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龙涤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政治试卷
高二年级政治科试题 试卷说明:本卷命题范围为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至第四单元;试卷分为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是( ) ①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 ②“南海一号”的打捞工作 ③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④粤西第一高峰大田顶的自然风光 ⑤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多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③④ 2、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造型融人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这说明 ( ) A.文学、艺术源于灵感 B.文化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C.文化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D.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3、有人认为:“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上述观点( ) A、承认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B、没有看到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C、肯定了文化有其自身的独立性 D、否定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4、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伟大的诗人。他一贯主张“诗言志”,他的大量诗作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可侵犯,不可欺辱和独立自主、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铮铮骨气,体现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建设祖国的战斗豪情,其影响之深,无与伦比。有外国人曾说毛泽东和中国革命,是“一个诗人赢得了新中国”。这主要表明( )A、思想、理想、信念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B、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C、先进的文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诗人的气质和风范成就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开展以来,收到了积极效果。不仅给老、少、边地区送去了知识和技术,为这些地区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使参加志愿者行动的青年学生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改造,学到了在大学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使自身的素质得到了提高。根据此回答5——6题 5、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表明( )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B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C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具有互补性 D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个人文化素养的根本途径 6、大学生志愿者送文化下乡作为一种文化活动主要是文化( )的过程 A生产 B传播 C积累 D交流 7、信息革命、生物革命、材料革命以及“科技综合体革命”,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这充分地表明( ) A、文化由经济所决定 B、文化对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D、文化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力量 2003年,欧洲的“火星快车”,日本的“希望”号、美国的“勇气”号和“机遇”号四颗火星探测器在赶赴火星探秘的路途中行色匆匆。事实已经证明:当今世界,信息、知识、高新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谁拥有新知识、新技术,谁就拥有未来,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根据此回答8——9题 8、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上述事实与结论表明( ) A、以科技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建立在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生产力是社会各种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D、科技实力的竞争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9、上述结论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 B、必须把教育和科技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C、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D、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0、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与诸多行业遭受严重冲击不同的是,文化产业却逆势增长,成为经济下滑中的“一抹亮色”。这说明( ) 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产业是综合国力的核心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11、“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意游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告诉我们 ( ) 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活动使人高雅 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现状、不同的价值观念,对个人的成长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 ①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②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③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 ④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 2009年4月26日 至29日,第七届中国国际网络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网博会上提出了“中国健康网络文化年”的理念,这一理念体现了政府部门倡导净化网络空间,利用互联网积极传播先进科学技术、先进文化,促进网络文化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指导用户对网络文化产品合理消费,促进产业的技术革新等。上述材料说明 ( )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②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③先进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广东省抗震救灾表彰大会于 2008年7月29日 下午在广州举行,省委书记汪洋在讲话中指出,要大力宣传英模事迹,让英模精神在全省不断发扬光大。这是因为( )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困难的当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突显出来。在外寇入侵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遭受巨大洪涝灾害、“非典”、 “5.12汶川特大地震”、“藏独、疆独搞分裂”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这表明( ) A、文化是人所创造的 B、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力量决定综合国力 D、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16、 2008年9月11日 ,第一次作为我国法定节假日的中秋节,引起人们的关注。中秋,以其特有的方式,丰富的内涵,彰显了儒家“和”文化的魅力……这段文字生动地说明了(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传统节日包含着传统思想,表明传统思想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有着深刻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 2008年9月3日 ,来自中日两国民间文化界50名专家学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相聚宁波,共同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合理利用”等问题。“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 ) ①标志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成就 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属于各国的文化财富,满足各国人民的精神需求 ④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不可再生资源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 著名的人文学家费孝通在谈及文化的多样性时指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据此完成19~21题。 18、“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基本含意是( ) A.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共同发展 B.承认本民族文化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前提 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只有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才能称誉世界 19、“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基本含意是( ) A.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B.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最终达到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 C.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能促进世界的融合进程 D.保存不同民族的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0、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作用有( ) ①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能更好地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③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④消除文化的差异,实现文化的完全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21.