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哲学生活模块专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哲学生活模块专题

模块专题(四)‎ 知识板块(一)——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 本知识板块重点把握4对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关系等。(1)唯物论常考的知识点主要有: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2)认识论常考的知识点主要有: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真理的标准和特点、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等。‎ ‎ ‎ ‎ ‎ 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实际运用] (1)一般来说,材料中出现“事实,现象、现状,情况、状况,国情、形势等词语”是关于物质具体形态的描述。‎ ‎(2)判断“物质决定意识”常用词句:因时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依据、根据……情况;在……形势下;符合……实际;在……现状上;各地各部门;适时等。‎ ‎2.意识的能动作用 ‎[原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实际运用] (1)当材料中有涉及“人们有能力认识……事物或认识了……事物的本质规律;制定了……方案、计划;获得了认识上的……理论与发展”时一般体现能动地认识世界。‎ ‎(2)当材料中有涉及“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认识对事物(包括人、事、社会)的影响或作用”时一般体现能动地改造世界。‎ 二、规律的客观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原理]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三、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即实践决定认识)‎ ‎[原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实际运用] (1)首先要能在材料中找到相关性的动词,如:深入实际,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 ‎(2)区分:在实际中得到了什么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进一步提高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结果得到证实(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把认识应用到了实际中去(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原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方法论]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实际运用]材料中涉及理论的指导、科学发展观的指引等词体现了认识的指导作用。‎ 四、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人的认识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实际运用]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认识、新探索,人类在认识和研究自然和社会过程中要不断深化、发展。材料中一个认识在原有基础上经过多次修改、内容不断丰富完善等。‎ 知识板块(二)——唯物辩证法 本知识板块,宏观上一定把握好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等,微观上要把握好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的否定观等知识。本部分内容一直是高考的重点。从命题内容上看,重视重点原理与方法论的考查,联系的普遍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在高考中所占比重较大。‎ ‎ ‎ ‎ ‎ 一、坚持联系的观点 ‎1.联系的普遍性 ‎[原理]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 ‎[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 ‎[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原理](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也不能离开整体,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2)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 ‎[原理]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二、坚持发展的观点 ‎1.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 ‎[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之中,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2.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途径 ‎[原理]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这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实际运用]理解材料时注意其中关键词句,如:长期性与艰巨性、复杂性……从而取得了成功、荣誉;……挫折……成就;奋斗、艰辛,艰辛孕育新的发展。‎ ‎3.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事物发展的状态 ‎[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1)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要不失时机地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实际运用]一般有以下词语明示或暗示:一步一步、一点一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分步走,分阶段、步骤;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不积……无以成……;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水到渠成;结构调整;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急于求成,‎ 欲速则不达等。‎ 三、矛盾分析法 ‎1.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即对立统一)‎ ‎[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二者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方法论]要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实际运用]题目材料中一定要同时存在着相反相成、相辅相成的双方。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让人欢喜让人愁;有利有弊等。‎ ‎2.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 ‎[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矛盾又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全面地看问题,防止片面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实际运用]一般来说,材料中出现“一方面……另一方面”;“既……又”;“……和……”;“同时”;“……但是……”;“兼顾”(或“统筹”)等词眼或意思,说明要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3.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不对事物作具体分析,搞形而上学的“一风吹”“一刀切”。‎ ‎[实际运用]‎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如果设问没有限定是唯物论和辩证法,那么选用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可以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原理及方法论。‎ ‎(2)材料中如果出现以下两类情况都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点、特色、特征、分类、分别、各地、各部门、具体(不同)情况、具体实际”等词语。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入乡随俗;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等成语俗语。‎ ‎(3)违背该原理的反面观点(千篇一律地对待矛盾):一刀切、生吞活剥、生搬硬套、抱薪救火、火上浇油、粗枝大叶、张冠李戴、良莠不分;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照猫画虎等。‎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 ‎[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方法论]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实际运用]‎ ‎“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工作方法;试验、推广经验要结合实际、先进事迹报告;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针对……部分地区,观察……形成报告……认识、理论、政策用来指导实践等。