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B. 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C. 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 D.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要想正确前行就需要一盏智慧的明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必须注意题目的指向。A项正确地指出了哲学自身的优点、重要性。B项是从题干中直接提炼出来的一般性道理。D项说明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是轻而易举的,而是需要哲学的智慧。‎ ‎2. “看得太远,有时候也不是好事”,下面漫画启示我们追求美好人生必须 A. 处理好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 学习哲学,以哲学指导生活 C.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D. 必须把握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看得远主要强调人生的目标,属于思维的范畴。人生目标的确定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故漫画强调了生活中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3.任何一个健全的成年人都会在其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解释一切现象和处理各种问题的。上述事实说明( )‎ A. 哲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自然界的根本观点 C.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D. 方法论决定着世界观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目的表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解释一切现象和处理各种问题的可以看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故C选项入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故A排除。‎ ‎【考点定位】世界观与方法论 ‎【名师点睛】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4.“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供人玩乐的艺人。”这句话从一定方面或一定程度上正确地指出了()。‎ ‎①哲学可以代替科学和艺术 ‎②科学和艺术都要受到哲学的影响 ‎③哲学对科学和艺术具有指导作用 ‎④哲学是万能的,没有哲学就没有科学和艺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中材料“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供人玩乐的艺人”,强调的是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故②③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错误,哲学不能项不能代替科学和艺术;④项表述错误,哲学不是万能的,并且现有具体科学后有哲学。故本题答案为B。‎ ‎【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 ‎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②哲学则是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在《自然辩证法》一文中,恩格斯指出,文艺复兴驱散了“中世纪的睦灵”,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西方学者在论及文艺复兴的意义时,普遍将它作为西方社会近代化的开端。这充分体现了()。‎ ‎①反映时代要求和任务的哲学思想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社会变革推动了人类思想的解放 ‎③现代化发端和发达于欧洲是人类历史的必然 ‎④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哲学的作用,题干说文艺复兴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说明反映时代要求和任务的哲学思想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反作用,故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不符合题意,不选。故答案应选D。‎ ‎6. 漫画《观念影响人生》告诉我们 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B.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C.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 D.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决定各种哲学的性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漫画的哲学认识。从漫画看,主要表明在生活中遇到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结合教材知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问题,选出B项;A项与题意无关;C、D两项表述太笼统。‎ ‎7. 青春因奋斗而闪光,人生因奋斗而精彩,无论是二十余年不懈练歌而今一夜成名的“大衣哥”,还是曾经求学于新华而今成功于各地的河南新华杰出校友,在他们的身上无不闪烁着“奋斗”的光芒。然而有人却这样认为,“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种观点属于 A.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题中“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相信命运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故本题选A项。B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8.《三国演义》中,为了除掉董卓,王允和曹操定下了刺董之计。曹操手持七星刀刺杀董卓,不料却被董卓发现,曹操随机应变,以献刀为名瞒了过去。曹操的机智体现了()。‎ ‎①唯心主义的观点 ‎②唯物主义的观点 ‎③形而上学的观点 ‎④辩证法的思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曹操随机应变,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想问题,办事情,是坚持了唯物主义观点,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了辩证法思想,故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与题意不符,‎ 排除。 故本题选D项。‎ ‎9. 《盗梦空间》中的男主人公不仅可以进入别人的梦境并植入自己的思想,而且他认为这些思想的能量是不可限量的——人们依靠思维,可以建造城市,可以穿越时空,甚至可以进行犯罪活动。《盗梦空间》这部影片 ‎①关注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 ‎ ‎②正确揭示了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 ‎③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体现 ‎ ‎④从一个侧面表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密切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电影触及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但电影认为思维决定存在,故①符合题意,②③排除。同时,这部电影也从侧面说明哲学与生活密切相关,④正确。‎ ‎10.在我国文化发展的长河中,有很多成语中蕴涵着深刻的哲学道理。下列能够同时体现哲学史上“两个对子”的一组成语是()‎ A. 画龙点睛与喧宾夺主,瑕不掩瑜与本末倒置 B. 返璞归真与审时度势,掩耳盗铃与鬼使神差 C. 防微杜渐与微不足道,唇齿相依与闭门造车 D. 实事求是与拔苗助长,统筹兼顾与顾此失彼 ‎【答案】D ‎【解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A、C均不符合题意,没有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B不符合题意,没有体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实事求是与拔苗助长”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统筹兼顾和顾此失彼”体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哲学史上“两个对子”。‎ ‎【名师点睛】本题以我国古代经典著作和历史典故中的许多成语蕴涵的深刻哲学道理为背景,考查对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的理解,考查学生提炼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时首先明确题肢能够同时体现哲学史上“两个对子”的一组成语,然后对每一组成语逐一分析、对号入座,进行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即可。