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文科)(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高二(上)期末政治试卷(文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这表明哲学( ) A. 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 B. 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 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 D.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答案】B 【解析】A错误,哲学源于实践; B符合题意,哲学作为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观念形态的重要内容,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说法错误,哲学可能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也可能是歪曲反映; D说法错误,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因此,不能笼统地说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故选:B。 本题考查:哲学与时代精神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原因在于真正的哲学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本题考查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把握材料的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另外,还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2.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改革要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之所以这样强调是因为( ) A.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 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C.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 世界观体现方法论 【答案】C 【解析】A说法错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说法错误,世界观和方法论不能互相转化; C符合题意,材料中“改革要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之所以这样强调是因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说法错误,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故选:C。 本题考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可运用排除法,排除说法错误的选项,选出正确选项。本题难度中等。 1. 英国著名哲学家贝克莱有一句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下列观点与贝克莱的哲学基本立场相同的是( ) A. 天地合而万物生 B. 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C.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D.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答案】C 【解析】“存在就是被感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A不合题意,天地合而万物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不合题意,未有此气,先有此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C符合题意,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D不合题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属于因果联系。 故选:C。 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名言名句体现教材原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解答此题需要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学原理,然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道理与其相符合。 2. 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宣布: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天然气水合物是资源量丰富的高效清洁能源,是未来全球能源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经过近20年不懈努力,我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取得了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理论、技术、工程、装备的自主创新,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表明( ) A.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 思维不能认识存在 C. 存在离不开思维 D. 思维与存在相互转化 【答案】A 【解析】A符合题意,材料“经过近20年不懈努力,我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取得了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理论、技术、工程、装备的自主创新,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错误,思维能够认识存在; C错误,存在可以离开思维; D错误,思维与存在相互转化说法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存在,这是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肯定回答,属于可知论的观点。 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注意排除错误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近代科学的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科学地解决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对此,马克思将自己的哲学称为“新唯物主义”,即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唯物主义”表现在它( ) ①实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有机结合 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③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④实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有机结合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④说法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实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有机结合,实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有机结合; ②③符合题意,马克思将自己的哲学称为“新唯物主义”,即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唯物主义”表现在它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故选:C。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②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而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1. 目前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居于全球第一梯队,有望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弯道超车。然而,发展短板也不容忽视:基础理论、核心算法、关键设备、高端芯片等有求于人,人才储备和人才质量尚存差距,科研机构和产业生态也并未成熟。要想抵达“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就必须正视这些不足。这给我们的哲学方法论启示是( ) ①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③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④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错误,颠倒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②③符合题意,材料看到了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和不足,体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④不合题意,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不是方法论,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②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要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时注意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即可。 1.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头牛。”上述观点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 只有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B.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C. 错误的意识不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D. 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 【答案】D 【解析】A说法错误,光有人脑,但离开客观存在、生活实践,也不能产生意识; B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强调的是意识的内容和本质,不是在讲意识的生理基础; C错误,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D正确,“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头牛。”说明了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故选:D。 本题考查: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从内容看)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本题考查了意识的内容和本质的知识,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无关的选项。