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原通辽铁路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原通辽铁路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通辽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次月考卷思想政治试卷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习近平这段话主要强调了 A. 哲学的重要作用 B. 哲学的根本任务 C. 哲学的思维方法 D. 哲学的研究对象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习近平这段话主要强调了哲学的作用,A适合题意;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光明生活的路途上点亮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A不合题意;C、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2.‎2018年8月13日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将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首次获得世界哲学大会的承办权。“哲学具有无限关怀和终极追问的特点,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物之运动”这段话表明 A.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中的发展现象 B. 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C. 哲学从一般规律中概括和总结出各种特殊规律 D. 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 ‎【答案】B ‎【解析】‎ ‎【详解】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世界,并不仅仅是自然界,A表述错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B正确。哲学是从各种特殊规律中概括和总结出的一般规律,C表述错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不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D表述错误。故本题选B。‎ ‎3.“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能指导人们的生活 B. 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 C.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D.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万能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道不远人”说明哲学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说明圣贤的光芒能够指导我们的生活,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B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哲学对人们生活的指导作用,没有涉及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C不符合题意。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科学之科学”,更不是万能的,D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 ‎4.下列有关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B.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C.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科学观点 D. 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 ‎【答案】B ‎【解析】‎ ‎【详解】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不仅仅是自然界,A表述错误。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B正确。世界观不一定都是正确的、科学的,C表述错误。世界观是人人都具有,只不过普通人的世界观是自发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的,D表述错误。故本题选B。‎ ‎5.‎ 当今世界出现的问题、危机和挑战固然与全人类人口过多且增长较快、各种利益矛盾趋于尖锐、人们相互间信任严重不足等因素有关,但从根本上说与人类思想的混乱即价值观多元化有关,而人类思想混乱关键在于哲学思想的滞后。这一现状告诉我们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和人类的思维 ‎②真正的哲学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③任何时代的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真正哲学以及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当今世界出现的问题、危机和挑战,从根本上说与人类思想的混乱即价值观多元化有关,而人类思想混乱关键在于哲学思想的滞后,这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同时也表明社会发展需要真正的哲学,因为真正的哲学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②④符合题意;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①错误;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③错误。故选B。‎ ‎【点睛】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6.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这是因为 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 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 C.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D. 世界观和方法论随时互相转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思想不同,世界观不同,所做的事情就不同,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A正确;C本身说法错误;BD是干扰项,错误。‎ 考点: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的理解和运用,题意较容易理解和把握,难度一般。‎ ‎7.恩格斯指出.“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背弃了实践而“移情别恋”的学问根本就称不上是真正的哲学。材料说明 ‎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真正的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③真正的哲学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④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科学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故①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故②错误;背弃了实践而“移情别恋”的学问根本就称不上是真正的哲学,这说明真正的哲学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故③④正确。故选D。‎ ‎8.艺术和科学不同,科学借助人类的理性反映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而艺术借助人类的感性反映世界,包括客观和主观的世界科学更多的是发现,而艺术更多的是创造。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 哲学与具体科学具有一致性 C. 哲学是科学和艺术产生的基础 D. 科学与艺术揭示的都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两者均为具体科学,没有涉及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两者均为具体科学,没有涉及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B不符合题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C表述错误。“艺术和科学不同,科学借助人类的理性反映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而艺术借助人类的感性反映世界,包括客观和主观的世界科学更多的是发现,而艺术更多的是创造”,说明艺术与科学都属于具体科学,揭示的都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世界观包含人生观,价值观。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区别:二者研究对象不同,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或普遍规律。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两者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联系: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认识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理论指导。‎ ‎9.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A. 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B.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直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C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10.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来自于它 ‎ ‎①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②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与设计 ‎③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 ‎ ‎④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客观真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人民立场和天下情怀,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揭示了人类探索的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①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不是体现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与设计,②不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但不能提供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③表述错误。