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01货币、价格与消费核心考点特色突破
【知识结构梳理】 【核心内容强记】 核心考点一 货币 1.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 (1)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即能充当商品交换媒介,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的商品) (2)货币的基本职能 第一、价值尺度 ①价值尺度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方式: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 日常表现:定价、标价、询价、问价、值、价格、值多少钱等词 ③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第二、流通手段(又叫购买手段) ①流通手段的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日常表现:花费、购买、买卖、付钱、掏钱买东西、现场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等词。 第三、货币的其他职能: ①贮藏手段(人们把货币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②支付手段(在赊账买卖中货币被用来偿还债务,后来又用来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③世界货币(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 ★特别提醒:①货币的本质决定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体现货币的本质。 ②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产生时就有的职能,因而将这两个职能称为货币的基本职能。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③不能把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混为一谈。流通手段是货币的职能;商品流通是商品交换的一种形态,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商品流通出现后,商品交换中买卖在时空上分离;而直接的物物交换,买卖是不分的。 2.纸币的流通规律 (1)纸币流通规律:货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引发通货紧缩。 商品价格总额 待售商品数量错误商品价格水平 其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货币流通次数 货币流通速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2)比较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表现(物价) 物价总水平全面、持续的上涨 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 供求状况 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 货币量情况 市场上货币量充足 市场上货币量短缺 实质 供求不平衡 应对之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支增税 扩张性财政政策:增支减税 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 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 危害 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等 商品销售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等 3.外汇和汇率 (1)正确认识汇率变动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影响: (1)有利影响:①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增强,可以用更低价格购买外国商品,有利于进口;②出国旅游、留学费用降低;③有利于国内资本到境外投资;④外债压力减轻,人民币国际信誉提高。 (2)不利影响:①不利于出口;②生产萎缩,就业机会减少;③外资投资成本增加,抑制外商对中国的投资;④本国外汇储备贬值。 ★注:①外币不一定是外汇。外汇不等于外币。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外汇不仅仅包括外币,外汇还包括以外币支付的支票、汇票、股票债券等; ②外汇汇率≠本币汇率。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叫做外汇汇率升高。此时外币升值,本币贬值,本币汇率降低。 (2)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①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②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 ①优化进出口结构,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平衡。②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增加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③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4.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正确金钱观的内容 (1)(看待金钱)①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②从本质上看,它是一般等价物;③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2)(获取金钱)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 (3)(使用金钱)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2.树立正确金钱观的意义 ①正确的金钱观,指导我们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②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可以使我们的灵魂更纯洁,道德更高尚,人生更有意义。 【易错知识判断】 1.黄金作为一种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 【答案】错误 【解析】黄金只有作为货币时,其本质才是一般等价物。 2.银行卡在线支付体现了货币价值尺度职能。( ) 【答案】错误 【解析】银行卡在线支付方便居民消费,体现了货币流通手段职能,与价值尺度职能无关。 3.人民币贬值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 【答案】错误。 【解析】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有不利于进口 4.人民币境外流通规模扩大使我国货币需求量增加。 【答案】正确 【解析】因为人民币境外流通规模扩大,使原有的人民币难以满足市的需求,因此,我国货币需求量增加 5.民间借贷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 【答案】错误 【解析】通货膨胀主要是因为货币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民间借贷无关。 6.移动支付对货币流通的影响是货币周转次数减少。( ) 【答案】错误 【解析】移动支付可直接支付到位,减少了支付的中间环节,进而使货币的周转次数增加。 【高考试题研析】 1.(2017·全国Ⅲ卷·12)小夏使用信用卡在北京透支8 000元购买了一台外国品牌笔记本电脑,在免息期内通过银行偿还了该笔消费款。在这一过程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B.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C.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和世界货币 【答案】C 2.(2017·全国Ⅱ卷·13)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人民币元/100美元)由645.79振荡走高至689.06,这对我国对外经济造成重要影响,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推导正确的是( ) A.