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淇滨高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恩格斯说:“一切观点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这说明()‎ A.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 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 C. 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 D. 学习哲学使人聪明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强调的是哲学的产生,故A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故B项错误,不能入选;C项说法错误,不能入选;D项不合题意,亦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产生。‎ ‎2.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科学合理膳食就能吃出健康和美丽,而哲学就是人生的营养学。下列选项与“哲学就是人生的营养学”意思相符的有()‎ ‎①哲学是对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思想 ‎②哲学虽不能提供具体方法,但它能给人指明前进方向 ‎③惊讶是哲学家的情绪,是哲学的开端 ‎④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真正的哲学能够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就是人生的营养学”体现了哲学虽不能提供具体方法,但它能给人指明前进方向,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答案为C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作用 ‎3.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曾经说过:“没有科学的哲学是跛子,没有哲学的科学是瞎子。”这告诉我们()‎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④哲学与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和方向是相同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没有科学的哲学是跛子,体现了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及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③符合题意,没有哲学的科学是瞎子体现了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④表述错误,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一般问题,具体科学研究的是具体领域的具体问题。对象和方向均不相同。故选B。‎ ‎【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表现在: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④不能说哲学是“科学之科学”,不能认为哲学能取代具体科学。‎ ‎4.信息时代,人们用“大数据”来描述和定义海量数据。“大数据”理念为我们看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即决策行为将日益基于分析数据作出,而不像过去更多凭借经验和直觉作出。这表明()‎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②世界观是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③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④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大数据”理念为我们看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这表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方法论体现世界观,②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①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②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5.人们在生活中会自发形成世界观。下列看法中,属于世界观的有()‎ ‎①人的命,天注定 ‎②摩擦生热 ‎③水往低处流 ‎④存在即被感知 ‎⑤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A. ②④⑤‎ B. ①③⑤‎ C. ①②⑤‎ D. ①④⑤‎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世界观。①④⑤是世界观,②是物理现象;③是规律。该题选D。‎ 考点:世界观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世界观含义的识记和理解,对每个选项的意思要明确,并能对其归纳总结,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6.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如今工匠精神深入到各行各业,人们纷纷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用户至上,一批批高质量的中国制造不断涌现、走出国门。这反映了()‎ A. 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B. 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艺术升华 C.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答案】C ‎【解析】‎ 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如今工匠精神深入到各行各业,人们纷纷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用户至上,一批批高质量的中国制造不断涌现、走出国门。这反映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C项符合题意;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A项说法错误;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升华,B项说法错误;哲学源于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而不是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7.科学往往专注于某个领域的精细与严谨准确。而哲学则必须“先会合其全,以观其整,而穷究其底蕴”。这表明哲学()‎ ‎①与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完全不同 ‎②是对具体科学的抽象概括和总结 ‎③对具体科学的发展起着积极影响 ‎④研究的是世界的共性本质、规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完全不同不正确,①不选;哲学必须“先会合其全,以观其整”这表明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抽象概括和升华,②正确;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发展起积极影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不选;哲学必须“穷究其底蕴”这表明哲学研究的是世界的共性本质、规律,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 ‎8.我们在处理能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上,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自然,在同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发展自己,才可以让人类走出能源危机。在能源问题上之所以需要“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说明了()‎ ‎①人们总是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作为行动的基础 ‎②人们对能源问题的解决方法和一定的哲学智慧相联系 ‎③正确的哲学是人们能否处理好能源问题的决定性因素 ‎④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国能源问题的解决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光明生活的路途上点亮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能源问题上之所以需要“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说明了人们对能源问题的解决方法和一定的哲学智慧相联系,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国能源问题的解决,②④适合题意;①夸大了观念的重要性,排除;③夸大了哲学的作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9.