故本题选B。‎ ‎11.“像唯心主义一样,唯物主义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甚至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 A.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C. 哲学是随着实践发展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 D.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答案】B ‎【解析】‎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说明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A项与题意不符;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体系,C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相互区别:(1)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2)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共同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 相互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12.源源写哲学小论文时,引用了下面一段学术资料: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就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你认为源源所要论证的问题最有可能是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哲学的基本问题 C. 哲学与时代精神 D.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答案】B ‎【解析】‎ ‎【详解】“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就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可以看出,其探讨的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哲学与时代的关系,C不符合题意。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D表述错误。故本题选B。‎ ‎【点睛】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 原因:(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2)研究和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核心。 (3)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派别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全部哲学中具有不可超越性,是区分不同哲学派别的唯一标准。‎ ‎13.元代忽思慧在《饮膳正要》说:“春秋温,宜多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之,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从哲学角度看,古人这一饮食观反映了饮食和季节的联系 ‎①是可知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 ‎②是变化的,因时而异 ‎③是具体的,主观与客观的历史的统一 ‎ ‎④是多样的,因人而异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以及运动变化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古人认识到饮食与季节之间的关系,这表明世界是可知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饮食,这表明饮食和季节的联系是变化的,因时而异,①②符合题意;题中材料不涉及主观与客观的历史的统一,排除③;材料体现的是因时而异,而不是因人而异,排除④。故选A。‎ ‎14.下列哪个选项能够决定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它哲学问题的回答。‎ A. 思维和意识之间的关系 B. 物质和存在的关系 C. 存在和思维的关系 D. 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关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5.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统一性的不同回答,会产生不同的哲学观点 ‎①肯定回答的观点被称为可知论 ‎ ‎②否定回答的观点被称为不可知论 ‎③肯定回答的观点被称为不可知论 ‎ ‎④否定回答的观点被称为可知论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可知论是指凡是认为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就是可知论,故肯定回答的观点被称为可知论,①正确。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不能或不能彻底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叫不可知论,否定回答的观点被称为不可知论,②正确。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不能或不能彻底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叫不可知论,否定回答的观点被称为不可知论,③错误。可知论是指凡是认为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就是可知论,故肯定回答的观点被称为可知论,④错误。故本题选A。‎ ‎16.‎2018年3月14日,注定是这个世界不平凡的一天,伟大的科学巨人斯蒂芬·霍金去世了。霍金在《大设计》里说:“自然发生说是有物而非无物存在的原因,是宇宙和人类存在的原因。没必要借助上帝引燃蓝色导火线,让宇宙诞生。”下列与斯蒂芬·霍金的世界观相一致的有 A.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 辩证唯物主义 C. 主观唯心主义 D. 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自然发生说是有物而非无物存在的原因,是宇宙和人类存在的原因。没必要借助上帝引燃蓝色导火线,让宇宙诞生”,可以看出此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否认了上帝说,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符合题意。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基本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可以看出斯蒂芬·霍金的观点不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A不符合题意。斯蒂芬·霍金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不属于唯心主义,C、D都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点睛】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朴素唯物主义 又称“素朴唯物主义”。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唯物主义发展的最初历史形态。它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试图从中找到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 ‎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 辩证唯物主义(即现代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论的‘基本内核’,在总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创立的一系统科学的逻辑理论思维形式。‎ ‎17.“掩耳盗铃”这句成语所讽刺的行为体现的是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B.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 C.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D.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掩耳盗铃”意思是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把人的主观意志当做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C符合题意。“掩耳盗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不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A不符合题意。“掩耳盗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不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B不符合题意。“掩耳盗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不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点睛】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精神,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精神决定物质,物质依赖精神。 1、主观唯心主义 它们是把人的主观精神、主观意志夸大为世界的本原,第一性的,把客观世界看成是主观意识的产物,导致唯我论。 2、客观唯心主义 他们认为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第一性的,是先于人类,先于事物的,客观精神产生了万事万物。‎ ‎18.胡夫金字塔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 “不论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头上降临。”从哲学上看,下列选项与这段铭文的性质相一致的是 A.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B. 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 C.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D.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答案】D ‎【解析】‎ ‎【详解】客观唯心主义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可以看出“不论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头上降临”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属于主观唯心主义,A不符合题意。“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不符合题意。“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不符合题意。