平时要多收集名人名言、成语、古诗、谚语等并理解其蕴含的哲理。 2. 某班哲学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收集到如下材料:如果为这一学习活动确定一个主题,你认为合适的是( ) 1 任何运动都必须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否则,这种运动根本不会存在 2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3 生物的活物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连续性在于活物质的自我生殖和细胞分裂 A.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B.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C. 唯物主义的发展历程 D.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答案】D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观点没有涉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 B不合题意,哲学上的两个对子是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材料没有涉及; C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唯物主义的发展历程; D符合题意,“任何运动都必须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否则,这种运动根本不会存在”强调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属于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生物的活物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连续性在于活物质的自我生殖和细胞分裂”强调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因此主题涉及的是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故选:D。 本题考查: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本题考查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哲学题解题时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关键词句,并和所学哲理知识对应起来,要学会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1. 张艺谋导演创作的《最忆是杭州》,首次尝试基户外水上舞台举办,让与会来宾于湖光山色中,观看水上芭蕾表演,聆听世界名曲,感受中国元素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与碰撞。这表明( )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意识能直接将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 ③客观存在依赖于主观思维 ④人能够创造一个理想或幻想的世界。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①符合题意,“张艺谋导演创作的《最忆是杭州》,首次尝试基户外水上舞台举办”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表述错误,意识要通过实践将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而不能直接将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 ③表述错误,客观存在不依赖于主观思维,可以独立存在; ④符合题意,《最忆是杭州》让与会来宾于湖光山色中,观看水上芭蕾表演,聆听世界名曲,感受中国元素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与碰撞,表明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故选:D。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的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还要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③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性质的意识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正确意识指导下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指导下,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积极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本题以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为素材,考查学生对意识能动性的认识,学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 2.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6)》指出,2016年,面对更加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要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加强金融监管,切实维护盘融稳定。这样做的唯物论依据是( )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尊重客观规律要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1.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规律是客观的。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这就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该题属于依据类选择题,以“加强金融监管,切实维护盘融稳定”来考查学生对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理解和运用,分析其哲学依据,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有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哲理与材料对接的吻合性,解题时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或不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 ①④符合题意,“面对更加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要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加强金融监管,切实维护盘融稳定。”这样做的唯物论依据是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要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②表述错误,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③不合题意,该项是从认识论角度作答,与题干的“唯物论依据”规定不符,故不选。 故选:C。 1. Goo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在博客上撰写《给中国高校的一封信》中指出高校不能过度扩招和产业化,高校培养了过多的硕士、博士,不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中国高校“不能很好地培养‘21世纪需要的人才’”李开复的上述讲话告诫我们( ) ①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③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防止事物性质的转变 ④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②③符合题意,高校培养了过多的硕士、博士,不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中国高校“不能很好地培养‘21世纪需要的人才’”李开复的上述讲话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全面的看问题,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防止事物性质的转变; ④不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 故选:B。 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从实际出发;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1、一切从实际从实际出发: 含义: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正真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具体要求: ①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②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1)在每一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则处于被支配地位。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方法论:我们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主流;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①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相互转化,斗争性是绝对的。 ②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二者共处于统一体当中,不可或缺。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1. “树上结西瓜”这原是讽刺一些人不懂农业生产而异想天开的笑话,如今却在河北省新乐市邯邰镇变成了现实。当地瓜农开始试验搭架,使西瓜吊在空中,由于上下四面透气,成熟期提前了5-8天,瓜形好,甜度也增加了不少。这表明( ) A. 人们在自然面前是无所不能的 B.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C.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战胜自然规律的唯一因素 D. 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创造和改变规律 【答案】B 【解析】A错误,“无所不能”说法错误,夸大了人的能动性作用; B正确,当地瓜农开始试验搭架,使西瓜吊在空中,由于上下四面透气,成熟期提前了5-8天,瓜形好,甜度也增加了不少。这表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C错误,“唯一因素”说法错误,过于绝对; D错误,“创造和改变规律”说法错误,违背规律的客观性; 故选:B。 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2)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关键词句,并和所学哲理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1.