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政治二轮专题精选试题(02)商品价格变化及对经济影响
(02)商品价格变化及对经济影响 1. (2017·课标Ⅱ卷)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品牌众多,竞争激烈。2016年,多数国际厂商出货量同比下滑。中国某厂商依托技术创新和流程创新,自主开发芯片、电池等核心部件,生产出功能更强、性价比更高的手机,出货量逆势增长58.4%。该厂商的成功得益于 ①依托自主开发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增加 ②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获得竞争优势 ③依托自主创新提高商品的使用价值,扩大了商品需求 ④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增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运用劳动价值论的相关知识分析实际案例的能力。 题干材料表明,在2016年多数生产手机的国际厂商出货量同比下滑的背景下,中国某厂商通过技术创新和流程创新,自主开发芯片、电池等核心部件,生产出功能更强、性价比更高的手机,出货量逆势增长。依托技术创新自主开发新品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而不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因此选项①错误。同时,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个别劳动时间应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企业具有竞争优势,故选项④错误,选项②正确。生产出功能更强、性价比更高的手机,手机的使用价值更大,故选项③正确。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C。 本题涉及若干概念,这些概念既相关又相互区别,如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量等。考生要熟知这些概念,且掌握这些概念间的关系,如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等。 2(2014·全国课标卷Ⅱ·12)劳动价值论认为,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在货币产生后。下列关于价格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流通中商品价格的高低是由流通中货币的多少决定的 ②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③价格是商品使用价值在量上的反映,使用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④价格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分析】本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劳动价值论中“价格”这个概念的理解程度,具有一定难度。①指出流通中的商品价格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实际上,根据货币流通量公式,流通中的商品价格不仅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相关,还与货币流通速度相关,因此①不正确。②在文字表述上进行了转换,将人们普遍熟悉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转换成了“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所以②正确。③前半句提出“价格是商品使用价值在量上的反映”,意在与“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相混淆,让人难以判断对错,具有一定的干扰性。不过,后半句“使用价值越大价格越高”一下子露出了破绽,这与劳动价值论提出的“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不符,因此③错误。④指出价格是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如果学生知道价格等同于交换价值的话,也就明白④是正确的。另外,④选自选修教材《经济学常识》,有打通必修科目与选修科目之意。综上,②和④正确。所以正确选项为D 。本题难度为0. 428。 3. (2018·课标1卷)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生产该商品相关的判断如上表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序号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单位商品价值 商品数量 商品价值总量 ① 缩短 降低 增加 不变 ② 缩短 降低 增加 增加 ③ 不变 增加 降低 不变 ④ 不变 降低 增加 增加 【答案】A 【分析】本题着重考查《经济生活》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中的基础知识一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之间的关系。本题以图表形式考查基础知识,信息量大且简洁清晰,便于学生比较厘清了这一容易产生混淆的基础知识点。根据教材“价值决定价格”中的知识,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如果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在此题的分析中要特别注意区分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必须紧紧扣住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一主干知识点。