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政治冲刺600分分层专题特训卷:质量检测提升卷(六)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政治冲刺600分分层专题特训卷:质量检测提升卷(六)

质量检测提升卷(六)‎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                       ‎ ‎1.近年来,我国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注:车辆购置税由买方缴纳)。若用S、S′分别表示该政策实施前后新能源汽车的供给曲线,用D、D′分别表示该政策实施前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曲线。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2.‎2017年9月11日,我国首条民营资本控股“高铁杭绍台铁路PPP项目”在浙江杭州签约。该项目由民营资本、中国铁路总公司、地方政府等方面共同出资,其中,复星牵头的浙商民营联合体占股51%,这是民资在中国铁路投融资领域首次控股。这有利于(  )‎ ‎①创新市场运作模式,降低基础设施运营成本 ②激发社会资本活力,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 ③加强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减轻政府财政资金负担 ④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改变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在过去的200多年里,世界工业经历了机械制造、电气化与自动化、电子信息化三个时代。现在,第四个时代“工业‎4.0”‎的脚步已经来到。“工业‎4.0”‎简言之就是“互联网+制造”,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整个生产过程更加柔性化、个性化和定制化。这意味着(  )‎ ‎①满足消费者需求是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 ②企业不仅要考虑如何生产,更要重视为谁生产 ③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战略 ④企业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价格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4.股市融资杠杆指的是运用少量保证金翘起N倍于本金的资本的炒股工具,其本质在于放大投资的收益与风险。假如股民老王以10万元资本进入股票市场,在股市用5倍杠杆投资。2017年老王把全部资本以10元每股的价格用于购买某公司股票。如果老王选择在‎2018年8月1日下午两点抛售全部股票(股票分时交易见下图),不考虑其他因素,老王获利为(  )‎ A.9 700元 B.58 200元 C.48 500元 D.50 150元 ‎5.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促进农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做法能体现产业融合发展的是(  )‎ ‎①大力发展观光生态农业 ②着力推进杏鲍菇养殖规模化 ③引进机器设备对山楂进行深加工 ④采用新技术使西瓜在春节期间上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中欧班列是指往来于中国与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自2011年1月首次开行至2018年6月,中欧班列始发城市已达25个,到达境外10个国家10余个集散地。中欧班列的开行(  )‎ ‎①成为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 ②促进了我国与沿线国家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经贸合作 ③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利用外资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 ④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大举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国歌法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国歌法明确规定,在公共场合,故意篡改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一规定表明(  )‎ ‎①法律的不断完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②义务具有强制性,公民要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③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任何公民都必须维护国家利益 ④在我国,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8.为了进一步推动《住房租赁管理条例》的出台,国务院法制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成联合调研组赴多地调研,广泛征求专家和公民的意见和建议。这一做法(  )‎ ‎①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的重大举措 ②能让公民更好地参与民主决策 ③发挥了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作用 ④体现了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草案)》进行了审议,并将该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这反映出(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审议权 ②民主集中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全国人大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多次强调: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表明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  )‎ ‎①不断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 ②增加了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 ③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④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十八大报告提出“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十九大报告将“幼有所育”“弱有所扶”加入其中。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①补齐民生“短板”,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②不忘初心,执政为民,永葆党的先进性 ③一以贯之,推进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④坚持民心所望,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2.[2018·江西省上高县试题]银监会发布的《银监会积极稳妥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指出,我国将扩大外资银行业务经营空间,取消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等待期,支持外国银行分行从事政府债券相关业务、放宽外国银行分行从事人民币零售存款要求。此举意在(  )‎ ‎①改善我国银行业投资和市场环境,提升银行业国际化水平 ②倒逼国内银行业战略转型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需要 ③取消市场准入门槛,扩大外资银行在国内金融市场的份额 ④‎ 加快我国银行业“走出去”步伐,提升银行业国际竞争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018·河南省濮阳市试题]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不仅需要物质的富有,也需要精神文化的富有。民族复兴离不开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支撑。原因是(  )‎ ‎①文化现象和经济现象是一样的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国家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14.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在境外多家电视媒体播出,覆盖海外收视人群约3亿,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提升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需要(  )‎ ‎①依托商业贸易,在商贸活动中吸收外来先进文化 ②发展国际教育,通过国家互派留学生传播中华文化 ③创作文化精品,让国外观众在潜移默化中认可中华文化 ④尊重文化差异,坚持把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放在首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党的十九大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文艺繁荣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出精品、攀高峰,推动舞台艺术和美术创作日益繁荣。这表明推动文化创新,需要(  )‎ ‎①密切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把社会实践作为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推动文化机制、体制、传播手段创新  ④发挥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主体作用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6.