“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9.中外哲学史上曾产生过“无其器,则无其道”、“未有此事,先有此理”与“是亦彼也,彼亦是也”等哲学观点,他们按照顺序对应的排列是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主观唯心主义 ③客观唯心主义 ④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无其器,则无其道”的观点,强调的是“器”是世界的本原,“道”是“器”派生的,“道”依赖于“器”,属于典型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题中“未有此事,先有此理”的观点,把“理”这一客观精神当成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理”这一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属于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题中“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庄子的这一观点,把辩证法绝对化,认为事物之间不应当分彼此,属于典型的形而上学的观点。由此可见,答案是C项。‎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形而上学的观点等相关知识。‎ ‎20.相对于大象无形的客观世界,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具有无法避免的局限性,甚至会出现认识上的根本对立。在哲学发展史上,就出现并存在着“两个对子”,这就是 ‎①物质和意识的对立 ‎ ‎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对立 ‎③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 ‎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哲学发展史上,就出现并存在着“两个对子”,这就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③④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①表述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②表述错误。故本题选B。‎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形成了系列理论创新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强大生机活力。完成下面小题 ‎21. 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形成了系列理论创新成果 ‎①表明了真理具有相对性,与谬误无严格区别 ‎②彰显了共产党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③证明了真理可以被推翻,认识能够被超越 ‎④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是当今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 ‎②为各项工作提供了现成的方案 ‎③是中国社会变革的向导 ‎ ‎④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21. D 22. 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共产党追求真理为背景,考查真理和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知识。本题共设置了两个小问,第一个小问考查真理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问,需要准确掌握真理的知识,尤其是易错知识点的总结,如推翻已有真理、真理和谬误无严格区别等都是错项。第二个小问考查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也要注意错项的总结,进行排除。‎ ‎【21题详解】‎ 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①表述错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形成了系列理论创新成果,彰显了共产党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②符合题意。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③表述错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的根据实践需要进行理论创新,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2题详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今时代精神上的精华,①正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但并不能为各项工作提供现成的方案,②表述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③符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 ‎【点睛】“排除法”的运用:‎ ‎1、排除误项,特别是组合形式的题更适合此做法。一般情况下排除一项答案基本上就出来了;如果一次性排除不完,再结合题干分析,把不符合题意的排除掉,选择符合题意的。‎ ‎2、选项中如果出现“只要„„就”、“全部”、“所有”、“总”、“一切”、“唯一”、“完全”、“任何”、“肯定”、“必然”、“一定”、“确保”等词往往说法太绝对,一般都是错的。‎ ‎ 3、要注意题干与选项主体表述是否一致,不一致的不能选。‎ ‎4、审清题干提问的角度,是正向提问还是逆向提问。如果要求选“不是”或者“错误的”,就属于逆向提问,故不能选择正向或者正确表述的选项。‎ ‎23.“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五大发展理念”‎ ‎①系统地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系列基本问题 ‎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③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④是近代以来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的相关知识,考查知识迁移能力,解答的关键是要搞清楚“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系列基本问题,①说法错误。“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的产物,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②③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24.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可以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 ‎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具体方法       ‎ ‎③反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状况      ‎ ‎④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哲学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①符合题意。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但不能提出社会发展的具体方法,②表述错误。哲学反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状况,但不是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③不符合题意。哲学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体现了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 ‎【点睛】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25.《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是“十二五”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具体指导方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 A.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抛弃其他哲学思想 B. 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结合 C. 抛弃旧哲学,创造新的哲学体系 D.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 ‎【答案】D ‎【解析】‎ ‎【详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而不是强调抛弃其他哲学,A表述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而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不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而不是抛弃旧哲学,建立新的哲学,C表述错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6.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 ‎ ‎②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③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 ‎ ‎④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而不是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①表述错误。“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表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②③符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不断丰富发展的,并没有完成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C。‎ ‎27.最近,《马克思靠谱》《马克思是对的》两档电视读书节目“火”了。节目用新的理念、新的手段和新的元素让人们重新认识马克思,唤醒了年轻人对马克思的崇拜。今天的年轻人之所以还会崇拜马克思、崇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因为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以往一切旧哲学的缺陷,而使自身变得完美无瑕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提示了万事万物发展普遍规律,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是哲学发展的最高形式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今天的年轻人之所以还会崇拜马克思、崇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示了万事万物发展普遍规律,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②④项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并非完美无瑕,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发展,没有顶峰,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哲学发展的最高形式,①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具有科学的精神内核,具有时代的理论品格,具有实践的本质特征。