根据题干信息,提高的是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首先可以判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因此排除选项③和④。在选项①和②中,不同的是最后一栏,需要进一步分析。商品的价值总量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同质商品的数量之积。结合前两栏的分析,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的幅度与同质商品的数量增加的幅度相同,因此它们的乘积,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选项①正确,故答案A正确。 4.(2019年北京卷,33)2022年北京将举办冬奥会,这给冰雪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冰雪产业主要包括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冰雪赛事、冰雪运动培训、冰雪营销五大板块。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对冰雪装备企业减税降费,会提高冰雪装备产品的价值 B.冰雪营销产业的发展会增加冰雪旅游消费的需求弹性 C.冰雪赛事发展会增加冰雪运动培训产业的就业机会 D.冰雪产业链的延伸使五大冰雪产业的替代性增加 【答案】C【解析】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对冰雪装备企业减税降费,无法扩大或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法提高冰雪装备产品的价值,选项A说法错误;冰雪营销产业的发展与其需求弹性是没有关系的,B选项说法错误;材料中,五大冰雪产业的作用有着严格的界限,在一般情况下无法相互替代,D选项说法错误。冰雪赛事的发展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冰雪运动上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冰雪运动培训产业的就业机会,题肢C说法正确。本题选择C选项。 5.(2015·全国课标卷I·13)2014年11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实行公开透明的市场化定价。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旨在 ①破产垄断,促进市场竞争 ②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③降低商品价格,增加商品销售量 ④以市场化价格为信号,引导社会资本投资 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分析】本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重点是理解价格对市场的作用。这需要学生在掌握原理基础上有分析能力,预测下一步的情况。价格是市场的重要观察变量。价格的放开,必然会导致市场竞争加剧,故①正确。价格是市场的信号,正确的价格信号可以引导资本流向,合理配置资源,故④正确。所以答案为B。价格改革的宗旨不是在于增加产量,故②不正确。价格改革不一定导致价格降低,故③不正确。本题难度为0.7360 (2013·全国新课标II·14~15) 当前我国农业补贴的重心已由流通环节向生产环节、由消费者向生产者转变,初步形成了支持价格、直接补贴和一般服务支持相结合的农业补贴模式。回答11~12题。 6.我国农业补贴重心转变的目的在于 ①增加农业生产者收入②优化农产品需求结构 ③缩小农产品供需缺口④稳定农产品市场供给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分析】本题着重考查考生对农业补贴政策的理解。农业补贴是财政政策的一种具体形式,依题意,既然农业补贴向生产者转变,显然①是正确的。②是需求结构,这是消费者的问题,题干中没有涉及。③是供需缺口问题,题干中也没有涉及。④的指向与①一致,即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其生产积极性会得到保持,那么市场上的供给应是稳定或增加。本题难度为0.653。 7.支持价格是指一国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而对粮食等农产品所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格。我国某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如图4所示。该产品的支持价格和供给数量分别为 A.P0,Q0 B.P1,Q2 C. P1,Q4 D.P2,Q1 答案.C 【分析】12题是11题的延伸。 11题讲的是政策问题,12题则考查农产品支持价格在理论上的合理性。教材中有关供需和价格的关系往往用文字来描述,很少使用图形直观表示。本题的难点在于考生对图形的不熟悉。既然是农产品支持价格,那么说明它高于市场均衡价格( P0),所以只有P1才是支持价格,其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其产量是Q4,所以C是正确答案。本题难度为0.271。 8.(2013年重庆卷,2)图1反映了近几年我国生猪出栏价频繁波动的现象,“价高伤民、价贱伤农”。对此,正确说法是( ) ①生猪出栏价频繁波动违背价值规律 ②价格处于低谷时,生猪处于卖方市场 ③加强市场信息预警有助于减小生猪出栏价波动幅度 ④缓解“价高伤民、价贱伤农”问题需要加强宏观调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的题眼是“价高伤民、价贱伤农”。题干反映了两条信息:一是价格的波动,二是价格波动带来的弊端。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说法。针对第一条信息,①说法错误,价格波动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②说法错误,价格处于低谷时可能形成买方市场。针对第二条信息,减小价格波动幅度,缓解“价高伤民、价贱伤农”问题,需要加强宏观调控,故③④正确。 9.(2018年海南卷,2)甲是市场上的一种畅销品。随着技术发展,作为甲的替代品且性价比更高的乙商品面世。若其他条件不变,下列图示中正确反映甲的价格变动的是( ) 答案A【解析】甲的替代品乙的性价比比甲更高,对乙的需求增加,对甲的需求减少。