‎ ‎11. 恩格斯指出,“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引文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是 A. 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 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C. 客观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D.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引文式选择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炼分析能力。题干的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应排除。‎ ‎12.恩格斯指出:“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这说明 A. 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 B.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D.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内容的正确反映 ‎【答案】B ‎【解析】‎ 哲学是时代内容在思想上的反映,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B正确;A是哲学的范畴,与题意不符;C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意义,与题意不符;D过于绝对,真正的哲学正确反映了时代的认为和要求,是对时代生活内容的正确反映,不是任何哲学,选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13. 哲学要成为“高鸣报晓的雄鸡”,先得老老实实地做好“在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为此,它必须( )‎ ‎①正确地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牢牢地把握时代的脉搏 ‎ ‎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 ‎④反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做好“猫头鹰”是为了成为“报晓鸡”,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意味着哲学应成为真正的哲学。④可以反映经济和政治正反两个方面,可能正确地进行反映,也可能错误地进行反映。 因此,这种反映可能是发现了真理,也可能是制造了谬误,所以④不选,选C。‎ 考点: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名师点睛】不能认为哲学决定社会的进步 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但是,哲学并不能成为决定社会进步的力量。决定社会进步的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14.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使“世界重新燃起了对马克思的关注”,马克思故居开始成为旅游热点,《资本论》在德国一度成为畅销书,莱比锡大学重新树立马克思雕像……危机使许多人意识到“马克思还活着”。“马克思还活着”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A. 具有科学性与完整性的特点 B. 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C. 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是发展的科学 D.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永恒的真理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金融危机使“世界重新燃起了对马克思的关注”,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运用于实践、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故C符合题意。A、B与题意无关,D错误,没有永恒、绝对的真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5.针对我国存在的经济社会缺乏全面协调可持续性问题,党中央提出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观。如今,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科学发展观蔚然成风,经济社会发展日益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轨道。这说明( )‎ ‎①哲学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 ‎②哲学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 ‎ ‎③哲学源自于时代实践,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 ‎④真正的哲学能为社会变革提供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基于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片面发展的现状提出的,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科学发展观蔚然成风,表明哲学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①符合题意;通过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日益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轨道,表明真正的哲学能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正确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④正确;哲学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②错误;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③错误。‎ ‎16.苏东坡《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  )‎ A.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B.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D. 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和材料无关的。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苏东坡的观点蕴含的哲理是: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强调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故A符合题意;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强调绝对运动,而否认了相对静止,故B不符合题意;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强调了绝对运动,否认了相对静止,故C不符合题意;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7.‎ ‎ 生物进化论指出,动物是地球上生物进化的结果。动物产生后,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脊椎到有脊椎,从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动物慢慢发展到高级哺乳动物,进而由类人猿进化到人类,产生了人类社会。这说明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 ‎②自然界是本来就存在的物质世界 ‎ ‎③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 ‎ ‎④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表明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自然界是本来就存在的物质世界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表明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由此可见,②③④选项说法符合题意,应选。①选项与题意无关。‎ 考点:世界的物质性 ‎18.康德在其撰写的《宇宙发展史概论》中指出,“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这一观点()‎ A. 承认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 B. 否认了意识现象的存在,陷入了“一元论”的泥潭 C. 