教育部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师生弘扬“五四精神”,凝聚青春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是因为(  )‎ ‎①“五四精神”在文化激荡中发挥着导向和示范作用 ②“五四精神”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 ③弘扬“五四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④弘扬“五四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84条规定:“‎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被人们称为“好人法”。这一规定(  )‎ ‎①用制度保障见义勇为,能完全消除救助人的后顾之忧 ②旨在保护善行,鼓励善举,为道德善举保驾护航 ③表明道德法律化是解决诚信道德缺失的根本之路 ④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8.“天眼之父”南仁东为了建造中国的大型射电望远镜,从壮年走到了暮年,执着一生,实现了中国在这个领域“零的突破”;“当代愚公”黄大发无私奉献,坚持36年修通生命之渠,最终带领群众摆脱贫困;县委书记廖俊波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一心一意为群众谋福祉。他们立足平凡、追求崇高,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先进人物的事迹告诉我们(  )‎ ‎①要通过培养健全人格,形成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 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 ③弘扬时代新风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④发挥时代楷模示范作用是培育文明新风的时代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当前,我国各大中小城市商品房在供给量、需求量、价格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房地产调控一定要做到因城施策,不能以为越严越好。无论是紧还是松,都要针对特定对象,该紧的就要紧,该松的就应该松。这启示我们进行房地产调控要(  )‎ ‎①了解实情,坚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②因地制宜,坚持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③大胆应对,敢于摆脱客观条件的制约和束缚 ④主动作为,有意识地创造条件改造客观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垃圾分类,被认为是破解“垃圾围城”困局的有效方法,也是各个城市在积极倡导并推进的管理举措。但是,民众分类意识不足、分类知识欠缺、参与热情不高以及当前垃圾桶上分类标识模糊和整个垃圾分类回收链条不完整都造成了垃圾分类难以真正推进。这告诉我们(  )‎ ‎①主客观条件共同制约着垃圾分类的推进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破解“垃圾围城”困局的重要条件 ‎③只要用高度的热情武装头脑就能指导好垃圾分类的实践 ‎④增强垃圾分类意识是破解“垃圾围城”困局的首要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下侧为“执行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对该示意图的内涵理解正确的是(  )‎ ‎①“辩证分析”是人们对信息的辩证否定 ②“执行”是检验“选择”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③“选择”的过程比“执行”更重要 ④若无“执行”,“选择”就没有实际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合作组织发现的引力波事件,证实了爱因斯坦100年前所作的预测。但引力波带来的认知革命绝不止于此。每次人类获得新的观测工具时,都会发现意想不到的东西,引力波探测器必然会推动物理学进一步发展。材料进一步佐证(  )‎ ‎①实践提供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②认识决定实践,认识的发展是推动实践发展的根本性因素 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人类的认识具有无限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3.《朗读者》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主持人有一段美妙的诠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有了生命。”从哲学角度看,对主题词“遇见”的这段诠释理解正确的有(  )‎ ‎①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有不同的特性 ②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③矛盾的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向同一性转化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4.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可高效、精确、程序化地修改细胞基因组包括人类基因组的工具。运用这一技术,理论上可以改变特定遗传性状,从而改造胎儿,使其不再携带家族遗传的缺陷基因或致病基因。但人们忧虑对生殖细胞的基因治疗会超出原有范围,最终导向“定制婴儿”。这表明(  )‎ ‎①人文价值规定着自然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②科学研究项目的价值要从多角度进行审视 ③科学研究的发展与人类伦理底线不可调和 ④科学研究的伦理争议会影响实际应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满分52分)‎ ‎25.(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国企改革持续关注部分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强调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同时对2017年混改做出部署。2017年,国企混改试点大规模推进,首批试点有东航集团、联通集团、南方电网、哈电集团、中国核建以及中国船舶等。‎ 材料二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引人关注。未来我国经济政策方面会更加注重收入分配问题、环境问题等,这是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要求。收入分配问题是不平衡产生的原因之一,未来将更加注重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收入差距过大造成的矛盾。‎ ‎(1)结合材料一和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为什么要把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知识,分析如何解决收入分配不平衡的问题。(6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修改,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2017年9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成立宪法修改小组。‎ ‎2017年11月至12月,中共中央在广泛听取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的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宪法修改建议。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等的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多次审议修宪建议草案稿。‎ ‎2018年1月18日至19日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党中央修宪建议草案,‎1月26日,中共中央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提交给全国人大常委会。‎ ‎2018年1月29日至3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的修宪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拟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并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本次修宪过程是如何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 ‎27.(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人当大使”不是梦,每个人都是“中国读本”。‎ 材料一 在国际交流场合中,大使的角色总是受人尊敬与向往,“大使不够用”的难题,随着中外人文交流的深入愈发明显。2017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为推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中外交流事业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证。“人人当大使”不是梦,国人都可以成为文化使者,向世界讲述精彩纷呈的中国故事。‎ 材料二 偏远山村的村主任到美国讲述感人至深的中国故事,濒临失传的手工艺作品经国际传播重焕生机,锐意进取的青年创客在国际竞赛中大放异彩……人文交流带来强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要想改变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偏见与误解,关键还是得把中国形象“下沉”到具体的人和事之中。