对甲的需求减少,甲的价格会下降,A表示需求减少、价格下降,B表示价格上涨、需求减少,C表示需求减少、供给增加、价格下降,D表示需求增加、价格上涨。A符合题干要求,故选A。 10.(2018·课标2卷)甲、乙、丙是三种相关商品,当甲的价格上升后,乙与丙的需求变动如图4所示。 这表明 ①甲与乙是互补品 ②甲与乙是替代品 ③甲与丙是替代品 ④甲与丙是互补品 ⑤乙与丙是替代品 ⑥乙与丙是互补品 A.①③B,②④ C.②⑤ D.④⑥ 【答案】A 【分析】本题着重考查《经济生活》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中的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核学生三方面:一是对互补品和替代品的概念把握;二是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影响;三是商品图形分析与文字转换能力。在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消费者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而且会减少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可见,互补品的需求量呈同向变化,替代品的需求量呈反向变化。当甲的价格上升后,对甲商品的需求量将减少。从图中可以读出,乙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丙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平移,意味着对乙商品的需求减少,对丙商品的需求增加。可见,甲商品与乙商品的需求同向变化,二者互为互补品;甲商品与丙商品的需求反向变化,二者互为替代品。而乙商品与丙商品的关系无从判断。故①③正确,②④⑤⑥错误。故正确选项为A。 11.(2019年课标卷Ⅰ,13)对于同一商品,某企业销售给老客户的价格高,而销售给新客户的价格低。正确解释该企业价格策略原因的图示是(图中D表示需求)( )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需求弹性以及经济学曲线图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该企业销售给老客户的价格高,这是因为价格变动对老客户的需求量的影响不大,其需求弹性较小,故其需求曲线倾斜较陡峭;而销售给新客户的价格低,这是因为价格变动对新客户的需求量影响较大,其需求弹性较大,故其需求曲线倾斜较缓和。因此,老客户的需求曲线倾斜较陡峭,新客户的需求曲线倾斜较缓和,C正确切题,A、B、D均不选。 12. (2017·课标Ⅲ卷)因钢铁行业复苏,导致对铁矿石需求增加。在此背景下,占全球70%以上市场份额的四大矿产企业不断增产,引发业界对铁矿石价格战的担忧。对于这种担忧的产生,若用供求曲线来反映,正确的是 【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运用有关需求和供给的知识,分析经济现象象以及解读经济图表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首先先需要知道需求曲线(一般用D表示)和供给曲线(一般用S表示)的基本形态及其含义,以及实线和虚线的区别。阅读题干材料可知,钢铁行业复苏导致对铁矿石需求增加,这是分析的起点。由所学知识可知,铁矿石需求的这一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需求曲线的整体右移(实线D.向右移动为虚线D 2),由此推断选项C是错误的。由于需求增加,矿产企业不断增产,引起供给增加,图形表示为铁矿石供给曲线向远离坐标原点的方向移动(实线S.向右移动为虚线S2),由此推断选项B和D是错误的。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A。另外,也可以从理解“价格战的担忧”人手来分析。担忧价格战,是指担忧铁矿石价格下降,这一价格下降在图上表现为现在的价格(需求和供给变动后形成的价格)低于原来的价格(需求和供给未变时形成的价格),由此可以排除B和D选项。 13.(2017·课标Ⅰ卷)甲与乙是互补商品,甲商品具有需求弹性。假定甲的价格下降,其他条件不变,则乙的需求变动图示是 【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需求和需求弹性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文字和图形之问的转换能力。按照经济学基本原理,一般而言,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该商品需求量会减少,反之需求量会增加。价格与需求量二者的关系在坐标轴上(横轴表示数量,纵轴表示价格)表示为一条由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示意时可简化为直线),称为需求曲线。选项A、B分别是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下降和上升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和减少的示意图。某种商品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也会引起该商品需求的变动,这一变动表现在图形上即为需求曲线的整体移动。同时,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除了会引起自身需求量的变动,还会引起相关商品的需求的变动。从题干可知,甲与乙是互补商品,且甲商品具有需求弹性(即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反之减少。此条件用于排除需求量不会随价格变化而变化的特殊商品,如食盐),因此甲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引起互补商品乙的需求的变动。乙的需求的变动用图形表示即为需求曲线的整体移动,由此推断选项A和B是不符合题意的。由于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与其互补商品的需求变动呈反向关系,结合题干中“甲的价格下降”这一条件,故推断出乙商品的需求增加,在图形表示上就是需求曲线向远离原点的方向移动(右移),故选项D是错误的。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C。 