认为意识能够创造物质,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D. 否认了自然界的物质性,把宇宙看成是意识的产物 ‎【答案】A ‎【解析】‎ ‎“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这表明物质是形成宇宙万物的基础,世界统一于物质,A项正确;康德的观点并没有体现对意识现象存在的否定,B错误;康德的观点承认了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不属于唯心主义观点,C项错误;康德说用物质创造宇宙,承认了自然界的物质性,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A。‎ ‎【点睛】在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时,不要误以为物质与意识不可分割。从自然发展来说,人的意识是后产生的,在先前就已经存在着客观物质,所以物质可以离开意识,但意识不能离开物质。‎ ‎19.‎ ‎ 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宣布,在暗能量的作用下,宇宙的确是无限膨胀的,同时宇航局也对外表示,此后将不再就宇宙是否存在暗能量这一问题进行研究。近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了许多宇宙间的物质形态,比如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这些发现表明 A. 世界并没有统一的本质 B. 人们可以穷尽对宇宙的认识 C.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自然科学的证明 D. 那些未经证实的新发现往往成为科学进步的干扰因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错误,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故排除。B选项观点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就具体的每一次认识而言,人类可以穷尽,但物质世界是无限发展的,人不可能穷尽认识,故排除。上述科学发现,有利的论证了世界的物质性,故C入选。D选项观点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就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新发现是取得进步的基础,而不是干扰,故排除。‎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世界物质性 ‎20.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 A. 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C.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 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强调的是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的,故B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明显错误,不能入选;C、D两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21.法国巴黎的报纸上曾登过一则广告:“每个人只要花25生丁就可以得到既经济又没有丝毫困惫痛苦的旅行方法。”布朗立即寄去了25生丁。不久,他收到回信:“先生,请您安静地躺在您的床上,并且请牢记:我们的地球是在旋转着的,在巴黎的纬度——49度上,您每昼夜要跑数万千米。假如您喜欢看沿路美好的景致,就请您打开窗帘,尽情地欣赏星空的美丽吧!”布朗顿时目瞪口呆。布朗目瞪口呆的原因,从哲学上分析是因为广告商( )‎ A. 片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B. 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 肯定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 否认了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地球是在旋转着的”、“每昼夜要跑数万公里”说明广告商承认物质是运动的,并片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忽视了相对静止。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项错;C、D两项与题意无关;故选A。‎ ‎22. 恩格斯曾说:“首先是由于达尔文所称的生长相关律。依据这一规律,一个有机生物的个别部分的特定形态,总是和其他部分的某些形态相联系的,虽然在表面上和这些形态似乎没有任何关联。”材料表明 ‎①生物的生长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普遍的 ‎ ‎②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外在联系 ‎ ‎③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联系 ‎ ‎④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规律的含义、普遍性等知识。材料中恩格斯的话说明,生物的生长是有规律的,而且这些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联系,①③正确,②说法不科学;达尔文揭示了生长相关律,可见,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④当选。‎ ‎23.在日本,有一种乌鸦能将坚果丢到公路的斑马线上,让汽车碾碎,然后在汽车遇到红灯停车时去吃。据此,有人认为,有些动物也是有意识的。这一观点()‎ A. 否认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 否认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 是正确的,有些动物确实很聪明,也有意识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的观点是认为动物也有意识,这与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关,A项不选;材料中的观点认为动物也有意识,从而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项正确;材料观点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无关,C项不选;材料中的观点是不正确的,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 ‎【考点定位】意识的本质 ‎【特别提示】不能把人脑说成大脑,动物也有大脑,但动物的大脑不会产生意识。电脑也不能产生意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功能。‎ ‎24. 分手不仅令人心理痛苦,还可能造成身体疼痛。美国研究人员征募40名志愿者,他们在过去的半年中被迫与配偶分手,至今依然相当介意遭人拒绝。研究人员借助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志愿者的大脑活动,结果发现他们对分手等社会拒绝产生的大脑部位与对躯体疼痛反应的部位重合。因此,分手这类社会拒绝行为会引起他们的躯体疼痛。从哲学上看( )。‎ A.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目前进行大脑定位的常用方法 B. 生理与心理反应可以通过大脑产生关联 C. 科学实验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 D. 分手造成的心理痛苦是主观的,身体疼痛是客观的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对人体生理的影响,是意识能动性的体现。心理反应属于意识活动,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的关系体现了B项。A项不是哲学道理,C、D两项错误。‎ ‎25.曹操大军在行军途中,士兵口渴,操以鞭指前面说有梅林,士兵于是不渴。这就是所谓的“望梅止渴”。下列对“望梅止渴”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望梅对人来说毫无意义 B. 在一定条件下意识也可以决定物质 C. “望梅”确实能“止渴”‎ D. 意识不能代替物质,“望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口渴问题 ‎【答案】D ‎【解析】‎ ‎“望梅”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对人战胜口渴有一定的意义,故A、C两项错误;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故B 项错误。‎ ‎26.‎ 有一种雷人的“楼盘文化”:挨着臭水沟叫水岸风光;旁边有小土包叫依山而居;周围有荒草地叫无限绿意;弄个喷水池叫英伦风情。这种现象反映了 A. 人的主观随意性 B. 实践和认识具有统一性 C. 真理的条件性 D.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等相关知识。材料中雷人的“楼盘文化”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没有如实地反映客观实际,体现了人的主观随意性,故选A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认识与实践具有统一性,而材料中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故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了人的错误认识,并非真理,C项不符合题意;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是说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世界具有可知性,D项不符合题意。