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重庆市部分区县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重庆市部分区县高二(上)期末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4.0分) 1. 随着近年特色小镇建设热的兴起,文旅特色小镇游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做一回小镇青年,来一把精神还 乡”,古色古香的历史建筑、极具民俗特色的精致小店、原汁原味的地道美食……让人们感受到小镇文化的独特魅 力。这说明特色小镇文化( ) ①来源于小镇的历史建筑和美食 ②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③反映了小镇人们的生活实践 ④决定特色小镇的经济社会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历史建筑和美食是文化的载体不是来源; ②③符合题意,“做一回小镇青年,来一把精神还 乡”,古色古香的历史建筑、极具民俗特色的精致小店、原汁原味的地道美食……让人们感受到小镇文化的独特魅 力。这说明特色小镇文化是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反映了小镇人们的生活实践; ④说法错误,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不能决定经济社会发展。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的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选项。 2. 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些流行语热起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说出了不少人对诗和远方的憧憬;体内 爆发的“洪荒之力”,点燃了不少人挑战自我的“小宇宙”;而“新四大发明”,更是带火了“秒杀”“刷脸”“抢红 包”“高铁游”等一批热词……这些流行语( ) ①反映出时代的发展进步,富有时代特色 ②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体验的总结,富有个性特征 ③是推动时代进步的物质力量,要大力倡导 ④标志着我国社会文明水平不断提高,要加强保护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些流行语热起来,这些流行语产生于特定的时代,反映出时代的发展进步,富有时代特色,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体验的总结,富有个性特征; ③表述错误,流行语是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 ④表述错误,流行语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不能说流行语标志着我国社会文明水平不断提高、加强保护; 故选:A。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1. 社会发展,经济、文明是两翼。积累物质财富固然重要,精神财富更不可少。几年前,杭州市一位主要领导曾这 样阐释:精神财富尽管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整个社会迈向更高层次的基石。为了精神财富,宁可舍弃眼前的物 质财富。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所强调的是( ) ①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 ②精神文明决定物质文明的发展 ③精神文明程度更能彰显社会进步 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性,未涉及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 ②说法错误,精神文明并不能决定物质文明的发展; ③④正确,材料“几年前,杭州市一位主要领导曾这样阐释:精神财富尽管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整个社会迈向更高层次的基石。为了精神财富,宁可舍弃眼前的物质财富。”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所强调的是精神文明程度更能彰显社会进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 故选:D。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因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②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②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④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和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2. “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中华美育自古以来就注重以美养德,提升修养。当美无处不 在,当丑无处可走之时,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必然进入到“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美好境界。注重美德修养( ) ①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促进人全面发展 ②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③有利于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④是沿袭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必然要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注重美德修养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促进人全面发展,有利于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②不合题意,美德不同于知识和技术,科学文化修养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④错误,对传统文化是批判继承而不是沿袭。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原因: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2)措施: ①要发挥思想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思想道德模范,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感染力。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②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弘扬新风尚,坚持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 ③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公民个人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和不合题意的选项。 1. 在各方努力下,广西已建立起国家、自治区、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各项保护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截至 2018年10月,广西共有刘三姐歌谣、侗族大歌等50项国家级非遗项目,618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1039项市级非遗项目,2561项县级非遗项目。广西积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用意在于( ) ①提高广西文化产业经济效益 ②保护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③反映广西历史文化发展成就 ④重构广西历史文化内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公益性,不属于文化产业的范围。 ②③符合题意,文化遗产能丰富文化多样性,是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反映广西历史文化发展成就。 ④说法错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重构文化。 故选:C 。 本题考查: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1. “谷雨前后,种瓜种豆”。随着现代农业技术发展,农业逐步告别看天吃饭。有人认为,农耕时代的产物--二十 四节气,对农事活动的指导功能越来越弱,节气已经过气,应该躺进历史博物馆。