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坚决反对轻视和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又反对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和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 ‎28.‎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过时,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A. 具有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特点 B. 具有深厚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物质武器 C. 是所有时代精神的精华 D. 具有自然科学前提,是科学革命理论的来源和基础 ‎【答案】A ‎【解析】‎ ‎【详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过时,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特点,A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精神武器,而不是物质武器,B表述错误。马克思主义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而不是所有时代精神的精华,C表述错误。实践是科学革命理论的来源和基础,D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 ‎29.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能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阐释社会发展规律、引领人类社会发展方向,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A. 资产阶级 B. 无产阶级 C. 工人阶级 D. 劳苦大众 ‎【答案】B ‎【解析】‎ ‎【详解】19世纪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30.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深化改革,把改革进行到底,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将改革进行到底”的认识 ‎①正确地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②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③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 ‎④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深化改革,把改革进行到底,是对改革开放40‎ 周年最好的纪念说明“将改革进行到底”的认识是正确的认识,正确地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故①③符合题意;②错误,认识不起决定性作用;④错误,“将改革进行到底”的认识并未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故本题答案为A。‎ ‎31.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 ‎①物质是对一切现象共性的反映 ‎ ‎②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 ‎③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对一切现象共性的反映,①表述错误。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所以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②正确。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非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③表述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④正确。故本题选B。‎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中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32.坚持绿色发展观,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是 ‎①承认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 ‎④尊重规律的客观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坚持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是要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规律的客观性,而不是承认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①不符合题意。坚持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是要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规律的客观性,而不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②不符合题意。坚持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是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③符合题意。坚持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都是首先可定自然的物质性,并服从自然的属性与规律,即以尊重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点睛】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3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这一调整体现了 A. 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B. 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C. 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D. 认识具有反复性、终极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体现了相对静止,“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体现了绝对运动,可以看出材料体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A符合题意。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事物的变化,与谬误无关,B不符合题意。实践决定认识,而非认识决定实践,C表述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但没有终极性,不存在终极认识,D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 ‎34.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 A. 唯心主义 B. 唯物主义 C. 相对主义诡辩论 D.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答案】D ‎【解析】‎ ‎【详解】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而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A不符合题意。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而唯物主义把物质视为世界的本原,B不符合题意。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而相对主义诡辩论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C不符合题意。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35.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你看来评价正确的是 A. 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B. 前者错误,后者正确 C. 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了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 D. 两者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因此物质是永恒的,而具体物质则是暂时的,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6.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下列选项与诗中蕴涵的哲理相近的是 A. 飞矢不动 B.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C.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D.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答案】D ‎【解析】‎ ‎【详解】“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说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飞矢不动”体现的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A不符合题意。“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体现的是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不符合题意。“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是夸大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C不符合题意。“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静的时候更能衬托出动(风定花犹落),动的时候也特别体现了静(鸟鸣山更幽)。所体现的应该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37.据机构研究,我国购房主力人口将于2015年达到峰值,并将从2018年开始趋势性下降,我国房地产业将告别数量型增长。这一变化告诉我们 ‎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到内在规律的支配 ‎ ‎②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③事物运动过程中存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 ‎ ‎④人类可以根据对规律的认识而利用规律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规律是事物在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我国房地产业将告别数量型增长体现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到内在规律的支配,事物运动过程中存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答案为A 考点:本题考查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38.