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政治江苏专用版讲义: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讲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政治江苏专用版讲义: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讲义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考纲 考情 素养 按劳分配为主体 政治认同:我国的分配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和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通过学习,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对这一制度的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多种分配方式的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正确认识我国的扶贫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法治意识:树立依法维护各类产权的法治意识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015·江苏卷T6‎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2018·江苏卷T10‎ 兼顾效率与公平 疑点排查 ‎1.按土地要素贡献分配成为农村分配的主要方式。(  )‎ ‎(2016·浙江卷,25D)‎ ‎2.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要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  )‎ ‎(2014·广东卷,26④)‎ ‎3.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 ‎(2014·广东卷,26①)‎ ‎4.各类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方式,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 ‎(2016·天津卷,6A)‎ 提示 1.× 按劳分配仍然是我国农村分配的主要方式。‎ ‎2.× 应该是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 应该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4.× 股权激励方式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体现,并没有改变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核心考点一 我国的分配制度 科学精神及政治认同:正确认识并区分多种分配方式的地位和作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考向一 按要素分配 ‎1.(2016·天津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实施股权激励方式(  )‎ A.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B.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 C.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D.保障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解析 股权激励方式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体现,并没有改变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A不选;按劳分配的前提是公有制,而材料说的是“各类企业”,C不选;D夸大了科研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故选B。‎ 答案 B 考向二 辨别各种收入分配方式 ‎2.(2015·江苏卷,6)据统计,2014年全国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40%来自房地产,17%来自银行理财,16%来自存款,12%来自股票,其他来自信托、基金、保险等。对该经济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 ‎①体现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居民投资风险不断降低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④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此题考查分配方式。居民财产性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故①正确。通过财产性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可见财产配置多元化,故④‎ 正确。材料体现了投资的多元化,没有涉及风险降低,排除②。财产收益来自初次分配,排除③。‎ 答案 B ‎1.生产决定分配(客观必然性)‎ ‎2.按劳分配 含义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形式 ‎①工资、奖金、津贴(国家机关、公有事业单位、公有企业、公有控股企业中)‎ ‎②联产计酬(农业集体经济中)‎ 必然 性 ‎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作用 ‎①体现效率: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体现公平: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地位 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提醒 ①按劳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按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 ‎②按劳分配并不意味着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然涉及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企业的效率问题,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这些效率密切相关。‎ ‎3.按要素分配 ‎(1)含义: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2)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 对应形式 劳动要素 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 资本要素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土地要素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管理要素 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参与分配的方式 技术要素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提醒 按要素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按要素分配既可以与非公有制经济相适应,也可以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 ‎(3)意义 ‎①体现公平: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②体现效率: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时政热词 “三权分置”‎ ‎(1)我国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指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保护农民承包权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经营权,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 ‎(2)“三权分置”使得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获取要素参与分配收入,收入分配方式多样化。‎ ‎4.正确认识各种收入 劳动收入 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金收入而言的。