题中观点( ) ①否认了优秀农耕文化的积极作用 ②看到了落后的传统文化会阻碍社会发展 ③割裂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承接关系 ④弄清了先进文化随时间变化会成为落后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符合题意,二十四节气因为正确反映了农事活动规律,现在仍然具有指导意义。题中观点认为“农耕时代的产物--二十四节气,对农事活动的指导功能越来越弱,节气已经过气,应该躺进历史博物馆”,否认了优秀农耕文化的积极作用; ②说法错误,二十四节气不是落后文化; ③符合题意,发展现代农业技术也需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题中观点割裂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承接关系; ④说法错误,时间变化不是先进文化和 落后文化的区分标志,区分标志是否符合该时代要求。 故选:B。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1)传统文化的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影响(作用): ①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2.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相互激荡,讲好中国故事,是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使命 任务。回答7-8题。 从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再到仁者爱人、以德立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 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对于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中国理念之所以能为解决当代人类 面临的难题提供启示,在于中国理念( ) ①反映了世界各民族实践的普遍规律 ②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要求 ③以中国经济政治为基础,具有中国特色 ④包含着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个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中国理念能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提供启示,说明它反映了人类发展的共同本质和要求,即反映了世界各民族实践的普遍规律,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要求; ③不合题意,“以中国经济政治为基础,具有中国特色”不能成为其他国家借鉴的原因; ④说法错误,中国理念包含着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共性。 故选:A。 本题考查: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1)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文化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因此,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本题考查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和与材料无关的选项。 1.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相互激荡,讲好中国故事,是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使命 任务。回答7-8题。 讲好中国故事,要积极创新宣传理念、话语体系、运行机制,拓展传播渠道、方式方法,提高专业化精准化水平,完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把“我们想讲的”变成“受众想听的”,把“受众想听的”融进“我们想讲的”。这说明 讲好中国故事( ) ①要不断更新中国故事的内容 ②要积极吸收外国的各种文化成果 ③需要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和习惯 ④要遵循宣传规律,做到与时俱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不合题意,题目强调的是讲中国故事要重视宣传中国的形式,不是更新故事内容; ②说法错误,要积极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 ③符合题意,需把受众想听的融进我们所讲的,就需要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 ④符合题意,创新宣传方式需要遵循规律,与时俱进。 故选:D。 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1、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坚持的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方法论要求 ①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和与材料无关的选项。 1.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国人民有着 2000 多年的交往历史,不少日本民众对中国历史非常熟悉。前不久,京剧《楚 汉春秋》赴日演出,在日本掀起了一阵京剧热,剧场内几乎座无虚席,每个人都在用心享受这场期盼已久的文化 盛宴。材料说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性 ②加强交往有利于增进对彼此文化的理解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中日两国文化都具有源远流长的特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对外传播中华文化,不涉及吸收他国文化; ②符合题意,中日两国交往历史悠久,对彼此文化的理解沟通也会增多; ③符合题意,中国文化得到他国民众赞赏,说明文化既有民族个性,又有共性,即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说法错误,具有源远流长的特征的是中华文化。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交流的意义;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1、文化交流的意义 ①从“走出去”角度讲,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从“引进来”角度讲,有利于学习与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③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2、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1)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文化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因此,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本题考查文化交流的意义、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和与材料无关的选项。 2. 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追 日等神话故事所包含的奋斗精神,堪称中华民族赓续千载的文化基因。当今中国进入新时代,时代的宏伟蓝图也 要靠辛勤汗水才能变为现实。这说明奋斗精神( ) ①在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实践中培育、发展 ②作为民族精神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 ③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具有一旦形成便保持不变的特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神话故事所包含的奋斗精神,堪称中华民族赓续千载的文化基因。当今中国进入新时代,时代的宏伟蓝图也要靠辛勤汗水才能变为现实。这说明奋斗精神在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实践中培育、发展,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②错误,民族精神在每一个时代都有具体表现,民族精神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④错误,民族精神要随时代发展而发展。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 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 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可以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1. 