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一轮复考点复习练习:考点52认识过程(过模拟)考点复习练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一轮复考点复习练习:考点52认识过程(过模拟)考点复习练习

考点52 认识过程 ‎1.(2018·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联考,20,2分)2017年10月16日,美中欧多国科学家宣布,通过全球约70个地面及空间望远镜从红外、X光、紫外和射电波等多个波段的观测,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并同时“看到”由这一壮观宇宙事件发出的电磁信号,但双中子星合并之后会变成什么,依然没有答案。这表明 ( B )‎ ‎①认识受到实践水平的制约,实践工具的革新会推动认识发展 ②对某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不会成为某代人的专利,它永远会昂首向前 ③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④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真理性认识必须在集体探索中才能发现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表明认识受到实践水平的制约,实践工具的革新会推动认识发展,①入选;“双中子星合并之后会变成什么,依然没有答案”,这表明对某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不会成为某代人的专利,它永远会昂首向前,②入选;③与题意不符;④中“真理性认识必须在集体探索中才能发现”表述错误。‎ ‎2.(2018·河南省新乡市模拟测试,21,4分)近百年前,爱因斯坦对量子纠缠“百思不得其解”,并提出一些疑问。2017年6月16日,中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利用“墨子号”量子卫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空间尺度下严格满足“爱因斯坦定域性条件”的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 ‎①人们对复杂问题的认识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②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确保了人们对量子纠缠的认识取得成功 ③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着人们对量子纠缠的认识不断深化 ④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波浪式前进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针对近百年前爱因斯坦对量子纠缠“百思不得其解”及疑问,‎ 中国科学家经过科学的实验解决了这一疑问,这说明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同样需要一个过程,①符合题意;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为人们对量子纠缠的认识取得成功提供了必要条件,②说法错误;人们对量子纠缠认识取得成功,得益于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着人们对量子纠缠的认识不断深化,③符合题意;认识运动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波浪式前进过程,④说法错误。‎ ‎3.(2018·山西二校联考,20,2分)17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使用诞生不久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发现植物细胞,开启了近现代生物学的大门。此后,显微镜的放大能力和成像质量不断提升,人类对细胞的认知也随之深刻和全面。20世纪中叶,科学家们利用x射线晶体学发现了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将人类的观察极限从亚细胞结构推向了分子结构。显微镜在生物科学发现中的作用表明 ( D )‎ ‎①认识工具是实践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 ②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只有依靠中介才能相互作用 ③科学实验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基本实践活动 ④认识水平的提高与实践条件的进步有着直接的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显微镜在生物科学发现中的作用表明科学实验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基本实践活动,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从而推动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③④符合题意;实践的主体,即人的要素是实践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①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显微镜在生物科学发现中的作用,②与题意不符。‎ ‎4.(2018·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周测,19,2分)《论语·学而》中有一语“无友不如己者”,古今注解多有分歧。第一种解释: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为朋友;第二种解释: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第三种解释:不要结交那些与自己志趣不相投,不志同道合的人。相比较而言,前两种解释都有矛盾之处,最后一种解释更接近孔子的思想。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 A )‎ ‎①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和主观条件的限制 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④认识只有超越历史条件,才能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材料“《论语·学而》中有一语‘无友不如己者’,古今注解多有分歧”,这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和主观条件的限制,①符合题意;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③符合题意;②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认识不能超越历史条件,④错误。‎ ‎5.(2017·福建省普通高中单科质量检查,19,2分)多少年来,人们对甜、酸、苦、咸四种基础味觉已经有了统一的认识。而1908年首次报道的“鲜”已被认可为第五种基础味觉。