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①我国外交部表示,钓鱼岛是中国固有的神圣领土 ②2017年3月8日,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群岛北部岛屿发生里氏5.6级地震 ③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顺利完成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试验 ④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项目将于2016年底封顶,预计总投资达240亿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不合题意,“我国外交部表示,钓鱼岛是中国固有的神圣领土”属于认识活动; ②不合题意,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群岛北部岛屿发生里氏5.6级地震属于自然现象,不是实践活动; ③④符合题意,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即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因此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顺利完成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试验、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项目将于2016年底封顶都属于实践活动。 故选:B。 本题考查:实践的含义 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实践活动”,必须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并运用排除法去除无关选项。 2. 预测地震是当今世界性难题,但科学家们一直都在预测地震方面做着不懈的努力,如根据地壳破裂前出现电磁辐射异常的情况,寻找预测地震的线索,研究了一些植物对地震的敏感性,试图通过这些植物的“先知能力”获得与预测地震有关的信息等。材料说明( ) ①认识是在客体作用于主体的过程中实现的 ②实践具有能动性和客观性的特点 ③地震预测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 ④对地震预测的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认识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过程中实现的。 ②符合题意,科学家们一直都在预测地震方面做着不懈的努力,这说明实践具有能动性和客观性的特点。 ③符合题意,预测地震是当今世界性难题,这说明地震预测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时间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说法错误,认识运动是一种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循环运动,而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故选:C。 本题考查:实践的含义和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的含义和特征 ①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②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即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都具有客观性。 ③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即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人的有目的活动。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即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上每个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认识,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从其根源来看,都来自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促进人们认识的发展,随着实践的深入,人们创造了越来越先进的认识工具,这些认识工具也会延伸人的认识能力,人的认识能力也在不断进步;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满足客观、物质性的要求,能够成为检验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一切认识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改造世界,为了服务于实践。 本题考查实践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排除法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 1. 2017年9月,全国新人学的中小学生将使用“部编本”语文新教材。新教材一年级第一课是“天地人”“你我他”六个楷书大字,而不是字母aoe。专家解释,对刚走进学校的小朋友来说,一上来就学拼音比较难。把拼音学习推后一个月左右,能减少孩子的畏难情绪,培养认字读书的兴趣。这说明( ) ①意识对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②人们能认识事物本质并根据需要加以利用 ③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④客观与主观总是统一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对刚走进学校的小朋友来说,一上来就学拼音比较难。把拼音学习推后一个月左右,能减少孩子的畏难情绪,培养认字读书的兴趣。这说明意识对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性,人们能认识事物本质并根据需要加以利用; ③错误,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④错误,主观要与客观统一。 故选:A。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的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还要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③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本题属于哲理对应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理解,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考生一定要注意材料观点与哲理的对应的准确性。 1. 人为什么比动物聪明,当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因为人的脑容量大。然而,总能发现脑容量比人脑更大的物种。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因为人的脑重与体重之比是最大的。可是有一种野外鼠类,这一比例比人还高。可见,“现有的观点,总能找到反例”,这佐证了( ) A. 任何真理都只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假设 B. 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C. 认识具有相对性,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 D. 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一定时期人们不可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 【答案】D 【解析】A错误,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B错误,“不断超越历史条件”说法错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错误,真理和谬误有严格的界限; D正确,“现有的观点,总能找到反例”,这佐证了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一定时期人们不可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 故选:D。 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体和客体条件的限制,事物的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本题通过新材料的创设,注重考查学生认识的反复性的相关原理,描述和阐释事物,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进行思维转换、逻辑表达、具体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互联网+现代农业”,一是运用互联网和物联网相通,解决生产什么、怎么生产的问题;二是利用智慧物流、网上信息发布等手段,解决物流难题;三是促进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解决农产品的“卖难”问题。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A. 人们能够建立有利于自身的联系 B. 事物联系的依据在于人们的需要 C. 人为事物联系是科学技术的产物 D.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联系 【答案】A 【解析】A正确,“互联网+现代农业”,一是运用互联网和物联网相通,解决生产什么、怎么生产的问题;二是利用智慧物流、网上信息发布等手段,解决物流难题;三是促进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解决农产品的“卖难”问题。材料体现人们能够建立有利于自身的联系; B错误,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错误,人为事物联系是实践的产物; D错误,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联系。 故选:A。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①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事物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变化发展。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 1. 有专家分析指出,如果英语实行一年多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也可能会导致学生不断参加考试,还可能出现在英语上少花的一点时间和精力,却用在其他高考科目上,这样反而加大了学业负担。上述分析的合理性在于( ) ①对于具体事物而言,其利弊标准很难确定 ②矛盾双方随时都可能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④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标准很难确定”表述错误。 ②说法错误,矛盾双方的转化并非是随时转化,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转化。 ③符合题意,依据题中状况的存在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④符合题意,英语一年多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也可能加大学业负担,这说明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故选:D。 本题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③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2)方法论: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含义:在矛盾普遍性与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②重要性:这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本题属于启示类选择题。偏重于如何做方法论意义。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无关或错误的选项。