近期,某城市向社会公开招募街头艺人,通过审核者可以在规定允许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街头演出。首批“持证上 岗”的街头艺人自2018年“五一”期间集中亮相以来,已经为市民带来多场精彩的表演。街头艺人的表演 ( ) ①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②增强了现代城市的文化氛围 ③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消除了腐朽落后文化的存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正确,首批“持证上 岗”的街头艺人自2018年“五一”期间集中亮相以来,已经为市民带来多场精彩的表演。街头艺人的表演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了现代城市的文化氛围; ③错误,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错误,街头艺人的表演不能消除腐朽落后文化的存在。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1. 前不久,在一列行驶的列车上,有人提议把体味浓重的乘客赶下车,列车长用一桶热水洁净了乘客身体,也荡涤 了他人心灵;一位贫苦老爷爷在大学门口卖零食被欺骗,好心人一句“抱歉”和百元补偿令老爷爷重拾信心;在 宁波,一份名叫“顺其自然”的大爱如期而至温暖一座城。这说明思想道德建设( ) ①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打造向上向善的环境 ②需要完善的道德规范和法律制度 ③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④需要严厉打击各种失德失信行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正确,材料中的各种道德行为,说明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打造向上向善的环境;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法律制度; 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各种失德失信行为; 故选:B。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原因: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2)措施: ①要发挥思想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思想道德模范,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感染力。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②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弘扬新风尚,坚持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 ③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公民个人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学习好文科的基础。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夯实基础。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0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成都某村,利用闲置农房院落,引进蓝染、陶艺、篆刻、剧场、音乐酒馆、美术馆和主题民宿等 40多个文创项目,吸引了 100多位“新村民”慕名而来,如今,该村已形成陶、茶、竹三大特色产业,成为名声在外的文化艺术聚集地。 2017年,全村共接待游客18万人次,文创及乡村旅游总收入超9000万元。 成都现已启动 100个川西林盘(指四川西部农家院落和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的保护修复工作,到2022年,将完成1000个川西林盘整治。 在 2018年5 月份开幕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来自成都乡村的建筑“竹里”入围参展。如今已成了网红建筑,众多市民和游客慕名而来。 道明竹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的竹编手艺在道明镇代代传承。如今,他们设计的竹编艺术品等销量都非常好,村民们传承这门手艺的积极性也很高。 发挥新乡贤文化、好家风在乡村自治中的作用。加强家风建设,移风易俗,将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建议形成村规民约,大家共同遵守,如今该村呈现出水清、花美、人和的景象,现代化的和谐乡村渐渐成了城里人羡慕的“诗和远方”。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知识,说明重视文化建设对乡村振兴的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阐述成都采取上述举措的文化意义。 【答案】【小题1】(1) 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先进、健康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落后文化会阻碍社会发展。发挥新乡贤文化的引领作用。加强家风建没。有利于发展先进健康文化。破除落后思想。为乡村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利用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提升文化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2)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彰显中华文化悠久的历史;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保护川西林盘、发展陶、茶、竹文化,可以凸显中华文化的区域特色和丰富内容; 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加彊国际文化交流。在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中,取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增强対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小题2】 【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知识,说明重视文化建设对乡村振兴的作用,属于意义类试题,知识限定明确: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的知识,主要有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学生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从以上两个角度具体分析作答即可。材料中“加强家风建设,移风易俗,将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建议形成村规民约,大家共同遵守,如今该村呈现出水清、花美、人和的景象”,这表明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先进、健康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落后文化会阻碍社会发展;材料中“成都某村,利用闲置农房院落,引进蓝染、陶艺、篆刻、剧场、音乐酒馆、美术馆和主题民宿等40多个文创项目,2017年,全村共接待游客18万人次,文创及乡村旅游总收入超9000万元”,这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利用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阐述成都采取上述举措的文化意义,属于意义类试题,知识限定明确:中华文化的知识。主要涉及中华文化的特点和包容性,把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相结合组织答案即可。材料中“传统的竹编手艺在道明镇代代传承”,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材料中“保护川西林盘、发展陶、茶、竹文化”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材料中“在2018年5月份开幕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来自成都乡村的建筑‘竹里’入围参展”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本题两问都为意义类试题,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有以下对策: 对策一:根据主体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从不同主体进行分析。 对策二:寻找角度分析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 对策三:回归教材分析意义。