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师范大学锦山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师范大学锦山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政治试题

政治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2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哲学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事后诸葛亮”;但它一旦产生又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成为“事前诸葛亮”。哲学要成为“事前和事后诸葛亮”,需要:( )‎ ‎①正确地反映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②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③反映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 ④反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它正确的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哲学要成为“事前和事后诸葛亮”就应该是真正的哲学,故①③适合题意;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都反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但不一定是真正的哲学,②④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漫画《消灾》的哲学寓意是 ‎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的科学 ‎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 ‎③不能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就很难取得成功 ‎ ‎④“破财消灾”的做法产生了唯心主义世界观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漫画中的《消灾》体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主观与客观的关系,②③适合题意;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不一定是科学,①是错误的;“破财消灾”的做法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影响的,但不是产生了唯心主义世界观,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 ‎3.中国于‎2018年8月13日至20日首次承办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本届大会围绕“学以成人”的主题,着重开拓人的多重维度,并探究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而展开。哲学家们在不断反思、研讨重大哲学问题说明:‎ ‎①哲学能够给人们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②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③探索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哲学家的共同使命 ‎④哲学能够帮助人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哲学家们不断反思、研讨重大哲学问题是因为探索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哲学家的使命,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选项②③符合题意;选项①说法错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但哲学不一定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哲学为人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根本上的指导,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本身就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上升为理论体系后的哲学也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纵观哲学发展的历程,旧哲学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 ‎4.2016年,美国激光干涉重力波天文台宣布,观测双黑洞系统的结果证实一百年前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时空涟漪——重力波的存在。这一新发现证明了 A. 意识是先于物质的客观实在 B. 预言是对现实的如实反映 C. 科学结论是通过推理得到的 D.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答案】D ‎【解析】‎ 观测双黑洞系统的结果证实重力波的存在,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故D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说法错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先于意识存在,排除;B、C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1)它是人们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3)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5.“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锥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从哲学的角度看,与上述材料寓意相符的是 ‎①理在气先 ②郑人买履 ③我思故我在 ④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谢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材料说的是掩耳盗铃的故事,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我思故我在”、“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谢”均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②③符合题意。理在气先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①不选;郑人买履讽刺的是因循守旧,不思变通,②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C。‎ ‎6.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万物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弗朗西斯·培根 ‎②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朱熹 ‎③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毛泽东 ‎④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④—①—③ D. ④—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这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①排第二。‎ ‎②:“未有此气,已有此理”这是把客观精神当成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②排除。‎ ‎③:“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③排第三。‎ ‎④:“气者,理之依也”这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④排第一,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④—①—③。‎ 故本题选C。‎ ‎【点睛】由于对哲学上所说的物质有不同的理解,唯物主义可分为三种基本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都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唯物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都是科学的。但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哲学物质概念的理解是错误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哲学上所说的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哲学上所说的物质归结为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7.