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整合突破专题10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2课时主观题增分提能教案
第二课时 主观题增分提能 关于“唯物论知识”的命题 【解题思维突破】 [真题示例][2019·全国卷Ⅰ,40(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走进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8 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导致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千村一面”。 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2012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 8 (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保护、传承和利用传统村落需要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答题模板构建】 类型 调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分析问题 记公式 认识世界角度(反映物质)+改造世界角度(反作用于物质)+反对错误倾向。 背术语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人类反映事物总带着一定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复制”当前,而且能够追溯过去和推测未来。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意识反映物质是主动的、有选择的,不同人可以进行不同的反映。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原理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类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8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②方法论:意识的反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反对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关于“认识论知识”的命题 【解题思维突破】 [真题示例1][2018·全国卷Ⅱ,40(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 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 8 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 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 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答题模板构建】 类型 调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记公式 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特征+认识过程 背术语 (1)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认识会把实践活动引入歧途。 (4)真理的特征 ①真理具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范围或条件就会变成谬误。 ②真理具有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顾过程推移或超越历史条件,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8 ③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要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推进认识发展。 (5)认识过程 ①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②方法论: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搞好生态环保 建设美丽中国 要闻点击 绿色发展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2019年以来,我国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不断改革完善相关制度,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改革创新环境治理方式,持续推进污染防治。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背景材料 材料一 2019年5月,随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向纵深发展,督察对象有所扩展,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中央企业纳入了督察范围,生态环境部党组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纪律规定(试行)》进行了修订。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个别条款根据新情况相应作了调整,更加突出其实效性,更加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政治纪律要求。 材料二 2019年9月2日,生态环境部召开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会议强调,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顶梁柱”和“生命线”。监测顶层设计和网络规划要先行一步,并以此为基础和依据,抓紧研究编制“十四五”监测规划。要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把统一负责生态环境监测评估的法定职责落到实处。要组织做好“十四五”国控生态环境监测网点位调整工作。要多措并举,强化生态环境监测的机构队伍、能力建设与运行经费保障。 多维视角 角度一:结合材料一,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推进我国的环境保护督察工作。 分析:①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遵循规律,做到按规律办事,要根据自然规律和生态环保规律来推进我国的环境保护督察工作。②人类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去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我们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制定出和实施好正确的环境保护督察的规定或措施。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根据面对的新情况,保证环境督察规定等措施与时俱进,提高督察工作的实效性。 角度二:结合材料二,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 8 分析我国当前制定和实施《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的意义。 分析:①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的制定有利于提高我们对环境监测规划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对“十四五”监测规划进行编制。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的实施有利于用正确的理论来推动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 角度三: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纪律规定(试行)》进行修订的必要性。 分析: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对的新情况,需要对《规定》作出相应的调整。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对《规定》进行修订,其内容的完善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的纵深发展要求对《规定》进行修订,以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这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对《规定》内容进行修订有利于思想政策在与时俱进中更好地发挥其实效性。 角度四: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生态环境部门如何更好地推动我国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分析:①切实履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理顺工作机制,多措并举,提高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能力和水平。②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勇于担当,勇于负责,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依法推动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③坚持科学决策,审慎行使权力,通过制定科学的《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等,用正确的决策来指导我国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教师备选题] [2016·全国卷Ⅲ,39(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8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 8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