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因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稳增长”,为中国强盛贡献力量。这说明( ) ①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离不开部分 ②整体统率部分,要立足局部,搞好整体 ③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④部分的动能及其变化决定整体的功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①区别: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②联系: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本题以中小企业发展与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关系为素材,考查学生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认识,难度中等,学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与材料无关以及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 【解答】 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中,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稳增长”,为中国强盛贡献力量,说明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离不开部分; ②不合题意,材料强调部分对整体的作用,而没有涉及整体统率部分,要立足局部,搞好整体; ④表述错误,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的发挥起决定作用。 故选:A。 1. 下列关于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事物发生了量变就一定会引起质变 B. 量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C. 事物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所以量变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D.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答案】D 【解析】A观点错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B观点错误,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观点错误,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所以量变对事物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D符合题意,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故选:D。 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1)含义: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原理: ①事物发展是量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②经过“量变到质变,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两种状态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排除观点错误的选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学习好文科的基础。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夯实基础。 1. 面对改革的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只有牵住“牛鼻子”,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才能以重点突破撬动全局,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实现“-子落而满盘活”。牵住“牛鼻子”强调了要( ) A. 着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 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C. 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D. 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答案】A 【解析】A符合题意,牵住“牛鼻子”强调了要着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不体现矛盾的对立统一; C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不体现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D不合题意,牵住“牛鼻子”强调了要着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而不是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故选:A。 本题考查: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正确区别“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原理”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时要紧扣“牵住'牛鼻子'”这一关键词汇,对应选项进行选择。考查学生识记、识别哲学概念,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我国刚刚全面步入4G网络时代,还有很多手机用户没有感受到,5G又来了。2017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2020年启动5G网络商用。这表明( ) ①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③新事物彻底否定旧事物 ④后出现的事物才是真正的新事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符合题意,5G是新事物,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有强大生命力,终将取代4G,这说明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 ②符合题意,5G是在4G基础上发展而来,是对4G的完善和深化,这说明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③说法错误,新事物不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而是既肯定又否定; ④说法错误,后出现的事物不一定就是新事物,不能以时间的先后来判断新事物和旧事物; 故选:A。 本题考查:发展的含义和实质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3.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让中国之蒿走向了世办。”评委让•安德森教授评价说:“屠呦呦是第一个证实青蒿素可以在动物体和人体内有效抵抗疟疾的科学家。她将东西方医学相结合,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屠呦呦的发明是这种结合的完美体现。”让•安德森教授对屠呦呦的评价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实践是人们认识不断发展的动力 B. 科学实验是检验人的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 当部分以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D.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有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①整体统率部分: 原理: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部分影响整体: 原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之一,我们应学会从试题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核心信息,对其进行分析整合,得到正确的答案。本题难度适中。 【解答】 A不合题意,让•安德森教授对屠呦呦的评价主旨不在于强调实践是人们认识不断发展的动力; B说法错误,实践是检验人的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符合题意,“将东西方医学相结合,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说明当部分以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D说法错误,意识指导人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本身不能。 故选:C。 1. 文化要靠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文化的生成是长期过程,文化的培育必然是持久战。要坚持循序渐进、要协调好传统文体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这给我们发展文化的启示是( ) ①要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优化文化结构 ②注重文化发展中量的积累 ③要把文化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④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文化发展质的飞跃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①符合题意,“要坚持循序渐进、要协调好传统文体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启示我们发展文化是系统性工作,必须处理好各种文化之间的关系,要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优化文化结构。 ②符合题意,“文化要靠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文化的生成是长期过程,文化的培育必然是持久战”,启示我们在发展文化中要注重量的积累。 ③不合题意,发展文化,要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 ④不合题意,材料主旨是发展文化要注重量的积累,没有体现抓住机遇,促成文化发展质的飞跃。 故选:A。 本题考查:系统优化方法;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1、系统优化方法 (1)系统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事物发展是量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到质变,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两种状态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2)方法论: ①重视量的积累;(注意防微杜渐,反对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②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优柔寡断、缺乏信心)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1.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重要卫生资源,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突出贡献。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灵魂。