美元升值→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下降→不利于中国商品出口美国 B.美元贬值→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上升→有利于中国进口美国商品 C.人民币升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下降→有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 D.人民币贬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上升→不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 【答案】D 3.(2016·江苏卷,6)2015年末,美联储宣布加息0.25个百分点,导致美元走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利率变动一般会引起该国货币汇率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该国商品进出口。若其他条件不变,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描述此影响机制的是( ) A.利率上升→本币贬值→出口增加 B.利率上升→本币升值→进口减少 C.利率下降→本币升值→出口减少 D.利率下降→本币贬值→进口减少 【答案】D 【解析】当一国利率上升时,会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从而增加对本币的需求和外汇的供给,使本币汇率上升、本币升值,出口减少,故A、B错误;相反,当一国利率下降时,会导致国际资本流出,从而减少对本币的需求和外汇的供给,使本币汇率下降、本币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故C错误,D正确。 【解题技巧归纳】 1. 有关汇率的计算公式。 (1)以前1甲币=m乙币,现在如果甲币升值或贬值(或甲币汇率升高或降低)x%,则1甲币=m(1±x%)乙币;如果乙币升值或贬值(或乙币汇率升高或降低)x%,则1甲币=m/(1±x%)乙币。 (2)纸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 (3)通货膨胀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2.汇率升降的判断与利弊分析 (1)如何判断汇率升降 【精准提分训练】 1.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下列选项中,使我国货币需求量增加的因素有( ) ①人民币流通速度下降 ②信用卡的广泛使用 ③人民币境外流通规模扩大 ④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2.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假设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一举措带来的连锁反应可能是( ) ( ) A.适度增加流动性—市场利率降低—降低融资成本—拉动经济增长 B.适度增加流动性—基准利率提高—刺激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C.增加货币供应—抑制社会总需求—实现供需平衡—缓解“通胀”压力 D.减少货币供应—增加社会总需求—缓解“通胀”压力—实现平稳运行 【答案】A 【解析】当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时,进入市场的资金就会增加,市场利率也会随之降低,融资成本也会降低,从而会降低企业发展成本,拉动经济发展,A项正确。 3.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近年来,由于虚拟经济投资回报率高,大量资本流入虚拟领域,社会资本“脱实向虚”和企业“弃实投虚”加剧,造成实体经济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血”“抽血” 问题。下列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有( ) ①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 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③提高二套房首付款比例 ④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4.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3月1日为1美元币=6.339人民币;10月1日为1美元=6.868 人民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一变化会使我国( ) ①居民更多地选择去美国旅游 ②居民降低对美国商品的需求 ③企业减少向美国的对外投资 ④企业减少对美国的商品出口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根据材料数据看出,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增加,这说明美元汇率升高,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居民降低对美国商品的需求,更少地选择去美国旅游,企业减少向美国的对外投资,企业增加对美国的商品出口,②③适合题意,①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5.被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的移动支付成了不少中国人的消费新时尚,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据统计,2017年1—6月我国移动支付高达23万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 ) ①移动支付加快了商品流通的速度 ②货币职能发生了一定改变 ③移动支付增加了货币实际供应量 ④金融创新有利于经济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移动支付高达23万亿元人民币,反映了商品流通的速度,①正确。移动支付成了消费新时尚,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体现了金融创新有利于经济发展,④正确。货币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②错误。移动支付改变的是支付方式,并没有改变了货币实际供应量,③错误。 6.受美元强势来袭影响,2018年第2季度,阿根廷、土耳其、南非等新兴经济体遭遇严重的货币危机,引发严重的资本外流。下列对这一影响的主要传导路径描述合理的是 ①资本流出 ②美元升值 ③他国资产贬值 ④投资减少 ⑤对美出口成本增加 ⑥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A. ①→③→②→⑤→⑥ B. ②→③→①→④→⑥ C. ②→①→③→④→⑥ D. ①→③→②→⑥→④ 【答案】B 核心考点二 价格 【核心内容强记】 一、供求关系与价格 1.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间接因素);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直接因素)来实现的。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 ②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 3.供求影响价格,价格也影响供求。价格上涨,生产扩大,需求减少,供过于求;价格下跌,生产缩小,需求增大,供不应求。价格与供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就是市场调节。 二.价格与价值 1.影响价格变动的综合因素:★ ①价值决定价格(根本原因、决定因素) 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③纸币发行量。例如:当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易诱发通货膨胀,从而引起物价上涨。 ④国家宏观调控。⑤其他因素。 ★注:①价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②价值是价格变动的根本原因和决定因素,供求只是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供求对价格的影响是建立在价值的基础之上的。 2.