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政治总复习夯基提能作业:24-第24课时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夯基提能作业
第24课时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一、选择题 1.(2018辽宁沈阳期末,19)在我国传统民间医药学中,艾叶用于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历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人们在端午时节插艾叶,期待起到驱蚊杀菌、驱邪避秽的作用。这表明( ) ①我国的传统节日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②端午插艾的习俗推动社会和人的发展 ③国民的医药知识能为我国中医药学发展提供丰富的养料 ④端午插艾的习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端午时节插艾叶的习俗,起到驱蚊杀菌、驱邪避秽的作用,这表明我国的传统节日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故①入选;“在我国传统民间医药学中,艾叶用于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历史”表明了国民的医药知识能为我国中医药学发展提供丰富的养料,故③入选;传统习俗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先进的习俗才能推动社会和人的发展,②表述错误;端午插艾的习俗中也有落后的文化,因此不能说端午插艾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④表述错误。 2.(2019广东深圳联考,19)某校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活动、以“仁者爱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活动、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活动,并通过实践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滋养青少年成长的充足养分和精神食粮。该校的这一做法是基于( ) 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②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③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某校通过开展这一系列实践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滋养青少年成长的充足养分和精神食粮,该校的这一做法是基于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①③符合题意。该校的这一做法是基于文化的作用,②④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3.(2018云南保山统测,18)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用“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等重大科技成果展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而这些科技成果的名称大都取自中华古典文化。其中悟空是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齐天大圣的名字,“悟空”有领悟、探索太空之意,科学家们希望借助“悟空”的火眼金睛在茫茫太空中,识别暗物质的踪影。该科技成果的命名体现了( ) ①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②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应因时而变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传统文化是中华瑰宝,民族骄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将暗物质料子探测卫星正式命名为悟空体现了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①正确;科学家们希望借助“悟空”的火眼金睛在茫茫太空中,识别暗物质的踪影,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应因时而变,②正确;③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鲜明的民族性,与题意不符合;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笼统说传统文化是中华瑰宝,民族骄傲,④错误。 4.(2018湖北黄冈联考,19)2017年7月上线的一款APP“折扇”,短短2个月,下载量就达50万。这款APP有五个板块:欣赏、形制、工艺、历史、扇坊。通过网络3D技术,我们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与古人一同把玩折扇,赏画抒怀,进山选竹,动手制扇。传统民艺与现代工匠相结合,为美好时代打开一扇门。这启示我们要( ) ①借助互联网与科技使传统文化绽放生命力 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的需求 ③通过创新推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④全面继承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通过网络3D技术,我们可以使传统民艺与现代工匠相结合,为美好时代打开一扇门,这启示我们要借助互联网与科技使传统文化绽放生命力,①正确;传统民艺与现代工匠相结合使传统折扇更受欢迎,这启示我们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满足人民的需求,②正确;③不符合材料;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全面继承传统文化的观点错误,④不选。 5.(2018河北石家庄二模,19)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留下了很多文人雅士品酒、写诗、作画、饯行的美谈。但后来,“饮酒文化”慢慢异化为另一种社交文化——“拼酒式社交”。“拼酒式社交”要改,强迫性劝酒行为也该叫停。这说明( ) ①中国的“酒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②“酒文化”的创新应该顺应时代发展 ③人们是“酒文化”的创造者和享用者 ④“酒文化”作为落后文化要加以改造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答案 D 题干说明中国的“酒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并不仅仅是文化的创造和享用,①②正确切题,③不合题意。中国的“酒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并不都是落后文化,④说法错误。故选D。 6.(2018安徽合肥第一次质量检测,15)2017年9月,新入学的中小学生统一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这次“部编本”教材最引人关注的变化之一是古诗文篇目的大幅增加。上述做法是基于( )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③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④传统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②颠倒了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排除。排除②后,剩下A、B,A、B中①为相同题肢,肯定入选,③④相比,③强调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比④更符合题干要求,故选A,不选B。 7.(2019河南郑州质量考评,16)近日,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设计的古籍保护箱成功运用到少林寺藏经阁的古籍保护中。古籍保护箱在设计中用到了火箭气动加热防隔热结构设计等航天技术,具备防水、防火、防虫等功能,有效解决了古籍受潮、霉变、虫蛀等问题。这表明( ) A.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影响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 B.文化创新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繁荣 C.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D.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是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答案 A 运用航天技术,能够有效地防水、防火、防虫,有效解决了古籍受潮、霉变、虫蛀等问题,使古籍能够得以保护,表明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影响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故A符合题意;选项B、C不符合题意,不选;D错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8.(2019广西南宁月考,16)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的“北京8分钟”,运用高科技手段使人工智能和演员一起向世界展现了龙凤呈祥、涡纹、中国结等中国元素与文化,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大飞机、高铁、共享单车等新高科技成就与大国形象,给世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记忆。“北京8分钟”的惊艳之作说明( )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②科技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越来越得到世界的认同 ④坚定文化自觉和自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①错误,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不是根本动力。③不符合题意。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的“北京8分钟”运用高科技手段使人工智能和演员一起向世界展现了我国文化,给世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记忆,这说明科技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坚定文化自觉和自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②④入选。 9.