以“四物汤”为例,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是治疗血虚、头痛、头晕等症的基本方剂。但在临床运用上,若兼有气虚就要增加人参、黄芪;若血虚有寒加炮姜、肉桂;若血虚有热加黄连。“四物汤”的临床运用体现了( ) A. 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 B. 从主观到客观的过程 C. 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 D. 在共性的指导下研究个性 【答案】D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主旨是用共性指导个性,不是从特殊性中概括普遍性。 B说法错误,“四物汤的临床应用是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不能把中医方剂简单归结为主观,把临床运用视为客观。 C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不是从实践中发现和检验认识的过程。 D符合题意,辨证施治强调要结合具体的病例,甄别处理,对症下药。这里的“四物汤及其基本药效,体现的是矛盾的共性,临床运用中的增减处理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要求,材料所述体现了要在共性指导下具体研究并解决个性的问题。 故选:D。 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事物发展的无限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事物的共性指导下,研究事物的个性。要善于从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事物的共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2. 下列属于辩证的否定观的是( ) A. 虫子被踩死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焚书坑儒 D. 小蝌蚪变成了青蛙 【答案】D 【解析】A不合题意,虫子被踩死属于外力的否定,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BC 不合题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焚书坑儒都属于外力的否定,割裂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也不是辩证否定观; D符合题意,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相对立的一种哲学观点。认为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小蝌蚪变成了青蛙属于辩证的否定。 故选:D。 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原理 ①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相对立的一种哲学观点。认为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其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 ②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1.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 ) A. 是否承认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B.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C. 是否承认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答案】D 【解析】AC不合题意,这两项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但不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根本分歧; B不合题意,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与分歧; D正确,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故选:D。 本题考查: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①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③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该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根本分歧”这一信息,注意题干的规定性,题肢的适应性是解答选择题的重要原则。 2. 截至2017年9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24亿,中国步入百亿G流量时代。数字化和数字技术在改造生活,改造各行各业,众多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为广大移动通信用户提供了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直播、闪送、创客……新的职业应运而生。材料表明( ) ①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因势而变的 ②事物的联系是创造出来的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④事物的联系都有“人化”的特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众多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为广大移动通信用户提供了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直播、闪送、创客……新的职业应运而生”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也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因势而变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说法错误,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能被创造; ④说法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才有“人化”的特点。 故选:B。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 (2)联系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4)联系具有多样性(具体性、条件性),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哲学题解题时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关键词句,并和所学哲理知识对应起来,要学会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1. 你总是看着别人的幸福,你总是羡慕别人的拥有,你只看到别人的光鲜亮丽,却没看到他们背后的努力。与此传递的道理相同的句子有( ) 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②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③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④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你总是看着别人的幸福,你总是羡慕别人的拥有,你只看到别人的光鲜亮丽,却没看到他们背后的努力。这体现的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因此: ①不合题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的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只有你坚定的攀登到山顶,才能一览众山,这与题干主旨不符; ②符合题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体现了“祸”与“福”是对立统一的,这与题干主旨体现的哲理相同 ③不合题意,“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体现的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与题干主旨不符; ④符合题意,“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中“笑”与“愁”是对立统一的,这与题干主旨体现的哲理相同; 故选:C。 本题考查: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①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相互转化,斗争性是绝对的;②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二者共处于统一体当中,不可或缺。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该题属于哲理对应题,用名人名言,古诗词、成语、典故为命题背景,既考查学生的人文功底,又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平时要多收集古诗、谚语等并理解其蕴含的哲理。 2. 买新车要交定金排队,买ipad 也要等候……这种“饥饿营销”的做法是通过限制供货量,造成供不应求的热销现象,把潜在的消费者吸引过来,从而提高售价,赚取更高的利润。“饥饿营销”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某企业过度制造市场“饥饿”,进而提高产品售价,当产品的价格提高到消费者接受不了或不愿接受的时候,就会感到自己被该企业愚弄严重时消费者还会“憎恨”该企业,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 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④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②④符合题意,“当产品的价格提高到消费者接受不了或不愿接受的时候,就会感到自己被该企业愚弄严重时消费者还会‘憎恨’该企业”,表明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也表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相互吸引相互联结; 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故选:C。 本题考查: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由量变开始的,只有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质变。另一方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会引起新的量变。 方法论:要重视量的积累;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促进事物的发展;要坚持适度原则。而当不想事物发生质变,就要坚持适度原则,将量变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之内。 (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可运用排异法,即排除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无关的选项,即可得出答案,难度中等。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1. 面对“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求,我们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以贯之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时,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面临的新发展形势、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新的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真谛,即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因此,新发展理念一经提出,就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必将通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创造新的人间奇迹。 