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时代,中国人的对外自信和外国人的对华需求,都在要求我们兴起一股“人人当大使”的新风。可以想象,未来人文交流必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中国文化形象的亲切感亦能借此深入人心。‎ ‎(1)结合材料一,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 的知识,分析我国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理论依据。(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当好一名中国文化形象大使。(10分)‎ ‎(3)国人都可以成为文化使者,宣传中国形象,推进中外交流。请你为“人人当大使”新风的兴起设计两条宣传标语。(4分)‎ 质量检测提升卷(六)‎ ‎1.C 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后,在新能源汽车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会增加,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C正确,入选;A反映的是需求减少,供给减少;B反映的是需求增加,供给减少;D反映的是供给不变,需求减少。A、B、D均与题意不符,排除。‎ ‎2.C 民资在中国铁路投融资领域首次控股,这是社会资本活力迸发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减轻政府财政资金负担,②③入选;材料与基础设施运营成本是否降低无关,①排除;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④错误。‎ ‎3.D 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是营利,①错误。“工业‎4.0”‎使整个生产过程更加柔性化、个性化和定制化,这意味着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战略,不仅要考虑如何生产,更要重视为谁生产,②③正确。生产过程的柔性化、个性化与劳动生产率、商品价格无关,④不符合题意。本题选D。‎ ‎4.C 老王以10万元资本进入股票市场,用5倍杠杆融资进行投资,则投资总额为50万元,全部资本以10元每股的价格用于购买某公司股票,共可买5万股。老王在‎2018年8月1日下午两点抛售全部股票,该时间点股票卖出价为10.97元,不考虑其他因素,每股获利0.97元,5万股共获利为0.97×50 000=48 500(元),答案为C。‎ ‎5.B 产业融合是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的过程。“观光生态农业”,体现了旅游业与农业的融合,①符合题意。“引进机器设备对山楂进行深加工”,体现了工业与农业的融合,③符合题意。②讲的是农业发展的问题,④讲的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问题,均与题意不符。‎ ‎6.A 中欧班列往来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为实现中欧之间的道路联通、物流畅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运力保障。由此可见,中欧班列的开行是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①②符合题意;中欧班列没有涉及利用外资的问题,③排除;中欧班列涉及的是进出口贸易,不是“走出去”,④排除。‎ ‎7.C 国歌法的规定说明遵守国歌法是公民的义务,义务具有强制性,公民要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同时说明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任何公民都必须维护国家利益,②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①观点错误;材料只强调公民要履行的义务,④‎ 体现的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关系,不符合题意。‎ ‎8.C 国务院法制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做法有利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民主决策,没有体现民主监督和基层民主建设,①③不符合题意。‎ ‎9.D 材料中“审议”“将该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等信息,表明全国人大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③正确;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草案)》进行审议,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权,④正确;审议权是人大代表的权利,①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②错误。本题选D。‎ ‎10.D 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表明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③④入选。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法定的,增加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表述错误,②错误。‎ ‎11.B 从提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到使之持续取得新进展,再到加上“幼有所育”“弱有所扶”,说明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坚持民心所望,永葆党的先进性,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②④符合题意;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主体是政府,不是中国共产党,①不选;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③不符合题意,不选。‎ ‎12.A 我国将扩大外资银行业务经营空间,取消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等待期,支持外国银行分行从事政府债券相关业务、放宽外国银行分行从事人民币零售存款要求,这是倒逼国内银行业战略转型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需要,此举有利于改善我国银行业投资和市场环境,提升银行业国际化水平,①②符合题意;题中举措是扩大银行业的对外开放,而不是取消银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也不是扩大外资银行在国内金融市场的份额,排除③;材料体现的是“引进来”而不是“走出去”,排除④。故选A。‎ ‎13.C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文化现象与经济现象属于不同的社会领域,①说法错误,排除;②“决定力量”说法错误,排除;民族复兴离不开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支撑,这是因为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故③④正确。故选C。‎ ‎14.B 提升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可以通过发展国际教育、互派留学生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创作文化精品让国外观众认可中华文化,②③入选;在商贸活动中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与提升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无关,①排除;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④错误。‎ ‎15.C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说明文化创新需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足于社会实践,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文化机制、体制、传播手段创新,③不符合题意;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④观点错误。‎ ‎16.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文化激荡中发挥着导向和示范作用,①错误;“五四精神”并不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②不选;弘扬“五四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③正确;弘扬“五四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④正确。‎ ‎17.D “好人法”的出台旨在保护善行,鼓励善举,为道德善举保驾护航,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社会风尚,②④符合题意;“好人法”能为见义勇为者提供法律制度保障,但不能完全消除救助人的后顾之忧,①不选;道德法律化有利于弥补诚信道德缺失问题,但不是解决道德缺失问题的根本之路,③不选。‎ ‎18.C 先进人物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他们的事迹启示我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学习他们的事迹也有助于培育文明新风,②④正确。先进人物的事迹有利于培养健全人格,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不是科学文化修养,①错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养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③错误。‎ ‎19.A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符合题意;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②符合题意;进行房地产调控不能摆脱客观条件的制约和束缚,③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造规律,④说法错误。