毛泽东同志曾说,“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东西没有学通,我们就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方法”。这就是说()‎ ‎①哲学是高度概括的科学 ‎②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的共同本质和规律 ‎③哲学是具体科学研究的基础 ‎④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表述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②符合题意,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的共同本质和规律。③表述错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④符合题意,哲学可以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故选C。‎ ‎10.随着“大师”王林的骗术被揭开,一些官员迷信“大师”指点,信奉怪异“风水”,大造“风水工程”的事件也走上舆论前台。个别官员不问苍生“问大师”()‎ ‎①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②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③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表现 ‎④是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的表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材料中个别官员不问苍生“问鬼神”,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是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的表现,故选项②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关于哲学基本派别的四个特别提醒:‎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这里一定要注意是“从根本观点上看”。‎ ‎(2)既不能对所有的唯物主义一律提倡,也不能对所有的唯心主义全盘否定。‎ ‎(3)不能把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也不能把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 ‎(4)不能认为一切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都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11.下图漫画《不信马列信鬼神》告诉我们 ‎①鬼神能保佑党员干部的仕途 ‎②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③哲学玄妙深奥,鬼神超脱世俗 ‎④错误的世界观会把人引入歧途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鬼神是不存在的,不能保佑党员干部的仕途,①错误;《不信马列信鬼神》启示我们共产党员要坚定信仰,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②正确;鬼神不存在,“鬼神超脱世俗”观点错误,③不选;《不信马列信鬼神》告诉我们错误的世界观会把人引入歧途,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 ‎12.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三者的共同点在于()‎ ‎①都认为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②都认为物质依赖于意识 ‎③都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④都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三者基本形态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认为先有物质后有意识,都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故选项①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②说法错误,三种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都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不是物质依赖于意识,排除;选项③说法错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没有科学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朴素”之处在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也是唯一科学的唯物主义。但唯物主义的这三种基本形态的根本观点是一致的,都是与唯心主义根本对立的。‎ ‎13.国内有高校根据星座分配学生宿舍,将星座“相合”的学生安排在一起,以尽量保证学生生涯规划、作息习惯、性格特点等的相近性,减少纠纷。下列与按星座分配宿舍所体现的哲学观相同的是()‎ A.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B. 眼见花开,眼闭花寂 C. 物是观念的集合 D. 形存神存,形谢神灭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星座体现的哲学观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A符合题意,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故选A。B不合题意,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不合题意,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不合题意,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点睛】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主观唯心主义讲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心灵)当作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讲客观精神(理、上帝、绝对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 ‎14.美国航天局宣布,通过对火星一些陨坑坑壁上季节性出现的暗色冲刷条纹的研究,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强有力”证据。这一发现说明()‎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 ‎②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③自然物都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④自然物离开人的意识就难以存在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美国航天局通过科学研究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强有力”证据,佐证了自然界的客观性,①③正确符合题意。②说法正确但与题意符。④否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观点错误。‎ 考点:自然界的客观性 ‎15.据《科技日报》报道,我国科研人员首次在自然界发现金属铀。这一发现不仅为揭示热液型铀成矿作用本质提供了关键性依据,而且对研究铀的来源、地球热的形成和演化均具有重大意义。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铀的发现依赖于人的意识 ‎②铀能够被人的意识所反映 ‎③铀的存在离不开人的意识 ‎④铀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科研人员发挥了意识的作用才发现了铀。②符合题意,铀作为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故选A。③表述错误,物质可以离开意识而存在。④表述错误,物质是客观的,不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 ‎16.中世纪哲学家托马斯说:“凡事物运动,总是受其他事物推动……最后追溯到有一个不受其他事物推动的第一推动者,这是必然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对此观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这一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②这一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③承认运动,但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④认为事物的运动具有规律性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不合题意,上帝是推动者体现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②符合题意,认为上帝是本原,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③符合题意,“凡事物运动”的观点承认运动,但是认为推动者是上帝,体现了否定物质是运动的主体。