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必修3第3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轮复习学案
高三政治翻转课堂复习学案(直升/实验) 课 题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编制人 杨会丽 审核人 陈尧堂 目标 导学 考纲(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二)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1.尊重文化多样性 2.促进文化交流的意义和措施 自 学 质 疑 学 案 问题记录 学 案 内 容 请记录你的疑惑点或自学障碍。 一、考情解读: 参见《新时代》153页 考向一 二、考纲展示 参见《新时代》154页 三、考点梳理(结合新时代154页考点梳理记忆) 四、易错辨析 参见《新时代》154页 五、核心考点突破 核心考点一:文化的多样性 班级 小组 姓名________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编号:12 审批: 学 案 内 容 自学质疑 核心考点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1.全面理解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 (2)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4)商业贸易、教育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通过商贸等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 (5)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拉动经济的发展。 四.【知识结构体系】(以课、框、目的形式进行,记忆课、框、目的标题) 我的疑惑 训 练 展 示 学 案 训练点 识记 理解 应用 文化多样性 一、1、2 文化交流与传播 一、3、4 二 学生笔记 学 案 内 容 一.选择题: 1.(2018全国Ⅰ·19)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8全国Ⅱ·20)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截至2016年底,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 ②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 ③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 ④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5全国Ⅱ·20)2015年1月,由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级中国》在韩国播出,引起热烈反响,创韩国同类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新高。《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 ) ①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 ②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③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④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18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匾额文化发源于中国,从春秋战国开始,至今已有2 500多年历史。历史上曾出现“无处不匾”“无门不匾”的盛况。匾额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集文学、书法、雕刻、装饰艺术于一体,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较高的学术价值。但是,随着社会变迁,匾额逐渐淡出日常生活,日益被国人遗忘。为此,我们要( ) A.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顺应匾额文化日渐式微的历史必然性 B.萃取匾额文化精华,以其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思潮 C.复兴匾额文化之风,以其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D.深度挖掘和创新阐发,将匾额文化活化为社会文化新风尚 学 案 内 容 笔记 B.萃取匾额文化精华,以其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思潮 C.复兴匾额文化之风,以其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D.深度挖掘和创新阐发,将匾额文化活化为社会文化新风尚 5.(2018河北衡水模拟)2017年12月14日,著名诗人余光中逝世。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代表作《乡愁》自创作以来在海内外广为传诵,引起无数海内外华人的共鸣。《乡愁》引起共鸣说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传统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③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至今仍发挥着作用 ④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激发出人们的思乡情结和爱国情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18宁夏银川一中模拟)2017年7月29日,以秦文化为主题的情境体验剧《梦回大秦》以浸入式的戏剧表演形式,带领大家穿越历史,触摸大秦。走进《梦回大秦》的实景剧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秦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观众的好评。《梦回大秦》受到观众的好评是因为( ) ①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激发了人们的文化自信 ②喜闻乐见的呈现形式贴近了观众的文化需求 ③通过大众传媒扩大了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效果 ④通过文化的创新激发了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2018年2月1日,石家庄市新华区举办非遗展演文化节,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包括永年太极拳、定州缂丝、武强年画、手工剪纸、脸谱制作、木刻等项目。文化节采取展览、展示和展销相结合的方式,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非遗展演文化节的举办( ) ①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②坚持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 ③展示了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④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8.(2018北京西城一模)西城区陶然亭地区是京城重要的建党纪念地,革命遗址众多,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都在此留下过影响深远的革命足迹。某中学启动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在陶然亭公园慈悲庵各个展室向观众义务讲解革命史迹,并提供助老助残、文明引导志愿服务。中学生参加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 ①能帮助观众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历程 ②向他人传播着革命思想,同时又实现着自我教育 ③显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 ④创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18湖南郴州一模)2018年春节晚会上有个相声节目《我爱诗词》,向广大人民群众展示了诗词的魅力。