包括按劳分配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等 非劳动收入 分为三类,即非劳动要素收入、政府转移支付和捐赠。非劳动要素收入是指通过资本、技术、经营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其中包括分红、利息、租金、出售专利等获得的收入 提醒 ①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私营外资企业中工人获得的工资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②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劳动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时政热词 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也称资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1.(政治认同、科学精神)(2019·常州田家炳高级中学阶段调研)“在闲暇时间接几张单子,跑几趟活儿,既体验了不一样的生活状态,还能赚一点儿零花钱,何乐而不为呢?”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依靠互联网寻求工作机会的求职者越来越多,“零工经济”这种新的经济模式应运而生,并渐渐地融入我们的生活。“零工经济”模式的流行(  )‎ A.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体现按劳分配原则 B.能够降低劳动者就业成本,使国民收入再分配更加公平 C.推动创新经济发展,增加劳动者按要素分配收入的比重 D.增强了劳动者就业的灵活性,改变了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解析 “零工经济”不属于公有制经济,A错误;“零工经济”的分配属于初次分配,不属于再分配,B错误;依据题干中关键信息可知,“零工经济”模式的流行,有利于推动创新经济发展,增加劳动者按要素分配收入的比重,C正确;当前,在我国,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零工经济并没有改变劳动的性质和特点,D错误。‎ 答案 C ‎2.(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在银行存款利率不断下降的形势下,投资基金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老王买了某公司基金,3个月后他收到5 000元分红。老王的这笔收入(  )‎ ‎①属于按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 ②是老王作为债权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③‎ 与老王付出劳动的数量质量联系在一起 ④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题干中老王获得的收入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是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因此①④说法正确。②说的是债券收入,③说的是按劳分配,均与题意不符。‎ 答案 C 易错点1 混淆承包经营收入与土地流转收入 提醒 农民承包集体土地的经营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农民依靠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所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 矫正训练1 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土地换股权”模式,该模式的实质在于,在农村土地流转和村办企业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享受分红。对该模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分红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收入 ②分红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③改变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 ④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 由农民将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而获得的分红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所得,而属按要素分配收入,②说法错误。农民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没有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③错误。‎ 答案 D 易错点2 对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区分不清 ‎ 提醒 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私营、外资企业中工人获得的工资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方式分为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工资、奖金、津贴等)、按要素分配(主要有资本要素、劳动要素、技术要素、管理要素等)。‎ 矫正训练2 2018年10月,李先生一家的收入情况如下表所示(单位:元)。回答下题。‎ 李先生的收入 李先生妻子的收入 李先生儿子的收入 国企工资 国企奖金 经营食品超市 炒股 私企工资 银行利息 ‎3 000‎ ‎1 000‎ ‎2 000‎ ‎1 500‎ ‎5 000‎ ‎500‎ 李先生家的按劳分配收入和按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 A.5 000元、8 000元 B.3 000元、8 500元 C.4 000元、9 000元 D.8 000元、5 000元 解析 李先生在国企工作,其工资和奖金收入均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应为3 000+1 000=4 000(元)。除此之外,炒股收入和银行利息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收入,经营超市收入和私企工资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因此,按要素分配收入应为2 000+1 500+5 000+500=9 000(元),C正确。‎ 答案 C 核心考点二 效率与公平 政治认同:认同党和政府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举措,深刻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考向 收入分配公平 ‎(2018·江苏卷,10)最低工资制度旨在保护低收入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最低工资应高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时的工资水平。2017年,我国有22个地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图中(P代表劳动力价格,Q代表劳动力数量,D、S分别代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P1、P2分别表示变化前后的劳动力价格)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最低工资应高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时的工资水平,因此,P1和P2均应高于供需平衡时的劳动力价格,A正确。‎ 答案 A ‎1.多角度把握注重社会公平的原因及措施 ‎(1)原因 角度 具体经济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有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社会再生产 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分配政策 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新时代要求 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新发展理念 坚持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的要求 现代化经济体系 有利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措施 角度 具体措施 生产与分配 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根本途径)‎ 制度保证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重要举措 初次分配 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 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再分配 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2.