商品的价值量 (1)明确几个关系: 关键词 单位商品价值量 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 某行业、某部门 某国家、整个社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正比 不变 社会劳动生产率 反比 不变 某企业、某商品生产者 个别劳动时间 无关 反比 个别劳动生产率 无关 正比 ★【答案】①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单位商品价值量,但可改变个别劳动时间,改变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 ②解【答案】这类题目,一定要区分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即某个企业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整个行业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时间)。 3.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1)对企业:每个商品生产生产者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同一商品的生产者,如果率先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其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但不是一定盈利,盈利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反之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对社会: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则商品的价格降低,商品的价格降低,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四、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消费的影响(即:价格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1)商品自身价格波动对需求的影响:一般说来,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购买。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需求有弹性)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需求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需求弹性大)。(如:大米涨价了也得买;金价涨了,以后再买金项链。) (3)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两种情形》 ①对替代品需求量的影响: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其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则减少。 ②对互补品需求量的影响: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其互补品需求量减少。反之,则增加。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即:价格对投资需求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怎样调节?) 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怎样调节?) 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财、物。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互相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注: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易错知识判断】 1.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增加。 【答案】错误 【解析】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1. 价格是商品使用价值在量上的反映,使用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答案】错误 【解析】价格是价值的表现,价格由价值决定的,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3.不同位置的球票是替代品,降低普通区球票的价格将会增加VIP区球票的销售量。( ) 【答案】错误 【解析】普通区和VIP区的球票是互为替代品,普通区球票价格降低会减少VIP区球票的销售量。 4.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居民对大蒜、猪肉的需求急剧增加。( ) 【答案】错误 【解析】大蒜、猪肉属于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其需求不会因为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急剧增加。 5.为降低碳排放,某运输公司将动力燃料由汽油改为天然气,这属于互补品战略。( ) 【答案】错误 【解析】汽油与天然气属于互为替代关系。 【高考试题研析】 1.(2018·江苏卷·10)最低工资制度旨在保护低收入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最低工资应高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时的工资水平。2017年,我国有22个地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图中(P代表劳动力价格,Q代表劳动力数量,D、S分别代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P1、P2分别表示变化前后的劳动力价格)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2.(2017·江苏卷·12)假设在一个成本相对稳定行业的市场中,只有甲乙两个企业生产同种商品。若甲企业在价格为P1时提价,乙企业不会跟随提价以抢夺市场份额;相反,若甲企业降价,则乙企业会跟随其降价以免顾客被抢走。其他条件不变,图中能正确反映甲企业产品市场变化的是 ( ) 【答案】B 【解析】B图像表明甲企业在提高价格时(高于P1),产品的需求量会随之不断减少,而甲企业在降价时,其产品需求量会随之不断增多,这与实际相符,正确。甲企业降价,其产品的需求量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多,A图像表明企业降价后,产品的需求量会随之不断减少,这与实际不符,A不选。C图像表明甲企业在提高价格时,产品的需求量会随之不断增多,这与实际不符,不选。D图像表明甲企业产品的需求数量一直高于价格为P1时的需求量,这与实际不符,不选。 【方法技巧归纳】 1.生产、生活中的价格变动曲线 需求曲线:表达了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需求弹性曲线:表达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所以A曲线属于生活必需品,B曲线属于高档耐用品 需求变动曲线: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如居民收入、消费者的喜好、国家的宏观调控等)的变化导致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则其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则向左移动 供给曲线:表达了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价格高,获利增多,生产扩大;价格低,获利减少,生产缩小。所以企业生产必须依据价格变动,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供给变动曲线: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条件(如国家对粮食生产进行补贴等)的变化导致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则其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则向左移动 均衡价格曲线:是指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的价格曲线 均衡价格变动曲线:是指伴随相关条件的变化,均衡价格发生变动并对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产生影响的曲线 2.价格变动的原因与稳定物价的措施 (1)价格变动的原因 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 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③货币供应量: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降低。 ④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物价。 ⑤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 ⑥ 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商品流通不畅,也会引起价格上涨。 另外还可考虑: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文化因素、货币自身的币值、生产经营者的降价销售、名牌效应、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汇率变动等。 (2)稳定物价的措施 第一:国家:①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②合理控制货币的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 ③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 ④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⑤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第二:企业:①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②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杜绝违规涨价行为 第三:个人: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②与违规涨价行为作斗争。 3.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 ①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③稳定物价,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④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 ⑤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了以人为本。 【精准训练提分】 1.“米面粮油,外卖帮你能搬又能扛;感冒发烧,外卖代买常用药;上门烧菜、上门洗车,人与服务的距离被大大拉近。”如今,这类服务随处可见,被趣称为“懒人经济”。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 ①社会分工细化,满足多样化需求 ②带动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③增加享受资料支出,助长非理性消费 ④增加相关商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价格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A 2.自我国2018年8月首次发现非洲猪瘟以来,部分地区相关农产品经济受到一定影响。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对此影响描述正确的是(如图中S为供给曲线,D为需求曲线)( ) ①图甲反映了非洲猪瘟的发生对当地鸡鸭鱼肉市场的影响 ②图乙反映了非洲猪瘟的发生对当地生猪生产的影响 ③图丙反映了猪肉供求关系的变化对当地猪肉价格的影响 ④图丁反映了生猪供应对当地猪肉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猪肉与鸡鸭鱼肉互为替代品,故受非洲猪瘟的的影响,猪肉的需求下降,人们会转而消费其替代品,故鸡鸭鱼肉的需求量会增加,即需求曲线向右侧移动,①选项正确。②选项错误,非洲猪瘟的发生会使当地猪肉的需求量下降,迫使猪肉的供给量也会下降,而不是上升。③选项正确,非洲猪瘟的发生会使当地猪肉的需求量下降,迫使猪肉的供给量也会下降,故导致其均衡价格下降,符合题意。④选项错误,当地猪肉的需求量会下降而不是上升,故排除。 3.下列现象中能与下图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相符的是 注:图中P为价格,Q为数量,S为供给曲线,D为需求曲线,E点为均衡价格。假设供给不变 ①某企业率先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其产品均衡价格由E向E1位移 ②“全面二孩”政策放开,母婴用品均衡价格由E向E2位移 ③推广“营改增”试点,导致商品房需求曲线由D向D1位移 ④汽油价格上涨,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曲线可能由D向D2位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4.如图所示,航空公司通常会给预订时间早的机票较大折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机票折扣的目的在于乘客数量的最大化 B.机票价格的市场调节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C.预订机票早的乘客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D.航空公司预收机票款获得的投资收益高 【答案】C 【解析】价格的变化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但不同的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映程度是不一样的。预订机票时间越早的乘客,其选择其他出行方式的余地也越大,所以其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因此,通过较大打折可引起预订机票早的乘客的需求量的迅速增加。C项正确;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利润,A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市场调节的滞后性,B与材料无关;机票打折越大,利润就越低,D错误。 5.“吉芬效应”是指英国经济学家吉芬针对某些产品“价格升销量大、价格降销量小”的现象,得出某些情况下出现的“买涨不买落,买贵不买贱”的消费心理。但当某种商品价格已经涨到极点时,这种做法就失去了其合理性。这是因为( ) ①供求和价格相互制约 ②价格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③这会扩大居民收入差距 ④币值稳定必须保持物价稳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6.进入2018年,全国多地房贷政策相继收紧,广州、青岛、大连、珠海等城市首套房的利率全面或部分调整为9折,其中,杭州部分银行首套房利率已提升至9.5折,重庆首套房贷利率由8.5折利率优惠改为基准利率。不考虑其他因素,用供需曲线描述,下列正确反映房贷政策收紧预期结果的是( ) 【答案】A 【解析】房贷政策相继收紧,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需求,不考虑其他因素,需求曲线会向左平移,故A符合题意;B表示需求增加,与题意不符;C表示供给增加,D表示供给减少,均与题意不符。 7.下图表示传统能源汽车的数量和价格的关系,横轴为数量Q,纵轴为价格P,D1为变动前需求曲线,D2、D3为变动后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①国家发布支持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传统能源汽车的需求量会从D1向D2移动 ②共享单车、新能源汽车不断推广,传统能源汽车的均衡价格会从E1向E3移动 ③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获重大突破,传统能源汽车的需求量会从D1向D3移动 ④汽油价格升高,传统能源汽车的均衡价格会从E1向E2移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①表述错误,国家发布支持新能源汽车的政策,这会导致传统能源汽车的需求量下降,故曲线会从D1向D3移动。④表述错误,如果汽油价格升高,传统能源汽车的需求量相对会下降,故其均衡价格会从E1向E3移动。 8.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消息称,从2018年7月5日起,对早期开通的上海往返南京等6条线路上运行的、时速200至250公里高铁动车组票价进行优化调整:根据客流情况,分季节、分时段、分席别、分区段在限价内实行票价下浮,折扣幅度最大可达6.5折。