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全国版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63练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含解析
第63练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研究发现,在距今3800年左右,中国文明和其他文明就有了接触。源自中亚地区的麦类作物,黄牛、绵羊、山羊等家畜品种以及青铜冶金技术,陆续进入中原。其中一部分很快被我们加以改造和提升,创造出夏、商、周三代灿烂的青铜文化。材料表明( ) ①夏、商、周三代的青铜文化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②中外文化交流能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 ③包容性是中华文明辉煌灿烂的重要原因 ④文明多样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这体现了( ) 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③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一切成分 ④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在当时的都城长安,食胡食、穿胡服、跳胡舞,成为朝野的时尚。唐代的这种生活景观反映出( ) ①不同地域的文化有不同的特征 ②包容性是唐朝文化繁荣昌盛的内在原因 ③中华文化始终坚持兼收并蓄,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④中华文化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 4.“四平调”由流行于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等省接壤地区的一种民间花鼓演变而成,迄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因它以花鼓为主,吸收评剧、京剧、梆子等剧种的曲调而形成,有人便称它为“四拼调”,后改称“四平调”。“四平调”的形成体现了( ) A.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C.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D.中华文化能够做到兼收并蓄 5.我国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正文收录了BBS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你认为支持者的理由是( ) ①促进文化发展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包容的心态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交流 ③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6.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唐代的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结合自身的经验,收集了50多个药方。两宋时期设立了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善。近年来中西医相互补充,取长补短,中医获得了新的发展。下列关于中医发展过程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医学分科接近完善,说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③中西医相互补充,说明中西医逐渐化异趋同 ④中西医相互取长补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木卡姆艺术是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创造的,是集说、唱、乐、舞为一体的音乐经典套曲,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十二木卡姆,它融合了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古典音乐精华,有着“东方音乐明珠”之称。这一艺术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因为它( ) ①薪火相传、博大精深②尊重差异、兼收并蓄 ③博采众长、海纳百川④沿袭传统、洋为中用 4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8.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根据材料,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之中 ②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 ④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推动着中华文化的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历史学家许倬云认为,历史上的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族群和文化的共同体,具有“因能容纳,而成其大;因能调试,而成其久”的精神特质。这一特质在文化上表现为( ) ①尊重和理解其他民族文化 ②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③对外来文化的认同和推崇 ④对传统文化的承袭和保留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4 答案精析 1.C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夏、商、周三代的青铜文化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①错误;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明多样性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④错误。] 2.B [中华文化“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也体现了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故①④正确;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说法错误,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3.D [“唐朝都城长安,食胡食、穿胡服、跳胡舞,成为朝野的时尚”,这说明中华文化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其原因在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故②④正确;材料中没有强调不同地域的文化,①与题意无关;③在材料中未体现。] 4.D [“四平调”以花鼓为主,吸收评剧、京剧、梆子等剧种的曲调而形成,说明中华文化能够做到兼收并蓄,故答案选D。A观点与现实不符。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应排除。] 5.A [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都适合反对者的观点,③④与题意不符。] 6.B [材料反映中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未强调中华文化一脉相承,②与题意不符。中西医相互补充、借鉴,说明中西医逐渐融汇、取长补短,而不是化异趋同,③说法错误。] 7.B [木卡姆艺术融合了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古典音乐精华,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③符合题意。①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8.D [材料反映的是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未体现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之中,①与题意不符。材料反映的是中华各民族之间交流互鉴,未体现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②与题意不符。] 9.A [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外来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故③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承袭和保留”的说法片面,故④错误。] 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