本题选A。‎ ‎20.A 造成垃圾分类难以真正推进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当前垃圾桶上分类标识模糊和整个垃圾分类回收链条不完整),又有主观因素(民众分类意识不足、分类知识欠缺、参与热情不高),因此①②符合题意;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仅靠高度的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等,③不选;尊重客观规律是破解“垃圾围城”困局的首要前提,增强垃圾分类意识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④说法错误。本题选A。‎ ‎21.C “辩证分析”是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信息进行一分为二的判断,不能等同于对信息的辩证否定,①排除。“选择”是一种意识活动,“执行”是一种实践活动,不能说“选择”的过程比“‎ 执行”更重要,③不选。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本题选C。‎ ‎22.C 每次人类获得新的观测工具时,都会发现意想不到的东西,体现了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的发展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性因素,②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分为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等,不能说科学实验活动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不选;引力波被实践证明存在,说明人类的认识具有无限性,④正确。‎ ‎23.C 材料体现的是不同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并没有体现事物呈现出不同的特性,①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③错误,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但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是不能相互转化的。本题选C。‎ ‎24.B 材料在阐述基因编辑技术积极因素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该技术可能带来的人类伦理问题的忧虑,说明科学研究项目的价值要从多角度进行审视,②符合题意;科学研究的伦理争议会影响实际应用,要尽量避免科技进步可能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④符合题意;①夸大了人文价值的重要性,排除;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找到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③中“不可调和”的说法错误。本题选B。‎ ‎25.(1)①把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2分)②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2分)③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2分)④改变过去国资“一股独大”的局面,有利于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2分)‎ ‎(2)①从根本上讲,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分)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1分)③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或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2分)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社会公平。(2分)‎ 解析:本题的两问都着重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识记能力,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在于结合设问和材料找准答题的知识依据。第(1)问,分析关键词“混合所有制”“国企改革”可知,本题应该结合教材中混合所有制的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等知识作答。第(2)问,分析关键信息“解决收入分配不平衡的问题”可知,应结合教材中促进社会公平的举措的相关论述展开分析。‎ ‎26.①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分)党从新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意志出发提出修改宪法的建议,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1分)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确保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1分)②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分)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为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法治保障。(2分)③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2分)宪法修改过程充分发扬了民主,为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奠定了坚实基础。(2分)‎ 解析:本题要求分析本次修宪过程是如何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解答时要将材料中修宪过程与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材料共分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表述了宪法修改的意义;第二个层次表述了在修宪过程中党的领导作用;第三个层次表述了中共中央在修宪过程中听取各方意见;第四个层次表述了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这四个层次的有机衔接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 ‎27.(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意见》的出台是对中外人文交流现状的反映,有利于中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为国人参与中外交流事业提供制度保证。(4分)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意见》的出台为推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中外交流事业提供了制度保证,遵循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推动了社会发展。(4分)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意见》的出台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的智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进中外人文交流。(4分)‎ ‎(2)①立足于社会实践,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讲述中国故事。(3分)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我们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分)③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创新,把中国形象“下沉”到具体的人和事之中,推动民族文化创新和传播。(4分)‎ ‎(3)①群策群力践于行,让东方之美走向世界,让中国形象屹立世界。②人人都是形象大使,为中国的形象做宣传,人人有责。③‎ 人人都要为创作、传播、发展中国的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每条2分,共4分,答出2条即可。本题具有开放性,其他答案只要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第(1)问,要明确设问中的知识限定是“寻觅社会的真谛”,试题类型属于原因类。考生在作答时,首先要知道限定的知识范围是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观,主要包括的原理和知识点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及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等。其次要明确《意见》属于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的范畴。最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中“偏远山村的村主任到美国讲述感人至深的中国故事”,可以得出只有立足于社会实践讲述中国故事,才能实现内容创新,增强中国故事的吸引力,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根据“濒临失传的手工艺作品经国际传播重焕生机”,可以得出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根据“锐意进取的青年创客在国际竞赛中大放异彩”,可以得出要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创新,要“把中国形象‘下沉’到具体的人和事之中”。第(3)问属于开放性设问,要求考生以“人人当大使”新风的兴起为主题,设计两条宣传标语,考生所拟标语要主题鲜明,朗朗上口。‎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