诗、诗歌魅力无穷,尤其是中国的古诗,甚至不少爱好诗词的中国专家学者自豪地说:“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但这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缺憾,如果我们不创新形式走出去,就会影响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发挥文化的基础性作用,向其他国家传播中华文化 ②重视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③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加强与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学习 ④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使东西方文化相融合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2018江西赣州一模 )中英文化体验中心于2018年2月23日在英国伦敦成立,揭牌仪式后,来自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孔子学院的师生以及中英两国的艺术家与小朋友们表演了中国传统舞蹈、武术、二胡独奏和钢琴独奏等文艺节目。中英文化体验中心的成立( ) ①推动了文化传播,有利于增进中英两国的友谊 ②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③有利于加强文化交流,实现中英文化的融合 ④说明中华文化得到英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18天津·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德化瓷素以“宛似象牙、光色如绢”的独特品质著称于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制作既保持了传统刻花和印花工艺,又在工艺和设计方面不断有新的提高和拓展,成为世界公认的艺术精品。宋元以来,德化瓷销往海外。这些瓷品有为日本、东南亚地区生产的观音像等佛教用品,有销往阿拉伯地区的带有阿拉伯纹饰的釉外云彩大盘。精美的德化瓷长期畅销海外,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德化瓷畅销海外的原因。 反思总结: 1答案 D 1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交流与传播。材料中“新现象”的出现,“新兴词汇”“新时代政治词汇”受到国外高度关注等,说明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这得益于中国科技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③④正确,故D项应选;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不决定文化的价值,① 观点错误;材料不单单指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②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 2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②④正确,故C项应选;本题材料只涉及文化的交流问题,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与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等观点不符合题意,①③观点排除。 3答案 D 解析 一部纪录片的热播不具备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新台阶的作用,①不选;该纪录片引起热烈反响但不等同于认同,对待外来文化是尊重而不是认同,韩国民众对待中华文化也是如此,②不选;热播和热烈反响说明了中国影响力的扩大,③正确;创收视率新高说明中国的发展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④正确。 4答案 D 解析 以继承传统文化的必备知识,渗透科学精神。对待匾额文化,我们的态度不应是顺其自然、自生自灭、无所作为,也不应不切实际、不合时宜复兴匾额文化之风。A项中“顺应匾额文化日渐式微的历史必然性”实际上是一种无所作为的思想,不利于保护和传承匾额文化,因此A项不能选。继承匾额文化需要针对的具体措施,复兴匾额文化之风,不切实际,C项不能选。夸大了匾额文化的作用,我们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思潮,B项不能选。对待匾额文化的正确态度是要传承,要创新,与时代精神和现实需要相结合,通过深度挖掘和创新阐发,将匾额文化活化为社会文化新风尚,D项正确。 5答案 B 解析 以传统文化的作用的必备知识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科学精神。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两面性,优秀的传统文化塑造人生,故舍去②。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④表述错误。余光中的《乡愁》引起共鸣说明①③。 6答案 A 解析 以传统文化的必备知识考查关键能力,渗透科学精神。用情境体验剧的形式,展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该剧之所以赢得观众好评,是由于该剧贴近群众需求,激发文化自信,①②正确。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推动了文化创新,故排除④。情境体验剧形式赢得观众,使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取得良好效果,不是扩大,排除③。 7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活动的意义,渗透科学精神。石家庄市新华区举办非遗展演文化节,展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展示了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展示和展销相结合,坚持了文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故②③符合题意。举办非遗展演文化节有利于发展社会文化事业,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但说“保障了”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则说法太过绝对化,④夸大了其作用。①是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题干指向是“非遗展演文化节”,与指向不符。 8答案 A 解析 中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式之一,不是创造新形式,故舍去④。①②是中学生开展向观众义务讲解革命史迹,并提供助老助残、文明引导志愿服务活动的文化意义。③与题旨弘扬革命文化不符。 9答案 B 解析 以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必备知识,渗透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题旨强调我们要创新形式,推动中国古典诗歌走向世界,②③符合题意。一定经济决定一定文化,文化不是基础性作用,舍去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要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④后半句不正确,舍去④。 10答案 A 解析 以文化交流的必备知识,渗透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成立中英文化体验中心,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①②应选。③错在“融合”,④错在“广泛认同”。 11答案 ①德化瓷具有独特性和民族性,富有中华文化的内涵。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德化瓷适应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文化需求)。 ③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文化的特征、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旨在考查获取、解读信息和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是原因类试题,德化瓷畅销海外一方面是因其独特性和民族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德化瓷的制作能够符合不同区域文化特点,体现了尊重文化多样性;此外,德化瓷远销海外也离不开人们对德化瓷的不断创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