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自己的哲学视为“纯粹思辨的观念”和“书斋里的学问”,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这表明 ‎①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②关注与无产阶级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③哲学社会功能的缺失是以往旧哲学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标志 ‎④为无产阶级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的本质区别,①错误。‎ ‎③: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旧哲学的显著标志,③错误。‎ ‎②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自己的哲学视为“纯粹思辨的观念”和“书斋里的学问”,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从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这表明关注与无产阶级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为无产阶级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②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8.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之所以不能把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关键在于其不能提出 A. 科学的自然观 B. 科学的社会观 C. 科学的历史观 D. 科学的实践观 ‎【答案】D ‎【解析】‎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历史观上就滑向了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其关键在于它不能提出科学的实践观,不了解人的实践活动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意义和作用,抹杀了人及其意识的能动性,D符合题意。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知识拓展】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具体表现在:‎ 第一,机械性。它企图以力学的原理解释一切,把一切现象都解释为机械运动,甚至把人也看成机器。因此,亦称机械唯物主义。‎ 第二,形而上学性。它不懂得世界和事物是历史地发展着的过程,把世界和事物看成是彼此孤立、永恒不变的,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三,不彻底性。它没有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即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是不了解人的实践活动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意义和作用,只是从客体的方面去把握和直观世界,抹杀了人及其意识的能动性。‎ ‎9.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下列对哲学中物质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物质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集合 ‎②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③物质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④物质撇开了事物的具体形态,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哲学中所学的物质并不是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集合,①不选;哲学上所说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②正确;哲学上所说的物质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③正确;哲学上所学的物质并不是不可捉摸的,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C。‎ ‎10.某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提出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这一要求体现了()‎ A.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 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 实践和理论的统一 D. 物质和意识的统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B:某市提出创建工作有起点、有逗号体现了相对静止的存在,没有终点、没有句号体现了运动的绝对性。整个创建工作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统一,B符合题意。‎ A:材料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统一,不体现物质和运动的统一,A与题意不符。‎ C:实践决定理论,实践与理论统一说法错误,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但材料不体现这一点,C说法错误。‎ D:物质不依赖于意识,物质和意识并不能统一;意识依赖于物质,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但材料不体现这一点,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和静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11.澳大利亚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通过借助美国航天局开发的一种算法,和长达22年时间对世界各地游客拍摄的鲸鲨照片的跟踪比对,发现了鲸鲨聚集规律等若干信息。这说明 ‎①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发现规律 ‎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符合题意,澳大利亚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通过借助美国航天局开发的一种算法,和长达22年时间对世界各地游客拍摄的鲸鲨照片的跟踪比对,发现了鲸鲨聚集规律等若干信息。这说明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发现规律,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不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强调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说法错误,客观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相互制约。 故选:C。‎ ‎12.下图漫画《种》中的做法没有正确认识到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了 ‎②规律并非都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 ‎④成功的实践是基于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种蛋得不到蛋,因为这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①正确;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②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③错误;漫画中的人违背规律而做事,这是他没有认识到成功的实践是基于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B。‎ ‎【点睛】做事情要想成功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里,尊重客观规律是事情成功的第一位的因素,是成功的前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则是第二位的因素。‎ ‎13.‎ 开化的根雕艺术是天然美自然美结合的产物。强调寻奇觅美、巧借天然、突出意趣、讲究构图、独特创意,尊重树根的自然形态,挖掘其自然天成的美感。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根雕艺术来源于人脑,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工匠精神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艺术是意识建构的联系,体现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物质性的统一 ‎④根雕艺术扩展人类的想象力,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意识的本质。开化的根雕艺术强调寻奇觅美、巧借天然、突出意趣、讲究构图、独特创意,尊重树根的自然形态,挖掘其自然天成的美感,这表明根雕艺术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其扩展了人类的想象力。同时表明思维能够正确的反映存在,思维具有相对独立性。