(2019江西南昌联考,17)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发布了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14门课程标准,其中语文新课标中设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题,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先秦到清末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古诗文,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增加至72篇(首)。语文新课标增加古诗文的内容( ) ①旨在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文化需求 ②有利于发挥教育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③是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根本举措 ④有助于中学生坚定文化自觉和自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语文新课标增加古诗文的内容有利于发挥教育对文化传承的作用,②正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有助于中学生坚定文化自觉和自信,④正确;语文新课标增加古诗文的内容目的不是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文化需求,而是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①错误;语文新课标增加古诗文的内容,有利于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但不是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根本举措,③错误。正确选项为D。 10.(2019四川成都三诊,19)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在线教育日益火爆。人们的学习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在网上找到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课程,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灵活。这说明 ( ) ①科技进步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重要因素 ②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 ③“互联网+教育”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④在线教育有利于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科技进步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重要因素;材料说明科技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②正确;③不符合题意,“互联网+教育”对文化发展的方向不起决定作用;④正确,材料表明在线教育有利于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 11.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要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因为( ) 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文化继承以文化积累作为保障 ③传统文化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④传统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D “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体现了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①符合题意。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是因为传统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④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文化继承需要文化积累,但不是作为保障。③说法错误,传统文化对民族进步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不能认为传统文化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12.一名南京小伙设计的《茶典》被评为2018“世界最美的书”。该书的设计将东方传统的阅读习惯与设计的审美视觉相融合,挖掘纸张“创意的温度”,唤起读者亲身体验传统纸张的魅力。这说明( ) ①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②颠覆传统是文化创新方向 ③包装设计是文化传播关键 ④继承基础上实现文化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茶典》一书设计独具特色,充分考虑了东方传统的阅读习惯与设计,承载了传统的东方文化,加入现代创意,唤起读者亲身体验传统纸张的魅力,实现了文化发展。这说明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在继承基础上实现文化发展,①④符合题意;②中的“颠覆传统”说法错误;③说法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9江西南昌联考,28)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2018年大年初一,央视一套的原创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惊艳上线,该节目“和诗以歌”,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挖掘诗词背后的深厚内涵,讲述文化知识、阐释人文价值,引起观众强烈共鸣,激发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乡村教师和贵州大山里的孩子一起表演了小诗《苔》,孩子们朴质的天籁之声直击人心,感染了无数人。小诗《苔》的选取,“活出自我”立意的挖掘,经典传唱人的寻找,诗、歌、舞、乐、声、光、电等各种视听元素的运用,体现着节目创作者的匠心独运。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经典咏流传》节目成功对传承传统文化的启示。(12分) 答案 ①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自信,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②坚持文化创新,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发挥人民群众创造主体作用。④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大众传媒,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解析 本题属于启示类试题。由于材料中有《经典咏流传》节目取得成功的具体做法,因此本题适合根据事实逻辑进行论证。将《经典咏流传》成功的做法加以概括,并结合材料原理进行分析即是对我国传承传统文化的启示。具体分析如下:该节目“和诗以歌”,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挖掘诗词背后的深厚内涵,讲述文化知识、阐释人文价值→要坚持文化创新,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起观众强烈共鸣,激发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自信;经典传唱人的寻找→发挥人民群众创造主体作用;诗、歌、舞、乐、声、光、电等各种视听元素的运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大众传媒,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14.(2018河南郑州质量检测,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兰牧骑,1957年诞生于内蒙古大草原,是活跃在农村牧区的流动文艺团队,是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60多年来,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创作演出了一批承载着乌兰牧骑精神的“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 其中,有表达草原人民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家园的《擀毡舞》,有唱出蒙古族韵味和美感的《走马》,有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大型历史剧《青山儿女》……这些作品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力和巨大的社会凝聚力。一些优秀的乌兰牧骑通过将短调民歌、呼麦、马头琴与现代音乐相结合讴歌新人物,为农牧民全面奔小康加油鼓劲。还凭借其“骑着马儿去表演”的独特演出方式走出大草原,走进北京、上海等地,并走出国门,赴德国、比利时等国家演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自身发展增添了后劲。 如今,乌兰牧骑已经从最初的一支9人队伍发展到75支队伍、3000多名队员,成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 (1)乌兰牧骑成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10分) (2)在新的时代,面对电视、网络媒体的冲击,请就如何让乌兰牧骑有更大的影响力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答案 (1)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突出民族文化鲜明个性,创新文艺表现形式;传承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宝贵品质,弘扬乌兰牧骑精神;挖掘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传播时代新风。(每个要点2分,共10分) (2)借助电视、网络媒体进行宣传,扩大乌兰牧骑的知名度;融入更多的时代元素,打造文艺精品;吸引牧民参与到创作和表演中,让广大牧民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享用者。(每个要点2分,回答任意两个要点即可得4分) 解析 第(1)问属于说明类试题,说明某种活动取得成功的原因,应基于材料中的事实作答。本题指定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知识分析乌兰牧骑成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的原因,因此解答时一要表述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二要从材料中找出乌兰牧骑的具体做法,将这些做法与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结合起来即可。 第(2)问是开放性设问,可围绕主题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等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