表格法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初次分配 再分配 范围 物质生产部门内部,主要为工业企业 全社会 主体 主要是企业 国家、政府 手段 市场机制决定 政府调控机制,税收、政策、法律 目的 提高效率、体现公平 主要是更加体现公平 举例 企业职工工资、按劳分配收入和按要素分配收入,都属于初次分配 事业单位工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社会保障制度等转移支付,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 图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 ‎3.效率和公平 效率 公平 是什么 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 为什么 关系角度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必要性角度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怎么样 总体 思想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具体 策略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提醒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效率强调的是生产和财富的增加,公平强调的是产品的分配和使用。‎ ‎(科学精神)(2019·江苏省滨海中学月考)某上市公司原来效益很好,后因在分配上不断向高级管理人员倾斜,挫伤了普通员工的积极性,影响了公司效益,公司股价也随之下跌。这说明(  )‎ ‎①公司效益影响员工收入 ②公司效益影响股价高低 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④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因分配不公而影响了公司效益和股价,①不选;公司效益下滑,股价随之看跌,这说明公司效益影响股价高低,②正确;材料强调了公平对效率的影响,不是强调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③不选;因分配不公平而导致公司效益降低,这说明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④正确。‎ 答案 C 易错点  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理解不清 提醒 “三看法”‎ 区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一看分配的领域: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再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二看分配的主体:初次分配主要是企业,再分配主要是国家。三看分配的手段:初次分配主要是对企业职工工资的调整;再分配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税收调整等手段进行。‎ 矫正训练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18年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4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下列选项中,对国务院的这一决定理解正确的是(  )‎ A.提高医疗补助标准,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 B.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C.加大再分配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D.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 解析 提高医疗补助标准,可以直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水平,但并不意味着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优化,排除A;国务院决定提高医疗补助标准,属于国家财政支出,属于再分配,不是健全初次分配机制,排除B;提高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加大了再分配的力度,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C符合题意;提高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是财政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属于货币政策,故D错误。‎ 答案 C 时效热点7 实施改革新政 激励科技创新 ‎1.下表是某国企软件工程师2018年全年的收入情况(单位:人民币元)‎ 工资 奖金 为某私企软件开发所得 公司股票收益 房租 ‎60 000‎ ‎40 000‎ ‎15 000‎ ‎20 000‎ ‎5 000‎ 该工程师(  )‎ ‎①按劳分配收入为75 000元 ②非劳动收入为25 000元 ‎③劳动总收入为115 000元 ④按要素分配收入为25 000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该工程师按劳分配的收入是其工资和奖金,60 000+40 000=100 000(元),而不是75 000元,故①排除;该工程师按要素分配实际所得为15 000+20 000+ 5 000=40 000元,故④排除。‎ 答案 C ‎2.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此举旨在(  )‎ ‎①通过分配关系的调整推动生产力发展 ②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③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潜能和活力 ④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材料讲的是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故②与题意无关。④错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答案 B ‎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政策明确科研人员在取得股权激励时可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允许递延至分红或股权转让时纳税,同时,在转让环节的一次性征税统一适用20%的税率,比原来税负降低10~20个百分点。这一举措(  )‎ ‎①说明国家在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 ②体现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③是国家对公民权利与知识的尊重 ④表明税收具有无偿性固定性特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个人收入的分配的相关知识。材料中国家通过税率的调整来激励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积极性,说明国家在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①正确;科研人员取得的股权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所得,不属于按劳分配,②‎ 不选;材料中国家的相关政策体现了对公民权利与知识的尊重,③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税收的无偿性和固定性,④不选。‎ 答案 A 课时作业 A组 基础对点练 考点一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某国有企业职工张某,一直积极工作,其收入一直是同岗位中比较多的。但因企业效益下降,2018年他的工资水平也有所下降。