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能支持高铁车票价格下浮的理由是( ) ①铁路部门运营成本降低 ②高铁车票价格高致使高铁部门盈利困难 ③东南沿海高铁沿线地区经济发达,旅客高铁出行需求旺盛 ④作为替代品的公路汽车票和飞机票的价格长期处于低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核心考点三 消费 【核心内容强记】 一、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消费水平” 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决定消费),因此,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国家要大力发展生产、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①居民消费水平受当前收入的影响(正相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当前收入)越多,消费量就越大。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的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正相关)。对于未来收入,如果人们有非常乐观的预期,那么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反之,预期未来有减少收入或者失业的风险时,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以备不时之需。所以国家要搞好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解决教育贵、看病难的问题。 ③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也影响着社会总体消费水平(负相关)。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因此,国家要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更加注重公平。 3.其他因素:①物价水平也影响消费,稳定物价是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因此,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通过经济、法律、行政多种手段治理通胀,稳定物价。 ★注:CPI是物价指数,是政府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其中一个数据。CPI数据越大,说明物价上涨幅度越大,通货膨胀的风险越大。 ②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消费心理、消费观念。因此,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③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可以提升消费欲望与信心。因此,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健全、实施市场规则、加快社会信用制度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如:假冒伪劣产品盛行,居民有钱也不敢、不愿意消费)。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要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消费观):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那些支出无计划,为了撑面子不惜举债消费而不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的行为,是缺乏理智的。过于紧缩消费会使人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所以,我们提倡消费要适度,既要反对超前消费又要反对过于紧缩消费。 (“入”包括当前的收入和未来的预期收入)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做到理性消费,这里主要做到“三避免”:避免盲目跟风随大流消费,避免情绪化消费(比如因为赌气或激动引起一时冲动的疯狂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①原因: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学会合理消费,共同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②绿色消费的含义: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 ③绿色消费的核心:可持续性消费。 ④绿色消费的要求:人们形象地把绿色消费概括为5R: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为什么?(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理解)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为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难以 战胜困难,成就事业。艰苦奋斗精神,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答案】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并不是抑制消费、不消费,而是要求消费与自身收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②科学消费观是消费者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消费也就是花钱,因此要与金钱观联系起来。③贷款消费不一定违背适度消费原则。 【易错知识判断】 1.社会保障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 【答案】错误 【解析】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社会保障是消费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2.要反对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消费;要避免贷款消费。( ) 【答案】错误 3.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 【答案】错误 【解析】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目的是抑制旺盛的社会需求,不会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4.出国旅游趋热的根本原因是从众心理影响。( ) 【答案】错误 【解析】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消费心理是影响消费的主观性因素。 【高考试题研析】 1.(2018·北京卷·6)“米面粮油,外卖帮你能搬又能扛;感冒发烧,外卖代买常用药;上门烧菜、上门洗车,人与服务的距离被大大拉近。”如今,这类服务随处可见,被趣称为“懒人经济”。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 ①社会分工细化,满足多样化需求 ②扩大相关服务交易规模,促进就业 ③增加享受资料支出,助长非理性消费 ④增加相关商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价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2.(2017·江苏卷·5)当前,消费需求日益呈现新变化和新趋势,人们更加偏好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领域的消费。据统计,2016年1月至11月,体育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4.4%、16.4% 和17.1%。材料表明( ) A.第三产业已成为我国主导产业 B.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处于支配地位 C.人们的收入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D.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不断增加 【答案】D 【解析】旅游消费属于发展资料消费,文化、体育等消费属于发展资料消费,材料中人们更加偏好旅游、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消费,这说明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不断增加,D应选。体育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营业收入虽然有所增长,但这并不能表明第三产业已成为我国主导产业,A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人们的消费是由求实心理主导的,B不选。