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学考科)
2019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政治(学考)试卷 一、选择题 1. 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B. 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C. 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D. 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答案】C 【解析】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 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C是错误的,适合题意;A、B、D都是正确的,不适合题意。 【考点定位】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知识拓展】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狭义的“文化”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从范围上看小于广义文化而大于狭义文化。 2.中国的“家”文化和“孝”文化使人们把赡养老人为之尽孝看作人生之大事。可见 ①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④传统文化具有顺应变动性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②③:中国的“家”文化和“孝”文化使人们把赡养老人为之尽孝看作人生之大事。可见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③符合题意。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能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①说法错误。 ④:材料强调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不体现传统文化具有顺应变动性,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点睛】感受文化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是什么? (1)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哪些?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3. 2012年农历“龙”年到来之际,不少商家推出各类产品展现传统生肖“龙”文化,深受百姓喜爱。这说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④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物质载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④符合题意,农历“猴”年到来之际,不少商家推出各类产品展现传统生肖“猴”文化,深受百姓喜爱。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也说明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②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说法错误,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故选C。 4. 如今,学校髙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因为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能够 ①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②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 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④决定学生的命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①②③当选; ④错误,文化对人产生影响,但不能决定人的命运,排除④。 故选:A。 5.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由此可见 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③文化交流应尊重文化差异 ④传统习俗对人们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④: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由此可见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①④符合题意。 ②:材料反映的中华民族春节有送压岁钱的习俗,不体现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②与题意不符。 ③:材料不体现文化交流应尊重文化差异,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点睛】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传统节日和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6.2017年天津第十三届全运会吉祥物正式亮相。吉祥物取名为“津娃”,取材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与现代卡通形象进行了有机整合,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天津特色。这说明 ①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继承 ②文化创新需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③文化创新源于人们对文化的继承 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②④:“津娃”取材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与现代卡通形象进行了有机整合,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天津特色。这说明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继承,文化创新需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①②④符合题意。 ③:文化创新源社会实践,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文化传承与创新: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7.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际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促进社会和谐,并赋予了它平等、友善的新内涵。这主要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A. 鲜明的民族性 B. 明显的地域性 C. 强大的包容性 D. 相对的稳定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未体现鲜明的民族性。 B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未体现地域性。 C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未体现包容性。 D符合题意,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促进社会和谐,并赋予了它平等、友善的新内涵,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故选:D。 8.近年来,美丽乡村、历史文化名镇等项目在各地快速推进,一批村镇旧貌换新颜。但同时,“千村一面”“仿古村”“仿洋村”等现象凸显;乡村风貌城市化、趋同化、乡村建设缺少社会人文风貌支撑等问题突出。这些现象和问题导致了乡村风貌保护工作堪忧。为此,美丽乡村建设要 ①尊重个性,保持乡村地域文化特色 ②与时俱进,逐步淘汰古老乡村建筑 ③面向市场,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④立足实践,实现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正确,乡村风貌城市化、趋同化、乡村建设缺少社会人文风貌支撑等问题突出,这说明美丽乡村建设要尊重个性,保持乡村地域文化特色; ②错误,“逐步淘汰古老乡村建筑”说法错误; 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为乡村风貌保护问题与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无关; ④正确,“千村一面”“仿古村”“仿洋村”等现象凸显,这说明美丽乡村建设要立足实践,实现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故选:B。 9. 下列能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征的是 ①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②中华文化的传承性 ③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④中华文化的地域性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④符合题意,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中华文化的地域性,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②不合题意,中华文化的传承性,不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故选C。 10. 在当代中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 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B.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C.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D.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不合题意,“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B不合题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的组成部分,但不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C符合题意,在当代,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D不合题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的组成部分,但不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故选:C。 11.在新世纪、新阶段仍要弘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主要是因为 ①这些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已经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②这些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④民族精神不具有时代性,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新世纪、新阶段仍要弘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主要是因为这些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已经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这些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①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所述没有涉及“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③不符合题意。 ④: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中华民族精神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伟大的创造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的梦想精神,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 ①民族性: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一个民族的理想信念。 ②时代性:民族精神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与时俱进的,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③先进性:根据时代进步、世界发展和社会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魅力在于它的活力,在于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逐渐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国模式”。“中国模式”的成功不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是 ①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一种物质力量 ②支持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④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③④适合题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①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 13.下边漫画《回报》启示我们青少年要 ①弘扬助人为乐社会公德 ②传承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 ③以个人品德为核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④从点滴小事做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思想道德建设。①:漫画显示的是要弘扬家庭美德,与弘扬社会公德无关,①不选。 ②:漫画《回报》启示我们青少年要传承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②正确。 ③:材料强调的是家庭美德,并不是强调个人品德,③不选。 ④:漫画表明家庭美德的传承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这启示我们青少年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④正确。 故本题答案选择C。 