‎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原理](1)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 ‎(2)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主次不分,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者只抓一点不计其余,“单打一”的错误观点。‎ ‎[实际运用] (1)抓材料中的关键词:如“中心、核心、关键、重点、重中之重、突破口、首位、首要任务、集中力量、根本(主要)任务”等。‎ ‎(2)体现主次矛盾的俗语:牵牛要牵牛鼻子;力气要用在节骨眼上、工作做到点子上、好钢用在刀刃上、蛇打七寸;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提纲挈领;国企改革中“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眉毛胡子一把撅”;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等。学会弹钢琴,防止单打一;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原理]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既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实际运用]‎ ‎(1)提醒:矛盾的主要方面一般适用于“看问题”。在认识、评价事物,尤其是认识评价判断事物的性质、利弊、优劣、功过方面。‎ ‎(2)把握关键性词语:性质、本质(实质)、主流、方向、主体(主导)、总的看、绝大多数(九个指头)、成功(成就)、形势、辨方向识大局、利大于弊或弊多利少等。‎ ‎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原理]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方法论]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统筹兼顾,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8.矛盾分析法主要方法 ‎(1)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全面看问题。‎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4)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四、辩证否定观 ‎[原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实际运用]材料中有对旧事物、旧理论中积极因素的保留,同时又有对其消极因素的抛弃,并增添时代的新内容加以创新,促使事物向前发展。‎ 知识板块(三)——历史唯物主义 本专题高考考查的重点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两大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评价标准、价值的实现方式。命题热点:(1)结合社会生活的热点材料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尤其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结合关注民生的材料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3)结合当前的先进人物、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考查人生价值的内容、创造与实现。‎ ‎ ‎ ‎ ‎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性质和变化);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 ‎[方法论]要树立先进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实际运用]‎ ‎(1)只适用于人类社会的现象,强调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和意识的反作用相通的。‎ ‎(2)注意原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对应。强调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时,只能用物质决定意识。‎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 ‎[原理](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实际运用]凡涉及经济领域的改革(所有制改革、分配制度改革、财税制度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都属于改革生产关系;政治体制改革、法律制度的修改和完善都属于改革上层建筑。‎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1)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实践中通过不断解决基本矛盾实现的。‎ ‎(2)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是非对抗性矛盾,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主要方式),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 ‎[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实际运用]材料中出现“为民、信民、靠民、深入群众实际、听取群众的意见与建议、以人为本”等大都与历史唯物主义有关。‎ 三、实现人生的价值 ‎1.人生价值 ‎[原理]人的价值就在于为社会创造价值,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原理]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但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原理](1)特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阶级性。‎ ‎(2)客观标准: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方法论]树立和坚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正确的价值观,即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4.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根本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3)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 漫画类选择题 第一步:审漫画、明寓意 一看漫画中的人和物,把握人、物的表面特征及神态形象;二看各个人和物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联系了解漫画尤其是组合漫画中事情的来龙去脉、变化过程和发展趋势,把握漫画直接反映的表面意思;三看漫画中的文字,漫画中的文字是漫画的点睛之笔,是准确理解漫画的关键点和切入点。漫画中的文字对解读漫画起着提示、引导、补充、说明、深化的作用,特别是标示漫画名称的文字更是对漫画意图和主旨的直接点化;四看漫画中的人、物与文字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 寓意是借助画面反映出来的,是隐藏在漫画背后的内在的、本质的、深层次的道理,它是漫画的中心和意图所在。漫画寓意要靠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必须对漫画进行分析和综合,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表意到寓意的飞跃。‎ 第二步:审题干、明要求 漫画型选择题的题干一般较为简单,其作用一般有二:‎ 一是指明漫画的名称或对漫画内容给予提示和说明。二是指出选择要求,要求不同,对题肢的取舍标准就不同。如“漫画表明”“漫画能反映的是”“漫画不能反映的是”“从政治学(经济学)角度看漫画”“漫画体现的哲学道理”等,由于用语不同,表达的意思就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因此,审读题干要求必须格外谨慎、严格区分,以明确选择的条件、范围、角度、指向等。‎ 第三步:建联系、作选择 在审清漫画、题干和题肢的基础上,把题干和题肢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以便从备选题肢中选出正确的题肢。其一,漫画表达的是对某种现象的肯定、褒扬和提倡,选择要求是“漫画的启示是”“符合漫画意思的是”等,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正确题肢才有可能入选,错误题肢肯定不选;其二,漫画表达的是对某种现象的讽刺、挖苦和否定,选择要求是“漫画所反映的是”等,在这种情况下题肢观点正确与否都有可能入选,关键是看题肢是否符合题意和选择要求。‎ ‎1.下图漫画揭示的哲理是(  )‎ A.人的认识受主客体因素制约 B.人的主观认识影响客观环境 C.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 D.思想的高度决定认识的深度 解析:因为漫画反映的是由于人们生活的环境不同,角度不同,所以对客观事物的看法不同,由此判断A正确;B表述不科学,也不符合题意;C错误,应该是经过实践检验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认识才是真理;D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夸大了思想的作用。