④符合题意,材料中认为“凡事物运动”,“这是必然的”等内容体现了运动具有规律性。故选D。‎ ‎【点睛】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17.当前,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材料中“新常态”的表述体现了()‎ A.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C.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统一 D.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答案】D ‎【解析】‎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材料中的“新”体现了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常态”体现了相对静止,所以“新常态”的表述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选D;A不选,因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和C与材料无关。‎ ‎【考点定位】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名师点睛】正确把握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运动的绝对性是指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静止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就特定的运动形式而言,某种事物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不具有某一特定的运动形式便是静止。其二,就事物的性质而言,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暂时具有质的相对稳定性,从而就显示出静止状态。‎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18.克拉底鲁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僧肇说,“野马飘鼓而不动”。这两种观点()‎ ‎①都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②都片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③都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④是对运动认识的两种极端的倾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只强调运动、否认静止。野马飘鼓而不动的观点只强调静止否认运动。①不合题意,材料中强调的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不是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②不合题意,前一个夸大运动,后一个夸大静止。③符合题意,两种观点都只看到了一个方面,都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④符合题意,两个观点都是片面的,是对运动认识的两种极端的倾向。故选C。‎ ‎【点睛】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主要表现在: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和相对的。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4、如果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静止是诡辩论的观点。只承认相对静止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的观点。‎ ‎19.为了不让农作物遭害虫侵害。重庆璧山区采取“以虫克虫”的办法,即饲养农业害虫的天敌昆虫。在通过生物防治减少因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的同时,提高农产品安全性。到2020年将生产天敌昆虫5千万至1亿只,可辐射10万亩设施农业。“以虫克虫”的办法()‎ ‎①说明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②充分利用了害虫和其天敌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③是人类创造害虫和其天敌之间的规律以造福人类 ‎④是事物在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害虫和其天敌昆虫之间存在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以虫克虫”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了这种联系为人类造福,①②正确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人类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③观点错误。“以虫克虫”的办法是人类利用规律的表现,但其本身并不规律,④与题意无关。‎ 考点:规律的客观性 ‎20.中华传统文化在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天人合一”精神,强调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基于()‎ ‎①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客观规律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人对自然的改造 ‎③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④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题意强调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①④项符合题意;②项强调人对自然的改造,与题意不符;题意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人与社会的关系,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21.人类的文明意识就是人类用语言交往打破了动物封闭心理的产物。若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突破动物心理的封闭向人类进化。因此,原始的人类心理和动物心理是完全相通的。只是到了后来,人类借语言文字创造了历史,这才进入了文明社会。由此可见()‎ ‎①人类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 ‎②纯粹动物的心理活动能够自发形成意识 ‎③意识不仅是自然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④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是高等动物的心理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原始的人类心理和动物心理是完全相通的”体现了人类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②表述错误,材料中讲的是借助语言交往才能形成意识,是自觉形成的。③符合题意,从动物心理中来表明是自然界的产物,从语言交往中来,体现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故选C。④表述错误,意识产生的前提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征。‎ ‎22.在科学真人秀《最强大脑》收官之战的比拼中,搭载百度人工智能的小度机器人,成功完成了通过父母照片推测儿女长相的跨代际人脸识别难题,而代表人类脑力前沿的世界记忆大师Alex却在同一任务中挑战失败,这成为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的最新战果。这说明()‎ ‎①人工智能就其本质而言是对人的思维的模拟 ‎②人工智能在特定条件下有能动的创造性 ‎③人脑的思维在前,人工智能的功能在后 ‎④通过父母照片推测儿女长相,体现人工智能的社会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人工智能的卓越表现体现了就其本质而言是对人的思维的模拟。②表述错误,只有人的意识才具有创造性。③符合题意,人工智能是人创造的结果,所以人脑的思维在前,人工智能的功能在后。故选B。④表述错误,人工智能是客观物质,没有社会性。‎ ‎23.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诗词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这种情景相融的境界往往使人回味无穷。