【点睛】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1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小事和身边的事情做起,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这就要求青年学生 ①脚踏实地 ②事事实践 ③重在行动 ④不尚空谈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事事实践说法错误,排除②;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小事和身边事情做起,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这就要求青年学生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不尚空谈,①③④正确。故选D。 15.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我们要 ( ) ①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②拒绝和排斥一切外来文化 ③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大力发展各种娱乐文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①③符合题意。 ②:我们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又要防止西方文化的分化西化,②错误。 ④: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不是发展各种娱乐文化,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6.针对部分地方文化惠民活动百姓不买账、需求与供给之间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天津市政府更加关注群众需求,大力推广“菜单式”服务,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将投票权和选择权交给百姓,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点赞”。这说明文化发展 ①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通俗文化和流行文化 ②要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 ③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④是一个摒弃传统、博采众长、大胆创新的过程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说法错误,文化发展要大力弘扬主旋律,而不是弘扬通俗文化和流行文化; ②③符合题意,大力推广“菜单式”服务,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因而受到群众欢迎,这说明文化发展要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也说明文化发展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④说法错误,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对待,“摒弃传统”的观点不正确。 故选:B。 17.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③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④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正确,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来看,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错误,哲学并不是“科学之科学”,哲学不能取代具体科学; ③错误,各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④正确,从哲学与具体科学来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故选C。 【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又有差别,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差别之一。哲学从总体上揭示人与世界的关系,研究世界的本质与规律,而各门具体科学从某一方面,某一领域来研究世界,把握某一特殊规律。两者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差别之二。哲学还是一种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哲学与政治密切相关。具体科学中的自然科学则不具有阶级性。 18.下面关于哲学理解正确的有 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③④: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②③④符合题意。 ①: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①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联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的、零碎的,并不成系统,上升不到理论高度,而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因此我们既要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1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 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D.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问题 【答案】A 【解析】 【详解】A: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A正确。 B: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B不合题意。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C不合题意。 D: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问题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0.下列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的是 A. 水是万物的始基 B. 心之官则思 C. 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 D. 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 【答案】C 【解析】 【详解】ABD不合题意,三个选项均属于唯物主义思想; C符合题意,选项将“道”看作是世界的本原,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故选:C。 二、简答题 21.“一带一路”源自历史文化概念,它承继和复兴了古老的丝绸之路精神,把合作共赢理念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 “一带一路”注重通过文化的引领作用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促进了沿线各国的政治互信。目前,我国已与沿线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政治互信伙伴关系。 “一带一路”注重通过文化的桥梁作用,加强沿线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沿线国家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截止到 2016 年底,中国与沿线国家建立了初具规模的合作56 家,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超过 18 万个。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回答: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一带一路”建设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回答本题,考生可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等角度进行回答。 【点睛】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2.近期,彭丽媛随团出访俄罗斯等国所着服饰备受国人推崇。据悉这些服饰在设计上继承了我国传统服饰文化,也吸收了国外服饰的某些元素,并赋予了时代特色。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回答: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①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彭丽媛所着服饰备受国人推崇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 属于基础知识的简答题,可从根本途径、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等方面简要回答。 【详解】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回答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哪些。 可从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等方面,简要回答文化创新的途径。 【点睛】文化创新的途径: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基本途径之一)。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即文化创新的根基),空谈文化创新,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基本途径之二)。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永葆文化生命力、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23.伟大的民族精神,不仅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血战到底的坚实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支柱,而且在抗战的烽火中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升华。这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大力继承和发扬。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回答:我们如何大力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答案】(1)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2)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必须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4)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华民族精神对抗战的巨大作用为背景材料,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可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从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要发挥 “主心骨”的作用,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等方面,简要回答我们如何大力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详解】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回答我们如何大力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可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从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等方面,简要回答我们如何大力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点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发挥 “主心骨”的作用,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 三、综合探究题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M市立足当地实际情况,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为着力点,促进核心价值观从“认同”向“践行”迈进,从“价值遵循”向“生活习惯”转变。该市大力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当地茶馆文化、家风文化,融入公共场所、窗口单位、学校、社区、乡村、网络空间,让核心价值观切实进入人们的学习工作、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社会交往等方面,在群众生活中落地生根。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M市是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 【答案】①积极引导,注重“践行”,认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②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各方面,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生活中落地生根。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核心价值观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M市是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试题设问指向是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结合材料可以发现解答本题知识角度主要有:情感认同、具体落实、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考生整合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 【点睛】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以“如何……”的形式呈现。可采用回归教材法,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可采用挖掘材料法,结合背景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找出问题的答案。挖掘材料时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的语句;对材料分层,概括层意,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原因,针对原因或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或者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正面归纳答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