俗语说:“沧海不遗点滴,始能成其大;泰岱不弃拳石,始能成其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 A.竞争性 B.包容性 C.封闭性 D.灵活性 22.胡适在平价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作用时说:“(进化论的介绍传播犹如)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燃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这段话说明西学东渐 A.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 B.改变了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 C.阻碍了中国的发展 D.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3.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一代文化先驱,正是吸纳和借助了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中的民主、自由、科学思想,才建构了他们的现代文化思想,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这启示我们 A.文化要发展就应该兼容并收,海纳百川B.文化要发展就应该弃古学西 C.文化要发展就应该吸纳和借助西方文化D.文化要发展就必须大胆革新 24.白族舞蹈家杨丽萍历时两年深入采风,创作了舞蹈《云南映象》,风靡全国。这说明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C.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D.采风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 25.中国的文学有着千年传统,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转变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文学的书写方式和表达习惯。不断涌动的现实生活又给文学提供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这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 A.要全面吸收,不断发展 B.要体现时代精神,不断创新 C.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6京剧是集我国戏曲之大成,不断吸收地方戏曲的精粹和其他艺术的特长而丰富发展起来的,是源远流长的“国粹”。京剧之所以能够维持长盛不衰,关键在于其 A.适应市场的需求 B.全面吸收各种地方戏曲的精粹 C.传承古代戏曲的精粹 D.兼收并蓄,推陈出新 27、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就如同一幅幅图画,无论是拍照、拍电影,都美不胜收。但是,有一部分中国人却不懂得欣赏、珍惜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只知一味盲目崇洋媚外,把祖宗的遗物大拆大毁,而以呆板、粗鲁、古怪、一点也不雅致的高楼大厦来代替。这一做法( ) A.是正确的,因为这样做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B.是正确的,因为这样有利于发展新文化 C.是错误的,因为对传统文化不允许批判 D.是错误的,因为没有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8、一位中学生在谈到自己对传统文化漠视的“理由”时振振有词:“ 现在竞争太激烈了,学生们都在忙着学习高科技,无暇顾及传统文化。”这是发生在“佛山文化传统知多少”论坛上的真实情景。为此,有识之士强烈呼吁,要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这是因为 ( ) ①继承是为了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益的东西 ④传统文化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9、首届“创造新的文化遗产”论坛指出,“我们应站在文化继承和创新的高度上审视历史和未来,力争在实践中多留遗产,少留遗憾”,为后人创造出更多“新”的文化遗产。如《亮剑》、《闯关东》、《士兵突击》、《我的兄弟叫顺溜》等原创作品的热播就突出了花心思的“新”。这里突出强调“新”,是因为( ) ①文化创新可以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内在动力 ③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离开了文化创新,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0、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要使中国传统文化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就必须( ) 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充分利用科技进步推动文化发展 ③全面继承传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的侵蚀 ④运用各种有效教育手段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2008年第29届奥运会期间,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奥运歌曲如《我和你》、《北京欢迎你》等广为流传,广大文艺工作者用音乐烘托出奥运的力量和中国的壮美,由此可见,文艺创作要( ) ①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②关注现实题材 ③反映时代精神、紧贴人民生活、反映群众心声 ④弘扬优秀文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学习型社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建立学习型社会( ) ①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 ②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④能够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第Ⅱ卷 二.问答题 33..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强文化建设。我国已进入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要把加快科技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要大力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快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13分) 34. 如果……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嫉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1)从文化对个体的影响角度,谈谈《如果……》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8分) (2)谈谈《如果……》给你的启发。(4分) 35.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有人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文化应走向大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将不复存在。”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这种观点。(14分) 36.背景材料:2005年6月3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国家统一、鼓励人们奋发进取的精神旗帜。中华民族在辉煌灿烂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升华这一民族精神。 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3分) 高二政治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1.5*32=48分) 1-5 ABBBA 6-10 BBDBB 11-15 BCABD 16-20 ADCAA 21-25 BDAAB 26-30 DDABC 31-32DD 第Ⅱ卷(主观题52分) 33.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分)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4分)③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④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竞争力已成为衡量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其中科技与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作为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日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4分) 34(1)(要点。每点2分)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分) ②文化影响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2分)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2分) 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健康的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后、腐朽文化则阻碍人的全面发展。(2分) (2)言之成理,均可得分。(4分) 35(1)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经济全球化要求加强各国文化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2分) (2)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文化不应走向大同。由于各国、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国、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和多样性。(2分) (3)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和继承性,(3分)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不会因为经济全球化而不复存在。(2分) (4)题中观点片面。(1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文化在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中,在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本民族文化的民族特色。(2分) 36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有了主心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3分)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分)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3分)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3分) 只有坚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才能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使命,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1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