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人教版文档:必修3第2单元第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人教版文档:必修3第2单元第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 [最新考纲] 1.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3.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考点1|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第156页)‎ 全国卷5年4考 命题揭秘导航 ‎2017·卷Ⅰ·40(2),10分 ‎2017·卷Ⅱ·20,4分 ‎2016·卷Ⅲ·39(2),10分 ‎2015·卷Ⅰ·39(1),12分 本考点主要结合有关传统文化的时政热点或社会焦点,考查对传统文化特点、作用或影响的理解和运用。选择题和主观题兼顾,且主观题考查比较突出。复习时,要全面梳理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注意与文化创新、中华文化等知识的结合。‎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1.传统文化的表现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含义 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建筑,被称为①凝固的艺术 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 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影响 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 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对今天中国人的②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③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地位 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2.传统文化的特点 ‎ (1)继承性: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仍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一直延续到今天。‎ ‎ (2)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④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⑤因时而变。‎ ‎ (3)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⑥精神纽带。‎ ‎ 提醒 对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注意以下两点:一是相对稳定不意味着固定不变;二是相对稳定性体现着文化影响的深远持久。‎ ‎3.传统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 (1)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如果能⑦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⑧消极作用。‎ ‎ (2)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两重性: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 解题金手指 (1)知识点“传统文化的特点”,主要用于分析围绕着某一传统的内容、影响等体现出来的特征。 ‎ (2)知识点“传统文化的作用和影响”,主要用于分析我国当前重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及发展的原因等。‎ ‎ [理解—重点难点探究]‎ 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 ‎[问题导引]‎ ‎ 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 ‎(1)材料中的“礼”属于传统文化中的哪种表现形式?‎ ‎(2)上述材料体现出传统文化什么特点?‎ ‎[提示] (1)根据具体内容,可以是传统习俗,也可以是传统思想。‎ ‎(2)相对稳定性。‎ ‎[规律总结]‎ ‎ 把握两个特征的内涵和指向 ‎ 相对稳定性 鲜明的民族性 内涵不同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侧重点不同 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 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 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作用的两面性 ‎[问题导引]‎ ‎ 新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使用一年来,备受肯定。该套教材注重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除了古诗词、古代寓言、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外,还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传统蒙学读物中,选取符合当今时代特点、有积极意义的内容。‎ 新编教材在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为什么要选取符合当今时代特点、有积极意义的内容?‎ ‎[提示] 传统文化只有顺应时代的变迁,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所以要符合当今时代特点。传统文化中先进的、健康的内容才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要选取有积极意义的内容。‎ ‎[规律总结]‎ ‎1.从自身和时代两个角度分析作用的两面性 ‎ (1)从传统文化自身看: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腐朽的、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所以我们只有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才能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 (2)从时代的需要看: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时代变革,社会政治、经济发生变化,必然要求文化与之相适应。所以传统文化只有顺应时代的变迁,不断融入时代元素,才能推动社会发展。如果一成不变,反而会阻碍社会发展。‎ ‎2.结合文化的一般作用来理解传统文化的作用 ‎ ‎ ‎[应用—对点强化训练]‎ 命题点1 传统文化的特点 ‎1.(2017·福建宁德第二次质检)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古代,善念善行可以“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在今天,人人存善念、行善举、扬善德,明礼崇德,如同微笑,可以相互感染和传递,一个个小善积聚成社会风气的“厚德”。 这表明善文化 ‎(  ) 【导学号:97300101】‎ ‎ 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 ②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 ③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反作用 ‎ ④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 ‎ A.①③        B.①④‎ ‎ C.②③ D.②④‎ ‎ D  [①过于夸大了善文化的地位,错误。③在题目中没有体现,排除。古代的善文化在今天仍然起作用说明善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仍具有生命力,今天内涵与古代有所不同体现出其社会历史性,故②④入选。]‎ 命题点2 传统文化的影响 ‎2.[真题体验](2017·全国卷Ⅱ·20) 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这表明(  )‎ ‎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 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 ‎ ③只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 ‎ 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 A.①② B.①④‎ ‎ C.②③ D.③④‎ ‎ B  [本题考查对文化发展相关措施的理解。传统文化不一定赢得市场才有价值,故②错误;引入流行元素不一定就能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故③错误;民族歌剧在当前的演出成功,体现出优秀传统文化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故①正确;融入时尚元素、受到观众欢迎等体现出④,故入选。]