‎ 答案:A ‎2.观察右图。漫画蕴含的哲理有(  )‎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 ③人们实践水平的高低决定其认识能力的高低 ④人们的意识归根到底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仔细观察漫画,可以看出面对同一事物,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②符合题意;虽然漫画中两个人的观点不同,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④符合题意;漫画没有涉及联系的客观性、实践与认识的关系,①③观点正确但都与题意不符。‎ 答案:C ‎3.下图漫画揭示的哲理是(  )‎ ‎①价值判断超越社会历史条件 ②价值判断应基于价值选择 ③价值判断往往是因人而异的 ④要用正确价值观指引人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排除①。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排除②。漫画反映了不同人对同一现象的不同评价,可见③正确。漫画反映了一些人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可见其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错误的,所以必须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④正确。‎ 答案:D ‎4.观察下图。从哲学角度看,图中之人(  )‎ ‎①否认意识活动的选择性 ②否认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③否认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④否认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漫画中人物因为越担心犯错误而不敢有所作为,可见只看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没有认识到其前进性,故②正确。漫画反映了一些人故步自封,不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克服困难,故③正确。漫画中人物选择不去作为,可见没有体现意识活动的选择性,故排除①‎ ‎。漫画中人物受到错误观念的指导,从而不敢实践,体现了主观能动性对实践的制约,故排除④。‎ 答案:C ‎5.观察下图,下列对漫画蕴含的哲理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②真理如果超出其适用条件就会变成谬误 ③价值选择正确与否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④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漫画强调不能以别人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东西,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强调与时俱进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与题意不符合;②强调真理的有条件性,正确且符合题意;③认为价值选择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表述错误;④正确地指出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符合题意。‎ 答案:D ‎6.漫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给我们的人生感悟是(  )‎ ‎①个性发展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坚持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③模仿和重复别人的人生难以出彩 ④人的成长要善于把握自己的优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①错误;②中“绝对不相容的对立”的说法忽视了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错误的;很多人的成长由“原创”到“盗版”,说明没有发挥自身的优势,走了“模仿”和“重复”的路,③④符合漫画寓意。故选D。‎ 答案:D ‎ 引文类选择题 解答引文类选择题的时候,可以采用双向理解法。所谓双向理解法,一方面要求对诗文名言的理解把握应结合语文知识,借助文言文阅读,努力提高古文阅读、诗文名言鉴赏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对哲学的原理熟练理解与把握。人们常说,文史哲不分家,因此,在学习中,要注重学科间的知识渗透,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具体解题方法如下:‎ ‎1.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引文类试题一般是以名人名言等为题干,题肢为基本理论点。解答时,学生需综合提炼题干材料所蕴含的主旨,并依据此主旨,对接题肢中的基本理论点,选择相符合的题肢。‎ ‎2.排除错误选项法 就是针对题干中的名言警句,将断章取义、望文生义或绝对化臆想的题肢加以排除。‎ ‎1.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的题眼是“世界万物,变动不居”“……因时而变……随事而制”。这说明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①②当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故③错误;材料未涉及对立与统一之间的关系,④排除。‎ 答案:A ‎2.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 ④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哲人所说的“宁静”“勇气”“智慧”的内容,启示我们要学习哲学,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指导,办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获得成功,②③正确;①说法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C ‎3.古语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有(  )‎ ‎①善与恶相互对立 ②善与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成名、灭身各有相应的量变前提 ④善、恶的积累必导致相应的质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材料中的古语揭示了善与恶两种不同的道德观念,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①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善与恶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②不符合题意;善积累到一定程度成名,恶积累到一定程度灭身,由此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③符合题意;善、恶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有相应的质变,④说法错误。故选C项。‎ 答案:C ‎4.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说:“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这句话告诉我们(  )‎ ‎①辩证否定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否定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真理是主观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故排除①;真理具有客观性,故排除④;失败体现了发展的曲折性,接近于正确体现了发展的前进性,故②正确;材料强调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失败是可以转化为成功的,故③正确。‎ 答案:C ‎5.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 ‎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此诗句原意是指太依赖书籍会造成误解,(因为书也会有出错的时候)经历了事情后渐渐就会明白是非黑白的分别。该诗句主要强调实践的重要性。①强调知行要统一,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观点与题意不符合;②意思是学习的最终就是实践,符合题意;③意思是说知而不行,则体会不深,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符合题意;④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与题意不符合。‎ 答案:C ‎6.“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这就需要我们(  )‎ ‎①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②果断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 ‎③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④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说明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①③应选;题干没有涉及时机问题,②不选;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价值选择,④说法本身错误。‎ 答案:B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