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复习讲义: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二十一课时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复习讲义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二十一课时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分析考情 扫描考向】 考试大纲说考点 四年考卷析命题 考点展示 学习目标 真题分布 背景追踪 核心素养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①理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2018·11月浙江,25 结合“上海精神”蕴含的“和合”理念正式成为中华民族贡献世界的中国智慧,考查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选择题Ⅰ) 科学精神:科学分析民族文化的特点,认清文化创新的途径 2018·04月浙江,23 结合音乐家叶小钢的音乐会在国内外取得成功的因素的分析,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及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选择题Ⅰ) 2017·11月浙江,24 结合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走出去”取得的成就,考查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文化自信(选择题Ⅰ) 政治认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文化的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②理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2018·04月浙江,22 结合谚语,考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选择题Ⅰ) 科学精神: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准确分析、正确看待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①识记: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识记: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016·10月浙江,25 结合某市利用新兴媒体进行的“微宣讲”活动,考查大众传媒(选择题Ⅰ) 政治认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科学精神:科学判断大众传媒的作用 2015·10月浙江,23 结合某县倡导的全民阅读的影响,考查文化的特点、大众传媒(选择题Ⅰ) 科学精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理解文化的特点和大众传媒的作用 ③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命题分析预测 1.高频考点: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尊重文化多样性、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2.命题预测:结合我国文化遗产申报与保护、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事例、中国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取得的成就,考查本课的相关知识 考点一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文化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 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选一选: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在许多中国的民间器物——首饰、绣品、木雕、瓷器上,都可以看到吉祥符号。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②世界人民都认同中华文化,吸收中国的灿烂文化 ③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性文化 ④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解析 “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说明文化又是世界的,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表述错误,应排除。 答案 C 考点二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原因 地位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意义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措施 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则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具体要求 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点一点:(1)认同≠尊重,认同的是本民族文化,对其他民族文化应尊重,但不是认同。 (2)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考点三 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1.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2.其他途径: 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考点四 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1.大众传媒的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2.大众传媒出现的标志:印刷术的推广。 3.大众传媒的特点: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点一点:文化传播途径≠文化传播手段 考点五 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1.意义: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2.措施: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点一点:关于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教材只强调了其文化意义。另外,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中外文化的交流还可以促进中外商业贸易的发展和政治上的相互理解与尊重。 考向一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例1】 (2018·杭州模拟)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 解析 文化的民族性是个性,世界性是共性;题中的观点前后不一致。 答案 F 【例2】 (2018·11月浙江选考,25)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会祝酒辞中说:“儒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这种‘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与“上海精神”相通的“和合”理念正在成为中华民族为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这告诉我们( ) A.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B.中国传统文化都是优秀文化 C.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常新的 D.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 解析 “和合”理念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华,正在成为中华民族为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说明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A项符合题意;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B项错误;C、D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对点练1] (2017·11新高考,24)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和文化贸易统筹发展,文化“走出去”力度空前加大,成果非常丰硕,国家形象显著提升。由此可见( )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我们坚持文化自信是有充分理由的 ③文化软实力是由文化传播决定的 ④世界文化是丰富多彩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通过我国文化“走出去”被其他国家接纳认可,体现了①;文化走出去使国家形象提升,②可选;文化软实力是由国家经济实力决定的,因为经济决定文化,故③错误;材料仅从中华文化走出去角度考查,④材料未体现。 答案 A 启示类选择题解法 题型特点:材料一般指出了具体的做法,要求回答其做法给我们的启示。 解题指导: 首先,分析材料,挖掘信息点。既要分析材料呈现的现象所存在的问题,从问题产生的原因中吸取教训、获得启示,也要分析这一现象的可取之处,从中总结经验,得出启示。 其次,回归课本。把分析得出的结论与教材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对应起来,即找到“应该怎样做”或“不应该怎样做”在教材上的对应知识点。 考向二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例3】 (2018·嘉兴模拟)“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启示我们要尊重和认同其他各民族文化。( ) 解析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启示我们坚持文化的多样性,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认同本民族文化,故本题说法错误。 答案 F 【例4】 (2018·04新高考,22)“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这启示我们,在国际文化交流中( ) ①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②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③必须汲取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④要尊重差异,和睦相处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④符合题意,②是错误的;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①适合题意;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A。 答案 A 解后反思:尊重≠认同 不能认为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就是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 [对点练2] 2018年2月,英国首相夫妇访问上海期间,倒举起代表中国传统文化象征的“福”字向大家展示。有英媒嘲讽道:“你们福字拿倒了!”孰不知中文“倒”和“到”是谐音,将“福”字倒贴,表达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这一事件表明( )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②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正确认识 ③人们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④应加强交流,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对于“福”字的“倒”和“到”,中英有不同的理解,说明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同时也说明应加强交流,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故①④符合题意;②错误,题中事件表明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但不一定都正确;③与题干主旨不符,故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 答案 B 对接热点:2018年6月16日,“2018中法夏至音乐日”活动在太原精彩上演。“中法夏至音乐日”是一个大型公益性音乐节,每年在五大洲超过100个国家的450多座城市上演。音乐跨越国界,穿越时空,成为山西人民与法国人民友好往来的桥梁。 理论解读:“中法夏至音乐日” 的举办,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考向三 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例5】 (2018·宁波模拟)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超越时空的局限,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创造、共享的强大功能。