对意境理解正确的是()‎ ‎①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意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其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体现意识能够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故②④项符合题意;①项“移入”人脑说明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机械反映,忽略了意识的能动性,故错误;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意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从意识的本质和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能使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们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4.美国布朗大学的约翰·唐纳德首次成功将瘫痪病人的大脑信号转化为计算机代码,让一位因中风而丧失四肢活动能力的人用意识指挥一只机器手臂,将一杯咖啡准确而平稳地端到了自己的嘴边。这说明()‎ ‎①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②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对客观存在的认识程度决定了实践的进程和深度 ‎④意念也具有一定客观实在性并不断影响外部世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材料揭示了由于实践的需要,约翰·唐纳德首次成功将瘫痪病人的大脑信号转化为计算机代码,这体现了①②。实践的进程和深度决定了人们对客观存在认识的程度,③观点错误。意识现象不具有客观实在性,④观点错误。‎ 考点:意识活动的特点 ‎25.针对当前中小型企业面临的困难,中央政府出台“营改增”、暂免征收小微企业22项收费等“放水养鱼”的政策。“放水养鱼”政策()‎ ‎①说明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突破了规律的制约,影响企业健康发展 ‎③尊重事物客观规律,直接推动企业发展 ‎④说明意识有创造性,可以把握事物本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放水养鱼”政策是由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决定的,是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正确反映,①④正确符合题意。②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观点错误。意识不能直接反作用于物质,③观点错误。‎ 考点: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活动的特点 ‎26.北京科技大学组织416支团队、4412名大学生、213名指导教师参加暑期社会实践,足迹遍布全国及12个境外国家和地区,完成各类公益实践活动300余项。下列有可能发展在其中的实践活动有()‎ ‎①参与当地环保实践 ‎②相互交流实践经验 ‎③运用科技支持农业 ‎④撰写暑期实践报告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实践是主体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性活动,环保实践能改造客观世界,是实践活动。②不合题意,交流经验改造的是主观世界。③符合题意,是主体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故选B。④不合题意,撰写暑期实践报告不是实践活动。‎ ‎27.为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整治校园环境,创建文明城市,合力打造文明整洁新兰州,兰州市某中学团委组织学生开展了“拒绝白色污染”的活动。“拒绝白色污染”的活动是()‎ ‎①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②主观的社会性活动 ‎③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④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③‎ ‎【答案】C ‎【解析】‎ ‎②选项表述错误,“拒绝白色污染”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③选项表述错误,“拒绝白色污染”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而不是一切活动。故“拒绝白色污染”的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故①④入选。选C。‎ ‎28.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组织上百位专家就城镇化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了对城镇化问题的初步认识成果,主要体现了()‎ A. 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答案】B ‎【解析】‎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了对城镇化问题的初步认识成果,主要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项符合题意;题干强调实践对认识的作用,A项错误;C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亲身参与实践,获得直接经验;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此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9.圣雄甘地曾经说过:“我们所有的哲学理念,如不能即刻转化为服务于生活的某种行为,都是枯燥乏味的。”这表明()‎ A. 实践是认识的途径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我们所有的哲学理念,如不能即刻转化为服务于生活的某种行为,都是枯燥乏味的”,这表明认识本身并不是目的,实践才是认识的目的,C正确且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从实践中获得的直接经验;二是从他人、书本上得到的间接经验。A说法错误;BD说法正确但都不符合材料主旨,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如何区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30.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了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拓展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外延。这说明()‎ A. 认识能反作用于实践 B. 实践与认识相互促进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 ‎【答案】C ‎【解析】‎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的途径是多样的,A观点错误。只有正确认识才能促进实践的发展,B观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认识对实践的影响,D与题意无关。材料表明在实践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加深了对规律的认识,拓展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践的外延,C符合题意。‎ 考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1.有人大代表指出,建设美丽中国要引导公众树立绿色消费观,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把生态文明从理念转变为全民自觉行为。该人大代表的观点是基于()‎ ‎①只有正确的消费观才能对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②思想意识来源于实践并能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③正确的意识能够在实践中转换为现实的力量 ‎④社会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目的表述,有人大代表指出,建设美丽中国要引导公众树立绿色消费观,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把生态文明从理念转变为全民自觉行为。该人大代表的观点看到了正确的意识能够在实践中转换为现实的力量,社会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故③④入选。①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②选项表述错误,正确的是意识会能推动社会实践发展;故B入选。‎ ‎32.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纵向来看,生态文明将成为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三种文明。生态文明的提出和实施,是人类对长期以来发展模式反思的结果,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飞跃,是人类文明理念的一次创新。这折射出()‎ ‎①认识来源于实践 ‎②生态文明观是认识发展的产物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 ‎④生态文明观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材料中提到生态文明是对发展模式的反思,体现了认识来源于实践。