由此可以看出(  )‎ ‎①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人们分配结果的重要因素 ‎②该国有企业并没有贯彻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原则 ‎③劳动者工资水平的变化,受到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 ‎④其他分配方式的存在,影响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本题中张某在国企上班,其收入为按劳分配,故②错误;因企业效益下降,工资水平也有所下降,可知劳动者工资水平的变化受企业经营状况影响,受劳动数量和质量影响,故①③正确;④与材料无关。‎ 答案 B 考点二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实行“三权分置”办法,在农村土地流转和村办企业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享受分红。对该模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产生的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收入 ②产生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③改变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 ④有利于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农民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其产生的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收入,①正确,②错误;农民将土地承包权入股,并没有改变农民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③错误;“享受分红”“入股”体现了④;故答案为D。‎ 答案 D ‎3.有甲、乙、丙三人,甲是某国有控股企业的总工程师,并有一项技术专利卖给该企业;乙是一日本在中国独资企业的职工;丙在一股份合作制企业持股上岗。工作一年后,下列对甲、乙、丙三人收入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②甲转让专利技术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 ③乙的收入形式有利于促进分配公平 ④丙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甲是某国有控股企业的总工程师,其工资、奖金、津贴收入属于按劳分配,①正确;甲转让专利技术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②正确;乙的收入形式有利于促进分配公平的说法错误,③排除;丙在一股份合作制企业持股上岗,丙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④说法错误。‎ 答案 A ‎4.(2019·常州田家炳高级中学阶段调研)追影视、看比赛、刷综艺、玩直播……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为线上内容付费,网络视频行业正迎来一波“付费潮”。为线上内容付费(  )‎ A.践行了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的原则 B.体现了对劳动、知识和创造的尊重 C.凸显了线上内容的品质决定其价格 D.保证了网络视频行业竞争力的提升 解析 A不选,为线上内容付费不一定都是理性消费行为;B符合题意,线上内容也付出了人类劳动,对其付费体现了对劳动、知识和创造的尊重;C表述错误,价值决定价格;D不选,收费并不能保证该行业竞争力提升。‎ 答案 B 考点三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5.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认为,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受到自己的获得和付出的绝对额的影响,而且受到获得与付出相对比较的影响,即人们不仅关心个人努力所获得的绝对报酬量,而且关心同别人比较报酬的相对报酬量。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②‎ 报酬的分配要有利于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③公平合理的分配关系有助于推动生产发展 ④公平的分配关系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和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受到获得与付出相对比较的影响,启示我们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故②入选;材料强调要维护收入分配公平,才能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实现效率的提高,故③入选;①与材料无关;④表述错误。‎ 答案 C 考点四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6.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此数值越趋向于1,收入差距越大。据统计,近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有所降低,居民收入差距有一定程度的缩小,但仍然偏高。面对这种情况,国家应当(  )‎ ‎①实行按劳动要素分配,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 ②实行按劳分配政策,使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 ③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重保护劳动所得  ④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面对这种情况,国家应当适当调节收入分配的差距,故可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故③④表述与题意相符。①属于按要素分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②中“使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的表述不正确。‎ 答案 B ‎7.转移支付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下列各项属于转移支付的有(  )‎ ‎①政府为失业者提供的失业救助 ②政府向公民收取的证件工本费 ③农民获得的粮食直接补贴 ④农民依法取得的经营性收入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 由材料可知,转移支付是政府的一种财政支出,①③说法正确。②属于财政收入,④是农民获得的经营性收入,均与政府的支出无关。‎ 答案 A ‎8.践行“共享发展”理念,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就要从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着力构建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发展新机制。从分配角度看,下列有助于公平公正的有(  )‎ ‎①改革分配制度,实现收入分配均等化 ②精准扶贫,让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③降低创业成本,有效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④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缩小社会收入差距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作答时要注意本题要求“从分配角度看”,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收入分配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反对平均主义,故①中“实现收入分配均等化”的说法错误。②④是从分配角度促进社会公平的正确做法,符合题意。‎ 答案 B B组 提能强化练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率先进行员工持股“试水”,尤其强调让科技人员持股。国企科技人员持股,给他们带来的直接影响有(  )‎ ‎①不再以按劳分配方式取得劳动收入 ②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③工资性收入增加 ④享有该企业的股东权利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 国企科技人员持股有利于调动科技人员工作积极性,②当选;国企科技人员持股,不代表科技人员不再以按劳分配取得劳动收入,其收入的工资奖金部分仍属于按劳分配,①不准确;科技人员持股,其股份公红等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不属于工资性收入,③不当选;科技人员持股成为该公司股东,自然享有企业的股东权利,④当选。