②④符合题意;根雕艺术源于根雕实践,①说法错误;联系是客观人,人们不随心所欲的消灭创造、改造联系。③中“艺术是意识建构的联系”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14.《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老马的识图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正是由于管仲正确认识了马有“识途”的功能,并利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才解决了迷路问题,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故选项②③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说法错误,物质决定意识,而非意识决定物质,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动物的活动不是实践,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级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胜利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就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再次向世界宣示了新时代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这是因为 ‎①正确的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②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③精神力量有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月 ‎④正确的价值观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选项错误,正确的意识能够能动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③选项“决定作用”的表述错误。题目中,我国改革开放的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说明了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也说明了正确的价值观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故②④选项入选。选C。‎ ‎16.美国研究人员最新发现,一种基于改造自体造血干细胞的新型基因疗法,也许能长期提供抗艾滋病病毒的免疫力。与传统的“鸡尾酒疗法”不同,此种新型疗法通过基因疗法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让CAR-T细胞在体内长期“巡逻”,一旦潜伏病毒出现就及时清理,从而治疗艾滋病。这说明 ‎①对规律的创造性利用帮助我们改变物质的根本属性 ‎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实现发展 ‎③处理好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有利于正确认识世界 ‎④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推动我们的实践走向成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以美国研究人员的一项发现为素材切入,考查意识、规律、主观能动性等知识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题意可知,新疗法的发现体现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人们打破桎梏,不断创新,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对规律的创造性利用”既不能改变物质的唯一特性,也不能改变物质的根本属性,只有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把握才能推动实践走向成功,①④错误;故选C。‎ ‎【点睛】物质的唯一特性与固有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从物质本质上讲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是怎样存在的,或者说“客观实在”本身有哪些属性。‎ ‎17.毛泽东认为:“书本上知识,只是知识的一半。”歌德曾说:“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这两种观点 A. 都认为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B. 强调参加实践可以拓展书本知识 C. 是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根本对立 D. 都否认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不分哪一个更重要,A项不选;“书本上的知识,只是知识的一半”强调了还有许多知识要来自于实践,“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也强调了实践对于理论(书本知识)的重要性,故这两种观点都强调了参加实践可以拓展书本知识,B项正确;这两种观点不属于经验论,也不属于唯理论,不是经验论与唯理论的根本对立,C项不选;这两种观点没有否认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18.下图漫画《植数(树)》讽刺了一些人(  )‎ ‎①违背了实事求是原则的要求 ‎ ‎②忽视了事物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 ‎③违反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 ‎④否认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漫画描述了植树人为了完成任务,把树全部植在一个坑里,只求完成数量,不讲实际,讽刺了一些人违背了实事求是原则的要求,违反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①③符合题意;漫画没有讽刺忽视客观联系和否认实践的客观物质性,②④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尊重客观规律 ‎【解题指导】漫画型选择题利用生动形象的漫画对某些思想、行为进行辛辣而又不失幽默的讽刺或赞扬,从而给人以启迪和教育。漫画型选择题总体设计新颖别致、构思精巧,全面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这种题一般会给出一幅或一组漫画,有的还会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解题一般分成以下几步:‎ 首先,要读懂漫画(含漫画标题)。漫画本身包含了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命题者是想针贬时弊,揭露问题还是想弘扬正气,展示成就。我们可以通过漫画中的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情,言语和其他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漫画标题等去揣摩,把握。把握命题者的真实意图,是我们做好这种题目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阅读漫画时,要仔细揣摩,要透过漫画中事物的表面现象,特征去抓住其内在的本质,深层次的道理。我们在阅读漫画时,还必须把漫画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多角度联想漫画所折射的教材知识。反对不读漫画,不去仔细揣摩命题者的真实意图,不去联想漫画所折射的教材知识,只单纯看题肢本身正确与否的错误做法。‎ 其次,要读懂题目的选择要求。题目的选择要求往往是限定了知识、答案的范围:是选正确的还是选错误的;是应该坚持的还是应该反对的;是给我们的启示还是反映的什么道理;是经济学的,政治学的,还是哲学的等。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它往往决定选择题肢的正确与否。‎ ‎19.端粒是线状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在决定动植物细胞的寿命中起着重要作用。近日,科学家使用冷冻电镜技术,以迄今为止最高的分辨率确定了端粒酶的结构,向开发端粒酶抗衰老与癌症相关疗法迈出了重要一步。这表明 ‎①人类对抗衰老和癌症的愿望是推进有关端粒酶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使用先进认识工具是科学家获得对端粒酶正确认识的决定因素 ‎③医疗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端粒酶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对衰老和癌症的有关认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向前推进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实践与认识关系的掌握情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故③④正确。人类对抗衰老和癌症的愿望可以成立人们认识端粒酶的驱动力,而推进有关端粒酶的认识的,只能是实践,故①不正确。先进认识工具的使用在科学家获得对端粒酶正确认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因素,真正的决定因素是人的实践,故②错误。