举个便于理解的例子:汽车和汽油是互补商品。当汽车价格下降后,购车成本的降低会刺激人们购买汽车,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此时即便汽油价格不变,也会引起汽油需求的增加。由于是汽油本身价格变化以外的。其他因素引起汽汕需求的增加,用图形来表示即为需求曲线整体向右移动。 14.(2016·课标Ⅱ卷)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的《三都赋》创作完成后,都城洛阳的人们都认为写得好,争相传抄,一下子使纸帛的价格贵了好几倍,这就是成语“洛阳纸贵”的由来。若用S、D分别表示供给和需求曲线,下列图示正确反映“洛阳纸贵”的是( ) [答案]B[分析] 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消费行为的变化对产品需求量及其价格的影响,主要考查考生的读图和图文转换能力。由于人们争相抄写《三都赋》,对纸帛的需求增加,这种价格以外的因素导致的需求增加,表现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由此可以排除选项A。选项C、D反映的是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变化对价格产生的影响,与本题题意不符,因而错误。由于纸帛的需求在短时间内增加,市场不能及时增加供给,这种情况下纸帛的市场价格由原供给曲线与新需求曲线的交点(均衡价格)P2决定,故选项B正确。 15 (2016·课标Ⅰ卷)互补品战略是企业利用两种商品之间的互补关系,优化产品组合,达到一定目标的经营战略。下列做法属于该战略的是 ①某快餐店与饮料商合作,提供汉堡包与饮料搭配的套餐 ②为降低碳排放,某运输公司将动力燃料由汽油改为天然气 ③为促销增利,某企业降低其喷墨打印机价格,提高墨盒价格 ④玉米价格上涨,某饲料厂在生产中减少玉米用量,增加小麦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分析] 本题着重考查经济原理中的基本概念——互补品及其应用。根据教材“价格变动的影响”中的知识,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消费者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而且会减少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因此对互补品需求是同向变动的。互补品战略是常见的营销战略。只要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消费组合关系,就可以利用推动一种商品消费的战略带动另一种商品消费的增加。利用互补品的关系,能提高两种商品消费需求量的是①和③。在①中,两家厂商合作,将商品打包在一起销售,以一种商品的需求带动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形成合作共赢;在③中打印机降价有利于带动购买消费,同时拉动对墨盒的需求。故答案B正确。选项②和④属于替代品案例。 16.(2015·全国课标卷Ⅱ·15)在我国,煤炭是电力生产的主要原料。煤炭价格从2011年约850元/吨大幅度下降到2014年底约500元/吨,有人据此建议下降电力价格。能支持其建议的恰当理由是 A.电力产能过剩,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 B.电力是生活必需品,低价有利于社会稳定 C.电力价格与其生产成本的变化方向应当一致 D.电力与煤炭是互补品,二者价格变化方向应当一致 答案.C【分析】本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电力是二次能源,煤炭是一次能源,二者不是简单的互补关系,故D可排除。电力是否过剩,题干没有交代,故A也可排除。B的判断虽然正确,但和题干背景材料没有逻辑关系,也可排除。 C正确,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在经济原理上均成立。本题难度为0.448。 17.(2015·全国课标卷I·12)某公司准备在甲乙两种复印机中选购一台,甲复印机的购置成本为22000元,乙为18000元;甲的专用耗材每年消耗量不及乙的50%。该公司最终购买了甲复印机。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选择的理由是 A.甲乙是替代品,甲的耗材消耗量低于乙 B.甲与其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耗材成本低于乙的购置成本 C.甲与乙的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购置成本低于乙的耗材成本 D.甲乙是替代品,甲多耗材的购置成本低于甲节约的耗材成本 答案.D 【分析】本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数量进行简单比较的能力。首先从概念上判断,甲乙两种复印机是替代品,不是互补品,因此可以顺利排除B和C。根据题意,A显然不符,因为题干中已明确交代过了,A再重复一次,无必要,且一般是从价值量角度判断经济上的可行性,而不是根据实物量的大小,本题除了考虑复印机的一次性的购置成本,还要考虑耗材使用成本,二者比较的结果,才能支持选择的理由,因此D正确。本题难度为0.460。 18.(2019年课标卷Ⅱ,12)某国生产新闻纸所需要的纸浆以固废纸为原料,消耗的固废纸20%以上依赖进口。出于环保需要,2019年该国开始限制固废纸进口。不考虑其他因素,正确反映短期内该国新闻纸价格变化的图示是(图中S表示供给,D表示需求)( ) 【解析】从材料提供的条件可以看出,由于该国限制固废纸进口,不考虑其他因素,短期内该国新闻纸的供给量减少,供不应求纸价上涨,B能正确反映该国新闻纸价格的变化;A表示新闻纸供给量增加,与题意不符;C表示该国新闻纸需求量减少,与题意不符;D表示该国新闻纸需求量增加,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答案】B【点拨】市场上同一商品的价格有时高,有时低;在有的地方高,在有的地方低。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对价格产生影响。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19. (2017·课标Ⅱ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玉米收储制度的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场硬仗。 