‎ 答案 B ‎10.加计扣除指按照税法规定在实际发生数额的基础上,再加成一定比例,作为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的扣除数额的一种税收优惠措施。国务院决定自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的比例,由50%提高至75%。这一政策可能产生的效应是(  )‎ ‎①实行按劳分配,保障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 ②优化企业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调整分配关系,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④通过产品创新,增强企业竞争新优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此题考查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有利于调整分配关系,减轻企业创新研发成本,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激励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增强其竞争新优势,③④符合题意;按劳分配是指公有制范围内个人消费品按照所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取得劳动报酬,而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不属于按劳分配,①说法错误;材料不涉及企业管理问题,②与题意不符。故选D。‎ 答案 D ‎11.(2019·徐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国有科技型企业建立健全激励分配机制,2018年10月,财政部、科技部、国资委等三部门联合发布《扩大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实施范围》。这一政策旨在(  )‎ A.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 B.激励科技创新,贯彻共同富裕的原则 C.实现知识价值,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范围 D.激发创造活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解析 ‎ 扩大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实施范围有利于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活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D符合题意;技术入股、分红所得不属劳动报酬,A排除;B、C错误,实施上述政策体现效率优先,而非共同富裕的原则,也未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范围。‎ 答案 D ‎12.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这一制度的完善,预期的传导路径是(  )‎ A.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居民收入→提高货币购买力→改善人民生活 B.扩大社会保障范围→调节过高收入→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发展 C.扩大社会保障范围→保障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D.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增加社会供给→扩大居民消费→推动生产发展 解析 社会保障着眼于人民的基本生活,不会提高居民收入,也不会调节过高收入,故A、B两项传导错误;扩大社会保障范围不会增加社会供给,故D项传导错误;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可以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从而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故选C项。‎ 答案 C C组 大题冲关练 ‎13.(简析题)近年来,安徽省S村成立了村级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 000余亩,实施蔬菜种植基地、红薯种植基地、林业种植基地等农业基地20余个,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提高农业效率;以贫困户为主要雇佣劳动力,建立起农村各方利益主体认可的分配机制,从共建到共享,实现了强村富民。‎ 结合材料,说明S村实行什么样的分配方式?他们是怎样实现强村富民的?‎ 答案 (1)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 ‎(2)①S村通过探索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方式,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发展专业合作社,推进集体经济改革,为集体经济的发展释放活力。②S村通过流转土地、以贫困户为主要雇佣劳动力,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让一切有利于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促进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实现强村富民。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S村通过建立起农村各方利益主体认可的公平分配机制,注重社会公平,调动村民积极性,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实现强村富民。‎ ‎14.‎ ‎(探究题)(2019·徐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个人所得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新个税法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至12月31日,先将工资薪金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由每月3 500元提高到5 000元,并按新的税率表计算纳税,不实行专项附加扣除。‎ ‎2018年10月前后新旧税率表及速算扣除数 级数 税率%‎ 应纳税所 得额(旧)‎ 速算扣除 数(旧)‎ 应纳税所 得额(新)‎ 速算扣除 数(新)‎ ‎1‎ ‎3%‎ 不超过 ‎1 500元的 ‎0‎ 不超过 ‎3 000元的 ‎0‎ ‎2‎ ‎10%‎ 超过1 500‎ 元至4 500‎ 元的部分 ‎105‎ 超过3 000‎ 元至12 000‎ 元的部分 ‎210‎ ‎3‎ ‎20%‎ 超过4 500‎ 元至9 000‎ 元的部分 ‎555‎ 超过12 000‎ 元至25 000‎ 元的部分 ‎1 410‎ ‎4~7‎ ‎-‎ ‎-‎ ‎-‎ ‎-‎ ‎-‎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是三个人在2018年10月前后纳税的变化,请把未填的数据计算出来,并说明纳税变化的特点。‎ 应纳税所得额(元)‎ ‎5 000‎ ‎7 000‎ ‎9 000‎ 月减税额 ‎45‎ ‎①‎ ‎355‎ 减税比例 ‎100%‎ ‎75.5%‎ ‎②‎ ‎(2)促进收入分配公平,还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第(1)问,解答时需要考生把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个人所得税=(月收入-个税起征点)×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所对应的税率)—速算扣除数。则月收入7 000元,2018年10月前应纳税为:(7 000-3 500)×10%-105=245元,2018年10月后应纳税为:(7 000-5 000)×3%=60元,则可计算出月减税额为:245-60=185元。月收入9 000元,2018年10月前应纳税为:(9 000-3 500)×‎ ‎20%-555=545元,月减税额为355元,则减税比例为:355÷545=65.1%。其次,说明纳税变化的特点。根据前面计算以及教材中个人所得税的特点,不难得出:收入低的少交或不交个税,收入高的多交个税。纳税人所得越高,减税越多,减税比例越低。第(2)问,属于措施类试题,可依据教材知识,从根本途径、制度保障、初次分配、再分配等角度作答。‎ 答案 (1)①185 ②65.1% 特点:收入低的少交或不交个税,收入高的多交个税。纳税人所得越高,减税越多,减税比例越低。‎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或答“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