杨絮在每年四月底五月初,都不约而至地来到通辽铁南,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严重时使一些人出现了呼吸困难、皮肤瘙痒等症状。有专家研究发现可以通过冬季给杨树“注射药剂”来抑制杨絮,从而解决这一“扰民”难题。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②要用综合思维的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③应根据事物发展规律提高活动的预见性 ‎ ‎④在实践中应发挥主观能动性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不能体现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用综合思维的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②不符合题意。“通过冬季给杨树‘注射药剂’来抑制杨絮,从而解决这一‘扰民’难题”体现了根据事物发展规律提高活动的预见性,③符合题意。“通过冬季给杨树‘注射药剂’来抑制杨絮”体现了在实践中应发挥主观能动性,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39.美国挑起的中美贸易战,告诉我们当今世界冷战思维、民粹主义正在回潮,这种回潮给世界秩序、国际规则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靠打压其它的国家永远保持第一,靠遏制别人发展保持第一终将失去第一。这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世界产业的转移和科学中心的转移是有规律可循的 ‎②经济发展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③可以在实践中创新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④追求社会进步,要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尊重规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规律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世界产业的转移和科学中心的转移是有规律可循的,①正确。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发展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②正确。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创新规律,③表述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 ‎40.大数据泛指巨量的数据集,因其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而受到重视。网民在网上产生的海量数据,记录着他们的思想行为乃至情感,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很多规律性信息。倘若能够更有效地组织和使用大数据,人类将得到更多的机会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对大数据中所蕴含规律性信息的认识程度,决定着对信息有效利用的程度 ‎②大数据的产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大数据”本身却可以被人类认识和利用 ‎③对大数据的科学认识,有利于人们获得更多的机会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④对大数据有效地组织和使用,根源于人们对大数据特有价值的正确认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对大数据中所蕴含规律性信息的认识程度会影响对信息有效利用的程度,但不起决定作用,①表述错误。“大数据”是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利用“大数据”,②正确。“倘若能够更有效地组织和使用大数据,人类将得到更多的机会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体现了对大数据的科学认识,有利于人们获得更多的机会推动社会向前发展,③符合题意。对大数据有效地组织和使用,根源于社会实践,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D。‎ ‎【点睛】解答组合式选择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排错法。即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将题干选项内容联系起来,作分析判断,排除含有错误选项的题肢,从而得出正确答案。2.排异法。即找出虽然表述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不统一的选项,然后排除含有该选项的题肢。3 . 综合法。即解题过程中,往往单纯使用某一种方法解题较为困难,而综合运用上述方法,效果则较为理想。‎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近年来,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我国经济工作的各项部署和一系列政策举措,有了较大调整和转变。2015年,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三去一补一降”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2016年,中央提出要着力防范系统性风险;2017年,中央强调“既要防‘黑天鹅,,又要防‘灰犀牛,”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判断和重大决策,保证了国民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运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我国近年来系列经济政策调整和转变的认识。‎ ‎【答案】‎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②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反映存在。我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转变是根据我国经济运行的阶段性特征和问题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坚持唯物主义的体现。③不断调整和转变的经济政策保证了国民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存在,调整和转变经济政策坚持了可知论。‎ ‎【解析】‎ 本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回答本题,考生可从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我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转变是根据我国经济运行的阶段性特征和问题采取的针对性措施,这体现了存在决定思维,存在是第一性的问题;不断调整和转变的经济政策保证了国民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存在的问题。‎ ‎【点睛】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物质与意识何者为本原,物质与意识有没有同一性;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则研究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研究的基本哲学问题,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4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地球上原来没有有机物,但在闪电作用下,一些无机物合成了简单的有机物。这些简单的有机物被雨水冲到原始海洋里,逐渐复合为更复杂的有机物。然后经过长期演变,形成简单的生命体。产生生命以后,由单细胞生物到腔肠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一直演化到今天的人类。‎ 材料二:恩格斯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提供的信息,谈谈你对人类社会物质性的认识 ‎【答案】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材料一说明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材料二中恩格斯强调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总之,人类社会无论产生、存在和发展,还是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解答此题,首先应了解人类社会物质性原理的基本内容,然后据此审读材料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瞄准问题指向,理论结合实际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点睛:易错点---自然界的存在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是主观的 ‎(1)自然界先于人而存在,其存在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自然界是客观的。‎ ‎(2)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4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扶贫开发是有规律可循的。W县政府认真研究县情,积极创新社会扶贫方式,实施精准扶贫。该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运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以入股分红和劳务合作方式促进贫困户增收。一年来,该县贫困地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均大幅增长,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结合材料,运用“运动是有规律的”知识,分析说明该县是怎样成功实施精准扶贫的。‎ ‎【答案】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该县在精准扶贫中认真研究县情,从当地实际出发,自觉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W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积极创新社会扶贫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创造性地运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促进贫困户增收,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解析】‎ 整体分析:本题考查《生活与哲学》中规律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相关原理分析问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结合材料,本题可从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角度谈该县是如何实施精准扶贫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