( ) 解析 大众传媒并没有创造文化的功能。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的强大功能。 答案 F 【例6】 (2015·10新高考,23)近年来,某县政府倡导全民阅读,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向群众推荐优秀图书,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推动了书香社会建设。这佐证了( ) ①文化进步取决于传媒的现代化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阅读能力是文化素养的标志与核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④错误;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属于大众传媒,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向群众推荐优秀图书,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推动了书香社会建设佐证了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答案为C。 答案 C 解后反思:注意文化传播途径与文化传播手段之间的关系。 (1)文化传播的途径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 (2)文化传播的手段是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段,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 (3)无论是文化传播的途径还是文化传播的手段,都直接影响文化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 [对点练3] “第五媒体”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出现的,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以即时为传播效果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关于“第五媒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 B.其出现意味着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C.在文化传播中有其独特的功能 D.其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解析 “第五媒体”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A项本身正确不选;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术的推广为标志的,B项错误应选;“第五传媒”在文化传播中有其独特的功能,其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C、D两项本身正确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答案 B 对接热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为此,作为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与担当,锐意改革、矢志创新,形成全方位、多维度传播矩阵,赋予中国故事更蓬勃生动的传播力。 理论解读:大众传媒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易错点1 错误理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矫正训练1 《习近平用典》热销全国,其中习近平主席引用了《礼记·中庸》中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展望中法关系。这告诉我们处理中法关系要( ) ①平等交流,充分吸收对方文化 ②求同存异,促进两种文化相互包容 ③增强自信,彰显文化优越地位 ④理解个性,互相尊重文化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在文化交流中要充分吸收对方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为我所用,①错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③中“优越地位”说法错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告诉我们在处理中法关系时需要尊重文化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②④正确。 答案 D 提醒 尊重文化多样性,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不能认为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第二,不能认为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而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第三,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和认同本民族文化并不是对立的,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易错点2 混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矫正训练2 古人曾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叹,但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感情的交流、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手机来实现。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传播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②文化传播的途径发生了重大变化 ③网络等现代传媒正逐步取代传统传媒 ④现代传媒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 人类传递信息的手段在不断改进,尤其是大众传媒的发展,使人类传播文化的时效性大大增强,①④入选;题意强调的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非途径,②不选;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③表述错误。 答案 B 提醒 文化传播的途径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文化传播的手段是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媒介,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 一、判断题(请对每一小题的观点进行判断,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 1.由我国著名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说明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 解析 著名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因此,题中观点正确。 答案 T 2.民族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 解析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答案 F 3.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 解析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答案 T 4.文化交流最根本目的是文化创新。( ) 解析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通过文化交流,可以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所以文化交流最根本目的是文化创新。因此,题中观点正确。 答案 T 5.文化交流与传播,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 ) 解析 文化交流与传播,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 答案 T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6.2018年3月2日,首届中意文化年在意大利菲洛特拉诺市隆重开幕。汉服、古琴、书画、茶道等中国文化元素的展示成为本次盛会的一大亮点,这说明( ) A.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B.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 C.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D.世界各国文化日渐融合 解析 题干强调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成为盛会的一大亮点,说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故A符合题意;B、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错误,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故本题答案为A。 答案 A 7.2018年央视春晚分会场分别设在黔东南、珠海、曲阜等五地,营造五地同庆、四海欢腾的节日盛况。播出期间,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终端多渠道,共同打造多彩中国年的电视盛宴。这样的设计能够让我们感受到( ) ①一方水土滋养一方文化,中华文化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②百花齐放才有春色满园,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相映生辉 ③大众传媒服务春晚舞台,现代科技助力文化传承与发展 ④一城一故事一曲一传奇,深谙传统文化就会有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①错在“中华文化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通过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终端多渠道,打造“东西南北中共度多彩中国年”的电视盛宴可表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百花齐放才有春色满园,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相映生辉,借助大众传媒展示多彩的文化,现代科技助力文化传承与发展,故②③符合题意;④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掌握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树立文化自信。故本题答案为C。 答案 C 8.2018年3月9日,以“梅花汇聚戏码头”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华优秀戏曲文化艺术节正式拉开帷幕。戏曲节将各大剧种汇聚一堂,有助于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举办优秀戏曲文化艺术节( ) ①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②主要是为了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③满足了人们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④有利于传统文化推陈出新、繁荣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举办优秀戏曲文化艺术节,将各大剧种汇聚一堂,有助于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这表明优秀戏曲文化艺术节尊重了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传统文化推陈出新、繁荣发展。①④正确;举办优秀戏曲文化艺术节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但这不是举办该艺术节的主要目的,②说法错误;③中“多元化”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答案 D 9.近日,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电影节上,浙产影片《烽火芳菲》受到了观众追捧,不少人看后热泪盈眶,而在国外知名影评网站IMDB上,《烽火芳菲》也获得8.2的高评分。这说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③立足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电影节上,浙产影片《烽火芳菲》受到了观众追捧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故①符合题意;不少人看后热泪盈眶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故②符合题意;③④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 答案 A 10.2017年11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阿拉贝拉通过录制的视频向习近平主席夫妇问候。