‎ 高考失分点:不能结合性质去正确分析传统文化的影响 提示:并非所有的传统文化都起积极或消极作用,要根据性质进行具体分析。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同性质的传统文化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传统文化只有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纠正训练] 习近平主席指出:“两岸人民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从文化角度看,这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  )‎ ‎ ①对两岸人民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 ②对社会与人的发展始终起积极作用 ‎ ③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在不断增强 ‎ ④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 B  [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故②错误;题干中的两岸关系属于我国内政,没有涉及国际影响力问题,故③错误;①④‎ 分别从文化对个人影响的特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等角度正确分析了题干要求的原因,故符合题意。]‎ ‎3.[高考预测]每年一届的“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是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和各地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这一活动借助孔子学院的不断发展,让儒家思想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深远。这告诉我们 (  ) ‎ ‎【导学号:97300102】‎ ‎ ①儒家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 ②教育具有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 ‎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最重要的途径 ‎ A.①② B.③④‎ ‎ C.②③ D.①④‎ ‎ C  [我国通过设立孔子学院弘扬儒家思想,体现了教育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也说明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故②③符合题意,应选;①说法错误,儒家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说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排除;④说法错误,不能说教育是文化传播最重要的途径,排除。] ‎ 考点2|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对应学生用书第158页)‎ 全国卷5年6考 命题揭秘导航 ‎2017·卷Ⅰ·40(2),10分 ‎2017·卷Ⅱ·20,4分 ‎2016·卷Ⅰ·19,4分 ‎2016·卷Ⅱ·19,4分 ‎2016·卷Ⅲ·39(2),10分 ‎2015·卷Ⅰ·39(1),12分 本考点主要结合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具体事例,考查对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的理解;选择题和主观题兼顾,且主观题占据重要地位。复习时,注意加强与其他知识的串联和整合,从各个角度去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以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 (1)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 (2)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 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 提醒 无论分析传统文化的作用,还是分析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都要结合其性质,进行一分为二地区别处理。‎ ‎2.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 (1)两者关系:继承是发展的②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 (2)正确处理两者关系 ‎ a.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③文化传承。‎ ‎ b.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④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 解题金手指 知识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和“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都主要用于分析我国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相关问题 ‎ [理解—重点难点探究]‎ 如何正确继承传统文化 ‎[问题导引]‎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遗产。‎ ‎[提示]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我们应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反对只注重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错误观点。②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规律总结]‎ ‎1.细解剖析传统文化的继承 传统文化 内容 与社会的关系 态度 精华:积极向上的成分 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继续保护和发扬 辩证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糟粕:落后和腐朽的东西 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结合三个设问,准确把握传统文化知识的运用 ‎ 对于传统文化有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意区别以下三个概念,即如何继承、如何对待、如何认识。这三个概念涉及的知识范围一个比一个大,如何继承传统文化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是如何认识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 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问题导引]‎ ‎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戒骄戒躁,有所为有所不为,珍惜用好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存,我们才能告别文化干涸、精神粗鄙、品位低劣的洼地,站在一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得益彰的高地上。‎ 上述材料信息告诫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提示] ①辩证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做到批判继承。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规律总结]‎ ‎1.对比梳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承 发展 原因 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健康的内容,同时具有消极的、落后的部分。这些积极成分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随着社会生产力、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也应随着社会生活而变化 态 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做 法 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精华和糟粕。