‎ ‎27. 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有句投资名言:我与其他人不同,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当众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以下哲学道理最能体现巴菲特这一观点的是( )‎ A. 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目的性 B. 意识活动具有选择性、预见性 C. 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巴菲特投资股票与众人不同,在别人贪婪的时候,他恐惧,他能预见到危机的来临,当众人恐惧的时候,他能预见到时机,这说明意识具有选择性和预见性,B适合题意;A、C、D本身说法都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 考点:意识的能动性 ‎28. 秋在中国文人心中有着独特的内涵。“自古逢秋悲寂寥”,在秋的文化意识中,悲秋也可以算得上是普遍的意识了。“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成了一种凄凉、伤感、悲苦的象征。但是,秋的描写也总有些欢快的调子,如刘禹锡的“我言秋日胜春朝”。这些差异的存在说明( )。‎ A. 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 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 美感是带有主观性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具有差别 D. 意识有时候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答案】C ‎【解析】‎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不同的人对秋的反映不同,这说明意识具有主体差异性,C适合题意;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A、B、D是错误的。‎ ‎【考点定位】意识的本质及特征 ‎29.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这几句诗,说明( )。‎ A. 人们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型实现诗歌的创作 B. 正确的意识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 诗人的实践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和社会历史性特征 D. 意识活动在诗歌创作中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答案】D ‎【解析】‎ 作者用笙箫的响声、夏虫的沉默表达自己的离情别绪,体现了意识活动在诗歌创作中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故答案选D。无论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客观存在的反映,A项错误。B、C两项材料体现不出。‎ ‎30. 沙漠治理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鄂尔多斯人另辟蹊径。变征服沙漠的“一厢情愿”为“善待自然”的两全其美,他们把沙漠绿化、沙产品开发和生态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创造了令人瞩目的“鄂尔多斯发展模式”。“鄂尔多斯发展模式”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 认识的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社会实践 C. 自然界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意志 D.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终极目的 ‎【答案】A ‎【解析】‎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鄂尔多斯发展模式”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答案为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名师点睛】如何认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 ‎(1)客观规律性是第一性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二性的。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相互制约的。规律的客观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主观能动性能制约客观规律,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认识规律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样,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也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如果违背了客观规律,就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4)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观点;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 二、非选择题(共5大题,共40分)‎ ‎31.甲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水构成的”;乙认为“自然是绝对理念的外化,社会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1)甲、乙两人的观点分别属于哪两种哲学阵营?它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2)乙所在的哲学阵营可以划分为哪两种形态?基本观点各是什么?‎ ‎【答案】(1)甲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乙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2)①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②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③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对两大哲学派别根本分歧及唯心主义基本形态的认识。第(1)问,分析材料,甲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乙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第(2)问,分析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特点。‎ ‎32.‎ 党的十九大以来,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清醒的历史自觉,以改革创新的时代勇气,围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认真总结我们党执政的宝贵经验,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我们党在提高执政能力上跃升新台阶。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深刻感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结合材料,运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变”与“不变”的理解。‎ ‎【答案】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为不负人民众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着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只有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才能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巩固党的执政之基。‎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并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更好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变”与“不变”的理解。