在视频中,阿拉贝拉唱中文歌背唐诗,获赞“中美友好小使者”。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 ) ①认同其他民族文化,可增进民族友谊 ②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我们应当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的知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③符合题意。阿拉贝拉唱中文歌背唐诗,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作为中国公民,我们应当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②④符合题意。①中“认同”表述错误,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故选C。 答案 C 11.近年来,中国的民俗等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2018年2月9日(中国阴历腊月二十四),美国探索频道向全球推出了最新纪录片《华人新福年》。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传播使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③传播手段的创新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 ④广大网民对中华文化的信心和信念会更加坚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其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广大网民对中华文化的信心和信念会更加坚定,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文化传播使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①与题意不符;材料不体现传播手段的创新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③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答案 D 12.下面两幅会徽都将主办国的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元素巧妙结合,突出了冬季冰上运动的主题,为全世界贡献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 ③世界各国文化正逐渐走向趋同 ④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各有其特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本题中的两幅会徽都将主办国的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元素巧妙结合,突出了冬季冰上运动的主题,为全世界贡献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各有其特色,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而不是源泉,②说法错误;③错误,错在“趋同”;故本题答案选B。 答案 B 13.就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每个国家的文化要想在世界舞台上确立自己的地位,必须突出文化的民族性。但只有反映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精神、回应时代呼声,才会产生世界性的影响。由此可见( )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材料说明,民族文化只有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才能在展示个性的同时产生世界性的影响。可见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且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③④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答案 A 14.2017年,改编自日本文学或影视作品的《嫌疑人X的献身》《妖猫传》,其原作大都在中国拥有较高的人气,改编后却褒贬不一。“本土化”够不够,“中国味”足不足,成了中国版能否俘获观众的关键因素。这告诉我们( ) ①进行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借鉴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 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本土化”够不够,“中国味”足不足,成了中国版能否俘获观众的关键因素,强调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②④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③不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 D 15.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吸引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国际现代艺术周、国际创意动漫周、国际儿童戏剧周以及国际青年汉学家研修班……活动丰富多彩,这说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③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吸引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这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正确;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不是手段,②错误;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吸引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各种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这说明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③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文化多样性并不是文化创新的基础,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答案 B 16.近年来,在热门韩剧风潮风靡中国的同时,韩国也刮起了阵阵“汉风”。韩国的中文培训机构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汉字、中华料理已广泛进入韩国人的日常生活。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 ) ①文化交流促进了对它国文化的了解 ②中韩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③中韩两国人民对双方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④文化交流首先要尊重它国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近年来,在热门韩剧风潮风靡中国的同时,韩国也刮起了阵阵“汉风”,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文化交流促进了对它国文化的了解,中韩文化交流蓬勃发展,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文化交流首先要尊重本国文化,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答案 A 17.2018年春节,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火了。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苔》被一名乡村老师和他的学生们用质朴无华的天籁声音唱出来,唱哭了很多人。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启示我们( )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②文化创新要注重挖掘作品的深刻内因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④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经典咏流传》借助电视网络等迅速传播,感动亿万中国人,说明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故①符合题意;②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苔》被一名乡村老师和他的学生们用质朴无华的天籁声音唱出来,唱哭了很多人,一夜之间让亿万中国人记住了它表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故③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答案 B 18.聚焦“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开展“文化点亮世界”系列活动,领略沿线城市,推动中国文化真正走进沿线国家。该活动的意义在于( ) A.增强中国文化的渗透力和控制力 B.促进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软实力 C.使沿线城市文化产业迅速发展 D.推动不同文化相互融合与趋同 解析 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聚焦“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开展“文化点亮世界”系列活动,领略沿线城市,推动中国文化真正走进沿线国家。这样做促进文化交流传播,有利于增强文化软实力,B符合题意;我国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A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融合与趋同说法错误,排除D。 答案 B 19.2018年7月15日,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论坛在临沂举行,来自中国、匈牙利、英国、日本等地的近200名专家出席会议,共谋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大计。此活动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 ②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 ③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 ④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多国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论坛上交流,有利于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同时更好地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②④符合题意;①体现的是经济意义,不符合题意;③在材料中未涉及。故本题选C。 答案 C 三、综合题 20.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当今世界全球化迅猛发展,这打破了各种文化之间彼此隔绝的封闭状态,使不同民族文化在日益交融中得到发展,同时不同文化之间深层的精神价值方面的差异和冲突也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显得越来越突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发展文化应秉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价值理念,坚持多元、平等、包容的文化,应当适应时代潮流,在文化交融与冲突的过程中坚持“和而不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指出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知识,分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价值理念的正确性。 答案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不同文化的交融,既能推动民族文化发展,有利于保持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不同文化的交融,有利于实现世界文化繁荣,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2)①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做到各美其美。②尊重文化多样性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做到美人之美。③各民族文化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尊重文化多样性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做到美美与共。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