②不合题意,材料在提到是对发展的反思的结果。③符合题意,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故选A。④表述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3.在互联网无孔不入的今天,无论是信息流动速度还是信息传播方式都与以往发生了很大改变,有人由此认为“谣言重复一千遍就能变成真理”。对此,你的正确认识是()‎ A. 人类认识发展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 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在于它的客观性 D. 真理与谣言之间存在着由此及彼的桥梁 ‎【答案】C ‎【解析】‎ 材料并没有涉及到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故排除选项A;选项B说法错误,应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排除;虽然信息流动速度和信息传播方式都与以往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谣言就是谣言,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谣言传再多也不会变成真理,故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D说法错误,真理与谣言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限。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真理的属性 ‎【名师点睛】真理是客观的原因:‎ ‎①真理所反映的内容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②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即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34.自古以来,火就是纸的“天敌”,“纸包不住火”。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已成功合成出一种高柔韧性、可耐1000℃以上高温的新型无机材料纸张——羟基磷灰石“耐火纸”,从此“纸也能包住火”。这说明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 ‎③改变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人的意识可以改变客观世界的固有规律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实践能将主观的东西转化为现实的东西,具有直接现实性。②符合题意,火能包住火需要条件,真理都是有条件的。故选A。③表述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变。④表述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变规律。‎ ‎35.18世纪,人们对热现象的认识,走上了一条曲折的道路。英国物理学家布莱克提出了系统的“热质说”,这种观点统治了上百年。越来越深入的实践,推动着人们对热本质的认识。19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使“热质说”破产。1842年,德国医生迈尔,经过对前人实践成果的研究和亲自实践,提出了能量转化守恒的思想。这一过程表明()‎ ‎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 ‎②世界上总有一些事物是人类终究不能认识的 ‎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经历一个先错误后正确的历程 ‎④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本质的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材料表明人们对热现象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反复的过程,这是因为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①④符合题意。②是不可知论的表现,③说法绝对化。‎ 考点:影响认识的因素 二、综合题(共30分.36题15分.37题15分)‎ ‎36.‎ ‎2017年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贯彻新发展理念培育发展新动能”座谈会。会上,李克强指出,近几年,世界经济复苏艰难,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动力、资源要素条件等都发生较大变化,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凸显,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再走粗放型发展老路难以为继。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在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上迈出更大步伐。同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广大企业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增强主动意识和紧迫感,因地制宜,敢为人先,奋发有为,真抓实干,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以新旧动能转换的澎湃力量推动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中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知识,说明贯彻新发展理念,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必要性。‎ ‎【答案】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面对世界经济复苏艰难,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和国内经济增长动力、资源要素条件等都发生较大变化,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凸显,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复杂的形势,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培育发展新动能。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上迈出更大步伐。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广大企业要敢为人先,奋发有为,真抓实干,以新旧动能转换的澎湃力量推动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中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解析】‎ ‎【详解】这道题考查的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要有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的能动作用。从物质决定意识来看,正是由于世界经济壮大和我国的结构性矛盾,要求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从意识的能动作用看,正确的意识起促进作用,新发展理念利于推动供给侧改革,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7.过去的房地产调控之所以难见成效,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明确房子的定位,混淆了房子的投资属性与消费属性。中外研究和实践表明,房子尽管既有消费属性,也有投资属性,但主要功能是用于居住,不是用于投资。长期以来,由于我们背离了这个常识,产生了各种问题、矛盾和风险,由此形成的房地产泡沫化、经济泡沫化将会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 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分析我们对房子的属性和功能认识上的变化。‎ ‎【答案】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房子的属性和功能产生了不同的认识,但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人们长期以来混淆了房子的投资属性与消费属性,通过中外研究和实践活动,我们重回常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由于房子属性和功能的复杂性,人们对它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不断发展。‎ ‎【解析】‎ ‎【详解】这道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原理主要有: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原理,人的认识过程原理。对房子的属性和功能有不同认识,但是真理只有一个。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最后定位在“房子时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