解答本题需要考生识记并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作答,可考虑三个方面: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②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针对材料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清醒的历史自觉,以改革创新的时代勇气,认真总结我们党执政的宝贵经验,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我们党在提高执政能力上跃升新台阶,考生可从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的角度去分析说明;针对材料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考生可从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角度去分析说明;最后可以进行总结,中国共产党不变的是党的初心,始终为人民服务,变得是适应各种形势的变化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与时俱进,这表明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点睛】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要求:‎ ‎(1)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在联想相关知识时,除了运用设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从该知识点的知识网络中调动一些能解答该题的相关知识点。或者将该知识点分解为几层意思,并以每层意思作为小论点来展开分析,分析中应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即材料语言)。这种情况在解答“怎样体现”类的试题时经常用到。‎ ‎(2)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必须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这个提纲不要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要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这个提示性的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 ‎(3)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 ‎3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量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发展“循环经济”是如何体现人和规律关系的?‎ ‎【答案】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解析】‎ 本题是一个体现类非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对材料信息进行描述和阐释的能力。解答此题,学生可根据材料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取相关知识,然后运用这些知识对材料信息进行点对点的描述和阐释。‎ 考点:人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3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做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什么?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各方面实际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从需求侧看,“美好生活”日益多样化,不仅包括物质方面,而且还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非物质需求;从供给侧看,虽然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实现质的飞越,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仍然不能满足13亿多人民对不同产品结构和各种服务的需求。‎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做出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答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坚持从全面的实际出发。既看到了物质方面,还看到了非物质方面;既看到了需求侧,还看到了供给侧。坚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十九大做出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既正确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又尊重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我国开启现代化建设新的征程提供了依据。‎ ‎【解析】‎ 本题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回答本题,考生可从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我们要坚持从全面的实际出发。既看到了物质方面,还看到了非物质方面,既看到了需求侧,还看到了供给侧;十九大做出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既正确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又尊重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我国开启现代化建设新的征程提供了依据等方面进行说明。‎ ‎【点睛】在记忆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个知识点时,可按如下口诀记忆:“尊客、发主、两结合、二反对”。“尊客”是指尊重客观规律,“发主”是指发挥主观能动性,“两结合”是指把发挥主观主动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把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与高度的革命热情相结合,“两反对”是指发对唯意志主义和反对无所作为的思想。‎ ‎35.‎ 神医偏方包治百病;吃碘盐可以防辐射;孕妇穿防辐射服可以保护胎儿;星座不合就分手吧……近年来,类似这些不科学的说法颇为流行,并让一些人深信不疑。有媒体认为,我国目前的公众科学素质整体不高,而且许多人存在着“信则灵”等心态,导致各种伪科学流行一时。学者建议,拨开伪科学的外衣,离不开媒体的宣传,揭露伪科学、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要求媒体工作者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拨开伪科学的外衣,需要专家学者和社会名人谨言慎行,专家学者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避免不懂装懂,信口开河,为伪科学推波助澜;拨开伪科学的外衣,还需要公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摒弃迷信、贪小便宜等错误观念和不良习惯,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性的知识,说明反对“伪科学”的必要性。‎ ‎(2)某学校要在学生中间开展一次反“伪科学”宣传活动,结合材料,请你为该活动提出一条方法论建议。‎ ‎【答案】(1)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伪科学作为错误的意识,其传播会阻碍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规律;②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伪科学传播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人的实践引向歧途;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伪科学会影响人们精神状态,导致人们精神萎靡、悲观和丧失斗志。‎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现实生活中伪科学的存在情况,采取适合学生实际的宣传方式。‎ ‎【解析】‎ 第(1)问,考查意识能动性的知识。意识能动性的知识主要包括: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伪科学”的危害进行分析,实现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第(2)问,是开放式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建议切实可行即可。‎ 点睛:正确理解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1)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反映什么源于实践活动的需要。‎ ‎(2)主动创造性 ‎①它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第二,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通过意识这一“思维的眼睛”,人类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揭开自然界之谜和社会历史之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