日前,美国科学家确认“肥”为第六种味觉,而肥味得到大众认同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说明 ( C )‎ A.味觉的复杂多样决定了人们无法彻底认识它 B.基础味觉因人们立场和知识水平的不同而不同 C.人们对味觉的认识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发展 D.人们对味觉的认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解析】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A说法错误;由于人们的立场、知识水平的不同,人们对基础味觉有不同的认识,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基础味觉是客观存在的,关于其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B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实践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还有第五种、第六种味觉,反映了实践推动着人们对味觉认识的深化和发展,C符合题意;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人们对味觉的认识并不都是真理性认识,不可能都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说法错误。‎ ‎6.(2018·湖北省黄冈市质量检测,19,2分)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公博带领的国际合作团队通过对最新天文观测数据的分析,发现了暗能量随时间演化的证据。此发现表明暗能量的本质有可能不是爱因斯坦百年前提出的“宇宙学常数”,这对暗能量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该发现说明了 ( B )‎ ‎①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无条件的 ②真理在不断否定自身中得到发展 ‎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④人的认识活动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①错误;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②错误;此发现表明暗能量的本质有可能不是爱因斯坦百年前提出的“宇宙学常数”,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人的认识活动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③④符合题意。‎ ‎7.(2018·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考,22,2分)2017年5月23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指出,要认真谋划、深入抓好各项改革试点,鼓励探索、大胆实践,敢想敢干、敢闯敢试,多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带动面上改革。抓好各项改革试点的哲学依据是 ( C )‎ ‎①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②在试点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做法对其他地方的改革有借鉴意义 ③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才能对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 ④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我国在改革中要认真谋划、深入抓好各项改革试点,从中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其哲学依据在于在试点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做法对其他地方的改革有借鉴意义,②入选;通过试点得出经验,再将这些带有普遍性的经验应用到其他改革地区,再进行探索实验,其哲学依据在于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④入选;①③与题意不符。‎ ‎8. [2017·福建晋江四校第二次联考,39(2),12分]在互联网创造的新事物中,网络词汇以其新鲜、奇特和更为简易的特点及优势,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交流习惯甚至社会的思想文化,从而也引起人们持续的广泛关注。‎ ‎2016年,“友谊的小船”“定个小目标”“吃瓜群众”“全是套路”“厉害了我的哥”‎ 等网络新词开始充斥到社会生活中。一位小哥在录制失恋视频中表示难受想哭,结果因为他的一口方言,大家听成了“蓝瘦香菇”,“蓝瘦香菇”一时成为网络新词。某企业及时捕捉商机、迅速抢注了“蓝瘦香菇”。‎ 有人认为,网络新词是网络时代的产物。网络沟通的时效性、汉字的表意性、网民心理等因素形成了网络新词。“接地气”的网络新词,正是对社会现象的集融,能帮助人们更便捷也更有趣地交流。网络新词,爆发人类语言创新的“洪荒之力”。有人则认为,大量使用网络新词,严重影响了词义句意的表达,会对传统的汉字文化造成伤害。有些网络新词还存在跟风从众、用语粗俗不雅的一面。网络新词,实在是对汉字文化的一种亵渎、对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曲解和不尊重。‎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人们对网络新词的使用存在不同看法的原因,并说明正确看待网络新词问题的必要性。(12分)‎ ‎【解析】 本题的知识范围限定是认识论,有两小问。第一小问可以从认识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所以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要求回答正确看待网络新词的原因,“如何看待”本身是一种认识,不同的认识对实践有不同的反作用,所以可以从认识的需要和实践的需要两个方面来组织答案。‎ ‎【答案】 ①原因: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的认识具有差异性。由于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就会对网络新词的使用产生不同的认识,存在差异是正常的。(4分)人的认识受到主客体因素的制约,使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存在差异是必然的。(4分)②必要性:实践发展的需要,网络新词的出现和商业化应用,要求人们正确评价其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利弊和经济社会的影响,以获得正确的认识,更有效地指导实践。(2分)认识发展的需要,对网络新词的出现和使用产生了认识差异,同时存在语言规范、文明等问题,需要深入研究问题,不能忽视和漠视问题,需要进一步检验和发展对于网络新词的认识。(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