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应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区分文化传播和文化继承 文化传播 文化继承 区别 侧重 横向——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 纵向——国家的历史与现实之间 原因 文化具有多样性 文化具有继承性 态度 洋为中用,对外推广 古为今用,发扬光大 联系 都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都存在精华与糟粕,要辩证分析,教育在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应用—对点强化训练]‎ 命题点1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真题体验](2016·全国卷Ⅱ·19)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 ‎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 D  [本题的题眼是“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主要得益于”。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并融入了现代艺术形式和科技,对杂技艺术进行了创新,故③④入选;材料中没有体现现代传媒的作用,故①排除;现代流行艺术元素不能取代传统艺术元素,而是要对传统艺术形式进行创新,故②排除。]‎ 高考失分点:不能从细节上准确把握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提示:首先,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分先后。其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不能颠倒二者的关系。再次,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或必要前提,但它不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或源泉,社会实践才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源泉。‎ ‎[纠正训练1]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这一观点体现了(  )‎ ‎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 ②民族虚无主义会迷失文化发展的方向 ‎ 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 ④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A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强调了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与题意无关;④错误,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2.[高考预测] 某作曲家每年都要参加三下乡、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最近在短短十几天内跑了陕西延安三个县和浙江东海县。不仅录下了多段民歌、道情的演唱,而且创作了许多与生活与群众“无缝连接”的优秀作品。他说:“‎ 对于创作者来说,采风就像刚断了奶的孩子再去吸吮母亲的乳汁。对以后的创作,是一种灵感上的激发,是一种高营养蛋白。”材料说明(  ) ‎ ‎【导学号:97300103】‎ ‎ ①文艺作品能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 ‎ ②文化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 ‎ ③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  ‎ ‎ ④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 A.①②    B.①③   ‎ ‎ C.②④    D.③④‎ ‎ C  [①表述与题意无关,排除;作曲家通过参加三下乡、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录下了多段民歌、道情的演唱,体现出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也说明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故②④入选;③错误,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 命题点2 综合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3.[真题体验][2016·全国卷Ⅲ·39(2)]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奖。‎ ‎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 ‎ 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 ‎ 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 ‎ 【解析】 本题回答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可以从继承、发展、创新三个角度分析。‎ ‎ 【答案】 立足于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其当代价值;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其世界影响力。(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高考失分点:不能正确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提示:对待传统文化,从性质上看,既不能全面肯定,又不能全面否定,要保持和发扬积极的、优秀的成分,要改造或剔除消极的、落后的成分。从时代上看,要支持顺应时代发展的因素,反对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因素。从过程上看,既要一分为二地做好继承,又要做好在此基础上的发展、创新。‎ ‎[纠正训练2] 某市为了弘扬孝道,制作了一批街头公益广告,其中有“二十四孝”故事之一“埋儿奉母”,讲的是汉代人郭正为节省粮食供奉母亲,决定埋掉儿子。很多网友大呼接受不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新时代的孝文化应该摒弃传统孝道而从头开始 ‎ ②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孝道是时代的包袱 ‎ ③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根基 ‎ ④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要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B  [①表述错误,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是批判继承,而不是摒弃;④表述错误,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②③观点是对题干材料的正确分析,故入选。]‎ ‎4.[高考预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从先秦《周礼》的荒政十二策,到南宋的《救荒活民书》,再到清代的《荒政辑要》,中国古代在贫困救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贫困人口的认定方面,清代汪直引在《荒政辑要》中将“产微力薄,家无担石,或户倾业废,孤寡老弱,鹄面鸠形,朝不谋夕者”定为极贫,将“田虽被灾,盖藏未尽,或有微业可营,尚非急不及待者”定为次贫。‎ ‎ 在贫困人口的扶持方面,明代林夕元在《荒政丛言》中提出“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钱,稍贫之民便转贷”。‎ ‎ 在扶贫方式上,宋代以前,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政府为主,如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 ‎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要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补齐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短板,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扶贫经验对我们今天做好扶贫工作的启示。‎ ‎ 【解析】 一是根据设问要求明确知识范围,即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二是明确解答方向,作为启示就是分析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措施,如继承、发展、创新等。‎ ‎ 【答案】 要善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借鉴古代扶贫经验,古为今用;在贫困的认定、扶持方面,要精准识别、精准扶贫;在扶贫方式上,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推动国家与社会帮扶有效结合;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促进文化的发展,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扶贫方式,不搞形式主义的扶贫,不建形象工程的样板。