人们更加偏好旅游、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消费,不代表人们的收入水平已得到大幅提高,C 错误。 【解题技巧归纳】 1.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原因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②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扩大消费需求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④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2.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措施 ①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完善收入分配政策,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发挥财政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 ②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③个人: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精准训练提分】 1.一边是因村民进城定居而荒废在旖旎风光里的乡村宅院,一边是憧憬“你耕田来我织布”之庄园梦的城市消费群体。这样的闲置资源和消费升级需求,使得农村闲置住房个性化改造在我国部分地区日益盛行。这一盛行体现了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质量 ②消费方式对生产调整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提高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④价值规律对资源配置有调节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2.下图所示,当居民收入水平处于A点时,政府要刺激消费,扩大消费内需,可以( ) A. 努力发展经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B. 企业创新产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C. 引导科学消费,促使消费结构升级 D. 加强宏观调控,引导商品价格回落 【答案】C 【解析】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总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消费增长也较快。上图所示,当居民收入水平处于A点以后,随着收入的增长,消费额增长速度减缓,A不适合题意;政府要刺激消费,扩大消费内需,可以引导科学消费,促使消费结构升级,C适合题意;题干的主体是政府,B不符合题意,排除;引导商品价格回落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D;故本题答案选C。 3.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火热,大学生借助“校园网贷”进行消费的方式悄然“走红”。但一段时间以来,“校园网贷”引发的借贷纠纷甚至债务悲剧也不时见诸媒体。这警示我们( ) A.要反对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消费 B.要避免贷款消费 C.要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倾向 D.要做理性消费者 【答案】D 4.(2013·江苏卷·7)亨利·福特曾说过:“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有人说,如果真这样,汽车大王就不会出现了。材料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 ) A.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产品开发不需要考虑市场需求 C.产品开发要利用人们的求异心理 D.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会引导生产 【答案】A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如果没有汽车生产的大发展,就没有人们对家庭轿车的强烈向往,也就没有汽车大王的出现,说明一种商品只有生产出来了,才能调动人们消费的积极性,这说明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A正确。B错误,产品开发必须面向市场,才能实现其价值。材料没有涉及消费心理,C与题意不相符。材料的逻辑起点是生产,而不是消费,D排除。 5.凡勃伦效应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标价较高而不是较低而增加。凡勃伦效应的合理解释是,消费者购买某类商品特别是奢侈品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和享受,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凡勃伦效应表明( ) ①价值规律只存在于普通商品交换过程中 ②商品的价格并非是影响需求的唯一因素 ③消费心理对人们的消费行为起决定作用 ④打造知名品牌有助于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①“只存在于”说法错误;③“决定作用”说法错误。 6.行为经济学中的“稀缺心理”,指只看到蝇头小利而压缩必要消费开支,反而因小失大的行为。例如,为了省钱选择低劣食品导致疾病,反而损失更多医疗费用。这启示我们( ) A.努力提高全社会的医保水平 B.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C.企业要生产物美价廉的商品 D.坚持适度消费做理性的消费者 【答案】D 【热点问题透视】 改革供给侧 释放新需求 国民经济问题可以简单理解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往靠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需求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属于需求侧管理。目前,中国的供给体系无法更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如:中国生产的电饭煲、马桶盖等相关产品产量较大,但中国人却不吝重金到海外购买日本品牌。在需求倒逼的压力之下,“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中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供给侧改革,将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改善供给结构。 思考: 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供给侧改革的依据。 2.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宏观调控从单纯的需求刺激,到需求和供给“双轮驱动”的哲学依据。 【答案】1。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通过供给侧改革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的升级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消费结构升级倒逼供给侧改革。 ② 国家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提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③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 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能力,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④供给侧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举措。 2.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宏观调控要注重需求和供给的“双轮驱动”。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供给侧结构改革是解决目前中国产能过剩,升级中国制造 重要举措。 ③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解析】考查与价格、消费等密切相关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