即把试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对题中的材料和设问作出分析,把材料观点与课本知识一一对照,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对策四:结合材料分析意义。即要注意结合材料,根据教材中的观点谈解决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 对策五:要遵循由微观到宏观、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原则。体现由小到大原则。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世纪50 年代,相声由于表演中存在大量低俗内容,遭遇生存危机,侯宝林等人主动对相声进行革新,产 生了一系列经典作品,相声得以成为有全国性影响的曲艺形式。80年代刚刚复兴的相声又遭遇电视文化冲击,在 马季等人的努力下,突出时代性、群众性,经过十余年发展,相声与电视文化有机融合,迸发勃勃生机,于90年代风靡全国。 现如今相声又遇上互联网与移动终端这个庞大变量,面临新的问题。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日新月 异,正在重构娱乐文化生态,短视频、社交媒体、影视综艺中,脱口秀、四格漫画等幽默作品层出不穷,这无形 中挤压相声的生存空间,人们期待着相声能拿出新作品新风貌,在时代面前做一次洒脱漂亮的转型。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传统相声怎样才能重放异彩。 【答案】①立足社会实践,针对在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在实践中汲取丰富资源,不断创新; ②继承传统,推 陈出新,在批判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为相声注入时代精神; ③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其它艺术的优秀成分,丰富相声的形式和内容; ④利用大众传媒和现代科技,推动相声的传播、继承和发展; ⑤尊重人民群 众文化创造的主体地位,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相声作品。 【解析】本题是措施类主观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传统相声怎样才能重放异彩。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主要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针对在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在实践中汲取丰富资源,不断创新”,说明相声艺术的发展要立足社会实践;“侯宝林等人主动对相声进行革新,产生了一系列经典作品”,说明相声艺术的发展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突出时代性、群众性,经过十余年发展,相声与电视文化有机融合,迸发勃勃生机”,说明相声艺术的发展要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其它艺术的优秀成分,丰富相声的形式和内容;“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日新月异,正在重构娱乐文化生态,短视频、社交媒体、影视综艺中,脱口秀、四格漫画等幽默作品层出不穷,这无形中挤压相声的生存空间”,说明相声艺术的发展要利用大众传媒和现代科技,推动相声的传播、继承和发展;“人们期待着相声能拿出新作品新风貌,在时代面前做一次洒脱漂亮的转型”,说明相声艺术的发展要尊重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主体地位,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相声作品。 解答措施类主观题,一是从教材知识中找方法,熟记教材中提到的相关知识;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总结材料中提到的成功做法,找到材料中提到的存在问题,根据问题分别对不同主体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三是主体发散法。回答时必须把观点和材料相结合,注意多角度思考。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南省某县实施“门前三小”工程,在老百姓家门口建起小广场、小书屋、小讲堂,受到群众欢迎。每个月定期讲授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还开展读书、文体、智力游乐等活动。社会风气也焕然一新:居民打牌的少了,打球的多了;进饭馆的少了,进书屋的多了;邻里矛盾少了,互敬互助的多了。目前,该县已经建成“门前三小”阵地近 500个,计划到2020年达到1000个以上。 在小广场开上了“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支部活动;在小讲堂办上了党的十九大精神等宣讲;身边的党员带头讲党课,带头推文体活动,带头搞读书会,带头参与志愿管理……在实践中,“门前三小”不仅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还是基层“党建 +文化服务”的新平台。推进过程中充分发挥当地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的组织力、影响力、号召力,由他们担任阵地管理志愿者,使活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个文化阵地都由群众自愿自发建成,增强了老百姓的归属感和获得感。该县领导总结说,“门前三小”由群众广泛参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生动实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该县“门前三小”工程为什么能够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如果你准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利用小讲堂为居民作一场演讲。请拟出发言提纲,字数不超过50字。 【答案】【小题1】(1) ①该工程的开展,抵制了腐朽落后文化,发展了先进健康文化。 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③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开,利于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对文化的新需求。 ④发挥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作用,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和文明素质,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夯实了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2) ①内化于心就是要把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内在的理念,成为自觉的追求;外化于行就是要在实践中自觉贯彻落实核心价值观。 ②内化于心是前提,外化于行是落脚点,要做到知行合一。 【小题2】 【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该县“门前三小”工程为什么能够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属于原因类的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文化生活,切入点大。“社会风气也焕然一新”表明“门前三小”工程抵制了腐朽落后文化,发展了先进健康文化;“每个月定期讲授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展读书、文体、智力游乐等活动”表明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开,利于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对文化的新需求;“在小讲堂办上了党的十九大精神等宣讲”发挥了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作用;“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表明“门前三小”工程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夯实了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2)本题要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利用小讲堂为居民作一场演讲,拟出发言提纲,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时,要明确主题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角度进行分析,再结合精炼语言作答。 (1)本题为原因类试题,解答原因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 (2)试题相对开放,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问题的探究性,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