(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考点3|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对应学生用书第160页)‎ 全国卷5年3考 命题揭秘导航 ‎2017·卷Ⅰ·40(2),10分 ‎2016·卷Ⅲ·39(2),10分 ‎2013·卷Ⅱ·39(2)(3),12分 本考点属于命题的高频考点,主要结合文化发展的成就和事例,考查对影响文化发展因素的理解和运用,选择题和主观题兼顾,而且多与其他知识进行综合命题。复习时,注意站在全书角度系统梳理教育、科技的知识网络。‎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1.影响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①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②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 (1)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③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④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 (2)思想运动: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⑤先导,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 ‎ (3)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⑥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⑦越来越大的影响。‎ ‎ 提醒 从事物发展角度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或社会制度是文化发展的外因,科学技术、思想运动和教育是文化发展的内因。‎ ‎ 解题金手指 以上两个知识点,主要用于分析某一文化发展的应对措施或成功原因。‎ ‎ [理解—重点难点探究]‎ 从影响因素分析文化发展的措施 ‎[问题导引]‎ ‎ “正能量”一词本为物理学术语,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低于真空的物质为负。但一些博主通过微博将其赋予新的内容,并借助互联网得到广泛传播,成为具有积极意义的社会流行语。‎ 上述材料信息对我们发展文化有什么启示?‎ ‎[提示] ①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充分发展科技,发挥其在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中的作用。②文化创新是文化具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要积极推动文化创新。‎ ‎[规律总结]‎ ‎ 从依据和措施角度,深入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影响因素 理论依据 促进文化发展的措施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大力发展生产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一种文化形式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为文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思想运动 思想运动是一种文化活动 不断解放思想 教育 教育是一种文化形式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教育和科技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问题导引]‎ ‎ 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出的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公开课程,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有力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 结合上述材料,站在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的角度,分析推进慕课发展的意义。‎ ‎[提示] 有利于发挥科学技术在文化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教育文化资源中的作用,有利于发挥教育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规律总结]‎ ‎1.教育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 (1)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学习各种文化课程可以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 (3)教育能提高公民的素质和能力,从而发挥在文化传承中的积极作用。‎ ‎2.科技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 (1)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角度 ‎ (3)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等创新。——推动文化创新的措施角度 ‎[应用—对点强化训练]‎ 命题点1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2017·湖南五市联考)‎2017年2月21日是第18个国际母语日。2017年的主题是“开展多语教育,迈向可持续未来”‎ ‎。语言是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协调总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关键因素。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主题的确定主要是基于(  )‎ ‎ ①不同民族和国家形成的语言文化具有共性 ②各国语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③开展多语教育能促进文化多样化 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能够在传承中保护母语 ‎ A.①②        B.②③‎ ‎ C.①④ D.③④‎ ‎ D  [“开展多语教育,迈向可持续未来”是基于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能够在传承中保护母语,③④符合题意;题干强调语言的个性,而不是语言之间的共性,①不符合题意;各国语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不是途径,②错误。]‎ 命题点2 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2.[真题体验](2017·全国卷Ⅰ·19)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 ‎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 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 C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在文化素养中居于核心地位,故①错误;题干中的科技创新并没有强化文化的统一性和缩小文化的差异性,故③不符合题意;②④分别从文化发展、文化自信等角度正确分析了推进科技创新的意义,故符合题意。 ]‎ 高考失分点:‎ 不能多角度理解和把握科技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提示:‎ 分析科技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时,需要从文化传播、发展和创新等角度进行全面把握。从文化传播看,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从文化发展看,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文化创新看,要利用科技推动文化传承手段等的创新。‎ ‎[纠正训练] 数字技术改变的不仅仅是传统出版业,它还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数字印刷、微博互动、5D电影、会跳舞的机器人……人们从这些数字产品中感受到了数字技术的魅力。