‎ ‎【点睛】把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需要注意三点:‎ 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推动认识发展;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 ‎20.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科学技术在实验室不如在实践中发展快 C.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D. 发展科学有功的主要不是知识分子,而是人民群众 ‎【答案】A ‎【解析】‎ 本小题考查的是实践与认识。材料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B、D的说法不科学,所以选择A。‎ ‎21.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敬畏才知行止。作为一名公民,要多些主见,少些盲从;多些理性,少些冲动。要从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角度出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对编造、传播网络谣言的行为及时举报,坚决不做网络谣言制造者的“帮凶”。这是因为谣言违背了 A. 真理的具体性 B. 真理的多样性 C. 真理的条件性 D. 真理的客观性 ‎【答案】D ‎【解析】‎ 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谣言违背了真理的客观性,D适合题意;其他选项不合题意,排除。‎ ‎22.“要清楚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对此,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真理具有客观性,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一真理 ‎②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改与不改没有明确的界限 ‎③真理是具体的,改与不改的内容会随社会发展而变化 ‎④真理具有多个,必须理清改与不改的内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②选项中“改与不改没有明确的界限”的表述错误。④选项表述错误。真理只有一个。题目中,“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这说明了真理具有客观性,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一真理,真理是具体的,改与不改的内容会随社会发展而变化;故①③入选。选B。‎ ‎2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适时提出相应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坚持科学发展,再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每一次发展理念的创新,都推动了发展的新跨越。这表明( )‎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 ‎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 ‎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认识并不决定实践,认识的不断完善并不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①不选;中国共产党不断适时提出相应的发展理念和战略,这表明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②正确;认识的发展受认识主体的制约,③错误;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适时提出相应的发展理念和战略,这表明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 ‎【点睛】认识的发展是一个波浪式、螺旋式的上升性运动过程。不是直线前进型,也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它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24.量子世界中存在一种类似“心电感应”的现象,即量子纠缠。就好比有些双胞胎,虽然哥哥在北京,弟弟在上海,当哥哥特别高兴或痛苦时,弟弟也会特别高兴或痛苦。但为什么会这样?科学家们直到今天还没完全搞清楚。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对量子世界研究说明 ‎ ‎①认识具有无限性 ‎ ‎②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 ‎ ‎④真理是具体条件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量子世界中存在一种类似“心电感应”的现象,即量子纠缠,科学家们直到今天还没完全搞清楚,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对量子世界研究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①③符合题意;②项不属于认识论知识,与题意不符;材料不涉及真理问题,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原理内容:(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同样需要一个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 ‎(4)(方法论要求:)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52分)‎ ‎25.材料 量子是目前信息技术的最前沿、最热门的研究领域,尤其是在量子计算机和量子通讯这两大块。量子计算速度快、微型化集成化、能耗低。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纲要》和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国家部署了量子计算机等重大科研项目。不久前,我国取得重大突破,建造了世界上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原型机,轰动世界。中科院一阿里巴巴量子计算实验室研究计划,到2030年,突破大规模量子计算机芯片工艺,全面实现通用量子计算功能。未来大规模应用量子计算机会带来颠覆世界的变化:精确分析和预测长期天气,材料领域解析分子合成、军事上密码技术革命、大型数字化模拟风洞、核武模拟、人工智能等等。现在中国已经处在了量子计算机领域的最前沿。 ‎ 请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国家部署量子计算机这一科研项目的重大意义。‎ ‎【答案】① 意识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它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量子是目前信息技术最前沿、最热门的研究领域,国家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纲要》要求,部署量子科研项目,有利于推动计算机技术革命。4分 ‎②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该部署取得的突破,把握了量子技术的本质和规律;确定研究计划,正确预测发展趋势,有利于占领量子科技制高点。‎ ‎③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意识对改造世界起积极的指导作用。部署该项目,推动了量子原型机问世,其后续发展将给经济、社会、安全等方面带来深刻影响,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解析】‎ 本题以我国量力科学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为话题,从哲学生活的角度设题考查,要求考生请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国家部署量子计算机这一科研项目的重大意义,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意识的作用的知识,因此考生首先可以从意识活动的特点的角度分析说明人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然后可以从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此举的重要意义即可。‎ ‎26.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党的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的依据。‎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形势,要求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②意识对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④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建设美国中国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详解】回答本题,考生可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形势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意识对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等角度进行回答。‎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锦鲤”“官宣”“C位”等“2018年度十大网络用语”。