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复习讲义: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提升练(十一)
单元提升练(十一) 一、选择题 1.“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答案 D 解析 本题意在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之一“源远流长”,故D项符合题意,而中华文化的另一特点“博大精深”未体现出来,C项排除;A、B两项不符合题意。 2.在异国他乡,汉字便是一种寄托。无论你是功成名就还是漂泊沦丧,只要有方块字的伴随,你就会有很多慰藉、很多寄托。因为无论是象形还是指事,无论是会意还是形声,都已经成为方块字的魂魄,每一个字都有深远的来历,每一个中国人就是那“一撇一捺”。材料说明 ( ) ①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②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 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质 ④汉字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不涉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在异国他乡,汉字是人们心中的寄托,没有体现汉字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④不符合题意。 3.春节期间举办庙会在中国城乡盛行,如北京的地坛和广场庙会,上海的城隍庙庙会,天津的古文化街庙会、广济寺庙会,山东泰山的东岳庙庙会等。其中既有集市贸易,也有传统民俗文化展演。各地庙会的举办( ) ①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体现了民族精神的时代性特征 ③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多民族色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讲的是中华文化的区域性,而不是民族性,④不符合题意。 4.从“马”的字多的时代是以马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时代,“氧、氢、氮”等从“气”的字增多,说明了人们对自然科学的认识,而“咖、啡、啤”等从口旁的字,则是汉语从西方语言中吸收的音译词。这表明( ) ①汉字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演变 ②汉字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③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从“马”到“气”,从汉字偏旁部首的演变能看出交通工具的变革,这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①正确。“咖、啡、啤”等音译词的出现则说明汉语兼收并蓄,具有很强的包容性,②可选。题干中没有讲到各民族的文化,所以③不选。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中华文化虽然博大精深,但是与其他民族文化相比没有优越性,④错误。 5.梦回唐朝,千古一梦……在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而在当时的都城长安,说胡言、穿胡服、跳胡舞,成为朝野的时尚。唐代的这种生活景观反映出( ) ①不同地域的文化有不同的特性 ②中华文化是一种世界文化,不具有民族特性 ③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④中华文化求同存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唐代的生活场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③④符合题意。 6.我国国家领导人强调,不数既往,不能知将来;不求远因,不能明近果。以溯民族精神之源流、辟与时俱进之路径,用民族精神为中国梦“塑心”“聚能”。这一观点是基于( ) ①中华民族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优秀传统文化是本民族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民族精神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中华民族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所以能用民族精神为中国梦“塑心”“聚能”,①③正确;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民族精神,② 不选;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全过程并没有体现出民族精神的作用,不能说明为什么要用民族精神为中国梦“塑心”“聚能”,④不选。 7.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中国精神( ) ①可以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②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能够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题目考查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性。可以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能够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①③符合题意;②错误,中国精神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④错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8.2018年清明节前夕,民政部发出通知,为永远铭记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英雄烈士,大力弘扬烈士精神,营造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良好氛围,民政部将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开展“铭记·2018清明祭英烈”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上述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 ) ①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精神 ②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彰显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③发挥教育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更好地传承英烈精神 ④弘扬传统文化,推动中华各民族共同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②错误,题目中表述的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精神而不是强调时代精神。④的表述与题意不符。 9.“我们进行历史教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就应该( ) A.发挥“主心骨”的决定作用 B.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C.全盘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 D.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答案 B 解析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从历史中重塑民族精神就应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B正确;A、C说法错误;D与题意不符。 10.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下列选项能展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是( ) ①我国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四百多所孔子学院 ②某社团倡议抵制西方文化并拒过西方节日 ③我国“大运河”项目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④某市政府在广大农村着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②做法过于极端,故排除;④未涉及中华民族文化,不符合题目要求。 11.2018年3月5日,苏南某市举办了“传承弘扬雷锋精神,共创新时代新作为”的志愿服务主题活动。通过朗诵、大合唱、情景剧等形式,志愿者展演了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 ) ①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培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①与材料无关,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④表述错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规定,中小学应当将国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学唱国歌,了解国歌的历史和精神内涵、遵守国歌奏唱礼仪。这样做有利于( ) ①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②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培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④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 B 解析 组织学生学唱国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排除①;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③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文化自信,是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化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 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借鉴而形成的文明。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葡萄、芝麻等西域物产。唐代中国通使交好的国家多达70多个,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各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明代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明末清初,欧洲的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纷纷传入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知识视野。之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 (1)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分析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 (2)文明礼仪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某校开展“倡导文明礼仪、弘扬中华文明”活动。请你为此活动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答案 (1)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我们应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③我们应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2)例如:“文明礼仪从我做起”“好言好语暖人心”“人人需要赞美,你我都不例外”“礼仪是素养的体现”“礼仪是成功的基石”“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学礼仪,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敬人者,人恒敬之”等。(只要围绕文明礼仪去拟定,言之有理即可) 14.从南湖红船出发,我们党走向井冈山,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走向北京……小小红船搏击潮头,始终能够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潮流。小小红船承载千钧,开启中国共产党跨世纪航程。“红船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更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红船精神”为什么能穿越时空,熔铸成中华儿女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答案 (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走向重振的转折点。“红船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就是因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红船精神”虽然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在当今人们心中产生共鸣。 (3)“红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4)当前,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各种思想相互冲击、交汇,弘扬“红船精神”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