着5 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本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追求,困扰西方世界上百年的一个个命题,被中国智慧一举廓清。中华文明古国,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卓越的东方智慧,重返世界舞台中央。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元素。 解析:解答本题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里找出关键信息。“自先秦至当代”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团测序。有着5 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植根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答案: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对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继承和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人类命运共同体”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和人类情怀,又秉承了中国处理复杂问题的卓越智慧。③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引领中华儿女和国际社会创造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源泉。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追求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 14.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推动了科技创新模式的嬗变。传统的以科研人员为主体、实验室为载体的科技创新活动正转向创新2.0模式,即出现了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众创现象”,并成为我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首先需要弘扬创业精神。创业精神是自主精神、创新精神、务实精神的综合体现,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的特征,充分体现了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坚定意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结合材料并综合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弘扬创业精神的依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弘扬创业精神的依据。知识范围宽泛,可从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创业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等角度回答。 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创业精神是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创业精神是民族凝聚力、创造力与生命力的重要源泉。 ③创业精神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时代体现,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弘扬创业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与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也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弘扬创业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