这些网络用语形象地反映了过去一年人们生活中的重大热点话题。网络语言具有简洁精炼、形象传神的满足了网民个性化表达、快捷化交流的需要。但一些网络语言粗俗泛滥,过于随意化,让人难以看懂,失去了语言的美感,甚至污染了文化发展环境。对此,我们需要辩证看待,新出现的网络语言是不是新事物,还有待历史的考验和筛选。‎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你对网络语言的认识。‎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网络语言来自人们的生活实践,满足了网民个性代表达、快捷化交流的需要,同时也丰富了我国的语言资源。‎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新出现的网络语言,是不是新事物,还有待历史的检验。‎ ‎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优秀的网络语言会促进实践的发展,粗俗的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实践发展起阻得作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2018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网络语言的两面性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你对网络语言的认识。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两个层面,实践决定认识,其中有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四个角度;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其中有正反两个角度,特别是科学理论、真理的作用。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并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 ‎①来源、动力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网络语言来自人们的生活实践,满足了网民个性代表达、快捷化交流的需要,同时也丰富了我国的语言资源。‎ ‎②标准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新出现的网络语言,是不是新事物,还有待历史的检验。‎ ‎③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角度:联想主干知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优秀的网络语言会促进实践的发展,粗俗的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实践发展起阻得作用。‎ ‎【点睛】政治学科主观题,特别是材料分析题,往往都要解决三个逻辑:材料逻辑、知识逻辑、整合逻辑。材料逻辑就是对材料进行解读,一般是提取关键信息或者对材料进行意思上的分层;知识逻辑就是搜寻解答问题所需的相关联的知识点;整合逻辑就是将知识点和材料的解读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好这三步,问题也就基本迎刃而解。‎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六大 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六届三中全会 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十六届五中全会 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 十七大 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十八大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进一步强化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十九大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1)结合材料,用《求索真理的历程》中“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析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 ‎(2)党的十九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请你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相十九大代表提出建议并指出其哲学依据。(至少两条)‎ ‎【答案】(1)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十六大至今,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上升经历了多次反复。‎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过程。立足我国现代建设实践,生态文明的发展是无限的。‎ ‎③认识是具有上升性,真理要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会在实践中不断得以检验和向前发展。‎ ‎(2)①做好生态文明建设要把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但一定要结合本地的实际开展工作。依据: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做好生态文明建设注重调查研究,播种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和树种和植被,不要盲目引进。依据: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③做好生态文明建设要多查阅当地历代文献资料,以更好地指导本地生态建设。依据: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党的历次会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议题为背景材料,考查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等相关知识。‎ 第(1)问可结合材料,从认识具有反复性,说明从十六大至今,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上升经历了多次反复;认识具有无限性,说明生态文明的发展是无限的;认识是具有上升性,说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得以检验和向前发展等角度进行说明。‎ 第(2)问属于限定性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从物质决定意识,生态文明建设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做好生态文明建设要多查阅当地历代文献资料,以更好地指导本地生态建设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详解】(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用《求索真理的历程》中“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析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 从材料可以看出,从十六大至今,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上升经历了多次反复。要立足我国现代建设实践,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做法,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得以检验和向前发展。‎ 可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从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是具有上升性,真理要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等方面,分析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 ‎(2)党的十九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本题要求请你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向十九大代表提出建议并指出其哲学依据。(至少两条)‎ 可从生态文明建设要把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但一定要结合本地的实际开展工作、注重调查研究,播种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和树种和植被,不要盲目引进、要多查阅当地历代文献资料,以更好地指导本地生态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依据可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等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点睛】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原理内容:(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同样需要一个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4)(方法论要求:)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