这表明科技进步是(  )‎ ‎ ①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 ②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依托 ‎ ③文化创新的主要内容 ‎ ④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C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科技进步,因此①不符合题意;③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依据材料信息,科技进步有利于推动大众传媒的发展,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②④符合题意。]‎ ‎3.[高考预测]《朗读者》掀起朗读热潮,而线下活动“朗读亭”掀起朗读风尚。朗读亭有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和一个摄像头,每位“朗读者”进门后对着圆形麦克风就可以开始朗读自己心中的篇章,限时3分钟。一天的录制结束之后,录制的素材会当天传回北京,下周六出现在新一期的《朗读者》节目中。这种方式打通线上与线下的距离,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这说明 ‎(  ) 【导学号:97300104】‎ ‎ ①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 ‎ ②倡导全民阅读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 ③朗读文化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主流   ‎ ‎ ④文化活动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 A.①②   B.①④  ‎ ‎ C.②③   D.③④‎ ‎ B  [②表述错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③表述错误,朗读文化显然不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主流,排除。题目中朗读亭的设置打通线上与线下的距离,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这说明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文化活动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①④表述正确,入选。]‎ ‎            ‎[命题特点]‎ 此知识是高考的常考常新之处,题目往往依托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社会热点来命制,如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措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成果、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等的成就、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等。既可能全面考查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措施或原因,又可能细化考查对某一具体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题目突出考查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或信息解读能力。‎ ‎[典例导引] ‎ ‎   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五岳独尊”的泰山、“水墨落纸如雨入沙”的宣纸、“功深熔琢,气无烟火”的昆曲……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带着历史的体温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 ‎ 文化遗产可以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但有些地方开发方式单一,缺乏特色;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打着“保护”的旗号过度开发,使其在“保护”中慢慢失去体温,失去未来。‎ ‎ 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的理解。‎ ‎ 【解析】 首先,要理解“文化传承”的知识范围,包括传统文化、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等知识;其次,对于理解类题目,按照“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去回答;再次,关键是把握设问中观点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 ‎ 【答案】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使我们在文化发展中保持正确方向。‎ ‎[模板构建]‎ ‎ 常见设问方式:‎ 原因类 结合材料信息,运用文化生活或某一具体知识,分析重视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原因;结合材料信息,运用文化生活或某一具体知识,分析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取得成功的原因。‎ 措施类 结合材料信息,运用文化生活或某一具体知识,分析对待传统文化应该采取的措施。‎ 观点分析类 运用×××知识,结合材料,谈谈对“×××”观点的理解。‎ ‎ 常用答题语言:‎ ‎ (1)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原因 ‎ ①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②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 ③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 ④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传统文化影响着社会发展,影响着经济、政治和综合国力的发展;还影响着个人发展,影响人类的交往、实践、思维、认识等。‎ ‎ ⑤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所以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 (2)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要求 ‎ ①继承角度: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辩证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 ②发展角度: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 ③创新角度: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的错误倾向。‎ ‎ ④‎ 影响发展的因素角度:要适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教育等在文化继承与发展中的作用。‎ ‎ ⑤文化传播角度:要充分利用商业贸易等途径和大众传媒等手段,推动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提高其影响力。‎ ‎ 思维点拨:‎ ‎ 题目设问中,既可能结合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等来考查“为什么要做××”,还可能结合继承和发展的措施来考查“为什么能做好××”。另外,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不能只局限于文化纵向的继承,还要明确传统文化的发展也需要横向的传播和交流。‎ ‎ [尝试应用]‎ ‎ (2018·湖北省武汉市高三起点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 汉景帝第三子刘德非常喜好儒学,但当时儒学还未成为正统,经过秦末的战争,典籍留存很少,读书人也是凤毛麟角,想恢复儒学谈何容易?刘德应时而起,将其毕生精力投入了对中国文化典籍的收集与整理之中。他不畏劳苦,身体力行,足迹遍布洛阳、山东、河北等地,从民间所得之书有《诗》、‎ ‎ 《左传》、《周官》、《礼记》等,多达几十种。他亲自参与了古籍的整理工作,重用名儒,广招学士,对所得之书进行研究、整理;刘德整理古籍的态度极为严谨,对残缺不全、字异文非和不同版本的古籍,必组织群儒进行研讨辨析、勘误订正、精心校理后,才整理成册。经过艰苦的校勘工作,刘德整理出诸如《诗》、《书》等大批正本古籍,数量上超过了当时国家藏书,对后来西汉治国理政主导思想的确立产生重大影响。‎ ‎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2)当今时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为什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请列举两条理由。‎ ‎ 【解析】‎ ‎ 第(1)问,注意知识要求,即站在整个文化生活角度思考问题;注意解答方向,即分析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措施;注意信息指向,以此调动相关知识来组织答案,如实践、继承、群众、传播等。第(2)问,实质是考查综合国力中重视文化的原因,可以结合文化对综合国力的重要性来分析问题。‎ ‎ 【答案】 (1)立足于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做文化传播的使者,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其社会影响力。