为保障玉米的生产和供给,我国长期实行以保护价(对农产品规定最低收购价)收购种植农户玉米的临时收储政策。2012年以来,国际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国内玉米价格远高于国际价格,造成了国内玉米库存高企和正常流通受阻。2016年,国家发改委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对我国玉米主产区东北三省一区的玉米收储制度进行改革,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生产(种植)补贴”的新机制,2016年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比上一年出现下跌。新机制运行扭转了近些年玉米价格不断提高、库存不断增多、补贴和亏损不断增加的局面。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国内玉米价格下降对玉米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8分) (2)玉米价格的下降,影响了一些玉米种植户的收入。政府和种植户可采取哪些应对措施?(6分) 【答案】(1 )玉米种植面积下降,供给减少;下游企业生产成本降低,需求扩张;消化库存,促进玉米供需平衡;缩小国内外玉米价差,减轻玉米及替代产品的进口压力。 (2)政府完善补贴政策;种植户根据市场需求优化种植结构;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降低生产成本。 【分析】 (1)本题的考点是价格和价格变动的影响。本题着重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材料选取我国玉米收储制度的改革状况,突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该题涉及的保护价政策是一项支持价格的政策,对于考生有一定的难度,考生需根据价格的有关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保护价是对农产品规定最低收购价格”,分析推断出保护价高于市场价格。同时结合材料中提到的由于国际玉米价格大幅下跌,致使国内玉米价格远高于国际价格,明白国内玉米库存过剩、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等问题产生的内在逻辑。新机制是“市场化收购”加“生产(种植)补贴”,从中可以得出保护价取消,国内玉米价格由市场决定,因此国内的玉米价格下降。此举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之前产生的问题。基于此,进一步分析国内玉米价格下降对玉米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就相对容易。首先,国内玉米价格下降,会影响到供给,玉米种植面积下降,供给减少;从需求方面分析,由于国内玉米价格下降,下游企业生产成本降低,需求扩张,从而消化库存,促进玉米供求平衡;最后,再结合之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出可以缩小国内外玉米价差,减轻玉米及替代品的进口压力。 (2)本小题为问题解决类设问,考查考生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的能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后,引发玉米价格下降,影响了一些玉米种植户的收入。面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政府从自身职能出发,可以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可以通过增加直接补贴的办法给予玉米种植户一定程度的弥补。另一方面,种植户也要改变过去有保护价托底收购玉米而不愁卖情况下的一些做法,如玉米品种只重产量不重质量、粗放种植不讲效率等。只有政府和种植户共同采取积极应对措施,这一改革举措才能产生预期的成效。 20.(2010年天津卷,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低碳经济是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很多企业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机遇摩拳擦掌,却面临资金、技术等困难,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而且少数发达国家还垄断着低碳经济的核心技术,不愿意转让,为推动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国家强化政策支持,包括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研发投入抵扣所得税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国际合作等,从而坚定了企业发展的核心。 低碳商品上市初期,价格往往会高于同类非低碳商品,但最终其价格会下降。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有关知识,阐释低碳商品价格下降的必然性。(9分) 【解析】本题回答时先梳理影响价格的因素,然后从社会劳动生产率、供求关系等角度说明低碳商品价格下降的必然性即可。 【答案】①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格以价值为基础。②商品生产者通过改良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手段降低个别劳动时间,客观上促进了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缩短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单位商品价值量,因而价格会下降。③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低碳商品供给的增加,使价格下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