结合材料,分析我党提出新发展理念的唯物论依据。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新的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面临的新发展形势、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 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新的发展理念是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要求; ③意识对客观事物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发展,新发展理念必将通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创造新的人间奇迹。 【解析】 结合材料,分析我党提出新发展理念的唯物论依据。该题知识范围“唯物论”,涉及知识点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等。题型属于依据类试题。解答该题从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入手进行分析,阐释其理论依据。如:新的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面临的新发展形势、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其依据是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新发展理念一经提出,就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必将通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创造新的人间奇迹。”其依据是意识对客观事物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发展,仿照此思路进行解答。 本题属依据类的题型,因此这类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阐释事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留意材料中“我党提出新发展理念”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从材料中找答案,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本题中。答案呈现时遵循“书本知识+材料分析”或“材料+知识”的原则,并做到分层次书写。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教育改革等热点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从2010年底开始,考试招生改革组的专家团队,先后到上海、浙江、福建等十六个省市进行调研,召开了近百场座谈会。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成绩”等多项具体化措施被明确提出。2017年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工作再次展开。针对各方争论的焦点问题,方案经过反复讨论,多方征求意见,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深化高考教育改革方案的制定过程体现的哲理。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通过专家调研,多方征求意见,制定并完善高考教育改革的方案。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针对各方争论的焦点问题,经过反复讨论,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的多项具体化措施在实践中被明确提出。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新的高考制度改革方案顺应了当前教育的实际,达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解析】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深化高考教育改革方案的制定过程体现的哲理。属于体现类试题,知识范围是“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从材料可以看出,顺应时代要求,通过专家调研,多方征求意见,经过反复讨论,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的多项具体化措施在实践中被明确提出。可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等方面,分析深化高考教育改革方案的制定过程体现的哲理。如:“通过专家调研,多方征求意见,制定并完善高考教育改革的方案”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针对各方争论的焦点问题,经过反复讨论,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的多项具体化措施在实践中被明确提出。”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新的高考制度改革方案顺应了当前教育的实际”体现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本题属体现类的题型,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作答,本题知识限定明确,这类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留意材料中“高考教育改革方案的制定过程”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从材料中找答案,同时,答案呈现时遵循“书本知识+材料分析”或“材料+知识”的原则,并做到分层次书写。 2. 材料一:我国航天事业是集各方之力、汇各方之智的全国大协作工程,工程接口协调复杂,涉及领域广,参研参试单位多,有数百个单位、上万人参加。国防科工委会同各有关部门成立了工程领导小组,任命了工程总指挥和总设计师“两总”系统,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工程的实施。参加工程研制、建设、试验、科学应用的各部门和单位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同心同德,众志成城,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协调解决了大量难题。材料二:国际阅读学会在总结阅读对于人类最大的益处时,曾经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但要提高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和文明素质,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自2014年起,李克强总理已连续两年把“全民阅读”写入自己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他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无处不在的氛围,希望我国全民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也籍此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 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是如何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保障航天事业发展的。 结合材料二:从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角度概括李克强总理做法的可借鉴价值,并简要分析说明。 【答案】 【小题1】(1) ①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我国航天事业是大型、复杂、系统的工程,单个领域不可能完成。它的圆满成功,是围绕整体目标、全国协作的结果。(3分) ②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国防科工委会同各有关部门成立工程领导小组,任命了工程总指挥和总设计师“两总”系统,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保证了工程有序、有效实施。 ③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参加工程各部门和单位以及科学工作者,同心同德,众志成城,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协调解决了大量难题,走出了一条投入少、速度快、效益好的发展路子。 ④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发展航天事业,既着眼整体,从整体出发,又把各个部分和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了如何实施工程完整准确的认识,保障了发展。 (2) ①借鉴价值:不仅要重视学全民阅读量的积累,也要重视全民阅读质的飞跃,注重量变和质变的有机统一。 ②事物的发展首先是从量的变化开始的,为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李克强总理把“全民阅读”连续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促进全民阅读量逐年增加,这是重视量的积累的要体现;当事物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变,通过对全民阅读的持续推进,促进社会不断进步、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将实现民族素质的提升。 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我们应重视量的积累,持续推动全民阅读的深入开展,使全民阅读量持续增加,并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质的变化,促进民族素质不断提升。 【小题2】 【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是如何运用系统优化方法保障航天事业发展的。属于措施类主观试题,知识限定为系统优化方法。可知涉及答题要素有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从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角度概括李克强总理做法的可借鉴价值,并简要分析说明。,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解答此题首先需要学生分析材料,然后调动课本相关知识回答即可。具体可从以下角度:借鉴价值:不仅要重视学全民阅读量的积累,也要重视全民阅读质的飞跃,注重量变和质变的有机统一。事物的发展首先是从量的变化开始的;当事物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变;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我们应重视量的积累。注意要结合材料分析说明。 (1 )本题为措施类试题,解答措施类试题一般“一审、二定,三落实”的方法。所以“一审”就是要审读设问和材料,明确设问和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二定”在审读的基础上,依据材料信息或者设问信息,明确此题的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三落实”就是通过对材料和设问的分析,实现从设问到教材知识的落实,明确具体的知识体系。 (2)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 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 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