‎ ‎ (2)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国家文化、民族文化兴盛,是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必要条件。②国家文化兴盛才能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反对霸权文化的渗透。③民族文化兴盛才能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才能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热点聚焦] 激活文化经典 满足大众需求 ‎(对应学生用书第163页)‎ ‎[新闻点击]‎ 材料一 2017年9月,①用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出版(以下简称《百部经典》)。②《百部经典》激活经典、融入当下,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当代读者,既追求学术上的高水准,又力求古为今用,③让优秀传统文化贴近现实生活,融入课堂教育、走进人们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④《百部经典》披沙拣金、着眼普及,搭建传统文化与大众之间的桥梁。所选书籍既要经典,又要经过注释和解读为大众接受,化繁为简、通俗易懂。‎ 材料二 ‎2017年11月17日,首届晋冀鲁豫传统戏剧展演活动在河南安阳开幕。⑤山西的上党梆子《闯幽州》、河北的四股弦《忠保国》、山东的五音戏《墙头记》、河南的大高调《跑汴京》等9个剧种18场传统剧目在9天时间内集中演出。⑥这一活动将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戏剧广泛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很好地满足了广大民众对传统戏剧的情感需求,并将进一步激发传统戏剧的活力。‎ ‎[信息提取]‎ ‎①文化发展和创新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③传统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④对传统文化要辩证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⑤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不同区域文化有自身的特色。‎ ‎⑥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 ‎[思维发散]‎ 问题一:针对中国地方戏曲乃至中国传统戏曲面临窘境的现状,你是否认同应让中国传统戏曲活起来、传下去?请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阐明理由。‎ 分析:观点一:不认同。理由:中国传统戏曲是古代政治、经济的产物,具有时代的局限性,部分思想观念与时代精神不相符合;中国传统戏曲以舞台为中心的创作、欣赏和传播方式,难以适应现代文化市场生产和消费需求。中国传统戏曲人才和教育面临后继无人、青黄不接的局面难以改变。‎ 观点二:认同。理由:中国传统戏曲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戏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民族性),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传承中国传统戏曲,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繁荣。‎ 问题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发展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落实好上述要求。‎ 分析:辩证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积极向上的内容要继续保持和发扬,落后腐朽的内容要改造或剔除。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要引导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命题猜想]—————————————————————————————‎ 猜想1 为了振兴我国的戏曲艺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部署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国家之所以重视戏曲艺术,是因为它是(  )‎ ‎ ①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 ②展现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 ③中华悠久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④民族文化和情感的集中展示和表达 ‎ A.①③    B.②④   ‎ ‎ C.②③    D.①④‎ ‎ A [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是汉字和史书典籍,集中展示和表达民族文化和情感的是民族节日,故②④错误;①③观点正确分析了我国戏曲艺术的重要作用,故符合题意。]‎ 猜想2 2017年8月27日,第十三届全运会在天津开幕。开幕式文艺演出大量使用全屏激光投影、全息视频技术,3D技术再加上演员的动态表演,把海河、天津杨柳青年画等天津传统元素展现得淋漓尽致,受到广泛好评。这说明 ‎(  )‎ ‎ ①流行元素和高科技手段的介入体现了文化创新的实质即是文化发展 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的重要保证,现代高科技已逐渐成为文化创新的动力 ③传统文化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赢得广阔的市场 ④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结合,符合人们的生活及审美需求 ‎ A.①②    B.①④   ‎ ‎ C.②③    D.③④‎ ‎ D [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①错误,排除;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的重要保证,现代高科技推动文化创新,但文化创新的动力是社会实践,②错误,排除;开幕式文艺演出大量使用全屏激光投影、全息视频技术,3D技术再加上演员的动态表演,把海河、天津杨柳青年画等天津传统元素展现得淋漓尽致,受到广泛好评。这说明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精神,③④符合题意。]‎ 猜想3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议在福建厦门举行,与会人员对美丽的城市厦门给予了高度评价。随着会议的闭幕,厦门将继续推进城市发展和建设。‎ ‎ 厦门中山路是著名的现代商业区,同时又富有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到处都是历史建筑。在厦门的老城区里,还保存着相当数量的老建筑,怎样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是当前旧城改造中亟须认真研究的问题。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任务中,中山街道,积极探索着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 一个城市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它的文化、它的历史,在于这个城市本身。近年来,该地在城市建设中强化特色,着力延续历史文脉,留住骑楼“灵魂”‎ ‎。有效利用厦门本土文化和历史人文资源,在文化上保持闽南历史文脉,让现代化酒店、民宅与现存的无数历史保护建筑相协调,保留人们喜爱的“最厦门”城市风貌,充分展现中山路的发展脉络、人文特色和丰富内涵的巨大魅力。‎ ‎ 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山路的经验对城市建设的启示。‎ ‎ 【解析】 本题属于启示类简答题,设问要求分析中山路的经验对城市建设的启示。要立足答题的知识范围,从“传统文化的继承”相关知识角度思考问题。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在解读材料的基础上从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特性、对待传统文化等方面分析说明。‎ ‎ 【答案】 ①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城市建设要注重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为继承传统文化提供物质载体。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城市建设要注重保护本地历史和文化特色,以增强人们的认同感。③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同时要体现时代精神。城市建设既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现代化建设相协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