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政治新探究大一轮检测:必修44单元过关检测(十六)
单元过关检测(十六) (时间:5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流行语,“共享经济”“朋友圈”“微信红包”“自拍”……这些流行语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变化。这表明( ) ①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③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 ④社会意识源于社会实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流行语,这些流行语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变化,表明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意识源于社会实践,①④当选。材料强调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没有强调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②不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推动社会发展。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取向。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 ) ①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推动社会进步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 ③思想认识,将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解析:选D。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上层建筑,也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①②正确,④排除;③属于认识论道理,不符合题意。 3.“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识时务”“通机变”中的“时务”“机变”是指( ) A.经济基础决定于上层建筑的规律 B.贯穿一切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规律 C.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阶级斗争规律 D.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的规律 解析:选B。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识时务”“通机变”意为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答案为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A错误;阶级斗争并非存在人类社会的始终,C错误;应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错误。 4.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中华民族进入重大历史转型期,有识之士纷纷挺身而出,为巩固统治者的地位,展开了一场跨越300余年的诸子大辩论。对此,有学者指出,诸子的思想固然深刻,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从根本上使社会长治久安,因为他们的思想仅仅是“治之术”,而非“治之道”。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道”应该( ) ①着重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社会主要矛盾 ②自觉遵循支配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普遍规律 ③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先导作用 ④坚持实现人民利益与调动人民创造性的有机结合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解析:选A。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就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当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要坚持实现人民利益与调动人民创造性的有机结合,④当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而非主要矛盾,①错误;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起决定作用而非先导作用,社会变革的先导是真正的哲学,③错误。 5.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党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工作,这是因为 (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③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A。意识形态属于社会意识、上层建筑的范畴,党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体现了①②;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③不选;题干中没有涉及追求真理的问题,④不选。 6.2018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是一场革命,因为它( ) ①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②能够不断地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进步 ③从根本上变革原有制度,使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④遵循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是推动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D。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实践,而不是改革,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①不选;③中“从根本上变革”表述错误,排除;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7.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有始有终地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这是基于(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引导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坚持群众观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④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但不是社会变革的引导者,①错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②错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群众观点和正确的价值选择,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8.就推进“厕所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中国国家旅游局近日提出从2018年至2020年,全国计划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6.4万座,正所谓:“小厕所、大民生”“小康不小康,厕所是一桩。”从唯物史观角度看( ) ①“厕所革命” 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厕所革命”的指示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推进“厕所革命”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④“厕所革命”体现了从“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秩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从唯物史观角度看推进“厕所革命”有助于“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作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推进“厕所革命”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人民群众利益,②③正确;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错误;“实践—认识—实践”是认识运动的规律,认识秩序是从特殊性到普遍性再到特殊性,④错误。 9.列夫·托尔斯泰说:“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玮说:“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上述材料表明( ) ①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②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③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④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在于客观条件是否具备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选C。不是所有的个人活动都能对社会发展产生促进作用,①错误;从材料中的两种观点可以看出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②③正确;④中“关键”表述错误。 10.“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材料对广大青年的启示是( ) ①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②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实现人生目标 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④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材料对广大青年的启示是要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③④正确;应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①错误;材料没有强调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对于实现人生目标的作用,②不选。 11.你知道吗,土豆不但可以吃,还可以用来发电。将土豆制成电池,你只需要两块金属,一块作为阳极,如锌;另一块作为阴极,如铜;土豆内部的酸性物质会与锌和铜发生化学反应,当电子从一端流向另一端时,电能就释放了。有科学家一直在推动“土豆电源”的构想,试图为世界各地偏远的小镇和村庄提供照明。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①新价值的创造能够改变事物的原有属性 ②事物价值的转换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③价值在根本上体现的是主体的创造性本质 ④观念创新是事物价值的转换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新价值的创造要依赖事物原有属性,而不能改变事物原有属性,①不选;土豆被用来发电,是因为土豆具有相关的属性,这说明事物价值的转换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②正确;土豆新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人的创造性的发挥,这说明价值在根本上体现的是主体的创造性本质,③正确;观念创新不是事物价值转换的根本途径,④错误。 12.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诠释不同。某市民说,幸福就是工资再高一点,晚上少加班;某职业经理人认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我要把公司做成一个世界品牌。这说明( ) A.正确的价值判断应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B.价值判断因时而异,具有社会历史性 C.人们的需要和利益不同,价值判断也不同 D.幸福感源于人们的主观感受 解析:选C。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诠释不同,说明价值判断因人而异,具有主体差异性,人们的需要和利益不同,价值判断也不同,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社会发展规律,也没有涉及价值判断因时而异,A、B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明显错误。 13.人类正从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技术时代走向DT(Data Technology)即数据处理技术时代。IT是以我为主,方便自我管理;而DT是以服务大众、激发生产力为主的技术,DT思想是只有别人成功了,你才会成功。由IT到DT,这是一个巨大的思想转变,也会带来技术的巨大转变。这表明( ) ①人的思维观念只有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才有创造性 ②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 ④人们看问题的角度决定了事物之间的界限和本质的差别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DT思想是只有别人成功了,你才会成功,这表明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②③正确;意识都具有主动创造性,不是只有反映了事物的本质的意识才有创造性,①错误;④中“决定”表述错误。 14.某企业家随口一句“小目标”引起了网络上的一片热议,网友们遂用“小目标”接龙。平民百姓的调侃,并非不自量力,而是乐观阳光的国民性格。当我们觉得梦想遥不可及,是否想过把它切成很多个小目标?从哲学角度看,人们对“小目标”的追捧是基于( ) 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②坚定的理想信念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③实现目标需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材料未体现“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①③不选;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15.“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要求是希望青年( ) ①要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②要善于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③要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④要坚定理想信念,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体现了要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①当选;“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是希望青年要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③当选。材料没有强调客观条件和理想信念,②④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卢梭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美国法学家伯尔曼有句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我国是个人情社会,要让公民遇事不再找人要找法。”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首先,领导干部要懂法,‘为官之义在于明法’。其次,领导干部带头遵纪守法,所谓‘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才能让法令顺利推行。最后,领导干部执法时要公平正直,‘公生明,廉生威’。” 请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知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依法治国要“全社会信仰法律”“抓关键少数”的原因。(20分) 解析:本题设问指向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依法治国要“全社会信仰法律”“抓关键少数”的原因,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可结合材料从正确的社会意识能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矛盾、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等角度来分析说明。 答案:(1)正确的社会意识能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因此要“全社会信仰法律”,并铭记在心,懂法守法;(4分)(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要“全社会信仰法律”,将法律刻在人民心里;(4分)(3)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主导作用,领导干部作为依法治国中的关键少数要懂法、带头守法、公正执法。(4分)(4)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所以要“抓关键少数”。(4分)(5)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子帅以正”有利于“孰敢不正”“公生明、廉生威”。(4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 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兴文化”要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包括广大人民群众更广泛更高质量的文化消费需求与现实中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丰富性不够之间产生的矛盾。目前我国文化产品的总量较为丰富,但有些文化产品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消费者的需求,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 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兴文化”要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加以说明。(20分) 解析:此题设问的知识范围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可以从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答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6分)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7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更广泛更高质量的文化消费需求与现实中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丰富性不够之间产生了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必须要从人民群众的现实文化需求出发,生产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供消费者选择,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7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